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k/m2 gh ,每 个处理重复 5次, 氮肥采 用尿 素做 基肥 占总氨 的 【】 4 沈镇 昭, 书生. 国农业 年鉴【 . 梁 中 M】 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2 %, 青 肥 期 为 2 %, 蘖 肥 期 为 2 % , 熟 期 为 3 % 。 全 2 0 :8 2 8 1 5 返 5 分 O 成 O 0 1 3 4 3 5 部 磷 肥 和 钾 肥都 做 基 肥 。每 盆 盆 栽 装 过 4 mm 筛 的 土壤 【】 5 杨靖 民, 丽群, 王 刘世杰 等. 吉林 省不 同水稻 品种氨素 效率 1 k 。5月 2 g 2 8日开始插秧, 每盆三穴, 每穴三株, 生长期水层 管 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 0 2 3 :0 —3 9.1 0 5.7( 3 6 0 3 4 ) 理 为浅水间歇性灌水, 水面保持 4 m, 周边 环境 一直, c 保证 常规 管理。 作 者 简介 : 2 结果 与 分 析 寇世伟 ( 8一 )2 0 1 4 , 7年毕业于吉林农 业大学资源与环 9 0 2 1不 同施 肥 量 对 水 稻 分蘖 的 影 响 . 境 学院环境科 学专业, 就读吉林农业大 学环境工程, 向为 现 方 施肥各 处理 比对照均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 生长, 不施肥 ( 1 环境 管理 与规 划 。 处理)水稻的分蘖数与 处理 2的分蘖数相 同, 至分蘖期结 束, 通讯作者 : 卢振 兰, 中国林业科 学研 究院森林生 态环境与 使 用 氮 、 、 量 分 别 为 3 k /m2 2 gh 、 5k /m2 磷 钾 5 gh 、 5k/m2 2 gh , 保护研 究所副研 究员, 吉林农 业大学特聘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这说明处理一肥效对分蘖作用不明显, 与不施肥效 果一样。随 着 施 肥 量 的 增 大 , 整 体 上 看 水 稻 分蘖 数越 多 , 从 处理 5分 蘖 数 【 br t u uyw s m l e yp tdrewt A sa ] r t a e p ydb o e i i tc O s a o t c h 略 高于 处 理 6略小 于 处理 7, 以看 做 近似 相 等 . , 施肥 me d w ol , 可 因此 在 a o si .Th eu t s o d t a e t lr a d y ed we e e r s l h we h tt ie s n il r s h l no o r s tc repon d wi e a ou et iai de t t m h h ntoffriz t l on und rt e sm e e a h 量 大于 1 5k/m2( gh 0 处理 4 ) 水稻 的分蘖数基本相 同。 22不 同施 肥 量 对 植 株 干 重 的 影 响 . cn io .T e h曲etye a o tn d b as o e o dt n h i s i d w s ba e y men f t i l i h 生育期各施肥 量处理 干物质 明显 随着施肥量 的增加 而增 dsoa wi u t f t c 2 0 g h ) i s da p l 1 mo n Ni i 0 k / m2 . o rf 加 , 中 处理 7干 重最 大 , 有 施 肥 的 处理 1干 重 最 小 , 物质 其 没 干 【 ew rs i ; m ut f ei ao ;id Me o K y o ] c A on o rl t n y l dR e F tz i i e; a w d ol 积 累能力大小是衡 量水稻后 期群体光和效率高低和 水稻 生产 s i; 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对水稻产量有直接 的影 响, 当磷 、 量分 钾 别 为 2 gh 、 5k /m2 氮肥超过 2 0k/m2时,水稻 5k /m2 2 gh , 0 gh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其产量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

而施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施肥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元素,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研究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加叶面积和光合作用强度,加速生长速度。

同时,施肥还可以提高玉米的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产量稳定性和品质优良。

因此,深入研究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评价施肥对玉米品质和土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更好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施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施肥方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可行的施肥技术指导。

探究施肥对土壤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肥力管理策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效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施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施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氮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之一,它参与植物的合成代谢过程,促进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增加叶面积和光合作用效率,加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推动植物生长。

磷肥是植物生长的另一重要养分,它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和能量转移过程,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促使植株株高增加,助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学习内容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2005年农业部 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 计。 “3414”设计方案是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优化的不完全实施 的正交试验,该方案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完 全实施时=4×4×4=64个处理),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肥 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已在全国试用了10年,九十年代在“国际平衡 施肥项目”中开始应用。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研究目的与实际条件采 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10 N 2 P 2 K 3 11 N 3 P 2 K 2 12 N 1 P 1 K 2 13 N 1 P 2 K 1 14 N 2 P 1 K 1
3414试验设计码值方案(完全实施)
处理号 N
1 2 3 4 0 0 1 2
因子的编码值 P
0 2 2 0
K
0 2 2 2
X
0 0 0 0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从起点始至平均产量(指总产量除以施肥量所得商值 )达最高点时为止。 AP=Y/x 在此阶段内,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剂量肥料所引起的总产量增 减额。以MP=dy/dx表示)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转向点(C点) 达到最大值,超过转向点则开始递减,但仍然大于平均产量,因而平 均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最高点时为止,此时边际产量等于 平均产量。在此阶段内,平均产量不断提高直至此阶段的终点时达到 最大值。 第二阶段:自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到最高产量的最高点,在此阶段 内,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但边际产量的递 减率较大,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总产量〔指投入一定数量的肥料 所获得的总收入(产量)〕依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至边际产量等于零 ,即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第三阶段:超过总产量最高点即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的边际产 量为负值,因而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现负效应。 由上可知,第二阶段是合理的施肥区域。

