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用药分析

合集下载

拉米夫定对免疫受损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预防和治疗

拉米夫定对免疫受损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预防和治疗

拉米夫定对免疫受损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预防和治疗【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免疫受损宿主HBV再激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方法将HBsAg阳性免疫受损宿主分为两组: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化疗之前2~3周开始使用拉米夫定口服1次/d,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在宿主出现HBV再激活表现时开始用相同剂量进行治疗,分别于拉米夫定治疗后或免疫抑制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12周、24周检测肝功、HBVM及HBV病毒定量。

结果拉米夫定预防组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HBV 再激活表现;对照组53%出现HBV再激活,拉米夫定治疗后%病毒转阴,肝功恢复正常,其中2例死于暴发性肝衰竭。

结论早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有效预防及治疗免疫受损宿主HBV再激活。

【关键词】 HBV再激活拉米夫定 HBsAg携带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therapy and prevention effect of lamivudine on HBV reactivation in HBV carrier with immuno Randomly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one group had 20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2~3 weeks before cytotoxic therapy orimmuno-inhibitor control was not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until occurring HBV reaction during cytotoxic function level and serum HBV RNA level of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2w,4w,6w,12w and 24w after therapy with Lamivudine or beginning cytotoxic In lamivudine preventive therapy group,%(3/16)were protected from HBV reaction during cytotoxictherapy or immuno-inhibitor therapy,in control,53%occurred HBV reaction during or after cytotoxic therapy,patients with HBV reaction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and %appeared serum load decrease and liver function normal,only one patient died of liver Early usage of lamivudine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HBV carriers againstchemotherapy-induced hepatic failure.【Key words】 HBV reaction lamivudine HBsAg carrier免疫受损宿主指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使用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患者。

免疫抑制治疗引起的乙肝再激活

免疫抑制治疗引起的乙肝再激活
• 6、 HBsAg(-)/ 抗HBc(+)患者使用蒽环类衍生物(如阿霉素、表柔 比星)。
• 低风险免疫抑制剂:指引起HBV再激活可能性在 1%以下的免疫抑制剂。
• 1、HBsAg(+)/抗HBc(+)或HBsAg(-)/抗HBc(+)患 者使用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 呤、甲氨蝶呤)
乙肝再激活的预防
• 高危:推荐高风险患者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来预防 HBV再激活,抗病毒治疗需至少维持至结束免疫抑 制剂治疗后6个月(对使用B淋巴细胞活性抑制剂 患者至少为12个月);
• 中危:建议对于中风险患者使用抗病毒预防治疗, 抗病毒治疗需至少维持至结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 个月;
• 低危:不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3、HBsAg(+)/抗HBc(+)或HBsAg(-)/抗HBc(+)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
• 4、HBsAg(+)/抗HBc(+)患者使用≥4周的低剂量激素(泼尼松 <10mg/d或相当剂量激素)
• 5、HBsAg(-)/抗HBc(+)患者使用≥4周的中等剂量激素(泼尼松 10~20mg/d或相当剂量激素)、或高剂量激素(泼尼松>20mg/d或相 当剂量激素)
• 免疫抑制治疗引起HBVr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免疫抑制阶段,因免疫抑制治疗引起 宿主免疫下调,引起HBV病毒复制增加,该阶段 可表现为: 1.HBsAg(+) 且HBV DNA(+)→HBV DNA↑; 2.HBsAg(+) 且HBV DNA(-) →HBV DNA(+); 3.HBsAg(-) 且anti-HBc(+) →HBsAg(+) 或HBV DNA(+)而HBsAg(-)。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后致HBV再激活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后致HBV再激活
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另外,慢性HBV携带者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缺乏疗效 肯定的治疗药物,故哲不主张治疗,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其
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活动度≥G2则需 行抗病毒治疗。无论慢性HBV携带者还是非活动性HB目^g
‘山东大学医学腕在读硕士研究生
126
万方数据
幽壅匡堑!塑!生笙!!鲞筮堑塑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并且诱导平滑肌细胞摄亡,增加搪环中早期细胞的数量。
(收穑日期:200%06.12)
127
万方数据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后致HBV再激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友德, 刘金霞, 王磊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山东医药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2007,47(26)

