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由独立的志向。

重点和难点:1、景物描写和志向的抒发2、清丽脱俗的文笔,优美动人的语言课时:1教学教程1、导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浸透刘禹锡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是融入归有光悲喜的阁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欣赏她的空中楼阁的美丽,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3、朗读提问A、作者是从哪个视角描绘小屋与山的?(远观,全景)B、小屋与山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5、小屋与树,作者的描写视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近视、局部;8,仰望、远观。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绿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又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6、小屋点缀了小山,树点缀了小屋,小屋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构成和谐的统一。

作者反复描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自由的热爱)7、作者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接下来,作者侧重描绘了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赏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她看到了什么?(领土有限,领空无限;花园袖珍,院子开放,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显示了小屋的开放性)9、作者通过直抒胸臆,抒发了她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但作者仍意犹未尽,用诗一般的语言,用画家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屋夜景图,接着描写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迷于雾失楼台之中,成为作者的空中楼阁,它没有室内的装饰,却有室外的鸟语,门外的巨画,小屋与周围的尘世比较起来,有超脱尘世、宁静、自由的美丽,使作者有回归自然的快乐。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你知道“我的空中楼阁”的寓意是什么吗?(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超脱尘世的生活环境,追求独立的人格)你对作者的这种志趣有何评价?11、结束语:人人都有自己的梦,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追求。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主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和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空中楼阁”、“自然与人文”等。

(2)分析作者对这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态度。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描绘的理想生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

(3)作者象征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象征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引出课题《我的空中楼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象征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个小片段。

5.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课文理解、词汇掌握、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的表现。

3.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体会、价值观树立等方面的表现。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读后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教学内容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介绍。

作者李乐薇的背景介绍。

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分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使用教学互动平台,方便学生提问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主题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主题分析:2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采用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评价指标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课文《我的空中楼阁》原文。

作者李乐薇的背景资料。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5.2 参考资料李乐薇的其它作品或相关文章。

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学术论文或书籍。

教学参考书籍和教案模板。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设计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的主题。

6.2 教学活动实践课堂讨论活动: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文:在解读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起了张晓凤的一段文字——《遇》: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睢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即有了对物的赞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浑炖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今就不一样了。

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

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

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奇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久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始终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与“诗意”遇合当然是漂亮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合的往往不是诗意,而是“一地鸡毛”。

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庸俗不堪的现实生活,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细节。

我们是否能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获得“诗意地生活”的境界?我们是否还能够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必需向自己的心灵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当让自己的静下心来,领悟这样的逼问。

一般说来,我们必需遭受两种生活。

第一种是“散文式的生活”,我们必需活着,琐碎的衣食住行;其次种“诗的生活”,不计利害得失的自由想象的精神层次的生活。

物质层次的“散文式”的活动意味着功利的、合乎常理的的实际生活,它是世俗化的、循规蹈矩的,而精神层次的“诗意”的生活则是以跳动的、想象的、不计功利的,它注意生活的价值体验和审美体验。

应当说,这两种生活对人类来讲都是必需的。

对于个人来说,只有这两种生活持续不断地相互关联,以“诗”的生活完善升华“散文”的生活,以“散文”的生活使“诗”的生活落到实处,才是较完善的人生。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篇一」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 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 初步品味本文的语言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三、正课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的家建在哪里?是这里呢?还是这里?或是这里?(出示幻灯片)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

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房子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屏显:我的空中楼阁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

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生:哦,就是通感对不?)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

然后,把你的纸拿出来,将你心中的小屋画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

多媒体朗读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哪一幅才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

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

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

师:那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2篇

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2篇

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高中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科目:语文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掌握文章的基本词汇以及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

3. 运用文字描述和图像展示再现空中楼阁。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运用文字和图像展示再现空中楼阁。

教学准备:1. 课本《我的空中楼阁》篇章;2. PPT或黑板;3. 学生的个人电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张空中楼阁的图片向学生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空中楼阁的理解和想法。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我的空中楼阁》篇章,并对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学习。

然后,进行讨论,分享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反思。

Step 3:分析文本(15分钟)老师通过PPT或黑板,将文章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寓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再现空中楼阁(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运用文字和图像展示再现文章中的空中楼阁。

学生可以使用个人电脑进行设计和绘制,或者使用手工制作成品。

每个小组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展示他们对空中楼阁的理解和想象。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陈述他们对于空中楼阁的理解和想法。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评论,进行互动交流。

Step 6: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鼓励学生思考和总结他们从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并比较不同的空中楼阁形象。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重点: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一笔足够的钱,可以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屋,你们会把它修在哪里呢?生1: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生2: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生3: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

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生4: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

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

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

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学们都预习过,那么我给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为我们用说明文的语言客观的介绍一下这间小屋(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诗意和超然)颜色:蓝墙白窗外形:整齐的屋瓦屋檐翘起位置及周围环境:利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在一座有着浓郁树阴的小山上三、把握文章脉络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
教学目标
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由独立的志向。

重点和难点:
1、景物描写和志向的抒发
2、清丽脱俗的文笔,优美动人的语言
课时:1
教学教程
1、导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浸透刘禹锡德馨的陋室;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是融入归有光悲喜的阁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欣赏她的空中楼阁的美丽,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3、朗读提问
A、作者是从哪个视角描绘小屋与山的?(远观,全景)
B、小屋与山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
5、小屋与树,作者的描写视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 ,近视、局部;8 ,仰望、远观。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绿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又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6、小屋点缀了小山,树点缀了小屋,小屋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构成和谐
的统一。

作者反复描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自由的热爱)
7、作者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接下来,作者侧重描绘了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赏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她看到了什么?(领土有限,领空无限; 花园袖珍,院子开放,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显示了小屋的开放性)
9、作者通过直抒胸臆,抒发了她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但作者仍意犹未尽,用诗一般的语言,用画家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屋夜景图,接着描写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迷于雾失楼台之中,成为作者的空中楼阁,它没有室内的装饰,却有室外的鸟语,门外的巨画,小屋与周围的尘世比较起来,有超脱尘世、宁静、自由的美丽,使作者有回归自然的快乐。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你知道“我的空中楼阁”的寓意是什么吗?(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超脱尘世的生活环境,追求独立的人格)你对作者的这种志趣有何评价?
11、结束语:人人都有自己的梦,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追求。

李乐薇借山上的小屋,寄托了她超尘脱俗、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追求独立人格的志趣。

那么你们呢?但愿你们独守自己的心灵,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
1. 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 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 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 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 ; 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 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 诗化的语言( 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 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 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

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 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

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

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2. 引导学生讨论
(1) 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
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 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 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 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 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

安静、独立的生活。

(5) 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