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叶的7道工序
各种茶艺的详解

各种茶艺的详解碧螺春茶艺器皿选择:玻璃杯4只,电子随手泡一只,木茶盘一个,茶荷一只,调茶具一个,茶洗一个,茶巾一条,香炉一个,香一支,(公道杯一只,白瓷盅数个)。
“太华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
”碧螺春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茶,“”碧螺春集太湖洞庭山水之灵气和精华于一身,经过严格的产地选择,鲜叶主要来自苏州、宜兴等江苏区域范围内,碧螺春是茶中瑰宝。
碧螺春的茶艺共分十三道程序。
1、焚香通灵我国茶人认为“茶需品静,香能通灵”。
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一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蕴含的大自然气息。
2、仙子沐浴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泡茶。
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
“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示对嘉宾的尊重。
3、玉壶含烟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气的蒸发而自然降温。
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被称为“玉壶含烟”。
4、碧螺亮相“碧螺亮相”即请嘉宾传着鉴赏干茶。
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欣赏是欣赏他的第一绝“形美”。
生产一斤碧螺春需采芽约七万个嫩芽。
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飞雪沉江即用茶针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飞,煞是好看。
6、洗茶闻香碧螺春沉入水后,快速将热水倒净,立即闻香(从左到右、从远到近),需要用心去感受那独特的芬芳。
7、雨涨秋池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即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8、春染碧水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9、绿云飘香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
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

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制茶的工艺历史悠久,工序繁多。
一方面,茶叶的制作工艺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就不能确保茶叶的品质。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序被简化或取代,但仍存留一些必要的环节。
本文来讲述茶叶制作的七道工序。
一、采摘采摘是茶叶制作的第一步,采摘时要选择嫩叶和嫩芽,因为嫩叶和嫩芽含有更多的茶叶成分,口感柔和,质量好。
而嫩叶和嫩芽采摘的时候需要小心,采摘工人需要非常仔细地摘取茶梢,不能把茶梢折断或损坏。
二、萎凋刚采摘下来的嫩叶或嫩芽,不能直接进行烘干或焙制,需经过“萎凋”工序。
萎凋是通过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中的水分减少,达到改变茶叶组织、加快苦素分解、释放内质素的目的。
萎凋时间需根据天气和茶叶的品种而定,通常需萎凋3-5小时,期间需要不间断地翻动和扔动叶子。
三、揉捻揉捻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加工,体现了制茶的技法,不同制茶方法在揉捻上有所不同。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壁,使茶汁能够自由流出,从而增加茶叶的香味和口感。
揉捻可以通过手工进行,也可以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其中手工揉捻会更加均匀,但机械揉捻产量更高,且操作简单。
四、发酵发酵是制作黑茶和乌龙茶的特殊工序,这个过程又称为“发酵”,茶叶在被摊开放在特定的房间里,使茶叶中的酵素发挥氧化作用。
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湿度和气温而定。
此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照顾和转动茶叶,使其达到所需的鲜香馥郁,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持久,并去除生涩感。
五、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经过人工或机械上烤箱进行烘干,烘干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免过烤或过烘,使茶叶烤焦。
此步可以将茶叶的水分减少,保持其质量和香气的稳定。
六、分类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类等工序,将茶叶等级和品质进行判断和分类。
通常会将茶叶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规格,此过程需要十分仔细,避免杂质与破碎叶混杂影响茶叶品质。
七、存放最后一步是存放,将分类好的茶叶进行储存,设法使茶叶保持其优良口感和滋味,然后打包运输。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
一厅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叫,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
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叫,故极为名贵。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 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叫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
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仝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
而且因伞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
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排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于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千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
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叫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1,完成定型。
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一、加工流程
1、接茶
将茶叶装入茶罐中,并将茶叶用手捻散,以便烘焙时更容易烘焙。
2、初烘
将茶罐中的茶叶放入烘笼中,将温度调节到120°,熱风吹拂茶叶,维持1小时左右,以使茶叶中的水分充分蒸发,并使茶叶变得比较软,趋向于黄色。
3、揉捻
将烘焙完的茶叶放入木桶中,用木锤体积方向揉捻,使茶叶外形比较整整齐齐,形成茶叶特有的折痕。
4、中烘
将揉捻完成的茶叶放入烘笼中,将温度调节到90°,使茶叶中的水分可以持续蒸发,控制烘炉温度,以达到所需的茶青黄色。
5、凉静
将中烘完成的茶叶再次放入木桶中,用木棒凉静,以使茶叶的温度稳定,以待下一步加工。
6、死折
将凉静完成的茶叶取出,用裁剪机转换传动,将茶叶长面夹住,往上死折,以便使茶叶形状美观、整齐。
7、搓茶
将死折完的茶叶放入木桶中,用搓茶机搓捻,使茶叶变得光滑、薄、整齐,使茶叶叶片变得紧实、耐泡。
二、质量控制
1、操作工艺精确
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控制,如火候温度、时间、揉捻力度等,否则会影响黄茶的质量和口感。
2、质量检测
在每一道工序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3、用料要求
素质茶叶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因为会影响到黄茶的质量。
4、安全标准
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和安全的标准,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确保茶叶的质量。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大红袍茶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
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阴晴;五是前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
焙制工序分: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五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武夷山大红袍采摘工艺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大红袍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这步对大红袍茶叶价格也是很关键的。
1、大红袍茶叶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大红袍茶叶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乌龙茶工艺流程

