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朗读技巧

合集下载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1、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⑴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

例如:“我们新鲜。

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

我们芬芳。

”(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

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

”(刘半农《情歌》)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

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

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

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

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

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

如何划分诗歌的节奏

如何划分诗歌的节奏

如何划分诗歌的节奏作者:张云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4年第19期诗歌的节奏是指在朗诵诗歌时,音调上的前后連贯和音节上有规律的停顿。

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

”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既能再现诗歌的韵律美,又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对于现代诗和古代诗,在划分朗读节奏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如何划分呢?以下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正确处理好诗歌节奏和语意节奏的关系诗歌的节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音调节奏,一种是语意节奏。

音调节奏就是诗句中格律点后面的停顿。

七言诗的格律点一般为:2、4、6,停顿多为“二二二一”式;五言诗的格律点一般为:2、4,停顿多为“二二一”式。

语意节奏通常是根据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来进行停顿。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见/下渝州”,其中,“向三峡”“下渝州”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位,故这两个短语的前面应作停顿。

二、划分古代诗朗读节奏的方法1.四言诗。

一般为“二二”式,通常两字一顿(助词除外),其音调节奏与语意节奏一致,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2.五言诗。

一般为“二二一”式,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或“二一二”式,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3.六言诗。

多为结构严谨的“二二二”式,如:“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4.七言诗。

一般为“二二二一”式,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使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 5页

使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 5页

朗诵具有魅力的基本技巧朗诵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我们优美的声音,把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

所以,朗诵的魅力,首先取决于声音的魅力。

取决于每一个字的发音;取决于每一句话的句调、语速;取决于各种技巧在整篇朗诵中的运用。

分四个大方面来与大家交流。

一、发好每一个字的音是朗诵具有魅力的前提条件1,气出丹田,声音气魄。

气是声之源,声基于气,行家说:“气足声则亮、气充则声远、气满则声厚重”。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声音亮、浑厚。

为什么?就是底气足。

怎样才能有底气?就是在吐字之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储存气息。

把嘴闭紧,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将气吸到胸腔,然后再将气压入腹腔,把气运到双肋下腰部,把气储存在丹田附近,待朗诵时再吐出来。

这样在吐字时,就有一种像火山要爆发的气势,一股强有力的气流冲破你的双唇,喷薄而出。

发出的音有气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白日依山尽。

声音不是软绵绵、轻飘飘地无精打采的吐出去,而是有力量、有精神头。

特别是第一个字,需要有力度、而我们又憋足了气,就必然有力度,这样就会把听众吸引住,让他想要往下听,而且有一种不想听都不行的架势。

为你的朗诵开一个好头。

那么怎样储备这些底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在运用。

当我们面对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时,会情不自禁地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使花香沁入肺腑,然后很陶醉地说:“啊,香、真香”。

这时你自己也会感觉到,说出的话与平常不一样,有一种诗人的味道。

这就是因为我们在说话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往外吐气时就有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有名的“闻花香“吸气方法。

但这种“闻花香”的方法,只是把气吸到肺腔,没有把它保存起来,而且在朗诵过程中,也不能总做这样的大呼吸,这就需要技巧:把气吸到肺腔,然后把吸进来的气息压入腹腔,在腹腔储存,待朗诵过程中,慢慢运用。

这一切都在暗里操作,这样的运气方式,称“偷气”。

我们经常用“闻花香”的方法练习吸气、储气,吐气,久而久之,就自然的会掌握一些运气的要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歌朗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歌朗诵

2. 朗诵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肢. 体. 语. 言. 。肢体语言中最重要的是面~~部~~表~~~情~①,而面部
表情中眼睛最重要。朗诵时眼睛一定要看着观众,和观众交
流,让观众感受到你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情感。此外还可以适
当加上一些手~~~势~②,朗诵中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地运用
手势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避免呆



板,增强可视性。另外,朗诵时的身~~~体~~姿~~势~ 和动~~~作~也可以随
着作品适当变化。
朗诵技巧指导
→配. 乐. 问. 题. 。有的作品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诵,能
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积极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所选择的音乐一定要与作品相吻合,同时要控制 好音量,否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朗诵效果。
第一单元 诗歌朗诵
朗诵技巧指导
1. 如何朗诵
one
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感~~情~~基~~调~~。
如《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
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豪迈。在此基础上确定诵读的感
情基调应是积极乐观,充满信心。two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确~~定~~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
朗诵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
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走进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 活,倡导诗意生活。“为你读诗”希望通过邀请海内外各 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的方式,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 诗歌结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朗诵实践
【任务一】“推荐诗歌” 如果梁平同学打算在“为你读诗”平台读诗,请你为他推荐一

