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评价指标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无因次启动压 力梯度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无限 大凝 析气 井低 速非 达西 渗流 试井 数学 模型
Laplace变换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Stehfest数值反演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
对于固定参数 ,
值增加得越大,双对数曲线早期和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压力历史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A. 常规解释:
(1)Horner法(两相拟压力,不考虑吸附) :
解释结果: K=1.51 mD S=2.83 外推地层压力 P*=26.31MPa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2)Horner法(两相拟压力,考虑吸附) :
气体吸附作用使得渗流过程中 地层反凝析油饱和度增加,气 相相对渗透率相应减小,因此 使得计算出的两相拟压力降低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常规解释: (1)MDH法: (单相拟压力)
解释结果: K=2.75 mD S=5.37 外推地层压力 P*=30.79MPa
压力后期下掉,(储层压力下降),无法应用。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2)Horner法: (单相拟压力)
解释结果: K= 2.51mD S=4.26 外推地层压力 P*=31.78MPa 探测半径: 497.24 m 单井控制储量 3.23 ×108 m3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解释结果: K= 4.54 mD S=15.12 外推地层压力 P*=29.95 MPa 探测半径: 704.74 m 单井控制储量 6.88 ×108 m3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

0.5水平线 ,井筒 积液影响结束
不同 下试井模型拟压力特征曲线
7 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分析
与常规中、高渗透凝析气藏相比,低渗透凝析气藏储层致密,渗 透率极低,当有凝析水存在时,地下流体在一定压差(启动压差)下 才能流动,这已为实验所证实。由于启动压差的存在,低渗透凝析 气藏试井资料往往处于早期,或过早出现不渗透边界特征假象,影 响了试井资料的正确解释和试井成果的实际应用。实际上,对于低 渗透气藏,相应的渗流方程及井底压力解也都不同于常规气藏。
大量实验表明, 高压低渗地层气体渗流时表现出很明显的应力敏感性. 当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时,即认为渗透率是随压力(或拟压力)变化 而变化的,那么,其渗流基本方程应为:
渗透率K不能直接拿出微分式 定义渗透率模量 :
视渗透率模量:
应力敏感地层气体渗流基本方程:
引入(无因次)变量:
应力 敏感 无限 大凝 析气 藏试 井数 学模 型
应:采用两相拟压力
考虑多孔介质影响
多孔介质影响 :
实际储层对凝析油、气将产生不可忽略的 吸附,在地层中会出现自由的油、气相与吸附 的凝析油、气相三相共存和自由的油、气两相 渗流,
二、凝析油、气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
根据多孔介质基本物性及流体组成等采用 Flory-Huggins Vacancy Solution Model ( F-H VSM ) 计算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 量和吸附相的组成。
Laplace变换
无限大边界 : 封闭边界: 定压边界:
( Laplace空间解 )
Stehfest数值反演
斜率为1.0
0.5 的水平线
(不同储容比下裂缝性 气藏试井模型特征)
(不同窜流系数 下裂缝性气藏 试井模型特征)
气藏 压力系数

气藏压力系数在石油工业中,气藏压力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气藏的压力表现。
气藏压力系数是指气藏中原始气体的体积与其初始状态下对应体积的比值。
它反映了气体在气藏中受到的压缩程度,对于评价气藏的开发潜力和气体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气藏压力系数通常用p/z表示,其中p为气藏压力,z为气体的压缩因子。
气藏压力是指气藏中的压力,它是由地下岩层和气体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压缩因子z是指气体的相对压缩程度,它与气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通过测量和计算气藏压力系数,可以推测气藏的储量和产能,为气田的开采和管理提供依据。
气藏压力系数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需要获取气藏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包括岩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然后,根据气藏的气体组分和温度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常用的气体状态方程有范德瓦尔斯方程和贝尔方程。
