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进料检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零部件等进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进料检验的流程和要求,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检验标准1. 原材料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瑕疵或污染。

- 尺寸检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原材料的尺寸,与标准尺寸进行比对。

-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要求。

- 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等。

- 包装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包装标识与实际内容是否一致。

2. 零部件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检查零部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变形、裂纹等缺陷。

- 尺寸检验: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零部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进行比对。

- 组装检验:对需要组装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组装。

- 功能性能检验:对零部件进行功能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 标识检验:检查零部件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

三、检验流程1. 接收原材料或零部件:- 根据采购订单或生产计划,接收原材料或零部件,并进行登记。

-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核对包装标识与实际内容是否一致。

- 将原材料或零部件送至检验区域。

2. 外观检验:- 检查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瑕疵或污染。

- 记录外观检验结果,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3. 尺寸检验:-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尺寸。

- 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尺寸进行比对,记录检验结果。

4. 化学成分检验:- 根据产品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 检验结果与要求的化学成分进行比对,记录检验结果。

5. 物理性能检验:- 对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强度等。

- 将测试结果与要求的物理性能进行比对,记录检验结果。

6. 组装检验(仅适用于零部件):- 对需要组装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组装。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进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或配件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进料检验的操作提供准确的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检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进料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等的检验。

三、检验要求1. 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要求。

2. 检验设备: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光学显微镜、拉力试验机、化学分析仪器等。

3.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等。

4. 检验记录:对每次检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进料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检验流程1. 接收进料:接收进料时,应与供应商确认进料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与订单一致,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的损坏或污染。

2. 样品抽取:根据检验要求,从进料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 检验准备:根据检验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试剂,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验操作: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操作,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等。

5.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6. 检验记录:对每次检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进料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7.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进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工等。

五、质量控制1. 检验频率:根据进料的特性和重要性,确定相应的检验频率,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 检验记录的保存:对于每次检验的记录,应保存一段时间,以备后续追溯和分析。

3. 检验结果的分析: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进料质量。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进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操作指南,以帮助检验员正确执行进料检验工作。

二、检验对象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进料检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和零部件:1. 原材料:如钢材、塑料、橡胶等;2. 电子元件:如电路板、芯片、电容器等;3. 机械零部件:如螺丝、轴承、齿轮等。

三、检验流程1. 接收进料1.1 确认进料的数量和种类与采购订单一致;1.2 检查进料包装是否完好,并记录任何发现的破损或异常情况;1.3 将进料送至检验区域。

2. 检验前准备2.1 根据进料的特性和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2.2 检查检验设备的校准状态,并记录校准日期;2.3 准备检验记录表格和相关文件。

3. 进行外观检验3.1 根据进料的外观要求,对进料进行外观检查;3.2 检查进料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凹陷、氧化等缺陷;3.3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进料的尺寸、直径、厚度等。

4. 进行功能检验4.1 根据进料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4.2 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检测进料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等;4.3 记录测试结果,并与规格要求进行比较。

5.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5.1 根据进料的化学成分要求,采取适当的采样方法;5.2 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采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5.3 比较分析结果与规格要求,记录分析结果。

6. 进行可靠性测试6.1 根据进料的可靠性要求,进行相应的可靠性测试;6.2 使用可靠性测试设备,对进料进行寿命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等;6.3 记录测试结果,并与规格要求进行比较。

7. 判定进料合格与否7.1 根据检验结果和规格要求,判定进料的合格与否;7.2 如果进料不合格,按照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处理;7.3 如果进料合格,进行标识和存储,并记录检验结果。

8. 编写检验报告8.1 将检验结果整理成检验报告;8.2 报告中应包括进料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8.3 检验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料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进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进料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二、检验流程1. 接收进料(1) 确保进料的标识清晰可读,包括物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2) 检查进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变形、破损等情况。

(3) 根据进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避免受潮、变质等情况发生。

2. 进料外观检验(1) 检查进料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与样品或标准进行比对,确保符合要求。

(2) 检查进料是否有明显的划痕、变形、氧化等缺陷,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3. 尺寸检验(1) 根据进料的规格型号,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检查进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3) 对于复杂形状的进料,可使用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检测。

4. 化学成分检验(1) 根据进料的材料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化学分析方法。

(2) 采集进料样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检查进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元素含量、杂质含量等。

5. 物理性能检验(1) 根据进料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2)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强度、硬度、密度、热传导等。

(3) 检查进料的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与标准进行比对。

6. 功能性能检验(1) 根据进料的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2)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包括电气性能、传输性能、耐磨性等。

(3) 检查进料的功能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与标准进行比对。

7. 检验结果记录(1) 将每次检验的结果准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包括进料名称、批次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等信息。

