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1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朗诵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空中楼阁》这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经典的朗诵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而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
《空中楼阁》就是他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思考和表达,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中,他用“空中楼阁”这个形象来比喻人们追求的理想,而“水中影”则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语言和表达。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深刻,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朗诵。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总之,《空中楼阁》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3、给下列字词注音
阡( )陌 游目骋( )怀 眉黛( )
课 题
《我的空中楼阁》
授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景散文,作者挥动着自己彩色的画笔,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文章联想丰富、比喻精彩,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重 点
难 点
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文章情趣美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1.“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实指)
2.“小屋”是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是理想中的独立、安静、自在的生活环境。(虚指)
明确:
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9-10)写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重点研讨:
背诵第九自然段,领悟这一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
课外作业:
见教案练习3选择题
小结:至此,作者热爱与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遗,这就点明了题意。
三、赏读品鉴:
1.“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李乐薇用她的慧眼捕捉到了哪些美的景物呢?请依次找出来。
山----树----花----光与影
2.细读中领会小屋的美
齐读第3段,体味山映衬下的小屋的灵动美。
明确:①读出肯定、欣赏;②用重音读好几个动词:点破、增加、飘过、掠过。
《我的空中楼阁》课文

我的空中楼阁
哎呀妈呀,说起我那空中楼阁,那可真是老带劲了!你瞅瞅,就在那半山腰上,跟个仙儿似的飘着,每次回去都得爬个小坡儿,累得我这老腰直哼哼,但一想到那景儿,嘿,值了!
那房子啊,不大不小,刚好够我这小身板折腾。
一到晚上,
月亮跟个大银盘子似的挂在天上,星星点点,跟撒了把芝麻似的。
我站在小阳台上,凉风嗖嗖地吹,那感觉,别提多美了!有时候,我还整点小酒,对着月亮来一口,那感觉,就像是跟嫦娥姐姐喝
交杯酒似的,美滋滋的。
邻居们都说我这地方选得好,空气清新得跟刚洗过澡似的,
连呼吸都透着股甜味儿。
我得意洋洋地说:“那是,咱这可是正宗
的‘氧吧’,纯天然,无污染,比那城里的雾霾天儿强多了!”
不过呢,这空中楼阁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说买菜吧,得
下山走好远,但这也算锻炼身体了不是?还有啊,一到冬天,那
风跟小刀子似的,刮得人脸生疼,但咱有暖气啊,一进屋,暖洋
洋的,跟春天似的。
最让我得意的是,我这楼阁还有个秘密基地——阁楼。
上面
堆满了我的宝贝,什么书啊,画儿啊,还有我自己做的小手工,
都是我这些年的心血。
有时候,我就躲上面,听听歌,写写东西,感觉自己就像个隐士似的,老有范儿了!
总而言之,我这空中楼阁啊,虽然不大,但在我心里,那就
是我的小天堂,我的避风港。
每次回来,都觉得心里踏实,舒坦!。
高一语文我的空中楼阁1

我深知,这可不是一般的手术,如此年纪的老人,何况1月份您才做了胆总管结石手术,体质都还没有恢复到正常。 但我更清楚地知道,这是分秒必争的病情,这是性命攸关的危急重症,手术是唯一仅有的一线希望。这一线希望是救命稻草,必须牢牢地紧紧地抓住。瞬间,重型颅脑外伤术前术后的种种信息扑向 我的脑子,一万个问题在我的神经里飞旋,却容不得我半分迟疑不决,我必须立刻做出决定。
考虑到这样大的手术,立即电话给在市医院做护士长的朋友。简短陈述了病情,并把我院CT片子拍成照片发给了朋友,告诉她,我们马上到市医院,请她为我们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救护车一路长鸣,驰上高速,40分钟左右,稳稳地停在市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您被直接送入重症监护室做术前准备。
《我的空中楼阁》课文导读(附课文原文)

《我的空中楼阁》课文导读(附课文原文)《我的空中楼阁》课文导读(附课文原文)《我的空中楼阁》课文导读第一部分: 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1)一开始,作者用了山如眉黛这个现成的比喻,似乎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
可他由此生发下去,便带出一个新鲜的比喻来: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两个比喻的作用是什么?请简答。
2)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柔和的角度把什么具体化了?3)写小屋点缀山的效果,作者用点破山的寂寞,增加风景的内容来说明。
为什么能这样说呢?4)请指出以上写景的观察角度:2.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写树点缀小屋,很有层次。
1)山上的树是无花树,本来无花,作者却偏要拿花来作比较,其目的是什么?2)许多树点缀小屋,用对比的方法陪衬出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3)用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点缀小屋,着意突现绿的色调,绿的荫蔽,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里的含蓄和风度分别指什么?4)文中采用仰视的的巧妙角度,一个远镜头便把小屋推向空中:在树的遮掩、簇拥下,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从上文看,小屋给人以凌空感觉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 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先扣住小屋的小字做文章。
把这块土地戏称为领土,除了诙谐风趣之外,还含有什么意思?2)写领土,小中还有更小的。
作者一味强调小,用意是什么?3)扣住领土写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扣住领空写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写得五彩缤纷,奇光耀眼,渲染了小屋环境的美好。
这小屋环境的美好表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写罢视觉的官感,再写呼吸时受到的诱惑。
空气清新得出奇,竟使人产生了闻以袭人香气的错觉与兴奋。
