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优秀5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别具一格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描绘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是什么?分析:把“小屋”和周围环境对比,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是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

文章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至“轻灵而自由”,是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后一部分则是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前一部分有三层:第一层(开头至“一点情调”),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是立足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第二层(“小屋点缀了山”至“含蓄而有风度”),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第三层(“换个角度”至“轻灵而自由”),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后一部分有四层:第一层(“小屋之小”至“叫它云或霞”),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第二层(“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至“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第二层(“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至“唤做空中走廊”),写小屋和外界的相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第四层(“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至结尾),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K12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K12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一:教学目标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由独立的志向。

二:重点和难点:1、景物描写和志向的抒发2、清丽脱俗的文笔,优美动人的语言三:课时:1四:教程1、导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浸透刘禹锡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是融入归有光悲喜的阁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欣赏她的空中楼阁的美丽,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2、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

她以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山上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

现在我先将课文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找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用“小屋和——”的短语,给作者描绘的每一幅小屋的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朗读提问4、作家好象一个画家,挥动彩色的画笔,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首先我们一起分析第一幅画面小屋与山。

A、作者是从哪个视角描绘小屋与山的?(远观,全景)B、小屋与山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5、小屋与树,作者的描写视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近视、局部;8,仰望、远观。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绿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又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6、小屋点缀了小山,树点缀了小屋,小屋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构成和谐的统一。

作者反复描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自由的热爱)7、作者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接下来,作者侧重描绘了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赏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她看到了什么?(领土有限,领空无限;花园袖珍,院子开放,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显示了小屋的开放性)8、小屋是开放的,小屋的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了柔静与宁谧,呼吸的是香,光线富有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文:在解读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起了张晓凤的一段文字——《遇》: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睢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即有了对物的赞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浑炖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今就不一样了。

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

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

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奇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久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始终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与“诗意”遇合当然是漂亮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合的往往不是诗意,而是“一地鸡毛”。

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庸俗不堪的现实生活,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细节。

我们是否能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获得“诗意地生活”的境界?我们是否还能够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必需向自己的心灵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当让自己的静下心来,领悟这样的逼问。

一般说来,我们必需遭受两种生活。

第一种是“散文式的生活”,我们必需活着,琐碎的衣食住行;其次种“诗的生活”,不计利害得失的自由想象的精神层次的生活。

物质层次的“散文式”的活动意味着功利的、合乎常理的的实际生活,它是世俗化的、循规蹈矩的,而精神层次的“诗意”的生活则是以跳动的、想象的、不计功利的,它注意生活的价值体验和审美体验。

应当说,这两种生活对人类来讲都是必需的。

对于个人来说,只有这两种生活持续不断地相互关联,以“诗”的生活完善升华“散文”的生活,以“散文”的生活使“诗”的生活落到实处,才是较完善的人生。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把握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能够分析并欣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李乐生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分析并欣赏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艺术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意义、寓意等。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篇类似的短篇小说,提升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把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全文。

2. 作者李乐生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空中楼阁》备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重点: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有一笔足够的钱,可以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屋,你们会把它修在哪里呢?生1: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

生2: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这样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生3: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

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生4: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

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

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

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学们都预习过,那么我给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为我们用说明文的语言客观的介绍一下这间小屋(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诗意和超然)颜色:蓝墙白窗外形:整齐的屋瓦屋檐翘起位置及周围环境:利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在一座有着浓郁树阴的小山上三、把握文章脉络请同学们主动选择自己愿意朗读的段落,老师朗读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阅读。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培养学生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探讨空中楼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空中楼阁的兴趣。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空中楼阁的定义和特点。

阅读理解法: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与空中楼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参考书籍或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2 教学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空中楼阁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概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或研究报告,进一步深入研究空中楼阁的意义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或参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艺术创作或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空中楼阁的理解和观点。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举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关于空中楼阁的故事或诗歌。

6.2 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师生互动。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我的空中楼阁》是一本描绘现代都市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绘本,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城市中寻找空中楼阁的过程,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绘本《我的空中楼阁》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绘本《我的空中楼阁》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阅读故事,感受故事中描绘的城市景象和自然环境。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简介《我的空中楼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传说中的空中楼阁充满向往。

他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空中楼阁,却发现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自然环境逐渐疏远。

孩子在寻找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决定为自己和家人建造一个空中楼阁,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故事梗概,把握故事主题。

2.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绘本阅读,提取信息、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空中楼阁的向往,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3 教学内容本章节以故事梗概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概括故事情节,探讨故事主题。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人物介绍《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孩子、父母、邻居等。

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3.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意识。

3.3 教学内容本章节以人物分析为主,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主题概述《我的空中楼阁》以孩子寻找空中楼阁的过程为线索,展现了现代都市人与自然环境的疏离。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通用5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通用5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我的空中楼阁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

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

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

2、美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一、导语设计学生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

