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二战的进程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1)原因: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而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以得逞一时,但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②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③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可重演;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1)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中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发法西斯集团。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第一章战前背景二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的一场全球战争。

在深入了解二战的过程和影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战争爆发前的一些背景知识。

1. 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正遭受着严重的危机,这被称为大萧条。

股市崩盘、失业率的上升、国际贸易的萎缩等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紧张氛围。

2. 德国纳粹兴起在德国,纳粹党崛起并夺取政权。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蔓延,将犹太人等少数群体定为敌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歧视和迫害政策。

3.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与德国类似,意大利也出现了法西斯政权。

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政府迅速扩大了对国内外的影响力,并采取了侵略行动。

4. 日本扩张主义在东亚,日本一直试图扩大其领土和影响力。

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于1937年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区域。

第二章战争爆发二战的爆发始于1939年。

以下是一些导致战争爆发的事件和原因。

1. 波兰入侵纳粹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了波兰。

这一行动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引发了欧洲各大国的冲突。

2. 盟国和轴心国在战争期间,各国分为两个阵营。

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组成了盟国,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则组成了轴心国。

这两个阵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第三章战争进展及关键战役二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一些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斯大林格勒攻防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战斗之一。

苏联军队成功阻止了德国军队对该城市的攻击,这一胜利对于盟军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战。

美国海军在该战役中击败了日本海军,并扭转了战局。

3.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发起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该行动成功地打破了德国在欧洲的防线,为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终战和战争影响二战最终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

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争夺国际市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愈演 愈烈。为了摆脱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转移矛盾、转嫁危机,将关注点放在国外市场的争夺上,以倾销方 式不断扩大商品的海外销售,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货币战,之后又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集团”的斗争。 在这 场激烈的经济争夺战中,占有明显的优势的美、英、法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组成排 他性经济集团,在内部实行互惠关税制度,在其所属的传统市场中排斥其他国家。而国内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 渴望的德意日在经济上依赖于外部世界,其经济竞争力脆弱,无法与英、法、美组成展开对抗,在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下风。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进一步激化了德日的国内矛盾,客 观上为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创造了条件。危机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军事矛盾的深 化。继意大利之后,德日两国又明确选择了法西斯道路,加紧扩军备战,决心用战争的方式来夺取殖民地和世界 市场。 由于反对德、意、日的共同经济利益的需要,英、法、美也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同盟集团。两种不同类 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对立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
1 9 3 3 年 初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出 任 德 意 志 第 三 帝 国 总 理 , 纳 粹 党 掌 握 国 家 政 权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违 反 《 凡 尔 赛 和 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 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使国际市场的竞争 更加激烈,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也愈演愈烈,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矛盾也不断 地激化,其结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过去,但那一幕幕历史画面至今仍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中。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你了解多少?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中文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轴心国战争结果:同盟国获胜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裕仁天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一、社会根源1、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二、直接原因1、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考资料
在敦刻尔克被德军俘虏敦的刻英尔国克士撤兵退
荷兰
敦刻尔克
比利时 卢森堡
马奇诺防线
14
5、法国沦陷
巴黎
色当 斯特拉斯堡
1940年6月17日战线


维希
日内瓦
根据停战条款
德国占领区域
以戴高乐马将赛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 流19亡40英年6国月,14组日,织德“军自进由入法巴黎国。”运 动,坚持抗德斗争。
15
美国战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说,莫斯 科战役是“德国武装力量战略性的失 败……是战争的转折点”
21
中 1、正面战场的抗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凇沪会战
武汉会战


22
中 2、敌后战场的抗战



晋 晋察冀


抗 战
陕甘宁 晋冀豫

山东


23
24
1941年12月7日6时,日军第一波飞机183架起飞,7时15 分 ,日军第二波飞机171架起飞,整个袭击持续约两小时, 只遇到轻微抵抗。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 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 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美机232 架,毙伤美军3681人。日军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 权。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38年——1939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 斯洛伐克,国联未制裁。
国联的无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
心,加促了二战的爆发。
4
轴心国的形成
5
19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中文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轴心国战争结果:同盟国获胜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地点: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裕仁天第二次世界大战详情防御阶段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

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对德国宣战后,没有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战。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20]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

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的标志
裕仁天皇
美国首脑

富兰克林·德拉诺· 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4日——1937 年1月20日,1937年1月20日——1941年1月20日, 1941年1月20日——1945年1月20日,1945年1 月20日——1945年4月12日 )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 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在20世纪的 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 顿和林肯齐名。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是富 兰克林· 罗斯福的远房堂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简介)1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 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 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 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 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 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 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 集团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 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 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揭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

1945年8月,中国抗日军民发动全国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日本关东军。

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在中国、苏联和美国的全面攻击下,日本被迫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并在同年9月2日投降,战争最后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欧洲西线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共160万人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

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

9月,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盟军集结268万人,成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完全解放德占西欧国家。

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撕毁1938年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而苏联则仓促准备了2000万士兵和4000余辆坦克迎战。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战争初期,苏联处于防御阶段,因对德国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加之党内高级军官此前被斯大林以叛党名义迫害,导致苏军前期作战严重失利,损失了60~90个师。

至7月中旬,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苏军在1941年9月—1942
年1月的莫斯科会战中展开积极防御,获胜,粉碎德军“闪击战”计划。

1942年7月—1943年2月,双方展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役苏军歼敌150万,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

此时,苏联战时军事工业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武装力量大大增强。

1944年,苏军连续进行对德军的十次打击,将德军全部逐出国土并进入东南欧作战,与当地人民的武装斗争配合,推翻了各国的法西斯政权,肃清其境内的德国军队。

1945年初,苏军全线展开强大攻势,攻占东普鲁土和西里西亚,逼近德国首都柏林。

4月16日苏军发起最后冲击,于5月2日攻克柏林。

5月8日德国投降。

苏德战争结束。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

1944年美军转入进攻,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

1945年8月,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损失了125万兵力。

东南亚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军东南亚,半年内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

1944年,中美英联军在印缅战场上接连打击日军,并在当地抗日武装的积极配合下发起缅甸战役,消灭日军7万余人。

北非战场
1940年7月,意大利进犯驻扎在东非的英军。

1941年1月英军收复东非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

同年2月,德军进入北非,德意军队重新发动进攻。

1942年,英军经过阿莱曼战役,粉碎了德意军队的进攻。

1943年4月,盟军又在突尼斯战役中获胜。

5月,北非的25万德意军队投降。

战后影响:联合国的建立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

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