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社团专项课题)
2024年 哲社科 立项 公示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青年课题公示
202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课题、青年课题、交叉学科及冷门“绝学”课题的立项名单已于2023年6月30日起公示。
以下为部分立项信息:
1.常规课题:共3项
o负责人:XXX(来自XX大学)
o研究经费来源:自筹
o研究周期:XX个月
o研究目的:详细阐述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o研究方法: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青年课题:共2项
o负责人:XXX(来自XX大学)
o研究经费来源:自筹
o研究周期:XX个月
o研究目的:详细阐述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o研究方法: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以上仅是部分立项信息的简单介绍,公示期为2023年6月30日至7月10日,感兴趣的您也可以查阅官方网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本表不得出现申报者姓名、单位等有关信息)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4.参考文献(限填20项)5.本课题研究已有的前期研究成果一选题就世界范围而言,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性学习(下简称RBL)的实验性探索:从美国的“初等科学研究”、“自主研究”到法国的“多样化途径”再到日本的“综合学习”,RBL的研究与推广风起云涌。
就中国而言,比较早地论述“RBL”相关问题的是林崇德先生,以政策方式明确提出RBL 还谈不上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当中,尝试RBL的地区与单位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众多的研究当中,从文化视野的层面对RBL进行系统研究太过于薄弱,使得中国RBL的研究与推广流于表面的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千四百年前开始的科举选人制度制导了中国的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导致“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维持学习”大行其道,“创新学习”严重不足。
而今,科举虽已结束,但其消极影响依然存在,莘莘学子在单调的教室里用单调的方式单调地重复着单调的知识,在这种单调的“运动”中,伴随着对知识和记忆的极度的揠苗助长,能力发展被忽视,心理发展被扭曲。
在漫长的“静听”过程中,创造力几乎消耗殆尽。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了,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牵涉到中国能否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千万不可因为历史上的某些改革效果的不明显而轻视“RBL”,也不可因为“RBL”做得多了而觉得不过如此。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同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学院于2002年2月成立了“RBL领导小组”和“RBL指导小组”,正式出台“《RBL》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机遇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积极推进RBL。
二内容(一)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师范院校网络RBL的设计与应用试验研究,寻找一个对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RBL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对地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新课程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7.16•【字号】浙人社发[2010]213号•【施行日期】201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213号)各市、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56 项被确定为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0年12月25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按原申报渠道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资助立项课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问题研究》,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原申报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陆海深、沈泽民联系电话:************* 85216997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传真:*************附件: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年七月十六日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部分(一般项目)2010A001 浙江“十二五”劳动保障总体思路研究谭永杰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2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3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孙胜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4劳动保障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分析徐红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5 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以台州为例赖尚造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6“十二五”时期嘉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倪建强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7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研究张伟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A008“十二五”人才开发规划研究陈伯永诸暨市人事局2010A009浙江省“十二五”公务员培训对策研究何桥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0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空间生活现状调查--以杭州为例赵衡宇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1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与融入城市路径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2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证研究张蕾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3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宋瑜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4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廖传景温州大学2010A015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软环境建设”研究廖小辉衢州学院2010A016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王永乐绍兴文理学院2010A017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对丽水、温州两地的调查张祝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般项目)2010B001灵活就业问题研究王坚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2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作用研究徐攀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3创建充分就业农村社区(村)工作探讨李聚忠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B004嘉兴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研究应志敏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5 发展家庭服务业与促进就业问题研究张浩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6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洪芳浙江理工大学2010B007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体制创新刘晓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8浙江省女性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研究骆建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9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就业的影响王君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0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长效机制研究许紫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1 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研究唐瑜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2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B013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问题研究肖丽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B014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以浙江为例应建华宁波大学2010B015浙江省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董建华嘉兴学院2010B016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柯羽嘉兴学院2010B017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梁丽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8大学生网络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程君青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9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的影响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B02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研究--以高职艺术专业为例羊力超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1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2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郑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3 “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研究吕国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4大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际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5大学生职业观念现状调查--以高职院校为例郑尧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6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影响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7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策略研究柴爱仙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社会保障问题(一般项目)2010C001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杨继杰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2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研究 XXX 