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机制
56例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效果观察

56例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避孕,观察其避孕效果。
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周1次口服,观察其避孕效果、对月经模式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56例研究对象,顺利完成观察49例,无一例妊娠,月经无明显变化,其中3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乳胀,其余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作为常规避孕药,效果好、副作用小。
关键词:米非司酮口服避孕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在受体水平与孕激素相互竞争而发挥其抗孕激素作用[1]。
自20世纪80年代初米非司酮问世以来,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药。
抗早孕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简便易行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
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卵巢雌激素分泌,抑制黄体生成激素(lh)峰从而抑制排卵;排卵后(lh+2天)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功能;黄体中、晚期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内膜退行姓变和脱落[2]。
为解决居高不下的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拮抗激素米非司酮由于其对从卵泡发育至着床等等多个环节的有效作用使其成为避孕的有效药物。
常规避孕方法是应用米非司酮在卵泡期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在黄体期可以延迟子宫内膜的发育,干扰孕卵着床,溶解黄体,诱发月经来潮这一药用特点[3]。
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56例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周1次口服,观察其避孕效果及对月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作为常规避孕药,效果好、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年龄20~39岁,月经周期规律25~35天,经期3~7天。
均符合一下标准:(1)以往月经规律(21-42天);(2)无使用米非司酮禁忌症;(3)近3个月内使用激素类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4)无烟酒嗜好;(5)同意按时随访。
米非司酮 原理

米非司酮原理引言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又称RU-486,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的流产和促进人工流产。
它通过干扰妇体的黄体酮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米非司酮的原理。
什么是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由法国药厂罗谢尔(Roussel Uclaf)研发的。
它主要通过对妇体内黄体酮的作用进行阻断,从而达到流产的效果。
黄体酮是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维持妊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米非司酮可将黄体酮从子宫内血液流入子宫内膜细胞内,降低它的浓度,从而导致胎盘脱落,使妊娠终止。
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米非司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作用:1.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米非司酮能够削弱子宫内膜的营养供应,破坏胎盘营养物质的输送,使胎儿无法继续发育。
它还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对激素的敏感性,减少胎盘在子宫内膜的植入情况。
2.对黄体酮的作用米非司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针对妇体内的黄体酮。
黄体酮通过抑制妇体免疫系统的活性,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胚胎。
而米非司酮能够与黄体酮竞争结合位点,使其失去作用。
3.子宫收缩作用米非司酮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子宫收缩,帮助胎儿从子宫内脱落。
这是因为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引起子宫活动增加,导致胎儿的自发排除。
4.对子宫颈的影响米非司酮能够增加子宫颈的收缩和软化,使其更容易扩张。
这对于流产手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扩张子宫颈有助于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出血的情况。
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般剂量为200mg,口服于日常可怀孕的女性,并在48小时后再次口服。
此外,米非司酮必须与前列腺素(负责子宫收缩)联合使用,以增加流产的效果。
前列腺素通常通过阴道给药。
使用米非司酮的注意事项使用米非司酮时需遵循以下几点:1.医生指导使用米非司酮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流产的效果和安全。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经前4d口服用于紧急避孕的研究

[ 要】 摘 目的 : 讨 小剂 量 米非 司酮 (5m ) 探 2 g 配伍 小 剂 量 甲氨 蝶 呤 ( g于 经 前 4d口服 用 于单 次 或 多次 性 生活 后 紧 5m )
急避 孕 的效 果 、 反应 及 可接 受性 。方 法 : 择单 次 或多 次无 保 护性 生 活或 避孕 失 败后 自愿 要 求使 用 紧急 避孕 以防 副 选
( h y eooy a d O s tc e at e to epeS opt ,Mamig Ct f G a go g P oic ,Mamig T e G n c l n b t r s D p r n f P o l H s i l g ei m a o n i o un d n rv e y n o n
1 5css okmi pitn (5mg a d m torx t 5mg oal i rme s u t nb fr as eut:h o t — ae, o f r o e 2 ) n eh t ae( ) rl npe nt ai eoe4 d y. sl T ec nr 0 t e s e y r o R s a
[ 中图分 类 号】 7 42 R 1 .1
[ 献标 识码 】A 文
[ 章编 号】 17 — 2 O 2 0 )3 b 一 5 — 2 文 6 3 7 1 (0 8 0 ( )0 3 0
Em e g nc o t a e to t r e y c n r c p i n sudy o he s a ldo e o ie it n o bi ng ft m l s fm f prso e c m ni wih M TX f r y n pr m e t ua in t be o e 4 da si e nsr to
口服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的效果观察