现代诗歌节奏划分技巧

现代诗歌节奏划分技巧

现代诗歌节奏划分技巧
现代诗歌的节奏划分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诗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
1. 按音节划分节奏:这是最常见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之一,它强调每个音节的节奏感,通常用逗号或句号分隔每个句子。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现代诗歌。

2. 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这种方法强调句子的意义单位,通常将句子划分为几个重要的单词或短语,然后用逗号或句号分隔。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复杂语法结构和意义的句子。

3. 跨行技巧:在诗歌中,跨行常常被用来强调节奏感或表达情感。

通过跨行技巧,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4. 断行技巧:断行技巧是将诗歌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单独朗读,通常是用逗号或破折号分隔。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一些具有强烈情感和节奏变化的诗歌。

5. 节奏组合技巧:现代诗歌中的节奏组合技巧是将不同的节奏感和旋律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丰富的节奏感。

这些节奏组合可以是反复、对应、变化和对比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现代诗歌节奏划分技巧,不同的技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诗歌和诗歌风格。

在划分节奏时,读者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诗歌。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导语: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而朗读作为表达诗歌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感受诗歌的节奏朗读现代诗歌首先要注意节奏感。

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而朗读者需要通过把握诗句间的停顿、加强或减轻语气等方式去传达出原诗的节奏感。

在朗读时,可以尝试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并注意读出每一个词语的音调和语气,从而更好地把握节奏感。

二、注重语调和韵律现代诗歌的语调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而朗读则需要将这些特点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在朗读时,需要注重语调的变化和韵律的呈现,使诗歌在听众耳中产生更好的共鸣。

可以通过加强或减弱语气、掌握好诗句的重音等方式来实现。

三、把握情感和情绪现代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情绪,朗读者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情感并传递给听众。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音调和语气等方式来表达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朗读悲伤的诗歌时,可以适当地放慢语速、降低音调,以增强听众对诗歌的感受。

四、注重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现代诗歌往往以意象和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而朗读则需要通过声音的传达来呈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

在朗读时,需要注重诗歌形象的描绘和情景的刻画,通过声音的力量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展现出来。

可以通过调整语气、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等方式来实现。

五、注意停顿和断句的处理现代诗歌中的停顿和断句对于朗读的节奏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适当地处理停顿和断句的位置,以使诗歌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可以通过在停顿处稍微停顿一下或在断句处稍微加长语气的持续时间来实现。

六、多媒体的运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朗读现代诗歌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朗读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搭配适当的音乐、声音效果或背景音乐,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

现代诗朗诵的技巧「团体朗诵」的基本技巧分为:独诵、合诵、轮诵、叠诵、滚诵。

「团体朗诵」的声情表现,就是将这些基本技巧加以错综变化,揉合运用。

独诵:一个人朗诵,是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重要的技巧,对於诗句的玩味、读法的推敲、节奏的掌握、声情的表现等,要细细斟酌。

合诵:一群人一起朗诵。

这一群人可以是五人、十人、二十人或全员。

合诵最重要的要求是整齐,不能有人「放炮」。

合诵易显现磅礴的气势。

轮诵:一句一句分组(人)轮流朗诵。

有两种情形,分两种效果。

所谓「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句子的轮诵,另一是相同句子的重复,后者往往是为了凸出该句子的重要性;所谓「分两种效果」,视接句的快或缓而产生不同的趣味,轮诵接得快将塑造紧张、迅捷的效果,接得慢则有舒缓、悠然的味道。

因此使用轮诵技巧要看所想塑造的效果或情味是什麼。

叠诵:不同组别轮流朗诵时,声音有交叠的情形者,谓之叠诵。

例如笔者在《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的CD制作中,罗门〈麦当劳午餐时间〉一诗,「走回三十年前镇上的小馆」这一句的处理,就是「叠诵」。