这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借“陋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旨在表达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含有对自己激励和对权贵愤懑的意味。

二、解题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

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脉1、听录音。

2、指定两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要带着欢快的感情,读出明快、跳荡的节奏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一:教学目标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由独立的志向。

二:重点和难点:1、景物描写和志向的抒发2、清丽脱俗的文笔,优美动人的语言三:课时:1四:教程1、导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浸透刘禹锡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是融入归有光悲喜的阁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欣赏她的空中楼阁的美丽,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2、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

她以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山上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

现在我先将课文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找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用“小屋和——”的短语,给作者描绘的每一幅小屋的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朗读提问4、作家好象一个画家,挥动彩色的画笔,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首先我们一起分析第一幅画面小屋与山。

A、作者是从哪个视角描绘小屋与山的?(远观,全景)B、小屋与山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5、小屋与树,作者的描写视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近视、局部;8,仰望、远观。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绿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又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6、小屋点缀了小山,树点缀了小屋,小屋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构成和谐的统一。

作者反复描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自由的热爱)7、作者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接下来,作者侧重描绘了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赏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她看到了什么?(领土有限,领空无限;花园袖珍,院子开放,有形的围墙围住的是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显示了小屋的开放性)8、小屋是开放的,小屋的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充满了柔静与宁谧,呼吸的是香,光线富有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

小屋是如此美丽,宁静,自然,那么小屋与外界的交通方便吗?为什么作者对这座小屋情有独钟呢,找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山路与山坡,便于我行走,这是我幸福的阶梯,我的空中走廊)9、作者通过直抒胸臆,抒发了她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但作者仍意犹未尽,用诗一般的语言,用画家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小屋夜景图,接着描写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迷于雾失楼台之中,成为作者的空中楼阁,它没有室内的装饰,却有室外的鸟语,门外的巨画,小屋与周围的尘世比较起来,有超脱尘世、宁静、自由的美丽,使作者有回归自然的快乐。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你知道“我的空中楼阁”的寓意是什么吗?(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超脱尘世的生活环境,追求独立的人格)你对作者的这种志趣有何评价?10、李乐薇的散文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

现在一起朗读第15段。

这一段文字既像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又如一幅形象生动的油画,充满诗情画意,请同学们讨论2分钟,谈一谈作者怎样使它具有音乐美、诗意美、图画美?你能在全文中再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这些语句或语段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11、结束语:人人都有自己的梦,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追求。

李乐薇借山上的小屋,寄托了她超尘脱俗、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追求独立人格的志趣。

那么你们呢?但愿你们独守自己的心灵,实现自己的梦想。

12、板书设计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二: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诵读的要领,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诵读的技巧。

2.学习本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着月光下的树影,谛听着山林间的鸟鸣,我们的精神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

那时,我们可能都会感到自己的富有。

但是这道精神的门能为我们开启多久?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搀杂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守住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

你能够感受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朗读一起走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吧。

二、感知课文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适当进行诵读的技巧指导。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诵读和速读的基本要领,学会在朗读中适当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的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感情。

具体的指导可参考“教学资料”附录的“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文。

三、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一)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讨论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二)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第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第9—18自然段)。

(三)全文一共几个部分?讨论明确:两个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试画出本文两个部分的结构图。

提示:把不同立足点所写景物列出即可,对学生要求不宜太高。

(五)归纳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六)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口头练习:多角度描述校园。

全文结构图参考下图四、结合“空中楼阁”的含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的主旨。

(一)题中“我的空中楼阁”指什么?讨论明确:指山上的小屋(二)成语中“空中楼阁”什么意思?讨论明确:空中楼阁:多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三)那么美丽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独立、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2.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讨论明确:小屋脱离尘世,独立、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3.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讨论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

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

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文中对小屋作了怎样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哪些地方暗示了作者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态度?讨论明确:文中流露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作者强调“小屋”的“独立”、“安静”,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等,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及喧嚣浑浊的社会环境是有所不满的。

5、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空中楼阁”的含义。

讨论明确: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四)借小屋写情怀,本文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讨论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五)小结在全文对小屋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因为小屋处在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是自由的、幸福的。

热爱小屋,就是热爱自由独立的、美好的生活。

作者对这种远离喧嚣的、恬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

但作者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中。

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山、树、屋、花、山坡等景物无不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

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六)师生共同回顾: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写的诗文还有哪些?(七)请学生自己选择某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一段话。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 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1. 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等等。

2.奇妙的修辞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c.排比、比喻结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画的笔法1.工笔细描如关于小屋从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2.写意渲染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三)动静的糅合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

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六、拓展讨论1.作者所持的生活态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适宜吗?2.现代人,尤其是现代职业人该怎样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平和?七、作业1.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

2.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三:一. 知识与技能:1.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和意境塑造。

2.理解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独特运用和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欣赏生动优美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