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2年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第7讲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解法分析与经典变式(解析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讲义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讲义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n (或n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ab b a =(或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c b a =(或a :b=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a b c d a c d c b d ba dbc a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4.合比性质: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5.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0(≠++++====n f d b nm f e d c b a ,那么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知识点三:黄金分割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AC BC AB AC =即AC 2=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全等的关系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 二、相似三角形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 ;② ;③ .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找一个直角 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4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a)已知一对等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c)己知一个直d)有等腰关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解法探究专题: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解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
难点在于寻找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寻找的恰当,可以使得解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也可以使得列方程和解方程又好又快.解题攻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解题思路: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1、若题目中问题为,则对应线段已经确定。
2、若题目中为与相似,则没有确定对应线段,此时有三种情况:①,②、③、3、若题目中为与,并且有、(或为90°),则确定了一条对应的线段,此时有二种情况:①、,②、需要分类讨论上述的各种情况。
例题解析(2017年真题和2017年模拟)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在点B的左侧.(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答下列问题:①求出△ABC的面积;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AH+CH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结AB、AE、BE.已知tan∠CBE=,A(3,0),D(﹣1,0),E(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顶点坐标;(2)如果点C关于抛物线y=﹣x2+bx+c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DAM和△BCE相似,求点M坐标.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AB在x 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1,0).(1)请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C(,);并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把顶点E放在线段AB上(点E是不与A、B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所在直线经过点C.此时,EF所在直线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连接MB和MC,当△OCE∽△OBC时,判断四边形AEM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3)有一动点P在(1)中的抛物线上运动,是否存在点P,以点P为圆心作圆能和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若存在,求出圆心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O=10,AB=8,分别以OC、O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D(3,10)、E(0,6),抛物线y=ax2+bx+c经过O,D,C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动点P从点E出发,沿EC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O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O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点N,使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C1:y=ax2+bx+4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M(﹣,5)是抛物线C1上一点,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y轴对称,点A、B、M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M′.(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2)过点M′作M′E⊥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的顶点为A,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2)作CD⊥x轴于点D,求证:△ODC∽△ABC;(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则是否还存在除C点外的其他位置的点,使以O,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1cm/秒的速度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以2cm/秒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其中曲线OG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1)试根据图(2)求0<t≤5时,△BPQ的面积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2)求出线段BC、BE、ED的长度;(3)当t为多少秒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E相似;(4)如图(3)过E作EF⊥BC于F,△BEF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果△BEF中E、F的对应点H、I恰好和射线BE、CD的交点G在一条直线,求此时C、I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1,0),顶点为B.点C(5,m)在抛物线上,直线BC交x轴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E的坐标;(2)联结AB,求∠B的正切值;(3)点G为线段AC上一点,过点G作CB的垂线交x轴于点M(位于点E右侧),当△CGM与△ABE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10.