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仿制药审评策略及案例——口服固体制剂

多种介质中对比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多种介质中 溶出/释放曲线都一致吗?
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与评价
• 多种介质中溶出度/释放度对比研究 例1.某药物片剂
主药在水中极微溶解 原研药溶出度测定方法:桨法,50rpm,ph6.8 缓冲液, hplc检测,30min溶出不低于80%
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与评价
提纲
• 口服固体制剂体内过程特点 • 口服固体制剂的研发 • 仿制口服固体制剂审评策略 • 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与评价 • BE试验与评价
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内过程
崩解 崩 解 时 限
溶出/释放 溶释 出放 度度
吸收 生生 物物 利等 用效 度性
体循环
仿制口服制剂的研发
处方前工作
处方工艺
制剂基本特性
溶出度/释放度
主药在水中易溶 原研药溶出度测定方法:桨法,50rpm,ph1.0盐酸溶液,
hplc检测,30min溶出不低于75% 原研样品实测结果:15min溶出88%,20min基本全部溶出 对比研究:水、ph1.0、ph4.5中,原研药及仿制品均快速溶
出(15min溶出85%以上),但仿制药更快,5min即可溶 出90%。
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与评价
• 多种介质中溶出度/释放度对比研究 ——进一步调研分析:
主药为弱酸性药物,在ph1.0盐酸中溶解度低。 原研产品对主药进行了微粉化处理。 修改工艺,对主药进行微粉化处理后,样品在 四种介质中溶出曲线均与原研药一致。 BE试验结果:生物等效
溶出度/释放度研究与评价
• 多种介质中溶出度/释放度对比研究 例2.某药物片剂
仿制口服固体制剂审评策略
• CMC审评—处方工艺评价—BE批样品的制备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摘要本文总结了一个规格为2mg的仿制药利培酮片的开发,其参照药品(RLD)为2mg 的品牌药维思通片。
该参照药品是一种速释片剂,用于治疗非典型精神病。
本次研究应用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来研发与参照药品具有同等疗效的仿制药利培酮速释片。
首先界定了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这是基于原料药属性和参照药品产品的特性、还考虑药品的说明书和预期的患者人群。
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会受到药品处方和生产工艺变化影响的关键质量属性。
对利培酮片,这些关键质量属性主要是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
利培酮的水溶性差、渗透性高,是BCSII 类化合物。
因此,研发的重点是仿制产品的溶出行为要与参照药品一致,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与参照药生物等效。
通过风险评估及试验研究确定了原料药的粒度,粘合剂的种类、型号及用量,助流剂的用量,两次物料混合时间为影响本产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
针对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关键属性,制定了控制策略。
最终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质量的可控度。
关键词:利培酮片;溶出度;质量源于设计ProcessDevelopingApproachforOralSolidDoseDrugProductCasestudywithRisperidoneTabletsThethesis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genericrisperidoneoraltablet,2mg,agenericversionofthe referencelisteddrug(RLD),Risperdaltablet,2mg.TheRLDisanimmediaterelease(IR)tabletindicat edforatypicalpsychoticdisorder.QualitybyDesignwasusedtodevelop the generic risperidone IR tabletsothattheendproductistherapeuticallyequivalenttotheRLD.Initially,thequalitytargetproductprofilewasdefinedbasedonthecharacterizationofthepropertiesof theRLD,andconsiderationoftheRLDlabelandtheintendedpatientpopulation.Intheprocessofthedr ugdevelopment,theinvestigationwasfocusedonthos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thatcouldbeimpact edbyarealisticchangetothedrugproductformulationormanufacturingprocess.Forgenericrisperid onetablet,theseCQAsincludecontentuniformityanddissolution.Risperidoneisapoorlysolubleand highlypermeable,BCSClassIIcompound.Thereforethegenericdrugdevelopmentwasfocusedonm