使用叠诵,会塑造吵吵嚷嚷、极为繁复的感觉,声音若听不太清楚,在叠诵前或叠诵后,「独诵」或「合诵」一次,有助於听众的了解。

滚诵:又叫「衬诵」,一组声音较小做衬底,另有一较大的声音是主要的诵声。

做衬底的声音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相对的主要诵声也可以是读或诵或吟或唱。

滚诵的声情效果极为独特而丰富。

现代诗的声情教学活动,就是课程进行之际,在分析文字情意的阶段结束之后,以上述五种朗诵技巧所设计好的诗稿,让学生在课堂上加以演练,俾使诗歌的声情帮助他们对文情的理解,并强化他们的记忆,这便是「现代诗声情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资料来源-台北市龙山国中。

朗诵技巧优秀9篇

朗诵技巧优秀9篇

朗诵技巧优秀9篇方法篇一吐字训练吐字清晰,是朗诵的起码要求之一、因此,吐字归音是学习朗诵必须练习得一项重要基本功。

吐字归音使我国传统的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法上运用的一个术语。

它将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

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立字是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过程,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韵尾)过程。

其基本要领是:出字要准确有力,又叼住弹出之感:立字要拉开立起,明亮充实,圆润饱满:归音趋向要鲜明、迅速“到家”,干净利索。

总之,就是要求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头有尾,构成一个“枣核型”形式: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字的中间发音动程大,时间长,字的两头发音动程小,关合所占时间也短。

当然,对“枣核型”不可做绝对化的理解。

不过,无论如何,吐字时,不仅要有头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连接的好,浑然一体,不能有分解,断接的痕迹。

普通话的吐字归音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

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方法篇二呼吸训练朗诵技巧篇三①通假异读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其本字的音。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里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②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

像“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③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

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表示骑马的人或战马,“翩翩两骑来是谁”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都读“j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⑴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

例如:“我们新鲜。

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

我们芬芳。

”(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

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

”(刘半农《情歌》)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

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

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

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

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

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

例如《天上的街市》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第一、三句为三个节拍,第二、四句不完全按照字数分为四个节拍,仍然是三个节拍,朗读新诗时,为了保持整齐和谐的美,宁可把句中词语挤得紧些,也不能把语意关系密切的诗行分成不同的节拍。

3、语气: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也就是俗语说的“口气”。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欢乐、愉快、悲伤、沉痛、压抑、沉重、激动、不安、惊讶、绝望、怀疑、感叹等各种感情。

朗读时,要用相应的语气将其恰当的表达出来。

例如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诗人紧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摄取三个艺术画面。

从时间上看,三个画面前后紧密相承。

今天“在土里流汗”的爸爸到明天又该被埋葬了,到那时“在土里洗澡”的孩子必定还要重复父辈和祖辈的命运。

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岁月不居,农民的境况却没有丝毫的更改。

朗读时要选择低沉的语气、降抑的语调、舒缓的节奏,读出诗中包含的旧中国农民的痛苦、辛酸和诗人的同情、悲愤!再看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这是一首歌唱祖国壮丽河山的优美诗篇。

它不仅展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抒发了诗人爱桂林、爱祖国的感情,而且让人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朗读时,要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语气,轻松的节奏,活泼自如的韵调,读出诗人的山水情,祖国心。

从朗读新诗入手,加强朗读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文学趣味,提升语文素养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下面说说朗诵技巧:1、理解诗意是朗诵的基础诗,无论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也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决不是无病呻吟、玩弄文字游戏,而都是有感而发,缘事而发。

那么,诗人“感”什么?“事”什么,作为读者和朗诵者,我们要去体会、揣摩和理解,只有理解诗的内容,朗诵时才能表现与发挥。

因此,我说:理解诗意是朗诵的基础。

例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这首诗表现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为爱情奉献一切的赤诚。

那么,朗诵这首诗时必须突出主人公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

每节的前半部分语调高亢,而后半部分语调则要舒缓。

郭小川的《秋歌》,以秋为题,展现了祖国大地上广阔的秋景。

从海岸的青松到江南的桂花,从草原的骏马到东北的青山,诗人以全景式的综览,描绘出一幅恢弘的画卷。

2、把握感情是朗诵的前提感情这东西人人都有(除非没有灵魂),或爱或恨,或笑或哭,或喜或忧,如此等等。

我们前面讲过:诗都是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诗人的情感又最丰富,因此,把握好原诗的感情和诵诗的感情尤为重要。

怎样把握好呢?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其次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再次要体味诗人的情感,然后还要和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进行艺术再加工,使诗歌朗诵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例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余光中的《乡愁》、陈毅的《梅岭三章》,感情截然不同。