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对气藏压力系数进行验证和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气藏压力系数的准确度对于气田的开发和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对气藏压力系数的精确计算,可以确定气体的产量、运输能力和储量变化规律,为气田的生产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气藏压力系数还可以用于评估气体的储层特征和渗透性,为地质勘探和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气藏压力系数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评价气藏开发潜力和产量的重要参数,能够为气田的开采和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准确计算气藏压力系数,可以推测气藏的储量和产能,为气田的生产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气藏压力系数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气田的开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气藏天然气田不同分类标准

天然气藏天然气田不同分类标准
(1)按千米井深的单井稳定天然气产量划分标准:
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3/(km•d)]
(2)天然气田储量丰度划分标准:
天然气储量丰度(108m3/km2)
(3)天然气田总储量划分大小标准:
天然气田总储量(108m3)
(4)按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
此外,还有特殊天然气储量,例如:
非烃类天然气储量:二氧化碳、硫化氢及氦气。
低经济储量:指达到工业气流标准,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的天然气储量。
至于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技术指标,目前的行业标准已对各专业技术工种规定了生产指标(如计划完成率、平均队年工作量……)和技术指标(如地震专业的地震剖面品质合格率、空炮率、废品率等)。
这是各专业技术工种的具体工作标准,是为油气勘查工业标准的基础。
油气藏评价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压力梯度,由下式表示:
(1-2)
式中:ρ —井筒内静止流体的密度,g/cm
由(1-2)式可以看出,压力梯度与地下流体密度成正比,即流体密度小的气顶部分,比流体 密度大的含油部分或边水部分,具有较小的压力梯度,而且压力梯度乘以100即为地层流 体密度。因此,可以通过压力梯度的大小判断地层流体类型,并确定地层的流体密度。同 时,代表不同地层流体直线的交点处,即为地层流体的界面位置。在图1-2上给出了我国 涠洲10-3油田的压力梯度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压力梯度的直线交会法,所得到的油气 和油水界面的位置具有实际意义。
油气藏分,而未钻遇油水界面时,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1-5)
当一口探井打在含油部分,另一口探井打在含水部分,两者均未实际钻遇油水界面时, 可由下式测算油水界面的位置:
(1-6)
式中:
Dw — 打入含水部分水井的深度,m; piw — 水井的原始地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图1-2 涠洲10-3油田的压力梯度图
油气藏评价
• 对于一个具有多层油水系统的油田,由于不同层位的边底水矿化度比较接近,地层水 的密度也基本相同,因而,各油层可以形成统一的静水压力梯度线,并用于确定不同 层位的油水界面位置。含油部分的压力梯度线,若偏离静水压力梯度线愈大,即两直 线的夹角愈大,则表明油藏的含油高度愈大。油藏不同位置的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 与静水压力之比),由下式表示: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的驱动类型
对于油藏来说,假若仅用天然能量开采,而不进行人工注水或注 气保持地层压力的话,则称为一次采油。根据自然地质条件,一次采 油可以利用的天然能量和驱动机理有:天然水驱、气顶气驱、溶解气 驱、重力驱、压实驱和液体膨胀驱。对于一个实际开发的油藏,不可 能只有一种驱动机理作用,而往往是二种,甚至是三种驱动机理同时 作用。这时油藏的驱动类型称为综合驱动。应该指出的是,在综合驱 动条件下,某一种驱动机理占据支配地位,不同驱动机理及其组合与 转化,对油藏的采收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气藏来说,在其投入开发之后,由于生产井的生产,造成 地层压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具有边底水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 边底水的驱动,以及气藏本体内天然气和储层岩石与束缚水的弹性膨 胀作用。对于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 定容消耗式驱动。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定容消耗式气藏的采收率会 比水驱气藏要高出一倍左右,而且水驱愈活跃,则对气藏采收率的影 响愈大。由于气藏的驱动机理比较简单,本节主要讨论油藏的驱动机 理和驱动类型。