atchingthedissolutionoftheRLD,inordertoensurebioequivalence(BE)withtheRLD.Byriskassessmentandexperimentalstudies,itwasfoundthattheAPIparticlesize,thebindertype,gra deandcontent,theglidantcontent,andtwiceblendingtimearecriticalmaterialpropertyandcriticalpr ocessparameters.Acontrolstrategywasdevelopedforth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ofrisperidonegen ericoraltablet.Applicationofsuchstrategyresultedinimprovedproductquality,andthecontrollabilit yoftheproductquality.KeyWords:RisperidoneTablets,Dissolution,QualitybyDesign目录前言 (1)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 (1)2、原研制剂信息 (2)3、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4)第一章原料药关键属性研发 (7)1、风险评估 (7)2、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8)3、粒径分布研究 (10)4、晶型研究 (11)5、溶解性 (11)6、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原料药属性 (11)第二章处方研发 (13)1、处方组成信息汇总 (13)2、处方风险评估 (15)3、填充剂筛选 (16)4、增溶剂筛选 (17)5、粘合剂的筛选 (19)6、助流剂二氧化硅用量的研究 (23)7、确定的处方 (24)8、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处方变量 (25)第三章生产工艺研发 (27)1、压片工艺的选择 (27)2、药品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27)3、第一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28)4、第二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30)5、压片压力工艺研究 (31)6、包衣工艺研究 (32)7、工艺验证 (35)8、生产工艺开发过程的主要变更 (40)9、确定的工艺 (42)10、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工艺步骤 (44)第四章自研利培酮片与原研制剂质量对比评价 (45)1、质量特性对比 (45)2、自研制剂与维思通在四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比较结果 (46)第五章稳定性考察研究 (49)1、加速试验 (49)2、长期试验 (51)3、稳定性考察的结论: (52)第六章控制策略 (53)第七章结论 (54)第八章讨论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8)前言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由于国内药厂众多,研发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究不够系统,研发出的产品常常达不到原研制剂的疗效。
口服固体制剂工艺技术要点解析

主要片剂及质量要点⏹普通片:外观、崩解、脆碎度、重差、溶出度⏹包衣片:外观(色泽、光洁度)、重差、溶出度⏹速释片(分散片、口崩片):分散均匀性⏹缓、控释片:释放度(零级、Higuchi、一级)⏹肠溶片pH1.2不崩,pH6.8全崩⏹咀嚼片:硬度(适中)与口感(清凉感、无砂砾感)⏹泡腾片:枸橼酸+碳酸氢钠(发泡量,5分钟崩)⏹含片:崩解时限(10分钟内不全部崩解)二、处方设计思路解析一)普通片剂1.性质稳定、塑性好:淀粉(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MS(硬脂酸镁)、CMS-Na(羧甲基淀粉钠)2.稳定差、疏水性:稳定剂(酸、抗氧剂)、乳糖、纤维素类(L-HPC、PVP、微晶纤维素)3.难溶性药物:纤维素类崩解剂(L-HPC、PVP、PVPPXL-10、ADS)、增溶剂(K12、Tween80)4.大剂量与小剂量:片重不一样(大少、小多)处方配比与比例⏹主药⏹填充剂(60-80%)⏹崩解剂(内加,必要时5-10%)⏹稳定剂、矫味剂⏹粘合剂(淀粉浆5-20%、HPMC2-4%、CMC 2-5%、PVP 2-10%)⏹崩解剂(外加,5%以内)⏹润滑剂:滑石粉3%、MS0.5%、预胶化淀粉PEG设计与解决思路⏹脆碎度:水分、塑性(HMPC替代淀粉浆、预胶化淀粉替代部分淀粉、糖粉或乳糖引入)、颗粒度(破碎产生新表面能)、润滑剂、压力)⏹崩解时限:机制(毛细管、膨胀、产气),水溶性药物增加孔隙率、难溶性药物增加膨胀作用(崩解剂)以及增溶作用。
⏹溶出度:一次崩解、二次溶出。
增加L-HPC、表面活性剂、主药微粉化能促进二次崩解溶出;减少易形成胶团(直链玉米淀粉、糊精等)(二)缓、控释片剂⏹骨架片、膜控片、渗透泵片⏹骨架片1.亲水凝胶骨架片:高粘度HMPC+主药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直接压片)2.溶蚀性骨架片:生物降解材料(硬脂酸、十八醇)+主药熔融制粒(或湿法制粒)3.不溶性骨架片:EC、丙烯酸树脂+主药湿法制粒,骨架材料一般以粘合剂形式加入设计与解决思路⏹释放度1.偏慢:凝胶片HMPC粘度过大、制粒时间过长;压力大;不溶性片主药溶解性差(需增溶或加入致孔剂);溶蚀片压力过大2.偏快:凝胶片粘度小、主药制粒未被骨架充分包裹;不溶性骨架片孔道多(亲水材料);压力小3.不均匀:制粒不充分、粒度不均匀、压片塞冲、片差不好(三)速释片⏹分散片:3分钟内崩解;口崩片:60秒⏹口感:粉末包衣、环糊精包合、矫味剂(阿斯帕坦、谷氨酸钠)⏹干法制粒、直接压片⏹超级崩解剂:膨速王、交联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防潮性包装设计与解决思路⏹水分控制:环境温湿度、原料、辅料自身水分(如微晶纤维素8%水分)烘干⏹粒度控制:粒度均匀、最好在20-40目⏹普通压片设备生产的改良工艺1.原料制粒、辅料制粒烘干2.粒度原辅料均匀一致3.等量稀释法三、关键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一)粉粹、过筛生产工艺原料的预处理包括粉粹和过筛。