水稻不同时期施肥量与产量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水稻不同时期施肥量与产量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维普资讯
天 津A r u ua cecs nn c ]
・土 壤 肥 料 与 节 水 灌 溉
水 稻 不 同 时 期 施 肥 量 与产 量 性 状 相 关 关 系 研 究
吴俊 强 ’杨 兆 顺 ’楼 辰 军 ’李 秀 萍 , , ,
肥 , 20 于 0 5年 l 收 获 , 干 后 进 行 室 内 考 种 , 0月 晒
调 查 项 目 为有 效 蘖 数 、 大 穗 籽 粒 数 、 粒 质 量 、 最 千 单 株 产量 等 产 量 性 状 , 进 行 数 据整 理 分 析 。 并
表 l 不 同 施 肥 时 期 施 肥 量
高水稻 产量 的关 键因 素 , 并H底 肥施 3 %、 0 蘖肥施 5 %、 0 穗肥施 2 %是 获得较 好品质 的施肥组 合 。 0
关 键 词 : 稻 ; 肥 ; 粒 质 量 ; 量 水 施 千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 5 10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6 0 (0 8 0 — 0 6 0 S 1 .6 A 1 0 — 5 0 2 0 )2 0 1 — 2 ’
t ns i .Th e u t ho d t a ilrn etlz s ke o i r a e t e ye d.a l le f tlz reo i a in wih b te a i s o e rs ls s we h tt e i g f riierwa y t ne e s h il l r ̄ h eriie mb n to t e trqu lt wa l y b sc f riie 0% .tlei g f riie 0% ,a 1s i e friie 0% . a i e tl r3 z i rn e tl r5 l z n( p k e lz r2 t Ke r :rc f riie pl a in y wo ds ie;etlz rap i to s;100 c 0一s e s qu l y; i l e d ai y ed t

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施肥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施肥方法。

1. 概述施肥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提供必要的养分,施肥可以帮助植物正常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不同类型的施肥方法对农作物的影响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2. 氮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叶面生长和植株的整体繁茂。

研究表明,适度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肥会导致植株过度生长,形成大量的软腐病和病虫害,并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3. 磷肥对农作物的影响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磷肥的施用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和花果的质量。

研究发现,适当的磷肥施用能够提高农作物对抗逆境的能力,如干旱和病虫害。

此外,磷肥还可以促进农作物的成熟和丰收。

4. 钾肥对农作物的影响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

钾肥的施用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干旱和病虫害的抵抗性,并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研究表明,适度的钾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农作物的口感、颜色和营养价值等方面。

5. 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的影响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农业施肥方式。

其主要成分包括动植物残体和农作物秸秆等。

适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能够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增加营养成分的含量,并降低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6. 施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施肥时,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过量的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应注意合理的施肥顺序和施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果。

在农业生产中,施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思考题: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思考题: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农作物产量与肥料施用量的关系规律

农作物产量与肥料施用量的关系规律

农作物产量与肥料施用量的关系规律农作物的产量与肥料的施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施用肥料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确保农作物生长健康,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然而,过量施用肥料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安全隐患,因此施肥量的合理掌握非常重要。

首先,肥料的施用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包括主要养分如氮、磷、钾以及次要养分如硫、锌、铁等。

在肥料施用量适宜的情况下,农作物能够充分吸收这些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量施用肥料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肥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施用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增加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因缺水或缺肥而导致的问题。

此外,合理施用肥料还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肥料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氮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茎秆的硬度,磷肥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达,增加植物抗旱、抗寒的能力。

然而,过量施用肥料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量施用肥料会造成资源浪费。

大量施用肥料会使作物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养分,造成养分的浪费,并且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其次,过量施用肥料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肥料中的营养物质会通过土壤渗透或者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生态环境。

同时,肥料中的氮和磷等成分会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等物质,造成空气污染。

过量施肥还容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农作物的产量与肥料的施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适量施用肥料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施肥可以提供玉米植株所需的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

以下将从氮肥、磷肥和钾肥三个方面来说明施肥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氮肥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氮肥是植物体内蛋白质、酶、叶绿素等重要组成成分的基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膜透性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植物的生长。

通过调节氮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时机,可以控制玉米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实现优质高产。

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氮素的积累和浪费,导致植株生长过盛而减少果穗数量和产量,甚至引起植株衰老和营养失衡。

正确施用适量的氮肥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钾肥是促进玉米植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元素。

