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全)分析

合集下载

我的空中楼阁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

我的空中楼阁文题解读及课文剖析

文题解读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作者作品李乐薇(1930~),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她善于借助外在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常有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背景纵览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作者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

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字词梳理1.字音山脊.(jǐ)谦逊.(xùn)掠.过(lǜe)婀娜.(nuó)翩.然(piān)休憩.(qì)宁谧.(mì)花蕊.(ruǐ)囿.于(yòu)2.辨音3.辨义幅——副幅:量词(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

副:①作量词,用于成组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②也用于面部表情、态度等,如“一副笑容”。

绚烂——灿烂绚烂:色彩华丽。

如“绚烂的朝霞”“绚烂多彩”等。

灿烂:多用来形容颜色光彩、鲜明、耀眼的物品;也指文化遗产、思想等的美好优秀,同义范围大。

4.词义囿于:局限。

柔静:柔和恬静。

宁谧:安宁,平静。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缥缈:也写作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黛为眉。

黛,青黑色的颜料。

空中楼阁:空中花园,现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

游目骋怀:放眼观看,使人开怀。

游目,放眼往远处看;骋怀:开怀。

课文剖析山如眉黛......。

(“山如眉黛”“眉梢的痣一点”独出心裁,熨帖自然,....,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使“山”“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态。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朗诵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空中楼阁》这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经典的朗诵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而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

《空中楼阁》就是他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思考和表达,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中,他用“空中楼阁”这个形象来比喻人们追求的理想,而“水中影”则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语言和表达。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深刻,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朗诵。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总之,《空中楼阁》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

《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解析台湾作家李乐薇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作者怀着对韵、趣、味等高雅审美的执著追求,托物言志、寄情于景,以生活中的小屋作为理想的栖息所,寄寓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章意境深邃,文质兼美。

本文拟就其语言的典雅美、形象美、哲理美作一赏析,以领略作者的深厚语言功底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典雅美《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优美而不粗俗,体现了古朴典重,雅致隽永的典雅美。

首先是大量的文言词句的使用。

文中将文言虚词“而”、“于”、“以”、“之”等自然融入了文句中,既古朴典重,又使节奏舒徐有致,琅琅上口。

如“细而密的枝叶”,“美而浓的树荫”,“轻灵而自由”;“不逊于花”,“憩于枝头”,“适于心灵散步”,“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地利之便”等。

文中也用典雅的四字句,如“山如眉黛”、“满山皆树”、“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游目骋怀”、“雾失楼台”等,有的巧妙地化用了前人之语,有的自出新杼,富有创造性,但都显得隽逸潇洒,言简意丰。

其次是讲究整齐和谐,富有语势。

采用两相对应写法,文采斐然,韵味无穷,“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彩笔纵横,妙语连珠。

再如“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等整齐中见变化,雅致隽永又色彩绚丽,给人以清新活泼的美趣。

典雅的语言需要作者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做到古为今用,既新巧别致又清新优美,造语工整而见匠心。

二、形象美形象是艺术的生命,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就必须以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使之绘声绘色,形神皆备。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形象美的语言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里只略举几例稍加赏析。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相生、亦虚亦实,隐显相衬的抒情散文。

《我》在处理情和景的关系时,注意把它们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联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小屋;从而愈显出小屋独具的美。

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我》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写“空中楼阁”正是为了抒发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实感,多以“情乐”为主宰,所以文中充满了“乐景”。

1、关于情与景的关系,古人和外国著名作家有许多真知灼见,略举一二做为我们阅读赏析诗与文的借鉴: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相触而莫分也。

”谢榛:“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

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大家无此失矣。

” 李渔:“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

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

”王夫之:“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

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

景以情研,独景则滞。

” 田同之:“词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况周颐:“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

”2、关于虚与实蒋和:“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布颜图:“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茫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

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

”恽格:“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我的空中楼阁 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 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研讨课文1、本文实写的是“立于山脊”上的我的小屋,虚写的是寄托情感的“空中楼阁”,文章由实而虚,细细朗读课文,试找出文章由实写转入虚写的关键段。

明确:第九自然段。

2、本文着重描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结构上可分为几部分?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角度来进行描写?明确:可分为两部分。

立足于小屋之外和小屋自身这样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是文章分为两部分的依据。

3、研讨第一部分:A、根据立足点的变化,第一部分应该划分到第几自然段?明确:第一至八自然段。

B、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小屋与哪些周边景物的关系?明确:小屋与小山、树的关系。

C、根据立足点的变化,第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明确:分为三层。

第一层(1-3):写小屋与山的关系――立足于山外。

全景。

研讨:朗读这一小节,要求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第二层(4-7):写小屋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山上。

局部近景。

研讨:朗读这一小节,要求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树的“美妙的绿的背景”,衬托出小屋的“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

第三层(8):写小屋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山下。

仰视中的局部远景。

研讨:朗读这一小节,要求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4、小结:第一部分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感觉上很和谐,很优美,清新自然,而且写得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

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一)复习旧课课文分为几部分?分段的依据是立足点的变化,文章的立足点是怎么变化的?本文的思路是纵向还是横向?明确:两部分。

小屋之外与小屋自身。

横向思路。

(二)研讨课文提问:1、第二部分如何划分?写了小屋与哪些周围环境的关系?描写的立足点在哪?明确:第二部分(9-18)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 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 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全解我的空中楼阁全文赏析一、设计缘起近日听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王大绩等专家的专题报告,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专家们一致认为,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上述目的要想达到,必须是通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教育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我们必须把这些例子用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现版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我想通过《我的空中楼阁》的说课稿把自己的浅薄的教学认识表达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二、设计思路《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在老版教材中被选作自读课文,现编入新教材为讲读课文,由此可见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实细腻。