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C的坐标;(2)求△ABC的内切圆半径;(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是位于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M,问是否存在点P,使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O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相交于C(0,﹣3m)(m>0),顶点为点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①,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1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3与x轴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直线AC和BD交于点E.(1)求点D的坐标;(2)连接CD、BC,求∠DBC余切值;(3)设点M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如果△EBM和△ABC相似,求点M的坐标.14.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C点,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交于M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PA+PC长;(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M、O、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线段OA上,点D在此抛物线上,CD⊥x轴,且∠DCB=∠DAB,AB与CD相交于点E.(1)求证:△BDE∽△CAE;(2)已知OC=2,tan∠DAC=3,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017年07月30日045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在点B的左侧.(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答下列问题:①求出△ABC的面积;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AH+CH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G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求得m的值;(2)①根据(1)中的m值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分别求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坐标特点写出AB和OC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ABC 的面积;②由对称性可知:x=1,点A和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所以由轴对称的最短路径可知: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依据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将x=1代入得:y=,则点H的坐标为(1,);(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根据∠ACB与∠ABM为钝角,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ACB∽△ABM 时;②当△ACB∽△MBA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m的值即可.【解答】解:(1)把点G(2,2)代入抛物线y=﹣(x+2)(x﹣m)中得:2=﹣(2+2)(2﹣m),m=4;(2)①由(1)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当x=0时,y=﹣(0+2)(0﹣4)=2,∴C(0,2),∴OC=2,当y=0时,﹣(x+2)(x﹣4)=0,x=﹣2或4,∴A(﹣2,0),B(4,0),∴AB=2+4=6,=AB•OC=×6×2=6;∴S△ABC则△ABC的面积是6;②∵A(﹣2,0),B(4,0),由对称性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点A和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此时AH+CH为最小,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把B(4,0),C(0,2)代入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当x=1时,y=,∴H(1,);(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由图形可知:∠ACB与∠ABM为钝角,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ACB∽△ABM时,则有,即AB2=AC•AM,∵A(﹣2,0),C(0,2),即OA=OC=2,∴∠CAB=45°,∠BAM=45°,如图2,过M作MN⊥x轴于N,则AN=MN,∴OA+ON=2+ON=MN,设M(x,﹣x﹣2)(x>0),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x>0,∴x+2>0,∵m>0,∴x=2m,即M(2m,﹣2m﹣2),∴AM==2(m+1),∵AB2=AC•AM,AC=2,AB=m+2,∴(m+2)2=2 •2(m+1),解得:m=2±2,∵m>0,∴m=2+2;②当△ACB∽△MBA时,则,即AB2=CB•MA,∵∠CBA=∠BAM,∠ANM=∠BOC=90°,∴△ANM∽△BOC,∴,∵OB=m,设ON=x,∴=,即MN=(x+2),令M[x,﹣(x+2)](x>0),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同理解得:x=m+2,即M[m+2,﹣(m+4)],∵AB2=CB•MA,CB=,AN=m+4,MN=(m+4),∴(m+2)2=•,整理得:=0,显然不成立,综上,在第四象限内,当m=2 +2时,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2.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结AB、AE、BE.已知tan∠CBE=,A(3,0),D(﹣1,0),E(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点E(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的值,从而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作BF⊥y轴,垂足为F.先依据配方法可求得点B的坐标,然后依据点A、B、E三点的坐标可知△BFE和△EA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证明△BAE为直角三角形,接下来证明△BFE∽△EO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从而可得到∠CBE=∠EAB,于是可证明∠CBA=90°,故此CB是△ABE 的外接圆的切线;(3)过点D作DP′⊥DE,交y轴与点P′,过点E作EP″⊥DE,交x轴与点P″.然后证明△DEO、△P′DO、△EP″O均与△BAE相似,然后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可求得DO、OP′、OP″的长度,从而可求得点P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点E(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3a=3,∴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3)=﹣x2+2x+3.∵y=﹣x2+2x+3=﹣(x﹣1)2+4,∴B(1,4).(2)如图1所示:过点B作BF⊥y轴,垂足为F.∵A(3,0),E(0,3),∴OE=OA=3.∴∠OEA=45°.∵E(0,3),B(1,4),∴EF=BF.∴∠FEB=45°.∴∠BEA=90°.∴AB为△ABE的外接圆的直径.∵∠FEB=∠OEA=45°,∠EOA=∠BFE,∴△BFE∽△AOE.∴tan∠EAB==.∵tan∠CBE=,∴∠CBE=∠EAB.∵∠EAB+∠EBA=90°,∴∠CBE+∠EBA=90°,即∠CBA=90°.∴CB是△ABE的外接圆的切线.(3)如图2所示:∵且∠DOE=∠BEA=90°,∴△EOD∽△AEB.∴当点P与点O重合时,△EPD∽△AEB.∴点P的坐标为(0,0).过点D作DP′⊥DE,交y轴与点P′.∵∠P′ED=∠DEO,∠DOE=∠EDP′,∴△EDP′∽△EOD.又∵△EOD∽△AEB,∴△EDP′∽△AEB.∵∠ODP′+∠OP′D=90°,∠DEP′+∠OP′D=90°,∴∠ODP′=∠DEP′.∴=,即.∴OP′=.∴点P′的坐标为(0,﹣).过点E作EP″⊥DE,交x轴与点P″.∵∠EDP″=∠EDO,∠EOD=∠DEP″,∴△EDO∽△P″DE.∵又∵△EOD∽△AEB,∴△EDP″∽△AEB.∴∠EP″O=∠BAE.