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3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王宋余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4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陈德祥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5加强社保基金支出监管研究徐水培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6农婚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沈福群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7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模式研究徐德兴金华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8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C009关于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C0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陈薇台州市椒江区劳动保障局2010C011浙江省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金华市为例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2010C01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田野绍兴文理学院2010C01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战昕嘉兴学院2010C014浙江省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学院2010C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叶林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6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研究韩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C018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实施可行性研究章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D001宁波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研究孙国茂宁波市人事局2010D002建立南太湖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可行性研究蔡小凡湖州市人事局2010D003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王水君绍兴市人事局2010D004新时期人才工作理念探析李秋华金华市人事局2010D005推进“四大建设”的紧缺人才调查与研究单坚台州市人事局2010D007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制度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王小军富阳市人事局2010D008大学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徐天红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2010D009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章为群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2010D01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邹晓东浙江大学2010D012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研究徐国良浙江大学2010D01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2010D014推进我省自主创新进程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研究孙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D015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侯村叶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D016威客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张作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7浙江省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徐海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D018高校电子商务创业的体制机制研究徐美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9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本土培养路径研究李琳宁波大学2010D020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倪立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1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岚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D02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3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牟惠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五、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一般项目)2010E001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研究章荣杭州市人事局2010E002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吴家斌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3军官转业安置政策分析及今后发展思路陈玉多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4加强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研究刘贤奎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5军官转业安置制度建设研究刑泉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6基于个体行为驱动DISC模型的公务员均衡激励机制研究丁颖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7浙江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刘其君浙江理工大学2010E008高校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研究张翌温州医学院2010E009新时期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性研究马重阳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E010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唐俐俐浙江工商大学2010E011浙江省不同体制间人员流动政策现状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2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设计研究葛永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3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六、职业能力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F001 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研究何世清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F002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职教为例袁新苗浙江工业大学2010F003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王建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0F004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利用研究-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例董立群宁波大学2010F005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任峰宁波大学2010F006中小企业技能人才开发对策研究--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为例胡斌宁波工程学院2010F007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陈彩娟杭州师范大学2010F008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季志湖州师范学院2010F009浙江经济转型与高职教育改革适应性研究徐金寿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2010F010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1浙江技能型人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2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李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产品营销人员为例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4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李晓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5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为例贾越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6德鲁克管理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李红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7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姜宇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8以职业素质与技能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聂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9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与应用研究--以温州为例吴肖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0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技能人才建设研究--以温州市制造业为例张小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孔志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2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为例楼红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以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杨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4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谢文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5农民工职业培训效应与对策的分析研究沈央儿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6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与创业教育探索李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7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为例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8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曾益坤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七、劳动关系调整和收入分配问题(一般项目)2010G001宁波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情况调研站建国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2 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研究沈康民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3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对策研究杨少白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4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探析李英武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5《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6工伤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吴莹岗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7温岭市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李玉友温岭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8《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对策研究李慧红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9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研究龚和艳浙江省劳动仲裁院2010G010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范研究林敏喜浙江工业大学2010G011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构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沈立宏宁波大学2010G012餐饮服务业最低工资实施状况分析--以浙江为例刁宇凡中国计量学院2010G013基于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的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G014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研究俞婷婷江西财经大学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10G015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研究姜吾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6劳动关系综合型预警机制研究李良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7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朱四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究--基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分析赵金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0G019劳动用工网络诚信公开查询制度的研究严亮奇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2010G020“劳动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程序性规范研究陈善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八、浙江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0H001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诗达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2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罗传银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H003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趋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郭继强浙江大学2010H004浙江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问题研究孙裕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0H005浙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陆海深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6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差异与引导机制孔冬嘉兴学院2010H007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浙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根元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2010H008市场化下的浙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伍争荣浙江工商大学2010H009社会保障对浙江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何文炯浙江大学2010H010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研究张益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2010H01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模式及借鉴陈雅温州大学。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细则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细则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加快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工作,经浙江省科技厅审议通过,特制定本细则。