[ 中图 分类 号】R1 9 6
【 文献 标 识码 】B
【 文章 编 号】1 7 — 21 2 0 0 c) 0 0 0 6 3 7 0(0 7)6( 一 7 — 2
紧 急 避孕 是 在 避 孕 失 败 或 未 采 取 任 何避 孕 措 施 的性 交
12 方 法 .
观察 组 和对 照 组 在无 保 护 性 交 后 7 2h内分别 立 即 1次 性服 1 服 米 非 司酮 1 3 0mg与 l. m 由上 海 华 联 制 药厂 生 25 g(
观 察 组 避 孕 有 效 率 为 9 .%, 照 组 为 8 .%, 间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05 对 17 组 氏 o0 ) . 5
娠, 减少 流 产带 来 的危 险性 。 口服 药物 紧急避 孕 是 国 内 2 0世 纪9 0年代 兴起 的 一种 新 的避 孕 方 法 ,米 非 司酮 系孕 酮 孕 , 效果 已被 大 量 临床 应 用 所 证 实 。 其
我站 分别 用 米非 司 酮 1 0mg和 l . mg用于 要求 紧 急避 孕 的 25 妇女, 现报 道 如下 :
8. 组 间有 显著 性差 异 (< . ) 月经 周 期影 响 , 问无显 著 性 差异 ( 0 5。结论 : 非 司酮 l g 于紧 急 避 1 %, 7 P 0 5; 0 对 组 .) 0 米 0m 用 孕 , 良反 应小 , 不 效果 满 意 , 用 简单 , 使 经济 实 惠 , 得 广 泛 推广 应 用 。 值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性 交 日 妊 娠 率
观 察 组
对 照 组
例数 预期妊娠 数 实际妊娠数 例数 预期妊娠数 实 际妊娠数
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264例紧急避孕的疗效观察

I . 3 统计 学分析
应用S P S S 1 3 . 0 统 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c z 检验, 结果采用t 检
验 ,J p <0 . 0 5 表明具有统计学意 义。 2结 果
t h e r a p y o f e a r l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2 0 0 7 [ J ] . An n O n c o l , 2 0 0 7 , 1 8 ( 7 ) : 1 1 3 3 —
结 ,并且成 像在显示器上 ,缺点是设备 系统 较贵。 3 . 2前 哨淋 巴结的价值评 定 前 哨淋 巴结作 为阻止肿瘤 细胞从 淋 巴道扩散 的屏 障 ,其临床 意义
采取仰 卧位 ,患侧 上肢 外展 9 O 。并 固 定在 手术 台的 肢架 上 ,注 意不 要 过伸 ,防止 臂丛神 经麻 痹 ,并 以软枕 将胸 部 垫高 5 c m左 右 。
( 1 0 ) : 8 8 .
小剂量米 非司酮用于2 6 4 ,  ̄ 1 J 紧急避 孕的疗效观察
李 玲
( 漯河 医学高等 专科学 校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河南 漯河 4 6 2 0 0 0 )
3 7 6 ・临床研 究 ・
1 . 1一般资料
Oc t o b e r 2 01 3 , Vo 1 . 1 1 , No . 3 0
性 率为 8 . 7 %,无 一例假 阳性 ;前 哨淋 巴结预 测腋 窝淋 巴结 ( a x i l l a r y
n o d e s )的敏感性为9 1 . 3 %。 3讨 论 3 . 1前 哨淋 巴结活检 的方法
传 和家族 史 ;⑤营养 因素 ( 过度 摄人高脂物质 )。本 组患者 中2 2 例乳
①蓝色染 料法 ,此 方法较为 传统 ,使 用美蓝 等蓝色染剂 。 ②核 素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研究