固体处方工艺变更课件

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新工艺操作。
建立变更管理系统
建立变更管理系统,对工艺变更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确保变更过程 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持续监控与评估
对变更后的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品的处方工艺变更
总结词
工艺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05 处方工艺变更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
原料药理化性质变
化
变更可能引起原料药理化性质改 变,如溶解度、稳定性等,进而 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
生产设备适应性
变更可能涉及设备、设施的变更, 需确保新设备、设施能够满足生 产要求,避免因设备不匹配导致 产品质量问题。
生产工艺操作变化
变更可能涉及生产工艺操作步骤 和参数的调整,需确保操作人员 能够熟练掌握新工艺,避免操作 失误。
固体处方工艺变更课件
目 录
• 固体处方工艺变更概述 • 处方工艺变更管理 • 处方工艺变更实施 • 处方工艺变更风险控制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概述
本课件的主题为固体处方工艺变更, 旨在介绍变更的背景、原因、实施步 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人群
本课件适用于制药行业的研发、生产 和技术人员,以及对固体处方工艺感 兴趣的相关人员。
案例二:某医疗器械的工艺变更
总结词
满足市场需求
详细描述
某医疗器械在进行工艺变更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改进了产品的性能和外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 度。
总结词
提高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某医疗器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 产品上市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案例分析

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北京2019年11月仿制药:具有与原研药品相同的活性成份、剂型、规格、适应症、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药品。
替代原研药品经济意义社会意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我国仿制药的整体质量行业发展结构调整保障用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特点丰富的生产和临床使用经验•2017年9月正式开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受理•2018年10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沟通交流讨论会发现•药学发补率>70%•工艺部分问题明显增多总结•近一年的积累•100余份资料的审评沟通•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咨询和答疑•后续的审评进步•研发和生产水平提高•申报资料更加完善•审评技术和效率提高目标•全面提高仿制药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发现•药学发补率>70%•一补相当/二补•工艺部分问题明显增多•新的问题总结•近一年的积累100余份资料的审评•两年来受理1500+沟通•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咨询和答疑•后续的审评•补充意见的沟通•工艺、质标准文件进步•研发和生产水平提高•申报资料更加完善•审评技术和效率提高•整体改善•关注细节目标•全面提高仿制药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一步提升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药学研究技术支持性文件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120号)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2016年第61号附件1)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2016年第61号附件2)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6年第61号附件3)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2016年第87号)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80号)已颁布的药学研究指导原则ICH系列指导原则FDA、EMA、WHO发布的个药指南申报资料2016年第120号概要药学研究体外评价体内评价三、问题与案例三、问题与案例原料药的控制细化工艺描述关键工艺参数和中间体控制验证资料、批生产记录等与申报资料的一致性要求补充资料的品种中约90%涉及处方工艺问题基本要求:•历史沿革•批准及上市情况•自评估报告•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生物药剂学分类•上市后相关变更:变更事项、证明文件•变更前、后处方工艺主要变化及原因•说明关联变更情况(一)概要(二)药学研究资料—7.