∴tan∠EP″O==,即=.∴OP″=9.∴P″(9,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0)或(0,﹣)或(9,0).3.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顶点坐标;(2)如果点C关于抛物线y=﹣x2+bx+c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DAM和△BCE相似,求点M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然后把解析式配成顶点式,从而得到D 的坐标;(2)先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E(2,3),作EH⊥BC于H,如图1,易得△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OCB=45°,BC=OB=3,接着判断△C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CH=EH=CE=,所以BH=2,然后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3)直线x=﹣1交x轴于F,如图2,解方程﹣x2+2x+3=0得A(﹣1,0),再利用正切定义得到tan∠AD=,所以∠CBE=∠A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点M在点D的下方时,设M(1,m),当=时,△DAM∽△BCE;当=时,△DAM∽△BEC,于是利用相似比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即可得到对应的M点的坐标;当点M在D点上方时,则∠ADM与∠CBE互补,则可判断△DAM和△BCE不相似,【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C与E点为抛物线上的对称点,∴E(2,3),作EH⊥BC于H,如图1,∵OC=OB,∴△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BC=OB=3,∴∠ECB=45°,∴△C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H=EH=CE=,∴BH=BC﹣CH=2,在Rt△BEH中,tan∠EBH===,即tan∠CBE的值为;(3)直线x=﹣1交x轴于F,如图2,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A(﹣1,0)∵A(﹣1,0),D(1,4),∴AF=2,DF=4,∴tan∠ADF==,而tan∠CBE=,∴∠CBE=∠ADF,AD==2,BE==,BC=3,当点M在点D的下方时,设M(1,m),当=时,△DAM∽△BCE,即=,解得m=,此时M点的坐标为(1,);当=时,△DAM∽△BEC,即=,解得m=﹣2,此时M点的坐标为(1,﹣2);当点M在D点上方时,则∠ADM与∠CBE互补,则△DAM和△BCE不相似,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坐标为(1,),(1,﹣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AB在x 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1,0).(1)请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3,0)、C(0,);并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把顶点E放在线段AB上(点E是不与A、B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所在直线经过点C.此时,EF所在直线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连接MB和MC,当△OCE∽△OBC时,判断四边形AEM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3)有一动点P在(1)中的抛物线上运动,是否存在点P,以点P为圆心作圆能和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若存在,求出圆心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C的长度,再求出OB的长度,从而可得点B、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2)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OE的长度,再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AO的长度,进而∠MEB=∠AEC=60°.即可得出结论;(3)分在x轴上方和x轴上方两种情况,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点A(﹣1,0),∴OA=1,由图可知,∠BAC是三角板的60°角,∠ABC是30°角,所以,OC=OA•tan60°=1×=,OB=OC•cot30°=×=3,所以,点B(3,0),C(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则,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故答案为:3,0,0,;学科网(2)四边形AEMC是菱形.∵△OCE∽△OBC,∴,即,解得OE=1,∴E(1,0)在抛物线对称轴上,∴△CAE为等边三角形,∴∠AEC=∠A=60°.又∵∠CEM=60°,∴∠MEB=∠AEC=60°.∴点C与点M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对称.C(0,),∴M(2,).∴MC=AE=2,MC∥AE∴四边形AEMC是平行四边形.∵AC=CM=2∴四边形AEMC是菱形.(3)由⊙P与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易知点P在两线夹角的平分线上,①当在x轴上方时,如图,∠PAO=30°,设点P坐标为(m,﹣m2+m+),过P作PQ⊥x轴,交点为Q,则AQ=PQ,得m+1=(﹣m2+m+)解得,m1=2,m2=﹣1(舍去),所以点P坐标为(2,)②当在x轴下方时,∠PAO=60°,设点P坐标为(n,﹣n2+n+),过P'作P'Q'⊥x轴,交点为Q',则AQ'=P'Q',得(n+1)=﹣(﹣n2+n+)解得,n1=6,n2=﹣1(舍去),所以点P坐标为(6,﹣7)综上所述,存在点P满足条件,点P坐标为(2,)或(6,﹣7).5.如图,在矩形ABCD中,AO=10,AB=8,分别以OC、O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D(3,10)、E(0,6),抛物线y=ax2+bx+c经过O,D,C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动点P从点E出发,沿EC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O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O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点N,使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可求得C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t可分别表示出CQ、PC的长,当∠PQC=∠DAE=90°,有△ADE∽△QPC;当∠QPC=∠DAE=90°,有△ADE∽△P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3)由题意可知CE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M为抛物线顶点时满足条件,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线段MN被线段EC平分,可求得N点坐标.【解答】解:(1)∵四边形ABCO为矩形,∴∠OAB=∠AOC=∠B=90°,AB=CO=8,AO=BC=10.∴C(8,0),∵抛物线y=ax2+bx+c过点D(3,10),C(8,0),O(0,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DEA+∠OEC=90°,∠OCE+∠OEC=90°,∴∠DEA=∠OCE,由(1)可得AD=3,AE=4,DE=5.而CQ=t,EP=2t,∴PC=10﹣2t.当∠PQC=∠DAE=90°,△ADE∽△QPC,∴=,即=,解得t=.当∠QPC=∠DAE=90°,△ADE∽△PQC,∴=,即=,解得t=.∴当t的或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存在符合条件的M、N点,E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EC中点,若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那么M点必为抛物线顶点;则M(4,);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线段MN必被EC中点(4,3)平分,则N(4,﹣);∴存在符合条件的M、N点,且它们的坐标为M(4,),N(4,﹣).6.