乌龙茶工艺流程乌龙茶,又称青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乌龙茶的工艺流程。
1. 采摘,乌龙茶的制作首先要从茶叶的采摘开始。
一般来说,乌龙茶的采摘时间在春季或秋季,这个时候茶树的新芽最为嫩嫩,品质最佳。
采摘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尽量避免雨水或露水的浸润,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2. 萎凋,采摘下来的茶叶要进行萎凋处理。
这个过程是将茶叶摊开,让其叶片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变软,失去一部分水分。
这样可以增加茶叶的柔软度,便于后续的揉捻和发酵。
3.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这个过程是为了破坏叶细胞,使茶汁充分外溢,促进发酵。
揉捻的方式有手揉和机械揉两种,其中手揉是传统的工艺,机械揉则是现代化生产的方式。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发酵。
发酵是乌龙茶制作的关键步骤,也是乌龙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之一。
发酵的时间长短和温度控制都会影响乌龙茶的口感和香气。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
5. 烘焙,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要进行烘焙。
烘焙是为了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增加茶叶的香气。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
6. 分级,烘焙完成后的茶叶要进行分级。
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状,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后续的包装和销售。
7. 包装,最后,经过分级的茶叶要进行包装。
包装是为了保护茶叶,防止其受潮变质,同时也是为了方便销售和储存。
以上就是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保证乌龙茶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白茶制作技艺

红白茶制作技艺红白茶是中国传统茶叶中的一种,其制作技艺独特而精细,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红白茶的制作技艺,带领读者了解其中的奥妙。
一、红白茶的基本概念红白茶是指将新鲜的茶叶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成的茶。
红茶是指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白茶是指未经发酵处理的茶叶。
两者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
二、红茶的制作工艺1. 采摘:红茶采摘的茶叶一般为鲜嫩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要在早晨露水散尽后进行采摘,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2. 摊凋:采摘回来的茶叶经过摊凋,将其摊放在通风处,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茶叶的叶脉变软。
3. 揉捻:将摊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汁更易渗出,增加茶叶的香气。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室温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叶的颜色逐渐由绿变红,香气也越来越浓郁。
5. 烘干:发酵完成后,将茶叶进行烘干,以保持其色香味。
三、白茶的制作工艺1. 采摘:白茶采摘的茶叶以嫩芽为主,要在早晨露水散尽后进行采摘,同样要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2. 摊凋:采摘回来的茶叶经过摊凋,将其摊放在通风处,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茶叶的叶脉变软。
3. 晾晒:摊凋后的茶叶直接进行晾晒,不进行揉捻和发酵等工序,以保持茶叶的自然风味。
4. 烘干:晾晒完成后,将茶叶进行烘干,以保持其干燥度和保存时间。
四、红白茶的区别与选择红茶和白茶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口感和香气的不同。
红茶具有浓烈的香气和红褐色的汤色,适合喜欢浓郁口感的人群;白茶则具有清淡的香气和淡黄色的汤色,适合喜欢清淡口感的人群。
在选择红白茶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如果喜欢浓烈的口感,可以选择红茶;如果喜欢清淡的口感,可以选择白茶。
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心情来选择品饮红白茶,以获得不同的茶香体验。
五、红白茶的保质方法为了保持红白茶的品质和口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存放环境:红白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异味。
凤凰茶的制作步骤-制作工序