信息汇总表基本要求:•7.(2.3.P)制剂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一致:8号资料、电子提交版•详略得当:区别于8号资料保留关键信息•体外评价部分建议适当涵盖(二)药学研究资料—8.药学申报资料基本要求:•选择:国家局公布22批/1899品规•提供基本信息–生产企业名称、批号、规格等–获得途径及证明文件(包括批准信息、药品说明书、购买发票、赠送证书以及参比制剂实样、标签图片等)•先确定再研发申报•关于在审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有关事宜的通知(20190805)•尽可能获得生产厂地址•总公司/持证商/生产厂的证明围绕处方工艺和质量提供证明文件•企业信息、来源、数量等应与证明文件相符•药片或胶囊的照片,外观特征基本要求:•把被仿品研究透–说明书、专利、公开审评报告等–适应症、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外观、尺寸、颜色–处方组成(功能性辅料)、生产工艺(特殊的、关键的工艺技术)、包材–质量考察:有关物质、溶出/释放行为、含量、崩解时限/现象、硬度、……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粘度、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目标质量属性关键质量属性关注细节基本要求:•明确剂型•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各成分的作用和执行标准•过量加入•去除溶剂•说明包装材料或容器•原料药:“以…计”、折算方式•辅料型号•粘合剂/润湿剂明确用量范围•包衣粉组成、空心胶囊组成•无苯油墨•瓶和板装共存(二)药学研究资料—8.1 剂型与产品组成(二)药学研究资料—8.2 产品再评价研究基本要求:•8.2.1.(3.2.P.2.1)处方组成–8.2.1.1.(3.2.P.2.1.1)原料药–8.2.1.2.(3.2.P.2.1.2)辅料•8.2.2.(3.2.P.2.2)制剂的再研发(适用于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8.2.2.1.(3.2.P.2.2.1)处方再研发–8.2.2.2.(3.2.P.2.2.2)生产工艺再研发基本要求:•原料药关键理化特性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性•原辅料相容性研究资料•辅料选择合理性•粒度、晶型、溶解性、吸湿性、流动性、杂质、稳定性、……(二)药学研究资料—8.2.1 处方组成基本要求(处方):•提供处方改变的研发过程和确定依据–文献信息–研究信息(处方设计、筛选、优化、确定)–辅料种类和用量依据–主要变更原因及支持依据–过量投料(二)药学研究资料—8.2.2 制剂的再开发基本要求(工艺):•详细的工艺研究资料–描述主要变更–工艺变更思路、设计、指标、结果–放大过程–批分析汇总•实验数据支持结论•确定的处方工艺与实验结论一致基本要求:•8.3.1.(3.2.P.3.1)生产商•8.3.2.(3.2.P.3.2)批处方•8.3.3.(3.2.P.3.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8.3.4.(3.2.P.3.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8.3.5.(3.2.P.3.5)工艺验证和评价(适用于工艺有改变的品种)•8.3.6.(3.2.P.3.6)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BE)样品的生产情况•生产工艺信息表基本要求:•生产商的名称(全称)、地址、电话、传真。
化学药品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研究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化学药品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研究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求及案例分析主要内容: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研究总体考虑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研究分类制剂生产工艺变更研究化学药品注射剂处方工艺变更研究注意事项?制剂处方工艺变更不批准原因及分析总结一、制剂处方中辅料变更研究总体考虑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分类变更辅料来源、型号及级别变更辅料用量变更辅料种类变更关联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需考虑进行各自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总体上应按照技术要求较高的类别进行制剂处方发生变更后,需更具变更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评估变更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应根据以下方面综合进行变更的具体项目变更对药品的影响程度制剂的特性....................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辅料的性质是否影响制剂药物溶出/释放的关键性辅料非释药控制性辅料:如:填充剂、助流剂等释药控制性辅料:缓释材料种类或用量:调节渗透泵等药物释放物质种类或用量,经皮给药制剂中促渗剂种类或用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影响药物稀释行为,进而可能影响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生产过程乳剂乳化过程原料药加入顺序...............