比较米非司酮 l m 、 ( g∞ 和 2m 用于 紧急葺孕的有效性 、  ̄ O 5g 副反应及可接受性 方法
女随机分为三组 。 I 4 例 , 组 5 米非司酮 l m 在无保护性交 7h 口服; 组 4 例 , ( g  ̄ O 2内 Ⅱ 5 米非 司酮 5嘿 在无保护性交 71内 口 0 2 1
性 交 后 7h内 随 机 一 次 性 服 用 2 10 (5 )5 m (5例 ) 2 m 0 ̄ 4 例 、0 g4 和 5g
(5例 ) 为紧急 避孕进 行 比较 . 4 作 结 果显示三 组在妊 娠率 上无 差异 ; 米 非 司酮使 下月 经周期 推迟 ( 推迟 ≥ 7) d 与剂量有关(P < .o; 0o 其它尉
12 一量资 料 .
19 99年 1 一20 年用我 院计划生 育门 月 01
诊志愿参加避孕 的已婚健康 妇女 共 15倒 . 3 月经 周期 2 6
4d3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月 内未服用避 孕药 . 随机分为三组 。
13 用药方 法 .
将 15倒随 机分 为 I组 4 3 5例 , 米非 司酮
10 g 无 保 护 性 交 7 h内 口 服 ;i 4 , 非 司 酮 0m 在 2 l组 5例 米 5鸣 在无保护性 交 7 h内 口服 ; 0 2 Ⅲ组 4 例 , 5 米非 司酮 2m 5g 在无保护性交 7 h内口服 。 2 14 统计学处 理 采用 检验 。
服; Ⅲ组 4 倒 , 5 米非 司酮 2m 在无保护性 交 7 h 口眼。量 暴 5g 2内 古
效 的
三组在妊娠率上无差异 ; 木非司酮使 下次月经周期延迟( 推 低 剂量 米非司酮用于 紧急避 孕同样是 安全 有
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在紧急避孕中临床效果论文

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69-01【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对120例需要紧急避孕的患者随即采用米非司酮和左炔诺孕酮进行紧急避孕,比较分析避孕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对下次月经的影响.结果:米非司酮组为避孕有效率84.1%。
,左炔诺孕酮组为避孕有效率71.0%,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两组不良反应及对月经影响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中应用,避孕效果好,副反应较小,服药简单,对月经影响不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关键词】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在紧急避孕紧急避孕(emergency contraception, ec)是指两性房事时未采取防护或者在不想怀孕的情况下发生避孕防护措施失败后在几天内借助药物或其它物理方法阻止意外妊娠前的补救措施[1],目前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有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和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本研究对比了两种常见紧急避孕药在紧急避孕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征集120例年龄在30岁,以下,单次无保护性交72小时内自愿要求避孕的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下列标准:健康状况良好,月经规律的妇女;单次无保护性交后72小时内要求紧急避孕;尿妊娠试验(-);无两种药物使用忌证,并且在本次服药后至下次月经来潮之间不再有性生活或采用避孕套避孕的妇女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其中米非司酮组:服药前后各空腹2小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0950004 );左炔诺孕酮组:无保护性生活后72小时口服左炔诺孕酮0.75mg,间隔12小时后再次口服左炔诺孕酮0.75mg(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1020028).避孕效果评价:成功:服药后月经按时来潮,或者有延迟但经过尿妊娠试验或b 超排除妊娠。
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精准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5):计划生育