二、规定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
三、期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期限为每年12月末;结题期限为每年11月底或按照实际情况向浙江省科技厅、政府提出申请。
四、结题内容1、结题报告,应列明课题的基本情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及成果、批复材料及计划书的情况。
2、附件:(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2)课题验收报告;(3)研究成果形成情况;(4)实施财务报告;(5)课题汇总表;(6)其他有关资料。
五、财务审计结题财务审计,课题单位应将资金使用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结题财务审计后方可进行结题申报。
六、结题申请课题负责人应将结题报告、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报送浙江省科技厅或政府审核,报送后浙江省科技厅或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或送政府审定。
七、浙江省科技厅审核根据结题报告及附件,浙江省科技厅审核判定。
审核后,浙江省科技厅将向课题负责人和课题单位发出结题审核通过文件。
八、结题登记审核通过的结题报告,浙江省科技厅应将其转交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课题登记管理处,由处登记备案,同时将登记信息反馈给浙江省科技厅。
九、结题后事项结题后,课题单位应根据浙江省科技厅的要求制作结题书,报浙江省科技厅备案。
十、行业规范依据《浙江省科学技术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范,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作出规范。
结论本细则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的依据,旨在加快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引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实施。
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监管,确保结题实施的质量有效性。
社科联课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二、课题来源根据浙江省社科联2024年度研究课题申报通知,结合当前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课题旨在探讨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揭示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总结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3)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2)有助于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特点2.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 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5. 提高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3.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4. 定量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六、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3月):完成文献综述,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
2. 第二阶段(2024年4月-6月):开展案例分析,总结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3. 第三阶段(2024年7月-9月):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限海”非“禁海”明代海洋贸易制度再探讨

【法学与法制建设】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0年8月(第8期,总第280期)Aug .,2020(No.8,G eneral No.280)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NDQN301)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粤籍华侨华人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项目编号:2015WQNCXO84)作者简介:龚金镭(1989-),浙江慈溪人,法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史。
“限海”非“禁海”:明代海洋贸易制度再探讨龚金镭(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明代海洋贸易制度的基调是“限海”,而非“禁海”。
明太祖在明初制定“片板不得下海”的诏令,这只是名义上的,其目的不是为了打击海洋贸易,而是为了海疆安宁。
朝廷并没有对纯粹的海洋贸易严厉打击,即并未对所谓的“禁海”规定严格执行,事实上也没法具体执行。
“隆庆开海”也并不是对之前海洋政策的推翻,而是贯彻了明初以来的立法原则。
所以,明王朝受制于生产力等客观因素,对于海洋贸易的政策基调是“限”和“默许”,并不可能真正严厉“禁止”。
关键词:海洋贸易;“海禁”;隆庆开海中图分类号:D691.4;K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20)08-0122-07一提到明代的海洋贸易制度,常人观念里的印象应该是两个字———“海禁”。
不管是明初洪武时期的“片板不许入海”[1],还是“嘉靖大倭寇”时期的全面海禁,都昭示着明代严厉的海禁政策。
然而另一方面,不少文献资料也显示出明代的商业和海洋贸易日渐发达,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宋元时期。
一方面是朝廷的严厉“禁海”,一方面却是日益发展壮大的海洋贸易规模,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那么明代是否真如世人所普遍认知的那样在奉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呢?另外“隆庆开海”是被迫无奈倒逼出来的海洋贸易制度,还是一以贯之的基本政策呢?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阐释,来具体分析其中的缘由。
科技社团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科技社团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策研究①———以浙江省为例窦颖,郑疏寒,高峰莲,钱东升,胡煜恒(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浙江杭州310007)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动科技社团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建成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社团,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一、浙江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现状和制约因素浙江省科协现有省级学会178个,遍及全省理、工、农、医和综合类学科,其中业务主管单位是省科协的占60%~70%,此外,不少科技社团除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以外,还存有挂靠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近年来,在各相关部门的协作下,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明显加强,目前已有15家学会秘书处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理事会党建工作小组有序推进,省预防医学等153家省级学会理事会完成了党建工作小组的组建工作[1]。
据省民政厅2014—2020年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通报情况,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中,5A级社会组织24家,4A级社会组织10家,3A级社会组织6家。
分析制约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缺乏针对科技社团的法律法规,现行的社会组织相关规范未对社会组织加以分类;二是管理机关对科技社团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受多重管理的制度影响,民政部门、科协、业务指导单位对科技社团的指导与监督不足;三是大众误区,对科技社团的性质与定位模糊,科技社团的公众认知不足,甚至有时会将行业协会和科技社团混为一谈;四是历史问题,科技社团人员配置较弱,主要领导和秘书处人员以兼职为主,秘书处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五是服务能力欠缺,缺乏经营意识和创新活力,除少部分科技社团已形成自身的品牌服务活动,大部分科技社团的服务方式缺乏创新。
二、科技社团的治理结构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突出学会治理这一科协改革的关键环节,其中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是学会深化改革的根本。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课题的管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下称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管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选题第三条省社科规划课题的选题,主要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和年度课题指南的形式公布。
规划每五年制定一次,一般在规划起始年公布;年度课题指南一年发布一次,时间—般在当年的第一季度。
第四条规划和年度课题指南的制定,须首先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并委托各学科组提出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省社科规划办公室汇总整理,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称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第五条省社科规划课题的选题,要以我国特别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注重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理工作也应得到重视和支持。
第三章申报第六条省社科规划课题分常规性课题、重大课题和学科共建课题三类。
常规性课题是指在年度课题指南指导下按年度滚动立项的课题,包括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和立项不资助课题。
其中重点课题为研究重大问题及学术前沿的课题;一般课题为围绕主攻方向和学科发展立项的具有某一方面价值的课题;青年课题为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年龄都在35周岁以下的课题;立项不资助课题为经费自筹的课题。
重大课题是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我省优长学科发展的需要,采用招标、委托研究等形式不定期确立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社团专项课题)
立项协议书
甲方: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称省社科联)
乙方:(承担单位)
丙方:(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资助经费:(注:重点和一般课题写为XX元/项;立项不资助课题填写“自筹”)
经专家评审,省社科联党组审批,本课题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社团专项课题)。
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共同达成本协议。
一、甲方承诺:
1.及时拨付课题研究经费。
2.做好课题结项工作和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二、乙方承诺:
1.认真审核课题负责人报送的结题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核合格后及时将结题材料报送省社科联社团处。
2.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及时上报省社科联课题成果转化的情况(如:实际部门采纳、领导批示、论文转载、收录、引用情况等)。
三、丙方承诺:
1.按照本课题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完成课题。
2.课题成果在公开发表、出版或内部呈送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注明“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字样及该课题编号。
3. 结题时请到浙江社科网上资料下载处下载《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结项审批书》,并严格按照填表说明提交结项材料。
3.按照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有关管理的规定,接受省社科联的管理。
若违反协议,愿按有关规定接受处理,并接受省社科联网上通报批评、撤项、追回经费等处理。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注:此协议书用计算机填写,A4纸打印一式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