5)小屋窗多,光线好,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作者用优美潇洒的抒情笔调,用新奇瑰丽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他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
语文《我的空中楼阁》 (1)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一、读音
眉黛.(dài) 花蕊.(ruì) 角.色(jué) 荫.及子孙(yìn)
宁谧.(níng) 婀.娜(ē) 忖度.(dùo) 纵横驰骋.(chěng)
道观.(guàn] 破晓.(xiǎo) 便.宜(pián) 一幢.房屋(zhuàng)
暴露.(.lù) 唱和.(hè) 休憩.(qì) 迎风绽.放(zhàn)
二、字词
树阴(荫)雀跃(鹊)遮掩(蔗)
三、成语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少见多怪: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一琴一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牛衣对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四、文学常识
1.《我的空中阁楼》通过立足于小屋之外和小屋自身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表达了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
2.《我的空中阁楼》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文字优美,笔调清新。
3.“空中阁楼”一般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者脱离实际的空想。
本课当中,“我的空中阁楼”一是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二是指作者追求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理想。
4.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立足点的变化全景、局部近景、局部远景。
5.本课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精读两种。
1。
我的空中楼阁_1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的]通过分析语言、艺术手法进入意境,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
2.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感知→鉴赏。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雅士”,“雅士”居“雅舍”,如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归有光祖传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他们的“雅舍”虽然简陋,破旧,但他们居于其中感到无比快乐、温馨。
那么当代台湾散文作家李乐薇的“雅舍”是什么呢?居于其中的她追求的又是什么样的“雅趣”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雅舍”——“空中楼阁”。
(出示投影:标题、作者及画面)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把握文章的“形”。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1~8自然段(配上一段音乐),思考:①以上段落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分别取一个名字。
②作者是立足于何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小屋的呢?③小屋在山和树和不同映衬下,显示哪些不同特征?④语言方面有何特点?出示投影:画面观察角度小屋特点语言特点小屋和山山外远看清新自然倒装静、小巧对比山上近看含蓄、有风度拟人小屋和树山下远看轻灵自由拟物(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以上画面,然后教师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对照。
)2.叫学生朗读9~15自然段,思考:以上段落围绕小屋,写了小屋周围的哪些环境?分别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小屋四周及月下小屋的画面,然后教师投影出示画面,让学生对照。
)三、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神”。
1.作者写小屋,不是单纯地描写小屋的景色,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志在其中,那么作者是怎样借助小屋来反映作者的情、志的呢?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仔细品味。
2.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3.本文明明写的是山间小屋,标题却为什么用“我的空中楼阁”?三、课堂小结。
《我的空中楼阁》的读书笔记

《我的空中楼阁》的读书笔记《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现代作家李乐薇女士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得非常优美,读后犹如食过橄榄嚼过甘饴,回味无穷。
喜欢读散文的人必定是耐心很好的人,也必定是懂得享受闲暇时间的人。
以自己的而论,总认为心浮气燥的人是不适合读散文的。
优秀的散文很适合安静的时候细嚼,只有反复地细嚼才能啧出味道。
我们那时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长大一点,重新翻阅,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自然、人、家庭,会有全新的感受和领悟。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俗事,便喜欢安静,也因此喜欢读一些优美的散文。
这一篇写景的小文不仅适合夜深人静时捧读,更适合悠悠地朗诵,昏黄的夜灯下,舒适地倚着床背,以一种平静的心情,逐字逐句地读,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陷于美景之中,深深地陶醉,如果有梦,那一定是甘甜而清香的。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唤醒了我的想象,如果山林是一位婀娜的美人,那小屋就是惹眼的美人痣?多好的比喻,我几乎要惊呼了!小屋的形象一下子柔和起来。
世界太拥挤,城市太嘈杂,拥有小屋的.人本已令人羡慕,况且又是那样美如仙境的小屋,我的心小鸟般云雾般飘渺着飞远了……如痣小屋是她的世外桃园,如今的人,尤其是城市里厌倦了灯红酒绿的人,为生活所累的人,想着逃避苦难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灵动翩翩欲飞的小屋,也一定如我般向往这一方净土。
有人说,女人写散文,能把枯燥的东西写得有趣。
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令人惊叹的语句,如此美不胜收的环境,怎不叫人羡慕?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吗?大自然就是一副无需雕饰的巨画,屋在画中,人也在画中,画随屋动,人随画行,这一切和谐而有序,几乎让人嗅到新鲜的氧气。
我能想象人在画中沉着快乐地行走,脚步似一串丁冬作响的音符,心情怎能不雀跃?小屋是清新的自然的,文字也是,爱极了这优美流畅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16
作者:加入日期:06-10-09
李乐薇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只曲子叫什么名字?(生答《梁祝》)。