如图,抛物线C1:y=ax2+bx+4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M(﹣,5)是抛物线C1上一点,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y轴对称,点A、B、M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M′.(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2)过点M′作M′E⊥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A(﹣3,0),M(﹣,5)代入y=ax2+bx+4,得到关于a、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C1的解析式;(2)根据抛物线C1的解析式求出B(1,0),C(0,4).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坐标特征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M′(,5),B′(﹣1,0),A′(3,0),∠CAA′=∠CA′A,那么AB′=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求出D(,2).由勾股定理得出AC==5,DA′==.设P(m,0).分m<3与m>3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1)把A(﹣3,0),M(﹣,5)代入y=ax2+bx+4得,,解得,所以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x2﹣x+4;学科网(2)令y=0,则﹣x2﹣x+4=0,解得x1=﹣3,x2=1,∴B(1,0),令x=0,则y=4,∴C(0,4).由题意,知M′(,5),B′(﹣1,0),A′(3,0),∠CAA′=∠CA′A,∴AB′=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px+q.把A′(3,0),C(0,4)代入,得,解得,∴y=﹣x+4,当x=时,y=﹣×+4=2,∴D(,2).由勾股定理得,AC==5,DA′==.设P(m,0).当m<3时,此时点P在点A′的左边,若=,即有△DA′P∽△CAB′,∴=(3﹣m),解得m=2,∴P(2,0).若=,即有△DA′P∽△B′AC,∴=(3﹣m),解得m=﹣,∴P(﹣,0).当m>3时,此时点P在点A′的右边,∵∠CB′O≠∠DA′E,∴∠AB′C≠∠DA′P,∴此情况,△DA′P与△B′AC不能相似.综上所述,存在点P(2,0)或(﹣,0)满足条件.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的顶点为A,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2)作CD⊥x轴于点D,求证:△ODC∽△ABC;(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则是否还存在除C点外的其他位置的点,使以O,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A点坐标,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可求得B、C的坐标;(2)由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得AB、BC和AC的长,可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且可得=,可证得结论;(3)设M(x,0),则P(x,﹣x2+2x),从而可表示出OM和PM的长,分=和=两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x的方程,可求得x的值,可求得P点坐标.【解答】解:(1)∵y=﹣x2+2x=﹣(x﹣1)2+1,∴A(1,1),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B(2,0),C(﹣1,﹣3);(2)证明:∵A(1,1),B(2,0),C(﹣1,﹣3),∴AB==,BC==3,AC==2,∴AB2+BC2=2+18=20=AC2,∴△ABC是以A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ODC,∵C(﹣1,﹣3),∴OD=1,CD=3,∴==,∴△ODC∽△ABC;(3)设M(x,0),则P(x,﹣x2+2x),∴OM=|x|,PM=|﹣x2+2x|,∵∠OMP=∠ABC=90°,∴当以△OPM与△ABC相似时,有=或=两种情况,①当=时,则=,解得x=或x=,此时P点坐标为(,)或(,﹣);②当=时,则=,解得x=5或x=﹣1(与C点重合,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5,﹣15);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或(,﹣)或(5,﹣15).8.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1cm/秒的速度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以2cm/秒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其中曲线OG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1)试根据图(2)求0<t≤5时,△BPQ的面积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2)求出线段BC、BE、ED的长度;(3)当t为多少秒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E相似;(4)如图(3)过E作EF⊥BC于F,△BEF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果△BEF中E、F的对应点H、I恰好和射线BE、CD的交点G在一条直线,求此时C、I两点之间的距离.【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观察图象可知,AD=BC=5×2=10,BE=1×10=10,ED=4×1=4,AE=10﹣4=6在Rt△ABE中,AB===8,如图1中,作PM⊥BC于M.由△ABE∽△MPB,得=,求出PM,根据△BPQ的面积y=•BQ•PM计算即可问题.(2)观察图象(1)(2),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讨论①P在BE上,②P在DE上,③P在CD上,分别求解即可.(4)由∠BIH=∠BCG=90°,推出B、I、C、G四点共圆,推出∠BGH=∠BCI,由△GBH∽△CBI,可得=,由此只要求出G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观察图象可知,AD=BC=5×2=10,BE=1×10=10,ED=4×1=4,AE=10﹣4=6在Rt△ABE中,AB===8,如图1中,作PM⊥BC于M.∵△ABE∽△MPB,∴=,∴=,∴PM=t,当0<t≤5时,△BPQ的面积y=•BQ•PM=•2t•t=t2.(2)由(1)可知BC=BE=10,ED=4.(3)①当P在BE上时,点C在C处时,∵BE=BC=10,∴当AE=AP=6时,△PQB与△ABE相似,∴t=6.②当点P在ED上时,观察图象可知,不存在△.③当点P在DC上时,设PC=a,当=时,∴=,∴a=,此时t=10+4+(8﹣)=14.5,∴t=14.5s时,△PQB与△ABE相似.(4)如图3中,设EG=m,GH=n,∵DE∥BC,∴=,∴=,∴m=,在Rt△BIG中,∵BG2=BI2+GI2,∴()2=62+(8+n)2,∴n=﹣8+或﹣8﹣(舍弃),∵∠BIH=∠BCG=90°,∴B、I、C、G四点共圆,∴∠BGH=∠BCI,∵∠GBF=∠HBI,∴∠GBH=∠CBI,∴△GBH∽△CBI,(也可以先证明△BFI∽△GFC,想办法推出△GFB∽△CFI,推出∠BGH=∠BCI)∴=,∴=,∴IC=﹣.9.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1,0),顶点为B.点C(5,m)在抛物线上,直线BC交x轴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E的坐标;(2)联结AB,求∠B的正切值;(3)点G为线段AC上一点,过点G作CB的垂线交x轴于点M(位于点E右侧),当△CGM与△ABE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对称轴可求得a的值,再把A点坐标代入可求得c的值,则可求得抛物线表达式,则可求得B、C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可求得E点坐标;(2)由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得AB、AC和BC的长,可判定△ABC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定义可求得答案;(3)设M(x,0),当∠GCM=∠BAE时,可知△AM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得M点的坐标;当∠CMG=∠BAE时,可证得△MEC∽△MC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x的值,可求得M点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对称轴为x=1,∴﹣=1,解得a=,把A点坐标代入可得+1+c=0,解得c=﹣,∴抛物线表达式为y=x2﹣x﹣,∵y=x2﹣x﹣=(x﹣1)2﹣2,∴B(1,﹣2),把C(5,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m=﹣5﹣=6,∴C(5,6),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把B、C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2x﹣4,令y=2可得2x﹣4=0,解得x=2,∴E(2,0);(2)∵A(﹣1,0),B(1,﹣2),C(5,6),∴AB=2,AC==6,BC==4,∴AB2+AC2=8+72=80=BC2,∴△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tan∠B===3;(3)∵A(﹣1,0),B(1,﹣2),∴∠CAE=∠BAE=45°,∵GM⊥BC,∴∠CGM+∠GCB=∠GCB+∠ABC=90°,∴∠CGM=∠ABC,∴当△CGM与△ABE相似时有两种情况,设M(x,0),则C(x,2x﹣4),①当∠GCM=∠BAE=45°时,则∠AMC=90°,∴MC=AM,即2x﹣4=x+1,解得x=5,∴M(5,0);②当∠GMC=∠BAE=∠MAC=45°时,∵∠MEC=∠AEB=∠MCG,∴△MEC∽△MCA,∴=,即=,∴MC2=(x﹣2)(x+1),∵C(5,6),∴MC2=(x﹣5)2+62=x2﹣10x+61,∴(x﹣2)(x+1)=x2﹣10x+61,解得x=7,∴M(7,0);综上可知M点的坐标为(5,0)或(7,0).10.