(2) 如发现不合格的进料,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返工等。

8. 检验报告审核(1) 检验报告由专业的质量部门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进料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进料检验的工作人员,包括质量控制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人员。

三、作业流程1. 检验前准备1.1 根据采购定单和物料清单,确认所需检验的物料种类和数量。

1.2 准备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1.3 准备检验所需的标准样品和相关文件资料。

2. 检验操作2.1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2.2 按照检验项目和要求,对进料进行检验。

2.3 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份、外观等方面的检验。

2.4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物料是否合格。

2.5 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返工等。

3. 检验记录和报告3.1 对每一个检验项目,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3.2 对不合格的物料,记录不合格原因和处理措施。

3.3 生成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结果、标准要求等信息。

3.4 将检验报告归档,以备后续追溯和审查。

四、作业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检验方法和标准。

2. 检验仪器设备应经过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3.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4.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清晰、准确、完整,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2.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wei)险物料,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储存。

六、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是进料检验?进料检验是指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进料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进料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进料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物料,避免不良品进入生产过程,从而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料检验是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准确、详细的操作指导,以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作业目的进料检验的目的是确保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符合产品要求,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作业流程1. 接收原材料或半成品:- 检查货物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货物标识是否清晰可辨。

2. 取样:- 根据采样标准和抽样计划,从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 根据不同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取样方法。

3. 样品准备:- 根据产品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研磨、切割等;-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4. 检验项目选择:- 根据产品要求和检验标准,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 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5. 检验方法选择:- 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 确保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6. 检验操作:- 按照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检验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7. 结果判定:- 根据检验结果和产品要求,进行结果判定;- 判定结果应准确、客观、可靠。

8. 处理不合格品:-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和原因。

9. 结果记录:-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

四、作业要求1. 检验人员应熟悉产品要求和检验标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 检验设备应符合要求,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3. 检验环境应干净整洁,无干扰因素;4. 检验记录应准确、完整、可追溯。

五、作业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操作;2. 检验人员应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3. 检验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六、作业评估和改进1. 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2.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作业水平和技能;3. 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进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进料的检验,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相关人员进行进料检验工作,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任务目标1. 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产品要求,避免因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2. 提高进料检验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

3. 规范进料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三、任务内容1. 进料检验工作流程1.1 接收进料:接收到进料后,进行清点和记录,确保进料数量与送货单一致。

1.2 样品抽取:按照抽样计划,从进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1.3 样品准备: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标识、编号,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样品研磨、样品溶解等。

1.4 检验项目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进料特性,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1.5 检验方法选择: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1.6 检验操作:按照检验方法要求,进行样品的检验操作,记录检测数据。

1.7 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产品要求,判定进料是否合格。

1.8 处理不合格进料:对不合格的进料,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退货、返工等。

1.9 结果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记录和报告进行归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2. 进料检验项目和标准2.1 进料外观检查:检查进料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污染、无损伤等。

2.2 尺寸检验:测量进料的尺寸是否符合产品要求。

2.3 化学成份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进料中的化学成份是否符合要求。

2.4 物理性能测试:对进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测试、硬度测试等。

2.5 包装检验:检查进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无异味等。

3. 进料检验记录和报告3.1 进料检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进料检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3.2 进料检验报告:对进料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档,形成进料检验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1. 检验目的和范围进料检验是指对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进料品质进行检验,以确保所进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进料检验的生产环节。

2. 检验依据本作业指导书的检验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标准:- 国家标准:根据产品所属行业的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 企业内部标准:根据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要求进行检验。

3. 检验设备和工具3.1 检验设备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选用适当的检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重量。

- pH计:用于测量酸碱度。

- 密度计:用于测量密度。

- 粒度分析仪:用于测量颗粒大小。

- 熔点仪:用于测量熔点。

- 红外光谱仪:用于分析化学成分。

3.2 检验工具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选用适当的检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具:- 试管、烧杯、容量瓶等常见实验器材。

- 温度计、计时器等辅助工具。

4. 检验项目和方法4.1 外观检验对进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产品要求,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异物、变色、变形、异味等现象。

4.2 成分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进料的成分进行检验。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化学分析: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对进料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光谱分析:利用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进料进行光谱分析,判断其化学成分。

- 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仪等设备,对进料进行元素含量的测定。

4.3 物理性能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进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 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等设备,测定进料的密度。

