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臂丛神经阻滞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1.局麻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
2.出血及血肿
各径路穿刺时,均可能分别刺破颈内外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
如穿刺时回抽有血,应拔针压迫局部止血,然后改变方向再穿刺。
3.霍纳氏(Horner)综合证
多见于肌间沟阻滞,主要是星状神经节受阻滞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同侧眼睑变小、瞳孔缩小、眼球后退、颜面少汗、潮红等症状。
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4.膈神经麻痹
多发生于锁骨上法和肌间沟法,可出现胸闷、气短、通气量减少。
处理:吸氧或扶助呼吸。
5.声音嘶哑
可发生于肌间沟及锁骨上法,主要是喉返神经阻滞所致,所以在麻醉操作时,注射局麻药压力不要过大,药量不宜过多,在两侧阻滞时尤应注意。
6.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肌间沟法进针过深,穿刺针从椎间孔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发生全脊麻。
应立即抢救,处理抢救措施同硬膜外并发症。
7.气胸
阻滞后病人出现憋气感时,要考虑有气胸可能,X线检查可确诊。
处理:气胸<20%可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待其自然恢复;>20%应使用闭式引流术或抽气。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禁忌症】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一)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
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
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
锁骨下动脉则在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
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见下表。
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
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2%利多卡因————————20 ml——————————3~5 h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操作方法】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最新最新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021/5 /12202 1/5/122 021/5/ 125/12/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 122021 /5/12M ay 12,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5/12 2021/5/ 122021 /5/122 021/5/1 2
肌间沟阻滞缺点
• 尺神经阻滞起效迟; • 有损伤椎动脉可能; • 有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的危险; • 不宜同时行双侧阻滞。
腋路阻滞法
• 体位:病人仰卧,患 肢外展90,屈肘90前 臂外旋,手背贴床, 呈“举手礼”状.
• 定位:先在腋窝处摸 到腋动脉搏动,再沿 动脉上摸,至胸大肌 下缘处动脉搏动将消 失,取可摸到的动脉 搏动最高点作为穿刺 点.
Ulnar inclination and flexion of the wrist Flexion of 4th and 5th fingers
Supination of the forearm And elbow
常用臂丛神经阻滞
• 肌间沟阻滞法 • 腋路阻滞法 • 锁骨上阻滞法
臂丛肌间沟径路神经阻滞的操作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内容
1. 超声运用于神经阻滞麻醉的历史 2. 超声基础知识 3. 超声引导穿刺技术 4. 臂丛神经阻滞
I’m your regional anesthesiologist and he’s my back-up man”
发展历史
1978年,超声技术首次应用于区域阻滞麻醉,当 时利用超声血流探测技术定位锁骨下动脉,间接 完成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但对神经结构显示 非常模糊。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麻 醉医生掌握了外周神经阻滞并在临床上灵 活选择应用,可使麻醉处理更加灵活合理, 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加舒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简称臂丛麻醉)不仅适 用于手术麻醉,也可用于某些疾病和术后 疼痛的治疗。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电刺激法 1962年开始使用手提式周围神经刺激器, 并开始使用绝缘针。原理为通过电流刺激混合神 经,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 针尖同神经的距离与可引发相应肌肉运动反应的 电流大小呈反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可 为实施者提供反馈,便于教学,时效较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局部浸润法 类似于血管旁法,不刻意寻找 异感,而是以血管或神经为中心在它的周 围各个象限内作扇状封闭,以期阻滞分布 于各个不同象限的所有神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近期也有采用超声、透视、CT或 MRI影像来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有国内学者在Whiffler喙突法的基础上,对 17例骨科臂丛神经探查手术病人,测量了 臂丛神经的深度,即距胸廓的距离以及其 在喙突下的位置,提出喙突下臂丛神经阻 滞的改进方法。
通过10,890例实践,证实麻醉效果佳,成功 率97.86%[崔永武,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3,增刊:104 ]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传统锁骨上阻滞法;