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C的坐标;(2)求△ABC的内切圆半径;(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可设顶点式,把原点坐标代入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C点坐标;(2)先求出AB,BC,A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内切圆的半径;(3)设出N点坐标,可表示出M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MN、ON的长度,当△MON和△ABC相似时,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得或,可求得N点的坐标.【解答】解:(1)∵顶点坐标为(1,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1,又抛物线过原点,∴0=a(0﹣1)2+1,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1,即y=﹣x2+2x,联立抛物线和直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B(2,0),C(﹣1,﹣3);(2)由(1)知,B(2,0),C(﹣1,﹣3);∵A(1,1),∴AB==,BC==3,AC==2,∴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设△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r===2﹣;(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设N(x,0),则M(x,﹣x2+2x),∴ON=|x|,MN=|﹣x2+2x|,由(2)知,AB=,BC=3,∵MN⊥x轴于点N,∴∠ABC=∠MNO=90°,∴当△ABC和△MNO相似时,有或,①当时,∴,即|x||﹣x+2|=|x|,∵当x=0时M、O、N不能构成三角形,∴x≠0,∴|﹣x+2|=,∴﹣x+2=±,解得x=或x=,此时N点坐标为(,0)或(,0);②当,时,∴,即|x||﹣x+2|=3|x|,∴|﹣x+2|=3,∴﹣x+2=±3,解得x=5或x=﹣1,此时N点坐标为(﹣1,0)或(5,0),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N点,其坐标为(,0)或(,0)或(﹣1,0)或(5,0).11.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是位于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M,问是否存在点P,使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O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A(1,0),B(3,0),C(0,3)三点代入y=ax2+bx+c,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t,t2﹣4t+3),则Q坐标为(t,﹣t+3),那么PQ=﹣t+3﹣(t2﹣4t+3)=﹣t2+3t,再利用配方法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出PQ的最大值;(3)由PQ∥y轴,得出∠PQB=∠OCB,那么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包含两种情况:①当△PMQ∽△OBC时,PM⊥PQ,y P=y M=1,易求P(2﹣,1);②当△MPQ∽△OBC时,先求直线PM的解析式,再联立PM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P(1,0).【解答】解:(1)把A(1,0),B(3,0),C(0,3)三点代入y=ax2+bx+c,得,解得,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mx+n,将点B,C坐标代入y=mx+n,得,解得,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t,t2﹣4t+3),则Q坐标为(t,﹣t+3),∴PQ=﹣t+3﹣(t2﹣4t+3)=﹣t2+3t=﹣(t﹣)2+,∴当t=时,PQ的值最大,最大值为;(3)∵y=x2﹣4x+3=(x﹣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点M是对称轴与直线BC的交点,∴将x=2代入y=﹣x+3,得y=﹣2+3=1,即M(2,1).∵PQ∥y轴,∴∠PQB=∠OCB,∴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包含两种情况:△PMQ∽△OBC或△MPQ∽△OBC.①当△PMQ∽△OBC时,∠QPM=∠COB=90°,即PM⊥PQ,∴y P=y M=1,将y P=1代入y=x2﹣4x+3,得x2﹣4x+3=1,解得x1=2﹣,x2=2+(舍去),∴此时P(2﹣,1);②当△MPQ∽△OBC时,∠QMP=∠COB=90°,即PM⊥BC,∴k PM==1,∴可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x+d,将M(2,1)代入y=x+d,得2+d=1,解得d=﹣1,∴y=x﹣1,解方程组,得,(舍去),∴此时P(1,0).综上所述,存在点P,使以点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P点坐标为(2﹣,1)或(1,0).。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专题攻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例题1、2、3、4.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如例题6.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如例题5,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例题解析例❶如图1-1,抛物线y=1x2-3x+4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与y轴交于点C.动82直线EF(EF//x轴)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轴、线段BC于E、F两点,动点P同时从点B出发,在线段0B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0运动.是否存在t,使得△匕卩卩与厶ABC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1【解析】ABP卩与厶ABC有公共角ZB,那么我们梳理两个三角形中夹ZB的两条边.△ABC是确定的.由y=x2-x+4,可得A(4,0)、B(&0)、C(0,4).782于是得到BA=4,BC=4*5.还可得到C E=C0=1.EF OB2△BPF中,BP=21,那么BF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在RtAEFC中,CE=t,EF=21,所以CF=^5t.因此BF=处5-呂二*;5(4-1).于是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BABP ①当—时,BCBF42t44_—.解得t—(如图1-2). 4冒55(4-1)3BABF ②当—时,BCBP4—〔5(4-1).解得1—20(如图1-3). 4f5217得顶点M(1,-图1-2 图1-3例❷如图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AO=BO=2,ZAOB=120°.(1)这条抛【解析】AABC与AAOM中相等的一组角在哪里呢?本题由简到难,层层深入.第(1)题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顶点M的坐标,为第(2)题求ZAOM的大小作铺垫;求得了ZAOM的大小,第(3)题暗示了要在△ABC中寻找与ZAOM相等的角.(1)如图2-2,过点A作AH丄y轴,垂足为H.