凤凰茶的制作步骤|制作工序7.烘焙”7道工序。
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枞品质,而降为浪菜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1、采制凤凰单枞茶的鲜叶采摘,当新梢出现驻芽,一般采2~5叶。
凤凰单枞茶千姿百媚,丰韵独特的品质,是历代茶农沿用传统的工艺,经过七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在传承工艺的历程中,不断的认识、改良、创新、向前迈进。
凤凰人总结出一套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的单株采制经验。
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的沉淀积累,凝聚着古今一代代茶人聪明智慧的优秀作品。
在凤凰茶乡,茶农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传授“制茶经”,如何制好茶,卖出好价格……将成功喜悦感与他人分享。
纵观凤凰单枞的产制全程,我们可见,从单株培育开始,为单株采制奠下分类基础;单株采制的独特工艺,又为单株鉴定品质提供了机理保障。
这是一个从优化良种开始,发展名优茶的良,性循环产链。
凤凰单枞的采摘初制工艺,是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
其制作步骤是嫩叶的“1.采制>2.晒青>3.晾青>4.做青>5.杀青>6.揉捻>7.烘焙”7道工序。
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枞品质,而降为浪菜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1、采制凤凰单枞茶的鲜叶采摘,当新梢出现驻芽,一般采2~5叶。
一般在下午2-4时进行,不采露水、雨水叶。
2、晒青用竹制水筛,放于晒青架上,每筛摊叶0.5kg左右,以不重叠为好。
气温在35°C以下适于晒青,当气温在22-28°C时晒10-15分钟,20-25°C时晒20-30分钟;28-33°C时晒10分钟左右,晒青过程尽量不翻叶。
晒青叶含水率在70%左右,减重率5-15%,以顶芽下垂、略有青香时为晒青适度。
3、晾青时先把两三筛晒青叶拼一筛移入室内,摊放静置约1小时后,两筛再并为一筛并轻翻一次。
北风天叶层稍厚,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过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茶叶的7道工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独步世界,制茶工艺分为采制、杀青、揉捻、发酵、烘焙、分类和包装。
以下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
1. 采制:采摘新鲜嫩芽是制茶的基础,选用气候适宜、海拔高、土质
肥沃的山区,手摘慢摇是常用采制方法。
2. 杀青:将鲜叶放在杀青机里,经过瞬间高温处理,使茶叶含水量减少,产生芳香味和浓郁味。
3.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叶子需要进行揉捻,以便茶汁充分渗透到叶子
的每个角落,使其表面变软变亮,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步工序处理。
4.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相对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
酵处理,让茶叶自然地变色、变香、变味。
5. 烘焙:发酵过后的茶叶需要烘干,拥有不同口感、芳香的茶叶定需
不同温度、烘焙时间进行烘干。
6. 分类:将烘干过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级、分批加工,确保产品的
质量和口感稳定。
7. 包装:在保证茶叶品质同时,使用食品安全包装材质将茶叶包装成
不同包装的规格和形状,然后进行物流和销售。
以上就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一个品质出众的好茶,不仅仅是需要技
术高超的工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天气、土壤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体验一份好茶不仅仅是品尝口感,更多的是体验它所蕴含的历史
文化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