我们在朗诵时一定要注重。

所以说,不同情感的诗要用不同的情感去朗诵。

大家知道,苏轼和柳永都是宋代大诗人(词人),他们各自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

由于他们的风格不同,意境不同,所以有这么一个传说,苏轼管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讲究技巧是朗诵成功的秘诀朗诵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这门艺术同别的艺术一样,也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这样才能朗诵成功。

我对朗诵没有研究,谈不上技巧。

这里只谈几点体会:(1)、仪态自然大方,引人注目仪态很重要,它体现着人的品德和修养,试想,一个拉里邋遢的人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我们可想而知了。

常言道:女知己者容。

我在女字前加三点水成为汝,就是你。

你要吸引听众,打动听众,你就必须要打扮的精精神神。

这里的精神不是指花里胡哨,而是自然大方、得体。

孙道临、达式常、乔臻、丁建华。

他们朗诵时都是仪态自然大方。

因而总是那么吸引观众和听众。

(2)、停连得当,方能扣人心弦停连是指朗诵中的停顿和衔接,是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是不可忽视的朗诵技巧。

停连适当不仅可以调节气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

英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卡莱尔说:“沉默(即适当的停顿)与语音相配合,能创造出双重的已经。

”有停有连,可以使朗诵语清意明,还能调节朗诵的节奏,创造出从容不迫、紧张急切、热烈欢快等多种情势。

有人在朗诵时忽视停连的恰当运用,因而他们朗诵或象开机关枪,语速失控以致语意浑浊不清;或象开慢车,松松散散,造成语意不全,支离破碎。

由此可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连不连,语意难全;有断有连,方能扣人心弦。

选准停连位置,该停则停,该连则连,这是掌握停连的首要工作。

有人认为,一篇作品有许许多多的标点符号,不是可以给朗诵者提供停连设计的依靠吗?诚然,标点确能给人停连启示。

但是,如果过分拘泥于标点,则往往会使人听起来机械、呆板。

因此,朗诵中哪里该停,哪里该连,需要看表情达意的需要。

只要是为了表情达意,就可以冲破标点的局限。

无标点的可以停,有标点的可以连。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

(略)什么时候停连呢?A、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和谓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并连性对比性词语之间,复杂宾语、补语之前,段落层次之间,都可以做区分性停连。

B、有时为了显示结构,往往在段落之间,层次之间要做停顿,从而使倾听者有一种层次感。

C、停连还可以为调节节奏的需要节奏是多种声音技巧综合运用体现出来的声音形势的回环往复变化。

而停顿与衔接是调节节奏的重要因素。

由于停顿、衔接的不同处理,常常体现出不同的发动状态。

兴奋、激动、欢快常常使语流加快,悲哀、抑郁、沉思常常使语流变慢。

必须强调,停连永远不是单独在朗诵中起作用的,它必须与重音、抑扬等其他声音技巧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朗诵的声音再创作活动。

3、巧用重音,主次分明朗诵时恰当运用重音准确的表情达意,对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重音?重音是朗诵者在朗诵中运用声音形式着意强调的词语。

大家知道,每首诗歌都有一个主题,每一节或每一诗句也都有与全诗相关联的中心,然而,作为组句成篇的每一词语在一句话中的作用则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必然有主次之分,朗诵中突出了主要词语,分清了主次词语之间的关系,全句的意思也就能得到明确的体现。

因此,重音是表达语句内容重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略)如何巧用重音?(1)、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突出重音。

也就是重音重读。

例《沁园春雪》(略)(2)、重音高读。

即重音词语读得高些,非重音读得低些。

例《青纱帐——甘蔗林》(略)(3)、重音慢读。

重点词语可适当延长音节,有意慢读。

例《有的人》(略)(4)、重音轻读。

表现幽静环境、动作轻捷、悠悠情思的要轻读。

例《苹果树下》(略)总之,重音的表达方法是读种多样的,决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且在一篇作品的朗读中还应相互配合运用,以求在变化中表达出感情的起伏流动。

首先借用下百度中的关于诗歌朗诵的定义: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及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诗歌虽然有优越的朗诵先天条件,却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朗诵好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人朗诵诗歌时矫揉造作,平淡乏味,不得要领,千篇一律。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诗歌朗诵的技巧问题。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

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

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

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

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