容易得到A(-1,3).再由A(-1,J3)、B(2,0)两点,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二辜x2-睾x.⑵由y吕x2一斗x召(x-1)2-斗,v33(3)由A (-1,\:'3)、B(2,0),可得ZABO=30°. 因此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ZABC=ZA0M=150°. 所以△ABC 与AAOM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① 当燮=_°A 仝时,BC =BA ==2.此时C(4,0)(如图2-3).BCOM J3弋3 BC OA —② 当==时,BC =x/3BA =\3x 2\;3=6.此时C (8,0)(如图2-4).BAOM图2-3.图2-4例❸如图3-1,抛物线y=ax 2+bx —3与x 轴交于A(l,0)、B(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D,顶点为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M 作MN 丄x 轴于点N,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1【解析】AAMN 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必须先证明△BCD 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情况下,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所以 tan ZBOM=.所以ZBOM=30。
相似三角形题型讲解解析

相似三角形题型讲解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 ∥AD 可得∠1=∠2,所以△AGD ∽△EGC 。
再∠1=∠2(对顶角),由AB ∥DG 可得∠4=∠G ,所以△EGC ∽△EAB 。
评注:(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 求证:△ABC ∽△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 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C=72° 又BD 平分∠ABC ,则∠DBC=36°在△ABC 和△BCD 中,∠C 为公共角,∠A=∠DBC=36° ∴△ABC∽△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BCE=∠BAD 求证:△DBE∽△ABCA B C DEF G 1234ABCD分析:由已知条件∠ABD=∠CBE,∠DBC公用。
所以∠DBE=∠ABC,要证的△DBE和△ABC,有一对角相等,要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或者再找一对角相等,或者找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全等的关系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二、相似三角形(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②;③.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例1、已知:如图,ΔABC中,CE⊥AB,BF⊥AC.求证: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六、过渡法(或叫代换法)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1、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当三点设置法不能解决待证问题时,即线段比例公式中的四条线段在图中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形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形成两个三角形,但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时,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公式中的一条线段相等的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
如果没有,可以考虑加一条简单的辅助线。
然后用三点成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
只要代入得当,问题往往可以解决。
当然,也要注意最后把被替换的线段替换回来。
例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 AD的垂直平分线FE 交BC的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分析:1、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当用三点设置法无法确定三角形,又没有等比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等比代换法,即可以考虑使用第三组线段的比比例桥,即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在验证的结论中找到等于某一比值的比值并进行代换,再用三点设置法确定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压轴题综合运用含详解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综合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能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3.初步体会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4.体会在函数动点中寻找某些特殊的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5.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如图,在Rt△ABC中,∠BAC= 90°,AB=3,AC=4,AD是BC边上的高,点E、F分别是AB边和AC边上的动点,且∠EDF= 90°.(1)求DE︰DF的值;(2)设直线DF与直线AB相交于点G,△EFG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线段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满分解答】:(1)∵∠BAC= 90°∴∠B +∠C=90°,∵AD是BC边上的高∴∠DAC+∠C=90°∴∠B =∠DAC又∵∠EDF= 90°∴∠BDE+∠EDA=∠ADF +∠EDA = 90°∴∠BDE =∠ADF∴△BED∽△AFD ∴DE BDDF AD=∵3cot4BD ABBAD AC===∴DE︰DF =34(2)若△EFG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点G的不同位置分两大类讨论:例1题图B CDEFA A A90 9090,所以该情况下只可能但该情况下不能直接求解出,则画底边上的高(点G作∴xy -=28…………………………1分 定义域是:20<<x ………………1分(3)解:①当PN PM =时,∵DC PM // ∴PNDNPM DC =∴DN DC = 由(2)知:4=PD ,2=DC∴2=-==DN PD PN PM ………………2分②当MN MP =时,∵△ADP ∽△CPB ,4==BC PC 易得:82===PD AD AP 易证:AD MN //即:四边形AMCD 是平行四边形∴2==AM DC∴6=-=AM AP PM …………………………2分 ( 注:当NP NM =时不存在)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6.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能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8.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并体验动态思维过程; 9.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压轴之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设△PMN的周长为 ,△AEN的周长为 ,若 求m的值.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 ,旋转角为 ( ),连接 、 ,求 的最小值.
(3)如图2,当D点横坐标为1时,过A且平行于BD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若M在x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点的M,使得以M、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B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顶点为D,对称轴交x轴于点E.
(3)作PF⊥BC,垂足为F,当直线 运动时,求Rt△PFD面积的最大值.