肝炎(中度)诊断明确。环孢素^可造成肝脏损害,但该患 者肝功特点(GGT正常)不支持药物性肝炎。该患者有血液
透析和输全血史,有感染HCV的可能。但抗HCV和HCV.
指标正常,HBsAg、抗HBe、抗HBc仍阳性。于2005年2月行
肾移植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肾功能复常。术后常规服用抗 排异药骁悉、普乐可复(FK-506)和强的橙。2005年6月将 普乐可复换为环孢素A,并继续服用强的松、骁悉。术后多 次复查肝功能均正常。人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感觉乏力,1
地塞米松2.5 lag和庆大霉素2舶l,瞳孔后粘连者予复方托 品酰胺眼水活动瞳孔,角膜内皮水肿明显者予三联眼液 (50%葡萄糖+地塞米松+氯霉素眼液)滴跟。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继续口服氟伐他汀钠1个月,剂量同前。术后1个月 观察两组血脂、视力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II.5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第6页
对于中、高危患者, 须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并连续到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束后最少6个月(对使用B细胞活性抑制剂患者最少12个月), 低危患者不提议接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第7页
抗病毒治疗时机
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最少在开启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若已接收抗病毒治疗, 应继续抗病毒治疗。
预期抗病毒疗程>12个月


高效、低耐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品
基线HBV-DNA<IU/ml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品
基线HBV-DNA》IU/ml


提议由肝病科医生决定停用抗病毒药时间
免疫治疗结束后继续抗病毒最少6-12个月
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监测最少12个月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第11页
总结
第13页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第5页
低风险免疫抑制剂:指导起HBV再激活可能性在1%以下免疫抑制剂。 1、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使用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 2、 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使用关节内糖皮质激素 3、 HBsAg阳性/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口服任何剂量糖皮质激素时间≤1周 4. 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使用≥4周低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d或相当剂量激素)


严密监测, 一旦HBV-DNA水平可测, 即马上给予抗病毒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
第8页

风湿病免疫抑制剂治疗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观察

风湿病免疫抑制剂治疗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观察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H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 HB V)r e a c t i v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m mu n 0 s u p p r e s s i v e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i n HB V a c t i v e g r o u p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1 0 0 mg o f l a mi v u d i n e o n c e d a i l y o n e we e k b e f o r e t h e y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i mmu 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 i n HBV i n a c t i v e g r o u p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i mmu 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 b u t wi t h o u t a n t i v i r a l d r u g a t ir f s t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h o s e HB V— DNA b e c o me p o s i t i v e d u r i n g t h e t r e a t me n t a b o v e wo u l d r e c e i v e d l O 0 mg o f l a mi v u d i n e o n c e d a i l y o n e we e k; i n a l wa y s e x p o s u r e g r o u p p a t i e n t s wo u l d r e c e i v e d l O O mg o f l a mi v u d i n e o n c e d a i l y o n e we e k, i f HBs Ag o r HB V— DNA b e c o me p o s i t i v e d u r i n g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e s u l t s I n HB V a c t i v e g r o u p HBV- DNA

风湿病患者发生传统免疫抑制剂相关乙肝病毒再激活的认识

风湿病患者发生传统免疫抑制剂相关乙肝病毒再激活的认识

Journal of China-Jap a n Friendship Hospital ,2019 Oct ,Vol.33 ,No.5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 年第 33 卷第 5 期303风湿病患者发生传统免疫抑制剂相关乙肝病毒再激活的认识何林蓉,葛勇鹏,李嗣钊,王国春,卢昕**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何林蓉(1988-),女,住院医师,医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9-03-18修回日期:2019-07-03(中E)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25(2019)05-0303-03doi : 10.3969/j.issn. 1001-0025.2019.05.012我国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髙流行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携带率为7.18%1'1,风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 时合并慢性HBV 感染,一项研究显示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BsAg 携带率高达11.2%叫目前没有完全清除HBV 的方法,慢性HBV 感染者及既往暴露者在接受免疫抑制 治疗后均有乙肝病毒再激活(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HBR ) 的风险。

根据201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HBR 被定义为HBV DNA 升高MZIogmIU/ml ,或基线HBV DNA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M100IU/ml,缺乏基线HBVDNA 者HBV DNAM20000IU/ml 。