jbs2油气藏评价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国内外大型碳酸盐岩气藏主要开发评价指标

g e o l o g i c a l l y c o mp l e x d u e t o t h e i r s p e c i a l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 S O t h e i r d e v e l o p me n t i s f a c e d wi t h g r e a t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s u l t s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i n d i f f e r e n t g a s ie f l d s . T o d e v e l o p c a r b o n a t e g a s r e s e vo r i r s s c i e n t i i f c a l l y ,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c a r -
第4 O卷 第 4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国 内外大 型 碳 酸盐 岩 气藏 主 要 开发 评 价指 标
孙玉平 陆家亮 刘 海 2 万玉金 唐 红君 张静平
1 . 中国科 学院大 学 2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以四川盆地元坝气 田上二叠 统长兴组气藏和 安岳气 田磨溪区块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等一批大型碳 酸盐岩气藏的勘
D OI :1 0. 1 205 5 / ga s kk. i s s n. 1 67 3 . 31 7 7. 2 t he d e ve l o pm e n t l a ws o f l a r g e - s c a l e c a r bo na t e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a t ho me a nd a br o a d
气藏产能测试评价及试井分析-1

D
)
1 2
Ei
(
rD2 4tD
)
一、一条不渗透边界
Ei (x)
e-u du
xu
不渗透
L
边界
均质油藏试井分析
具有外边界影响的均质油藏试井
测试井周围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多数指井周 围有一条断层。在我国东部地区的第三系地层中 极为常见。
可以通过叠加原理获得边界影响引起的无量 纲井底压力:
pwDb
1 2
1 2
j 1
Ei
int
j
2
1
L1D
int
j 2
L2
D
2
tD
Ei
int
j
2
1
L2 D
int
tD
j 2
L1D
2
int(x)—取 整函数
均质油藏试井分析
具有外边界影响的均质油藏试井
(2)两条相互平行定压边界:
pwDb
1 2
j 1
1
j
(3)两条相互垂直混合边界:
pwDb
1 2
Ei (
L12D tD
)
Ei (
L22 D tD
)
Ei
L12D L22D tD
均质油藏试井分析
曲线特征: 100
10
I
II
III
具有外边界影响的均质油藏试井
IV
PWD ,PWD '
1
两条封闭边界
0.1
两条混合边界
两条定压边界
0.01
0.1
均质油藏试井分析
具有外边界影响的均质油藏试井
(1)两条相互垂直封闭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试行技术规范2007年12月气藏经营管理水平评价技术规范一、各类气藏涵义1、干气藏储层气组成中不含常温常压条件下液态烃(C 5以上)组分,开采过程中地下储层内和地面分离器中均无凝析油产出,通常甲烷含量>95%,气体相对密度<0.65。
2、湿气藏在气藏衰竭式开采时储层中不存在反凝析现象,其流体在地下始终为气态,而地面分离器内可有凝析油析出,但含量较低,一般小于50 g/m 3。
3、凝析气藏在初始条件下流体呈气态,储层温度处于压力—温度相图的临界温度与最大凝析温度之间,在衰竭式开采时储层中存在反凝析现象,地面有凝析油产出,凝析油含量一般>50 g/m 3。
4、中高渗断块砂岩气藏是指平均空气渗透率≥10×10-3μm 2、平均每个断块含气面积<1.0km 2的小断块砂岩气藏。
5、低渗断块砂岩气藏是指平均空气渗透率<10×10-3μm 2、平均每个断块含气面积<1.0km 2的小断块砂岩气藏。
6、断块砂岩气顶是指油气藏范围内平均每个断块含油气面积<1.0km 2、含气面积系数<0.5、天然气储量系数<0.5的砂岩油藏气顶。
=油气叠加总面积含气面积系数含气面积7、低渗块状砂岩干气藏是指平均渗透率<10×10-3μm 2的块状砂岩干气藏。
8、裂缝—孔隙型低渗砂岩气藏是指基质平均空气渗透率<10×10-3μm 2、具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渗流特征的砂岩气藏。
9、深层低渗砂岩凝析气藏是指气层埋藏深度≥3500 m —<4500 m 、平均渗透率<10×10-3μm 2的砂岩凝析气藏。
10、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是指气层埋藏深度≥4500m 、以缝洞型碳酸盐岩(块状或层状)为主的碳酸盐岩凝析气藏。