10.已知抛物线y=x2﹣3x﹣4与x轴交于A、B(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D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如图1,过D作DE∥y轴交BC于E,点P是B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P在D的右侧),过点P作PQ∥y轴交BC于Q,若四边形EDPQ为平行四边形.且周长最大.求点P的坐标;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x=- 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
(2)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求AP+2PC的最小值;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在很多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压轴题中,其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就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来说,会有一组等角,然后从边或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通常,我们还可以借助基本图形分析法,找到边与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完成上述问题的讨论。
例1.(2022金山一模25题).已知:如图 11,AD⊥直线MN,垂足为D,AD=8,点B 是射线DM 上的一个动点,∠BAC=90°,边AC 交射线DN 于点C,∠ABC 的平分线分别与AD、AC 相交于点E、F.(1)求证:△ABE∽△CBF;(2)如果AE=x,FC=y,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联结DF,如果以点D、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求AE 的长.2022金山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母子型+角平分线,解题路径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射影定理展开。
题型主要围绕证明三角相似,函数关系的建立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或角平分线的性质标出图形中的等角,然后再根据角的等量关系确定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利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得到等角,继而再射影定理模型中的等角关系,利用A.A判定相似即可。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函数关系的确立。
利用第一问中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以及等角的三角比相等可以顺利地建立函数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三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由第一问中角的数量关系可得∠BFC=∠DEF ,因此由角进行分类讨论。
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斜X 型和射影定理模型即可快速得到结论,对于不存在的情况要能够排除。
解:(1)∵AD ⊥直线MN ,∠BAC =90°,∴∠BAD +∠ABD = 90°, ∠BCF +∠ABD = 90°,∴∠BAD =∠BCF ……………………………………………………………………………(1分)∵BF 平分∠ABC ,∴∠ABE =∠CBF ………………………………………………………(1分) ∴△ABE ∽△CBF . …………………………………………………………………………(1分)(2)作FH ⊥BC 垂足为点H .∵△ABE ∽△CBF ,∴∠AEB =∠CFB ,∵∠AEB+∠AEF =180°,∠CFB+∠CFE =180°∴∠AEF =∠CFE ,∴AE =AF=x ;…………………………………………………………(1分) ∵BF 平分∠ABC ,FH ⊥BC ,∠BAC =90°,∴AF=FH=x .∵FH ⊥BC ,AD ⊥直线MN ,∴FH∥AD ,∴FH FC AD AC=,即8x y y x =+,…………(2分) 解得:28x y x=-(48x <<)……………………………………………………………(2分)(3)设AE=x ,由△ABE ∽△CBF ,如果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即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AEB =∠DEF ,如果∠BAE =∠FDE ,得DF∥AB ,∴∠ABE =∠DFE ,∵∠ABE =∠DBE , ∴∠DBE =∠DFE ,∴BD=DF , ………………………………………(1分) 由DF∥AB ,得∠DFC=∠BAC =90°,∴∠DFC=∠ABD =90°,又∠BAD =∠BCF ,∴△ABD ≌△CDF ,…………………………………………………(1分)CF=AD=8,即2=88x x-,解得:4x =-±(舍去负值),∴4AE x ==-+…………………………(1分)如果∠BAE =∠DFE ,得AE BE EF DE=,∵∠ABF =∠BED ,∴△AEF ∽△BED ,∴∠AFE =∠BDE , 因为∠AFE 是锐角,∠BDE 是直角,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2分) 综上所述,如果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AE的长为4-+.(1分)例2.(2022杨浦一模25题)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5,点D 为射线AB 上一动点,且BD <AD ,点B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为点E ,射线AE 与射线CD 交于点F .(1)当点D 在边AB 上时,①求证:∠AFC =45°;②延长AF 与边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如果△EBG 与△BDC 相似,求线段BD 的长;(2)联结CE 、BE ,如果S △ACE =12,求S △ABE 的值.2022杨浦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等腰直角三角+轴对称,解题路径围绕轴对称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等。
题型主要围绕证明某个角为45°,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以及求三角形的面积。
2021杨浦一模的25题的图形背景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寻找等线段以及等角。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一问通过联结CE ,通过对称性,得到CF 平分∠BCE ,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证明∠AFC=45°。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首先两个三角形有一组等角:45°,其次确定一组相等的钝角,得到∠G=22.5°。