研究工作重点方面制剂特点不同特性制剂,处方、工艺变更对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释缓、控缓制剂一般需要在较长时间内缓慢释放,生产、质控较普通制剂难度大一般认为缓控释剂工艺处方变更对产品影响较普通制剂大,对生物利用度造成的影响很难通过体外研究工作分析和预测,可能需要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证明研究工作重点方面药物生物学性质治疗窗窄的药物,处方变更可能会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显著影响,需要进行全面、严格的研究工作来支持比恩更的合理性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在临床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关系,且吸收完全药物为非线性动力学模式,处方工艺变更带来的微小变化可能造成体内血药水平显著波动,需进行全面研究研究工作重点方面研究用样品变更研究发生于产品已经获准上市后阶段,研究验证工作需采用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变更研究前后质量比较研究(如溶出度、释放度等)一般采用变更前3批生产规模样品和变更后1-3批样品进行辅料变更分类Ⅱ类变更,属于中等变更,需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品质不产生影响Ⅲ类变更,属于较大变更,需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品质不产生负面影响辅料变更分类Ⅱ类变更:有限定条件,一般可以通过药学研究证明变更对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不需要进行体内研究变更辅料来源、型号及级别变更辅料用量变更辅料种类变更辅料来源、型号及级别(Ⅱ类变更)变更条件:辅料种类、功能和特性没有改变例如:植物源性或合成辅料替代动物源性辅料:玉米淀粉代替小麦淀粉,微晶纤维素PH200代替微晶纤维素PH101等(注意:辅料特性与功能变更的不属于此类的变更范围,例如淀粉变更为预胶化淀粉、羚甲基淀粉钠等)变更辅料来源、型号及级别(Ⅱ类变更)此类变更可能引起颗粒粉流动性,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变异、药物溶出度等方面的变化,需更具变更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验证工作此类变更一般认为不会对药物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工艺验证解读及案例分析

• 控制策略与控制能力
➢ 产品和工艺的控制策略是工艺验证的基础 ! ➢ 工艺验证, 在本质上是验证产品和工艺的控制策略, 和对工艺的控
产品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微生物性质或特征,应在适当的限度,范 围或分布之内,以确保预期的产品质量
• 关键工艺参数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 (CPP)
指其波动会影响到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应该被监测或控制,以 确保工艺能生产出预期质量的产品
• 确定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
第二十九条
持续工艺确认实施方法
第三十条
持续工艺确认作用
• 第六章 工艺验证: 第三节 同步工艺验证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同步验证的评估: 同步验证的批准
第三十三条
同步验证的上市产品质量监控
• 第九章 再确认和再验证: 第四节 工艺再验证
第五十条
工艺定期评估
第五十一条
工艺再验证
第五十二条
风险管理与工艺再验证
20
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 对患者而言,药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 预定用途 能满足目标产品质量概况 (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 ) 的药品. QTPP是在考虑安全和有效性的情况 下, 为保证产品质量预计要实现的质量属性总和 ➢ 注册要求 通过获取对产品和工艺的认识,确定产品关键质量属 性(CQA),关键工艺参数(CPP)和物料属性等影响因素, 从而制定恰当的控制策略 (包括质量标准),开发和生 产出满足注册法规所要求的安全有效, 质量可控的产品
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引言口服固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物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处方工艺变更成为制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其应用。
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的背景和意义背景口服固体药物是指以固体剂型(例如片剂、胶囊)形式给药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用药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意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处方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成为制药企业必须面对的技术要求。
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工艺变更的分类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可以分为三类:原料变更、工艺参数变更和设备变更。
1.原料变更原料变更是指对处方中原料的成分和用量进行调整。