11、超深层砂岩凝析气藏是指气层埋藏深度≥4500m 的砂岩凝析气藏。
12、低渗致密砂岩岩性气藏是指空气渗透率<0.1×10-3um 2 、孔隙度<10%、以岩性圈闭为主的砂岩气藏。
二、评价参数及计算方法1、气藏—是指单一圈闭中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或气油界面的天然气聚集。
包括纯气藏、油田气顶气藏、凝析气藏等。
2、开发单元—指具有独立层系井网的、有连续完整开发数据的计算单元。
3、开发管理单元—是指以开发单元为基础,把同一构造、气藏类型相同、=原油地质储量+折算成当量油的天然气储量天然气储量系数按当量油折算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开发方式相同、开发阶段相近的开发单元归集形成开发管理单元。
一个开发管理单元可以涵盖一个或多个开发单元。
4、气藏经营管理单元—对地面集输系统相邻(相同)的开发管理单元进行归集或拆分,形成投入产出能够独立计量和核算的气藏经营管理单元。
一个经营管理单元可以涵盖一个或多个开发管理单元。
5、气藏经营管理区—是具备适度的储量、产量规模和适中的管理幅度,以能够独立计量、投入产出相对清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气藏经营管理单元及配套地面系统为管理对象的独立核算主体。
6、气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按照《油气生产阶段油(气)藏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四级管理体制下的采油(气)厂,是气藏经营管理的控制主体。
7、探明储量—是指在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探明储量是编制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单位:108m 3)。
8、已开发探明储量—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投入开采的储量(单位:108m 3)。
9、动用含气面积—已开发储量含气外边界所圈闭的面积,即含纯气区面积与气油过渡带(或气水过渡带)面积之和(单位:km 2)。
10、有效厚度—是指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含油气层系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那部分储层厚度(单位:m )。
11、动用地质储量—指已具有独立开发井网,并正式上报动用的那部分天然气地质储量(单位:108m 3),按下式计算:P G=0.01A.h.Ø.S gi .i .T sc P sc .Z i .T式中:G—天然气原始地质储量,108m3;A-气藏含气面积,km2;h-气藏平均有效厚度,m;Φ-气藏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S wi-气藏平均原始束缚水饱和度,小数;pi-气藏原始地层压力,MPa;T-地面标准温度,293K;scp-地面标准压力,0.101MPa;scT-气层温度,K;Zi-原始天然气偏差系数,无因次。
12、地表条件—是指气藏所处区域的地表环境。
分滩海、浅海、深海、沙漠、水网、村庄、城市、水库及简单地表等类型。
13、气藏中深—按气藏顶界深度与底界深度之半计算(单位:m)14、构造复杂程度—是油气藏内部断层断块状况及油气储量分布状况的综合反映。
一般来说:断块含油气面积>1km2的整装断块储量占油气藏总储量一半以上为整装构造油气藏;断块含油气面积>0.5 km2—≤1 km2的断块储量占油气藏总储量一半以上为复杂构造油气藏;断块含油气面积≤0.5 km2的断块储量占油气藏总储量一半以上为极复杂构造油气藏。
15、岩性—是指储集岩的类型。
分砂岩、碳酸盐岩、砾岩、粘土岩、火山碎屑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16、渗透性—有压力差时储层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
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10-3μm2)。
17、储层渗透率—即绝对渗透率,是指当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
通常用空气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单位:10-3μm2)。
18、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标准条件下(20℃,0.101MPa)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称为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在标准条件下,空气的密度为1.2928kg/m3,相对密度为1;甲烷的密度为0.7166kg/m3,相对密度为0.5543;水蒸气的密度为0.7680kg/m3,相对密度为0.5941;而天然气的密度随组分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为0.7-0.75kg/m3,在地下则可达到150-250 kg/m3。
19、天然气的粘度—是指天然气内部某一部分质点,对其他部分质点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的度量,它与温度、压力和气体的相对分子量有关。
(单位:mPa·s)。