慢性HBV 感染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肿瘤化疗的过程中HBR 发生率高达20%~50%'» ,HBR 可发生在治疗的不同时段,短则2周内,长则可到停药后1年,轻者无症状,重者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叫风湿病患者多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HBR是风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PPT课件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防治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缺乏长期临床数据
目前关于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研究主要基于短期观察, 缺乏长期随访数据来评估其长期影响。
治疗方案标准化不足
目前对于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治疗方案尚未标准化, 不同的医疗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影响治疗效果的评估。
预防措施不够完善
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 再激活的防治
• 引言 •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机制 •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 •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治疗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乙肝病毒再激活是指在免疫抑制 治疗过程中,乙肝病毒被重新激 活并导致病情恶化或复发。
02
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在临床上的广 泛应用,乙肝病毒再激活已成为 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
现有的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对于如何有效 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尚未形成共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长期临床研究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长期临床研究,以更全 面地了解免疫抑制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 的长期影响。
针对现有的治疗局限,未来需要探索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率。
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采用肝移植 手术,恢复肝脏功能。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因患有恶 性肿瘤接受了免疫抑制治疗。在 接受治疗前,他曾感染过乙肝病 毒,但肝功能正常且未进行抗病
毒治疗。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 治疗,期间未进行有效的乙肝病
毒抑制和免疫调节。
04

免疫抑制人群的HBVHCV再激活

免疫抑制人群的HBVHCV再激活

免疫抑制人群的HBV/HCV再激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医院王小红一、免疫抑制人群的HBV再激活HBV再激活是HBV感染个体进行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发生的公认的并发症,以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增高为指征。

据报道HBV再激活在进行免疫抑制或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率为20-50%。

淋巴瘤患者慢性HBV感染发生率为26%,在化疗期间,其中47%发生HBV再激活。

一项研究中,发现78/626(12%)肿瘤患者HBsAg阳性,化疗过程中,44%发生ALT水平升高,其中44%归因于为HBV再激活。

使用含糖皮质激素或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时HBV再激活较常见,此外,在HBsAg阳性患者,肝癌动脉内化疗栓塞、类风湿关节炎或炎症性小肠炎的英夫利昔单抗和抗TNF治疗后均见有HBV再激活的报道。

在一项涉及138例伴HBV携带并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研究中,多变量分析揭示化疗前HBVDNA水平可测、类固醇使用、淋巴瘤和乳腺癌是HBV再激活的重要预测因素。

此外,男性、较年轻者及HBeAg阳性也易发生HBV再激活。

某些情况下,肝炎突发是无症状的,但也观察到黄疸突发、肝失代偿及死亡。

HBV感染流行率高的区域,化疗广泛应用的区域,化疗中HBV再激活及严重肝病可能成为严重且常见的问题。

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HBV再激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HBV感染高危人群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启动前,应进行HBV筛查,包括HBV标志物及HBV DNA。

高危人群包括高流行区出生患者、同性恋男性、现症静脉吸毒者、血透患者、HIV感染者、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及性接触者。

两项临床对照研究显示LAM预防性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相关肝炎突发的严重性及死亡率。

现已明确通过抗病毒治疗可预防HBV再激活。

指南均推荐乙肝携带者(无论基线HBV DNA水平如何)在肿瘤化疗或有限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时应予以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之后维持6个月。

有报道化疗前高HBV DNA 水平的患者在LAM撤退后病毒复发,因此,HBsAg阳性患者伴血清HBV DNA >2000 IU/mL,在细胞毒性化疗前应持续抗病毒治疗直至达到慢乙肝的治疗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约9300万人)。

[1]其中,部分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而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基于其免疫状态的改变,最终诱发HBV再激活。

临床药师参与1例HBV再激活患者的诊疗过程,并通过文献回顾性学习,对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4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年,蛋白尿1年余,转氨酶升高6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在10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e、抗-HBc阳性,之后多次复查HBV-DNA、肝功能均正常,考虑“HBV携带者”,未治疗。

1年余前患者出现蛋白尿,不伴血尿,入院查尿蛋白定量1.67,2.68/24h;肾穿刺提示为IgA肾病,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HBV DNA小于10^2copy/ml,肝功能正常;给予甲泼尼龙片(美卓乐)40mg qd po,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赛可平)0.5g bid po治疗,未抗病毒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定期复查,尿常规提示白蛋白+~++,定量在2g/24g左右,红细胞阴性;肝功能提示ALT、AST逐渐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胆红素及白蛋白正常;4个月前患者曾测HBV DNA超过10^4copy/ml,服用拉米夫定2周后因HBV-DNA转阴自行停药。