利用22.5°特殊角的性质,计算出BD的长度。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三问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需要分类讨论:即点D在线段AB或线段AB的延长线上。
依据面积的和差关系计算。
【解答】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CE,∵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点E,∴EC=BC,∠ECF=∠BCF,设∠ECF=∠BCF=α,则∠BCE=2α,∴∠ACE=90°﹣2α,∵AC=BC,∴AC=EC,∴∠AEC=∠EAC=[180°﹣(90°﹣2α)]=45°+α,∵∠AEC=∠AFC+∠ECF=∠AFC+α,∴∠AFC=45°;②如图2,连接BE,CE,∵B、E关于直线CF对称,∴CF垂直平分BE,由(1)知:∠AFC=45°,∴∠BEF=45°,∵△EBG与△BDC相似,∠BEG=∠DBC=45°,∵∠EBG与∠BDC均为钝角,∴△EBG∽△BDC,∴∠G=∠BCD=∠BAG,∵∠G+∠BAG=∠ABC=45°,∴∠G=∠BCD=22.5°,过点D作DH⊥AB交BC于点H,则△BD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H=BD,BH=BD,∠BHD=45°,∵∠CDH=∠BHD﹣∠BCD=45°﹣22.5°=22.5°=∠BCD,∴CH=DH=BD,∵CH+BH=BC=5,∴BD+BD=5,∴BD==5﹣5,∴线段BD的长为5﹣5;(2)Ⅰ.当点D在AB上时,如图3,过点C作CM⊥AE于点M,连接BF,∵AC=EC=BC=5,∴AM=EM=AE,∴①AM2+CM2=AC2=25,∵S△ACE=AE•CM=12,∴②AM•CM=12,①+②×2,得:(AM+CM)2=49③,①﹣②×2,得:(AM﹣CM)2=49③,∵CM>AM>0,∴AM=3,CM=4,∴AE=6,由(1)知:∠AFC=45°,BE⊥CF,∴∠BEF=45°,∵∠AFC=∠ABC=45°,∴A、C、B、F四点共圆,∴∠AFB+∠ACB=180°,∴∠AFB=90°,∴△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设EF=BF=x,则AE=x+6,在Rt△ABF中,AF2+BF2=AB2,∴(x+6)2+x2=50,解得:x=1或x=﹣7(舍去),∴BF=1,∴S△ABE=AE•BF=×6×1=3;Ⅱ.当点D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过点C作CM⊥AE于点M,连接BF,由(1)知:∠AFC =45°,CF 垂直平分BE ,∴∠BEF =45°,BF =EF ,∴∠EBF =∠BEF =45°,∴∠BFE =90°,∵AC =EC =BC =5,∴AM =EM =AE ,与Ⅰ同理可得:AM =EM =4,CM =3,AE =8,设BF =EF =y ,则AF =8﹣y ,在Rt △ABF 中,AF 2+BF 2=AB 2,∴(8﹣x )2+x 2=50,解得:x =1或x =7(舍去),∴BF =1,∴S △ABE =AE •BF =×8×1=4;综上,S △ABE 的值为3或4.例3.(2022普陀一模25题)如图,在△ABC 中,边BC 上的高AD =2,tan B =2,直线l 平行于BC ,分别交线段AB ,AC ,AD 于点E 、F 、G ,直线l 与直线BC 之间的距离为m .(1)当EF =CD =3时,求m 的值;(2)将△AEF 沿着EF 翻折,点A 落在两平行直线l 与BC 之间的点P 处,延长EP 交线段CD 于点Q .①当点P 恰好为△ABC 的重心时,求此时CQ 的长;②联结BP ,在∠CBP >∠BAD 的条件下,如果△BPQ 与△AEF 相似,试用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D 的长.2022普陀一模25题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翻折的意义、锐角三角比展开,主要是①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高之比;②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③三角形的重心题型主要围绕求线段的长度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
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高之比,求得m的值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翻折的意义,画出图形,由于P在AD上,且P为重心,因此可以得到△ABC为等腰三角形。
通过求出DP、PG、AG的长度,利用X型基本图形得到DQ的长,继而得出CD的长。
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先去寻找等角。
根据平行以及翻折的意义,可得∠AEF=∠PQB,由△AEF于△BQP相似转化到△BPQ与△ABC 相似。
由∠PQB=∠ABC,可以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D、DQ和PQ,在利用相似比得出m的值。
【解答】解:(1)如图1,在△ABC中,边BC上的高AD=2,tan B=2,∴=tan B=2,∴BD=1,∵EF=CD=3,DG=m,∴BC=BD+CD=4,AG=AD﹣DG=2﹣m,∵EF∥BC,∴=,即=,解得:m=,∴m的值为;(2)①如图2,∵将△AEF沿着EF翻折,点A落在△ABC的重心点P处,∴BD=CD=1,AP=2PD,即PD=AD=,AP=AD=,∴AG=GP=AP=,∴DP=GP,∵EF∥BC,∴∠PGE=∠PDQ=90°,△AEG∽△ABD,∴=,即=,∴EG=,在△PQD和△PEG中,,∴△PQD≌△PEG(ASA),∴DQ=EG=,∴CQ=CD﹣DQ=1﹣=,∴此时CQ的长为;②在Rt△ABD中,AB==,∵将△AEF沿着EF翻折,点A落在两平行直线l与BC之间的点P处,∴∠PBQ<∠ABD,∵EF∥BC,∴∠AEF=∠ABD,∴∠PBQ<∠AEF,∵∠CBP>∠BAD,∴∠BAD<∠PBQ<∠AEF,∵GP=AG=2﹣m,DG=m,∴DP=DG﹣GP=m﹣(2﹣m)=2m﹣2,∴m>1,∴1<m<2,∵∠AEF=∠ABD,∴=tan∠AEF=tan∠ABD=2,∴=2,∴EG=,∵EF∥BC,∴△PEG∽△PQD,∴=,即=,∴DQ=m﹣1,∴BQ=BD+DQ=m,∵∠AEF=∠PEG=∠BQP,∠PBQ<∠AEF,∴△BPQ与△AEF相似,则△BPQ∽△FAE或△BPQ∽△AFE,Ⅰ.当△BPQ∽△FAE时,∵△FAE∽△CAB,∴△BPQ∽△CAB,∴=,即=,∴BC=,∴CD=BC﹣BD=﹣1=;Ⅱ.当△BPQ∽△AFE时,∵△AFE∽△ACB,∴△BPQ∽△ACB,∴=,即=,∴BC=,∴CD=BC﹣BD=﹣1=,综上,线段CD的长为或.例4(2022松江一模25题)如图,已知△ABC中,∠ACB=90°,AB=6,BC=4,D是边AB上一点(与点A、B不重合),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F⊥CD,垂足为点F.(1)当DE⊥BC时,求DE的长;(2)当△CEF与△ABC相似时,求∠CDE的正切值;(3)如果△BDE的面积是△DEF面积的2倍,求这时AD的长.2022松江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直角三角形,解题路径围绕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共边共角型相似三角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