钾肥对植物的渗透调节、抗逆性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施用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逆性,增加植物对干旱、盐碱和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植株的发病率。

钾肥的施用还可以促进植株的根系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植株的产量和品质。

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和养分紊乱,影响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在施用钾肥时应根据土壤和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2005年农业部 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 计。 “3414”设计方案是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优化的不完全实施 的正交试验,该方案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完 全实施时=4×4×4=64个处理),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肥 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已在全国试用了10年,九十年代在“国际平衡 施肥项目”中开始应用。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研究目的与实际条件采 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肥料效应函数法Leabharlann 习目标• 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
学习内容
(一) 肥料反应曲线的一般规律及其数学模型 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后,人们认识到决定产量的养分因素是土 壤中对作物需要处于相对最小的那一种,而与绝对含量无关,随着土 壤中养分消耗与施肥之间平衡状况的变化,最小养分种类不断更替。
极限
植 物 生 长 量
10 N 2 P 2 K 3 11 N 3 P 2 K 2 12 N 1 P 1 K 2 13 N 1 P 2 K 1 14 N 2 P 1 K 1
学习内容
一、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1、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直线关系 李比希认为,作物产量与最小养分供应量之间成直线相关。尤其是在生 产条件差,土壤肥力低,养分供应不足,施肥量较低时。 这种类型一般用 Y=bo+b1X Y-总产量 bo—不施肥区产量 b1-效应系数 X-施肥量 2、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曲线相关 指数模式 Y=A(1-10-cx ) A-施用该种养分所达最高产量 C-效应系数 二次抛物线函数 Y=b0+b1+b2X2 国内外大量氮肥试验表明,肥料的增产效应往往符合二次抛物线形式。
学习内容
二、肥料增产效应的阶段性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当作物严重缺乏某种养分时,增施该养分的 增产量,起初往往是递增,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增施单位剂量养分的 增产量便开始递减,当其递减为零时,作物产量达到最大值,此时, 再继续增加肥料,则将导致减产。
学习内容 1、在土壤供肥水平低的情况下,增施单位剂量肥料的增产 量(即边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直至转向点( C)时为止。 2、超过转向点后,增施单位剂量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 增加而递减,因而总产量按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达到最高 产量为止。 3、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作物有一最高产量,超过最高产量 后,继续增加肥料,则总产量随施肥的增加而递减,出现 负效应,但是总产量的递减率可能小于到达最高产量的递 增率。 4、无限量的增施肥料,可能使产量下降为零。 根据以上特点,可将肥料增产效应划分成三个阶段,即由三 个最高点反映了曲线三阶段。
“3414”试验码值方案表
试验处理 编号 代码 1 N0P0K0 2 3 4 5 6 7 8 9 N0P2K2 N1P2K2 N2P0K2 N2P1K2 N2P2K2 N2P3K2 N2P2K0 N2P2K1 因子水平码值 (完全实施方案) N 0 0 1 2 2 2 2 2 2 2 3 1 1 2 P2O5 0 2 2 0 1 2 3 2 2 2 2 1 2 1 “部分实施方案”处理选择示例 氮 磷 钾 氮磷 氮钾 磷钾 施肥 K 2 O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参数 0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0 1 3 2 2 1 1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
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从起点始至平均产量(指总产量除以施肥量所得商值 )达最高点时为止。 AP=Y/x 在此阶段内,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剂量肥料所引起的总产量增 减额。以MP=dy/dx表示)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转向点(C点) 达到最大值,超过转向点则开始递减,但仍然大于平均产量,因而平 均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最高点时为止,此时边际产量等于 平均产量。在此阶段内,平均产量不断提高直至此阶段的终点时达到 最大值。 第二阶段:自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到最高产量的最高点,在此阶段 内,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但边际产量的递 减率较大,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总产量〔指投入一定数量的肥料 所获得的总收入(产量)〕依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至边际产量等于零 ,即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第三阶段:超过总产量最高点即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的边际产 量为负值,因而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现负效应。 由上可知,第二阶段是合理的施肥区域。
毒效 增加
低量
适量
高量
养分供应量
学习内容
开始施用限制因子肥料时,植物生长量曲线上升较快,常出现肥 效递增阶段,随着施肥数量增加,逐渐脱离相对最小状态,生长量继 续上升,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逐渐减少,于是出现了肥效递减阶段, 继续增施肥料,生长量将达到极限,若再盲目施肥,则产生毒效,出 现肥料负效应阶段,整个肥效反应曲线表现为S型曲线。 肥料效应函数:肥料的增产效应反应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这种 数量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来表示,此函数即肥料效应函数。 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是建立在田间试验――生物统计基础上的计 量施肥方法。它不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去揭示农田土壤的养分供应量。 农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而是借助于施肥量田间试验,通 过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配制出一元、二元或多元肥料效应 回归方程式,所得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可计算出代表性地块的最高 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和最大利润施肥量等配方施肥参数。
实践活动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 一、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因为其既 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 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 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 肥分配比例,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 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 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 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