- 熔点测定:使用熔点仪等设备,测定进料的熔点。

- 粒度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等设备,测定进料的颗粒大小。

- pH值测定:使用pH计等设备,测定进料的酸碱度。

5. 检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进料检验时,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并生成检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4、缺陷分类4.2、插件电阻检验规4.2.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2.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4、缺陷分类4.3.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3.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4、缺陷分类4.4、压敏电阻检验规4.4.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晶体管特性仪、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4.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4、缺陷分类4.5、热敏电阻检验规4.5.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5.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6、电位器检验规4.6.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6.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6.4、缺陷分类4.7、插件瓷片/独石电容检验规4.7.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电容表、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7.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7.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7.4、缺陷分类4.8、插件电解电容检验规4.8.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电容表、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8.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8.4、缺陷分类4.9、贴片瓷电容检验规4.9.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电容表、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9.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0、插件晶体三极管检验规4.10.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0.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1、贴片晶体三极管检验规4.11.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11.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2、插件普通晶体二极管检验规4.12.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数字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2.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2.4、缺陷分类4.13、贴片普通晶体二极管检验规4.13.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数字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3.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3.4、缺陷分类4.14、插件稳压二极管检验规4.14.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4.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4.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14.4、缺陷分类4.15、贴片稳压二极管检验规4.15.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5.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6、插件发光二极管检验规4.16.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仪、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6.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6.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16.4、缺陷分类4.17、贴片发光二极管检验规4.17.1、检验仪器和设备:晶体管特性仪、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17.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7.4、缺陷分类4.18、插件电感检验规4.18.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8.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8.4、缺陷分类4.19、贴片电感检验规4.19.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19.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19.4、缺陷分类4.20、空芯电感检验规4.20.1、检验仪器和设备:半成品样板、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20.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0.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20.4、缺陷分类4.21、可调电感检验规4.21.1、检验仪器和设备:半成品样板、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21.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1.4、缺陷分类4.22、晶振检验规4.22.1、检验仪器和设备:频率计、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22.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2.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22.4、缺陷分类4.23、声表检验规4.23.1、检验仪器和设备:频率计、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23.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3.4、缺陷分类4.24、CMA1-S-DC12V-A/C继电器检验规4.24.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稳压电源、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24.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4.4、缺陷分类4.25、CMA51-S-DC12V-A/C继电器检验规4.25.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稳压电源、万用表、恒温烙铁、锡炉、数字卡尺。

4.25.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6、CMA31-B-DC12V继电器检验规4.26.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电桥、稳压电源、万用表、数字卡尺。

4.26.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6.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27、IC座检验规4.27.1、检验仪器和设备:锡炉、恒温烙铁、数字卡尺。

4.27.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7.4、缺陷分类4.28、集成电路(CPU芯片类)检验规4.28.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半成品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28.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9、集成电路(ULN2003类)检验规4.29.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半成品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29.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29.4、缺陷分类4.30、集成电路(LN358类)检验规4.30.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半成品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30.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0.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0.4、缺陷分类4.31、集成电路(78L05)检验规4.31.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稳压电源、锡炉、数字卡尺。

4.31.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1.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1.4、缺陷分类4.32、集成电路(2240)检验规4.32.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半成品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32.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2.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2.4、缺陷分类4.33、集成电路(1527)检验规4.33.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半成品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33.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3.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3.4、缺陷分类4.34、电池片电池架检验规4.34.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PCB样板、数字卡尺。

4.34.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4.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4.4、缺陷分类4.35、27A/12V 锌猛电池检验规4.35.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数字卡尺。

4.35.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 荧光灯下。

4.35.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5.4、缺陷分类4.36、CR2016锂猛电池检验规4.36.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数字卡尺。

4.36.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7、CR2025锂猛电池检验规4.37.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数字卡尺。

4.37.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7.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37.4、缺陷分类4.38、排插、弯针、排座检验规4.38.1、检验仪器和设备:恒温烙铁、PCB样板、锡炉、数字卡尺。

4.38.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39、主机线束检验规4.39.1、检验仪器和设备:万用表、卷尺、样品。

4.39.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0、电镀、五金件检验规4.40.1、检验仪器和设备:数字卡尺、样品。

4.40.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0.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41、螺丝类检验规4.41.1、检验仪器和设备:电批、数字卡尺、样品。

4.41.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1.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41.4、缺陷分类4.42、塑胶壳检验规4.42.1、检验仪器和设备:电批、数字卡尺、样品。

4.42.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2.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43、激光刻字检验规4.43.1、检验仪器和设备:样品。

4.43.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 荧光灯下。

4.43.4、缺陷分类4.44、纸箱检验规4.44.1、检验仪器和设备:卷尺、彩盒、样品。

4.44.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5、彩盒检验规4.45.1、检验仪器和设备:卷尺、样品。

4.45.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6、泡沫检验规4.46.1、检验仪器和设备:卷尺、彩盒、样品。

4.46.2、环境条件:常温(25℃±5℃),40W荧光灯下。

4.46.4、缺陷分类4.47、吸塑、托检验规4.47.1、检验仪器和设备:卷尺、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