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这只曲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只曲子跌宕起伏!高亢处,如排山倒海;低回时,似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遐想。
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双飞的悲壮,这就是音乐的美所产生的震撼效果!
音乐文学本相通,一篇美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审美享受,能否让我们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课件打出题目)。
二、问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一)、朗读思考问题
下面,同学们迅速但轻声地朗读全文(大概5分钟时间),我们音乐伴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何处?(课件放伴奏音乐《秋日的私语》课件打出问题)
(二)、师生探讨问题
问题1(讨论):同学们,你喜欢住怎样的房屋?豪华的、简单的?怎样的环境你最喜欢?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描绘,语言富有幽默感!
问题2:台湾作家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明确:(不怎么样,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小屋处于山中,条件不理想,交通不方便,没有豪华客厅,也没有双卫双厕,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问题3:李乐薇喜欢她的山中小屋吗?
明确:(当然喜欢!)
问题4:面对自己的最爱,李乐薇描写了山间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按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小屋、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课件板书)
问题5: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角度、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一、立足于小屋之外。
二、立足于小屋。
问题6: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下——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问题7:站在“山下”时,作者是怎样描绘小屋的?请学生朗读。
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
——(小屋点缀了山)(课件打出)
问题8:站在“山上”时,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学生朗读。
明确:——“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树点缀了小屋)(课件打出)
远处的小屋在大树的掩映下,更显得“轻灵而自由”。
(课件打出)。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随着行文地展开,作者还带我们领略了那“精致的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五彩的云霞”、“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如一副副画流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说,这些景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而服务
的。
问题9:在文章后半部分中,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不好走,不便于行车)但作者把“山坡”称之为什么?(幸福的阶梯),把“山路”称之为“空中走廊”!那很平常的山中夜景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好,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段,直观感受一下!
学生齐读文章第15自然段。
问题10:这么美的小屋夜景,作者把它称之为“空中楼阁”,我想问:这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学生讨论。
明确:同学们谈得很好!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
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高耸入云;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问题11:那这“空中楼阁”,这“山间小屋”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课件打出)
提问: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多不多?(不多)这也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已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问题1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手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教师:其实,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比如古有“陶渊明”、“王维”、“刘禹锡”、“欧阳修”,今有“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等等。
其实,李乐薇在景中流露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
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现在我想问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还多不多?”(不多)
问题13:那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吗?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大家谈得很好!事实上,当我们凝视月光下的树影,聆听山间的鸟鸣时,我们的精神会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
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坚守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它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不时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
同学们,如果今天这堂课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几许涟漪,引发我们对人生、世事的一些思索,那就不虚此课了!
三、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美好的情怀是散文的神,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这美好情怀还需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
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语言:(课件板书)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2、音乐美——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
3、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几段,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