20、天然气的组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并有数量不等的重烃气(C2+),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氮(N2)等非烃类气体和水蒸汽,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氩(Ar)、氙(Xe)、氪(Kr)、氦(He)等。
21、甲烷含量—是指标准状态下甲烷体积与天然气总体积之比(单位:%)。
22、凝析油—指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凝析气藏的C5和C5以上烃类,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到初凝压力和初凝压力以下时,气态转变为液态的烃。
23、凝析油含量—是指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天然气中所含凝析油(C5和C5以上烃类)的多少(单位:g/m3)。
24、凝析气油比—是指凝析气藏生产单位天然气所获得的凝析油量(单位:m3/ t)。
25、酸性气体含量—是指标准状态下天然气中H2S、CO2等酸性气体所占体积百分比或单位体积天然气中所含H2S、CO2等酸性气体的多少(单位:g/m3或%)。
26、地层压力—驱使地层中流体流向井底的动力叫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
开发初期测得的油气层中部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投入开发以后,某一时期测得的油气层中部压力即目前地层压力。
从井口到油气层中部的静水柱压力即油气层静压力(单位:MPa)。
27、地层压力系数—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油气层地层压力与油气层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分原始地层压力系数和目前地层压力系数。
原始地层压力系数是指原始地层压力与油层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目前地层压力系数是指目前地层压力与油层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28、露点压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处于气态的烃类物质,当压力下降至体系中出现第一滴液珠时的压力(单位:MPa)。
29、废弃压力—是指气藏产量递减到等于废弃产量时的地层压力(单位:MPa)。
30、集输压力—是指集气站出口端或集气干线压力(单位:MPa)。
31、井口压力—套管压力和油管压力的统称。
一般用油管压力(单位:MPa)。
32、天然气可采储量—是指依靠现有井网及现有工艺技术条件、开采到废弃压力时所获得的总产气量,也称天然气技术可采储量(单位:108m3)。
33、凝析油可采储量—是指凝析气藏依靠现有井网及现有工艺技术条件,开采到废弃压力时所获得的凝析油总产量,也称凝析油技术可采储量(单位:104t)。
34、气藏采收率—是指天然气可采储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单位:%)。
35、累积产气量—是指气藏自投入开发以来的总产气量,以核实产量数据为准(单位:108m3)。
36、凝析油累积产量—是指凝析气藏自投入开发以来的凝析油总产量,以核实产量数据为准(单位:104t )。
37、采出程度—油气藏累积产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单位:%)。
3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是指油气藏累积产量与可采储量的比值(单位:%)。
39、剩余可采储量—是指可采储量与累积产量之差值(单位: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单位108m 3,凝析油剩余可采储量单位104t )。
40、剩余可采储量丰度—是指气藏单位面积内的剩余可采储量(单位:天然气单位108m 3 / km 2、凝析油单位104t/ km 2)。
41、平均单井产能—是指气藏稳产期平均日产气水平与开井数之比(单位:104m 3/d )42、无阻流量—是指井口压力为0.1Mpa 时的天然气产量(单位: 104m 3/d)43、千米井深稳定产量—是指每千米井深的气藏平均单井产能(单位:104m 3/d )44、采气速度—年采出气量与已开发地质储量之比,用核实产量(工业产气量)计算。
(单位:%)。
45、剩余可采储量采气速度—指当年核实产气量与上年末剩余可采储量之比值(单位:%)。
46、开发井投产率—是指达到方案设计目的的开发井投产井数与实施开发井井数之比(单位:%)=平均单井产能气藏中深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00剩余可采储量采气速度=本年核实产气量上年底剩余可采储量×100%年采气速度=核实年产气量动用地质储量×100%47、开发产能符合率—是指达到方案设计产能的开发井数与实施开发井井数之比(单位:%)48、储量动用程度—是指气藏已开发动用储量占探明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若采出程度<10%,用井距半径计算动用储量;若采出程度≥10%,用动态法计算井网动用储量。
49、稳产年限—是指气藏无因次采气速度在1.0上下变化不超过0.05个百分点的稳定生产年限或气藏达到方案设计指标的稳定生产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