1964年Winnie根据臂丛鞘的解剖,对传统的锁骨 上入路臂丛阻滞法提出异议,认为:①从锁骨中 点上1 cm处进针,在第一肋面上找异感,气胸的 发生率可达1%;②从臂丛解剖关系分析,进针方 向不尽合理;③臂丛神经干系上、下重迭越过第 一肋,并非水平排列在第一肋面上,用穿刺针沿 第一肋面寻找异感,不够合理。据此,Winnie提 出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庄心良 等.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禁忌症、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rachiaIp1exusb1ockanesthesia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臂丛神经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主要的分支有: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楼神经、尺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临床医师通过超声显像观察外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并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精准地实施神经阻滞,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
3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主要适用于肩部及上肢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4禁忌症4.1 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
4.2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者。
4.3 穿刺局部或全身感染者。
4.4 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4.5 局麻药过敏者。
4.6 凝血功能障碍。
5准备工作5.1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签署知情同意书。
5.2 操作前了解病史,亚阅气管镜报告(特别是封堵右肺时注意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置关系,肺癌是否累及左、右主支气管)。
5.3 检查喉镜、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路是否堵塞,套囊是否易脱落)等器械。
5.4 牙垫、胶布、听诊器、吸引器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备用。
5.5 术者戴口罩、帽子、洗手。
6操作方法6.1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术者面向病人。
嘱咐病人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与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论文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与臂丛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
实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开始剥离骨折周围筋膜组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关键词】臂丛;颈浅丛;锁骨骨折;阻滞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1-01锁骨骨折是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常常需要手术切开实施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通常选用的麻醉的方式是臂丛神经阻滞。
由于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臂丛神经和颈丛神经的双重支配,所以臂丛麻醉并不能完全阻滞锁骨区域的神经,再加上穿刺操作者是依靠体表标志及经验盲探实施麻醉,故而部分病例麻醉效果达不到手术需要的效果。
如果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理论上可以阻滞锁骨及其皮肤区域的绝大部分神经,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选择asaⅰ~ⅱ级需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共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25 ~ 60岁;体重50 ~ 76 kg。
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
实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只用臂丛阻滞麻醉。
1. 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 0.5mg肌肉注射。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YY
18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 部各种手术。
亦可用于疼痛科终止急性疼 痛的镇痛疗法。
YY
19
1 局麻药毒性反应
2 肌间沟和锁骨上可出现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滞造成 的霍纳氏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眼 睑下垂、鼻粘膜充血、面部潮红)
缺点:1,尺神经阻滞可不全;注药时可压迫穿刺点上 部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可改善尺神经阻滞效果;
2,有可能可伤及椎动脉;
3,可能引起星状神经节,(霍纳综合症)喉返 N和膈N的阻滞;
4,有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的危险;
5,不能同时行双侧阻滞,以防膈N和喉返N阻 滞造成呼吸抑制;
6,行低位穿刺有可能刺破胸膜产生气胸。YY Nhomakorabea14
操作:常规消毒,由穿刺点垂直进针刺入 皮肤,略向足侧推进,接近臂丛时常有异 感。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回抽无血 无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注药:成人一次注入20~25ml。药物配制以 不超过局麻药最大用量为原则。起效快, 时效长为宜(可兼顾术后长时间的止痛)
YY
15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此方法气胸发生率高,临床上已经较少采用。 锁骨下血管旁路同样易发气胸,且失败率较高,
临床亦不常采用,在此不再赘述
YY
17