3个月前患者因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停用赛可平,美卓乐减量至16mg qd po维持治疗。

6天前患者自觉乏力、纳差、右协不适,查肝功能ALT/AST 239/162U/L,HBV DNA 3.47*10^4拷贝/ml。

1.2入院后诊治经过
入院后查尿常规蛋白++,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 DNA 7*10^5拷贝/ml,肝功能示ALT/AST 233/193U/L,ALP/γ-GT 102/195U/L。

综合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肝炎,乙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CKD1期)”。

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善复)保肝治疗,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抗病毒治疗,继续服用美卓乐16mg qd po维持治疗。

治疗8天后复查ALT/AST 142/64U/L后出院。

嘱患者出院后按时按量服药,2周复查HBV-DNA,肝功能,尿常规等。

2 分析
2.1 HBV再激活的定义及诊断
HBV再激活是指慢性HBV感染患者合并肿瘤或其他疾病时,因接受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的HBV大量复制,反跳增殖,肝细胞感染,停药后局部免疫恢复,导致肝细胞连续性坏死及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产生程度不一的损害,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死亡。

[2]因此,HBV 再激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免疫抑制剂应用期间或之后出现HBV-DNA浓度上升为使用前的10倍以上,或HBV-DNA由使用前的阴性转变
为阳性,或HBV-DNA≥10^9拷贝/ml均可诊断为HBV再激活。

[3]以HBV-DNA 定量为监测指标可更早、更准确的监测到HBV活化。

2.2 HBV再激活的发生机制
有研究认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增加肝炎病毒的复制,HBV基因组中存在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可与激素受体结合,增强HBV基因的转录水平,以致病毒复制增强,导致肝功能异常,HbeAg转阳,HBV DNA滴度增加,这些异常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即可发生。

[4]期使用中-大剂量(>7.5mg/d)类固醇被认为是HBV再激活的高危因素。

[3]
2.3 HBV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指出,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即使HBV DNA阴性和ALT水平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停止后应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抗病毒药物的用时间。

3 病历讨论
3.1 病例特点
患者为中年男性,10年前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提示“小三阳”,查HBV-DNA、肝功能均正常,未治疗。

1年前患者明确诊断为IgA肾病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未予抗病毒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复查肝功能异常,HBV-DNA转阳,期间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周后自行停药,之后肝功能异常进行性加重。

入院予以抗病毒、保肝治疗后病情好转。

因此,考虑该患者此次肝功能异常原因为:①患者既往乙型肝炎病史10年,免疫抑制剂治疗前未经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诱发HBV再激活,损伤肝细胞;②患者免疫抑制剂减量后,机体免疫力逐渐恢复,T淋巴细胞攻击被HBV感染的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炎症、坏死;③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曾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周,DNA即转为阴性,后自行停用,诱发加重肝损伤。

3.2 治疗药物的选择
针对该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①患者因IgA肾病需长期服用激素治疗(≥12个月),拉米夫定在服用半年后易发生病毒变异而发生耐药,且该患者曾服用拉米夫定治疗2周,自行停药。

为避免治疗中出现耐药,诱发加重肝功能损伤,暂不考虑应用拉米夫定治疗。

②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较温和,起效较慢,且在大剂量用药时肾毒性明显,考虑该患者有肾脏基础疾病,故不考虑应用本品治疗。

③恩替卡韦首次治疗第1年内耐药发生率为0,治疗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对于YMDD变异者将剂量提高至每日1mg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且起效迅速,但本品价格较高。

与患者沟通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同时嘱咐患者不可自行停药,待激素停用后,评价患者情况后,再决定停止抗病毒治疗的时间。

4 结论
肾炎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风险大,因此建议:①无论治疗前HBV DNA是否复制表达,都应邀请专科医师进行会诊,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提前1周开始抗病毒治疗);
②免疫抑制剂联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和HBV DNA,提早发现HBV再激活,减少肝脏损伤;③停用免疫抑制剂后,仍应持续抗病毒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再根据患者情况考虑停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6.
[2] 范玲燕,周智.免疫抑制状态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激活及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83-85.
[3]王蜀强,江南.免疫抑制剂致乙肝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106-108.
[4]胡俊华,王朝晖,沈平雁等.肾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中乙肝病毒感染的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1):984-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