至于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学生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学生可以探讨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感情世界;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写作的启迪……而我认为,这篇文章属于文质兼美的佳作,应该作为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一个契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集中表现“美”,以“美”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完成教学任务需要2课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反复的讨论,现在教育界对语文的性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并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教材的安排上看,《我的空中楼阁》被选编为高一语文第一册第6课,是散文单元中的重要篇目。

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材说明》明确提出,高一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意考虑教材特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大纲要求等多方面,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在这篇散文中,匠心独运,以诗化的语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体。

创造出“”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一、构图美。

作者的切入角从“山”入笔。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将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加以衬托,使“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浑然天成。

这一整体画面,犹如妙笔丹青取景画图时,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

接着,勾画近处局部:描绘“树”与小屋的关系,突出“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是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再接着,作者变换仰视觉度,将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还有那围墙外似云似霞的“云雾”和姹紫嫣红的“花朵”。

整个画面远看背景:有山、有树、有花;仰视小屋“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瞰山下“万家灯火”,使小屋呈现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

以上构图,层次明快亮丽,景致幽深雅静。

读之,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审美愉悦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调色版上始终将“绿”作为全文的主色调,在“绿”的渲染下,“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小屋那“蓝”的墙,“白”的窗和院内“红”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净的水彩画,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鲜亮的暖色调来表现的。

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调,描写“夜幕深垂的晚上”,当“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时,小屋真的成了“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是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中的传神之笔。

让人自然联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景象。

多么宁静、温馨、平和、隽永,读之,又使人产生安详、愉悦的审美快感。

三、动态美。

作者将静态的小屋富于灵动之美,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动喻静。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一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一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空中楼阁是作者的想象描绘,还是确 有其物的山上的小屋?
●《 我的空中楼阁》寄寓了作者怎样的 理想?
●从《陋室铭》到梁实秋的“雅舍”,再 到“空中楼阁”,从一些相似的特征中, 由中国散文寄予的关于“自己的房子”的 理想,可以分析出怎样的文化心态?
参考

作者在文章里既没有描写小屋的具体构造,也
• 俯仰天地——俯,低头;仰,抬头。尽情观赏天 地景色。
• 游目骋怀——游目,目光由近及远,随意观看。 骋怀,敞开胸怀,尽情畅想。放开视野四下观望, 放开胸怀尽情畅想。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所以游目骋怀,是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雾失楼台〕楼台在浓雾中隐没了身影。
• 〔空中楼阁〕常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 事物。
代文明社会的喧哗,投入宁静的大自然之中。

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大的讨论,简要以括之,
浸润几千年“天人合一”文化传统的知识分子,在
生活细节中体现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的特征。
课后练习
•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比喻.两个比喻,形象勾画出山与小屋的
姿态,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 而且写出了小屋和山的搭配浑然天成,令人 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立足于小屋9--18 空气光线

(定点换景)

山路
花园
美 丽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 寄 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言 而是缺少发现 。
——罗丹
品味文中的“绘画美”(之一)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
一点。……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 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
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 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 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 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 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 起了名子,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 做空中走廊。
对偶、反问强调幸福;节奏随文思的激荡不断起伏 流淌。富有节律的作双成对的、音节和谐的诗化句子简 直可以击节而咏,身心随节奏的流变起伏运动,产生愉 悦的阅读美感。散文诗化,为抒情言志创造了画一般的 氛围。
关于一个人的屋子
经典情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李乐薇
作者简介
李乐薇:台湾现代作家,江苏 人,早年肆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 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以散文 见长,文笔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动 人,风格柔和温婉,富于感情。
没有详细描绘屋内的摆设。她更多地叙述了小屋与
周围环境的关系—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文
章的第一部分较为写实,但也以写环境为主。第二
部分之虚,也是相当明显。可以说,“空中楼阁”
的小屋并非真实存在,乃是作者的一种梦想。

作者在文中将小屋描写成与外世隔绝的世外桃
源 ,远离喧嚣的宁静世界,表达了她希望摆脱现
纯的底色上一上灵动的色彩,是山川 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小)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 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 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 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 风度。
人格化的描写展现了小屋与 树的关系,亲切富有浓郁的人情 味。
(生活理想和追求的反映)
品味文中“绘画美” (之六)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 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 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 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 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失于雾 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 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 之侧的空中楼阁。
请欣赏配乐朗诵 <<我的空中楼阁>>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8)当作者立足于
屋外的时候,写了哪些景物?
第一层:小屋和山的关系。
第二层:小屋和树的关系 。
立足小屋之外1-8.
(定景换点)
山下
山下
山上
第二部分(9—18)写周围环境和小屋 的关系,写到了那些事物?
1、写小屋的花园和云霞。 2、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3、写小屋和外界的相通。 4、写夜晚小屋 。
素淡朦胧,天上人间 (卒章显志)
对于文章的句子美,你有发现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领会本文的“情感美”,畅想作者的“快乐”
和“幸福”观。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 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 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 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 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 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咫尺天地,却“适于心灵 散步,眼睛旅行”----自由舒畅!
品味文中的“绘画美” (之五)
品味文中的“绘画美” (之三)
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 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的 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 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 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 姿态翩然。
拟人手法展现树点缀小屋 所产生的极有灵性的美学效果。
品味文中的“绘画美” (之四)
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 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 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层山后 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 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 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破晓入暮的观察过程,美的享受过
程---小屋的光线“最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空中楼阁意象
成语“空中楼阁”意为比喻幻想或 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在本文中, 作者采用其本意:建筑或飘浮在空中 的楼阁。
1、建筑在山上的小屋,如同缥缈 在空中的楼宇。
2、山上的环境独立安静,与外界 隔离。
重点字词:
• 眉黛(dài)——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眉为 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 憩(qì)——停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