腋路:术前备皮,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在上屈 90度,呈行礼姿势,麻醉着站在患侧,在腋窝处触摸腋A 搏动,取腋A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一手按在腋A上定位,另一手持针穿刺, 缓慢进针,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当有落空感时,表明针 尖已入液鞘,松开针头,可见针头随动脉搏动而摆动,表 示针已入液鞘内。
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手术56例体会

经 验交流
CHI NA RURAL HE AL T H
臂丛 +颈丛神 经 阻滞 麻醉行肩部手 术 5 6 例体会
李尊 善
关 键词 : 臂丛 ; 颈丛 ; 麻醉
王志 云
姜晓 渊
( 中国人 民解 放军 7 1 1 4 6 部 队 门诊部 山东潍坊 2 6 1 0 4 1 )
2 结果 不增加,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率 低 , 并 且 麻 醉 效 果 切手 术 较 为 理 想 的 麻 醉 方 法 , 值 得推 广 应 用 。
( 上接 2 6 4页)
中国实验 诊 断 学, 2 O 1 1 , 1 5 ( 1 0 ) : 1 6 8 0 -1 6 8 2 . 【 2 】 严超贵 , 彭谦 , 范淼 , 杨智 云 , 陈星 , 孟悛 非 . 应 用6 铺} 螺旋c T 低 剂
鉴 。各 医疗 单位 可 根 据 自己单位 c T机 的特 点在 本最 低 标 准 的基 础 上 适 度 增 加 管 电流 , 以 便 在 满 足 临 床 需 求 与 患 儿 接 受 较 小 辐
射剂量之 间取得平衡 。
量技 术检 查 儿童颞 骨结 构 的探讨 【 J 】 . 影像 诊 断 与介 入放射 学 , 2 0 0 8 . 1 7 ( 6 ) : 2 4 5 — 2 4 7 . 彭谦 , 范淼等 . 儿童 副鼻 窦结 构的 6 4  ̄C T 低 剂 量技 术应 用【 J ] . 影 像 诊 断与介 入放 射 学 , 2 0 0 8 , 1 7 ( 2 ) : 7 5 - 7 7 . 范淼 , 孟悛 非 , 彭谦 , 杨智 云 , 初建平 , 张晋 昕 , 陈星 . 低龄 小 儿体 部6 4 排c T 低 剂 量扫 描 的探 讨 【 J 】 . 中山 大学 学报 , 2 0 0 9 . 3 0 ( 5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解剖
臂丛发自于C5—8颈神经前支和T1神经前 支的大部分组成,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 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分支 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部浅肌 (除斜方肌)以及臂、前臂、手的肌、 关节、骨和皮肤。
分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胸背神经、 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桡神经等神经分支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3 腋路
–病人仰卧,剃去腋毛,患肢外展
90度,前臂在上屈90度,呈行礼 姿势,麻醉着站在患侧,在胸 大肌下缘和臂内侧缘相接处摸 到腋动脉搏动,于其桡侧和尺 侧缘与皮肤呈垂直刺入。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儿童用量可按0.6ml/kg计算 –由于肌皮神经在喙突水平处已
精品课件
【适应症】 颈部手术 难以保证呼吸通畅者禁用。 双侧颈深阻滞禁用。
精品课件
【方法】 浅丛阻滞 深丛阻滞 .单点法 .多点法 【药物】 0.25%~0.5%罗派+1%利多(20~
25ml)
精品课件
【并发症】 1、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间隙 2、局麻药毒性反应 3、膈神经阻滞 4、喉返神经阻滞 5、Horner syndrome 6、出血、血肿形成
离开腋鞘进入喙肱肌,常造成 此神经支配的前臂外侧和拇指 底部,麻醉效果较差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上肢手术,肌间沟也用于肩
部手术,腋径路仅用于前臂 和手的手术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1 局麻药毒性反应 2 肌间沟和锁骨上可出现膈神经麻
痹、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 滞造成的霍纳氏综合征(瞳孔缩小、 眼睑下垂、鼻粘膜充血、面部潮红) 3 肌间沟可出现高位硬膜外或全脊 髓麻醉 4 锁骨上可出现气胸
精品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注药:1.3%Lidocaine 25ml+
肾上腺素 此法尺神经阻滞可能不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病人体位同肌间沟,肩下垫一薄枕,麻醉 着站在病人头端,确定锁骨中点,在锁骨 中点上1厘米进针,并向后、内、下方向 推进当病人有放射到手指、腕或前臂的 异感其停止进针回抽无空气或血,即可 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若病人无异感, 针尖深入1~2cm时可触及肋骨,可沿第一 肋骨纵轴前后搜索,直至引出异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精品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1 肌间沟径路: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手臂 贴于身旁,使肩下垂,令病人略抬头,以显露 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用手指在其后缘向外滑 动,可摸到一条小肌肉及前斜角肌,以及它和 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肌间沟。肌间沟上小下 大,呈倒三角形,用手指沿沟下模,可触及锁 骨下动脉,自环状软骨作一水平线与肌间沟交 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垂直 皮肤进针刺破椎前筋膜时可有突破感,然后针 向脚方向进针少许,接近臂丛时常有异感。
神经阻滞麻醉——臂丛颈丛
精品课件
颈丛神经解剖
颈丛由C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 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中斜 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浅 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深 筋膜,深支分布于颈前及颈侧方 的深部组织。
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 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颈丛神经解剖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