原料变更需要进行合理的验证,以确保新原料的质量和药效与原有原料相当。
2.工艺参数变更工艺参数变更是指对制药工艺中的参数进行调整,如温度、压力、搅拌时间等。
工艺参数变更需要进行工艺验证,以确保调整后的参数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设备变更设备变更是指对制药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更换或改进。
设备变更需要进行设备验证,以确保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变更的评估和验证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需要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新工艺可以稳定地生产合格的产品。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 工艺变更的目的和背景 - 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变更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 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目标和方法 - 进行实验验证,收集和分析数据 - 对比验证结果和目标要求,评估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 形成验证报告,确保验证结果可复现和可靠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的安全性和质量风险控制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可能带来安全性和质量风险,制药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1.安全性风险控制对于口服固体处方工艺变更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制药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口服固体制剂是指通过口腔摄取入体的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颗粒、颗粒包衣等。
在药品生产中,由于药品本身性质、市场需求或生产工艺的改进等原因,可能需要对口服固体制剂的处方工艺进行变更。
下面将探讨口服固体制剂的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技术要求:
1.药品质量保持稳定:任何工艺变更都不能对药品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当工艺变更时,应确保药品的质量指标能够得到维持或提高,如药物的含量一致性、释放速率、溶解度、溶出度等。
3.注重可操作性:工艺变更后,工艺流程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应考虑到人工误操作的可能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4.严格的验证和验证:对于工艺变更,应进行验证和验证来确保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验证过程应包括物理化学测试、溶出度和生物等效性测试,以评估新的制剂工艺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5.严格的记录和追溯:所有工艺变更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实施的工艺流程和验证结果等。
这些信息应该在需要时能够追溯,以确保药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的连续性。
案例分析:
一家制药公司生产一种口服胶囊剂,近期市场需求增加,需要提高生产效率。
为此,公司决定对胶囊剂的处方工艺进行变更,以增加生产速度并减少产品变异性。
首先,公司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了仔细审查,并确定了可以进行改进
的几个关键步骤。
在原有工艺流程中,胶囊壳和药物粉末是分别加工的,
并且存在一定的分离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公司决定采用直接填充法,即在填充胶囊壳之前,将胶囊壳和药物粉末一起加工和混合。
在工艺变更过程中
1.药品质量保持稳定:通过工艺变更后,药品的含量一致性和整体质
量应保持稳定。
公司进行了多批次的生产和测试,以确保药物粉末的均匀
性和含量一致性。
3.注重可操作性:新工艺流程应尽可能简化,并且考虑到操作人员的
实际操作。
公司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并对工艺变更进行了培训,以确
保操作人员正确执行新的工艺流程。
4.严格的验证和验证:公司进行了物理化学测试、溶出度和生物等效
性测试,以验证新的工艺流程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比较,确定工艺变更后,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改善。
5.严格的记录和追溯:公司对工艺变更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变更
的原因、实施的工艺流程和验证结果等。
这些信息可供将来参考,以确保
工艺质量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以上的技术要求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
更需要注意保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确保工艺参数和操作的稳定性,进行
严格的验证和验证,记录和追溯工艺变更的过程。
这些要求能够帮助制药
公司有效管理工艺变更,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