2020年第二十五章计划生育一、A11、世界上最常用的避孕工具A、阴茎套B、宫内节育器C、口服避孕药D、活性宫内节育器E、输卵管绝育术2、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月经干净后A、3~7天B、3~4天C、3~8天D、7~10天E、15天内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宫内节育器作用机制的是A、机械因素B、干扰着床C、毒性作用D、药物或激素作用E、抑制排卵4、我国现在生育期妇女最常用的避孕措施为A、避孕套B、阴道隔膜C、宫内节育器D、口服避孕药E、安全期避孕5、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主要机制是A、机械因素B、干扰着床C、毒性作用D、抑制排卵E、杀精毒胚6、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机制是A、物理屏障B、带铜宫内节育环干扰着床必须的酶系统活性,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及囊胚发育C、抑制排卵D、抑制下丘脑E、影响输卵管功能7、关于宫内节育器避孕机制错误的表述是A、机械因素B、干扰着床C、毒性作用D、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及囊胚发育E、避孕效果极低8、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机制哪项正确A、阻止受精卵进入输卵管B、影响子宫环境,阻止受精卵着床C、阻止卵子由卵巢进入输卵管D、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E、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9、工具避孕注意事项不正确的叙述是A、术后1周内不宜过重体力劳作B、2周内忌性交及盆浴C、首个3月内每次经期,注意有无节育器脱落D、定期进行随访E、经期应避免使用阴道卫生用品10、工具避孕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过敏B、阴道分泌物减少C、腰腹痛D、子宫损伤E、感染11、宫内节育器避孕禁忌证不包括A、月经过多B、子宫畸形C、生殖器官炎症D、宫颈过紧E、铜过敏12、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不包括A、痛经B、患严重心血管疾病C、肝硬化D、恶性肿瘤史E、可疑妊娠13、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不包括A、肺栓塞B、盆腔炎C、节育器嵌顿D、疼痛E、子宫穿孔14、新婚夫妇准备半年后要孩子,最适宜避孕的方法为A、安全套B、口服长效避孕药C、皮下埋植避孕D、放置宫内节育器E、安全期避孕15、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不包括A、影响受精卵发育B、宫腔内自然环境改变C、干扰着床D、宫腔内炎性细胞增多E、反射性抑制排卵16、关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发生子宫出血者可用氨基己酸B、放置IUD过大,易致腰酸,下腹坠胀C、子宫位置及大小检查错误,易发生子宫穿孔D、放置后脱落常见于放置半年后E、放置时间为月经干净3~7天17、负压吸宫术适用于妊娠A、7周内B、8周内C、10周内D、12周内E、15周内18、钳刮术适用于A、孕10~11周B、孕7~10周C、孕8~12周D、孕10~14周E、孕10~15周内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药物流产应用禁忌证的是A、严重心脑血管疾病B、妊娠剧吐C、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D、妊娠期皮肤瘙痒史E、哺乳期20、人工流产综合征主要是由于A、机械刺激子宫或宫颈引起迷走神反射B、精神过度紧张C、术中出血过多D、吸宫不全E、羊水栓塞21、关于人工流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0~21周以内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B、妊娠10周以内可用吸宫术C、妊娠10~14周可用钳刮术D、体温两次>37.5℃,为禁忌证E、急性生殖器炎症为手术禁忌22、使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机制不正确的表述是A、促进孕酮分泌B、和孕酮竞争而与蜕膜的孕激素受体结合C、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D、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有效E、其结构类似炔诺酮23、关于药物流产表述错误的是A、常用药物为米非司酮B、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有效C、RU-486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D、抗孕酮、糖皮质醇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E、增强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24、药物流产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A、复方避孕药0号B、米非司酮C、复方炔诺酮片D、甲地孕酮片E、炔雌醚25、关于米非司酮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一种合成的类固醇B、结构类似炔诺酮C、可与孕酮竞争结合孕激素受体D、具有抗雄激素特性E、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低26、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适用于A、妊娠10周以内者B、妊娠12周以内者C、妊娠14周以内者D、妊娠16周以内者E、妊娠18周以内者27、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禁忌证中体温24小时内两次大于A、36℃B、36.5℃C、37℃D、37.5℃E、38℃28、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禁忌证不包括A、心肺功能不全B、腹腔粘连C、血流动力学异常D、膈疝E、轻度神经官能症29、不属于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项目为A、膀胱损伤B、肠管损伤C、感染D、子宫穿孔E、血肿30、不适宜行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时间为A、月经干净3~4天B、人工流产术后48小时内C、正常产后48小时内D、哺乳期妇女应排除早孕E、分娩1周以后31、不属于药物避孕作用机制的是A、抑制排卵B、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C、改变宫颈粘液性状D、影响输卵管功能E、阻止精子与卵子的结合32、复方甲地孕酮片用第一片的时间应在月经周期的A、第3天B、第4天C、第5天D、第6天E、第7天33、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避孕机制A、抑制排卵B、阻碍受精C、阻碍着床D、影响输卵管功能E、改变宫颈黏液性状34、53号避孕药主要避孕机制A、抑制排卵B、阻碍受精C、阻碍着床D、影响输卵管功能E、抑制内膜增殖35、紧急避孕药主要避孕机制A、抑制排卵B、阻碍受精C、阻碍着床D、影响输卵管功能E、改变宫颈粘液性状36、短效口服避孕药含A、雌激素B、孕激素C、雄激素和孕激素D、雌激素和雄激素E、雌激素和孕激素37、不属于口服避孕药绝对禁忌证的项目为A、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B、慢性病毒性肝炎C、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乳腺癌E、结缔组织疾病38、属于速效避孕药避孕主要机制为A、增加宫腔分泌液B、抑制卵泡生长发育C、阻止受精卵着床D、抑制排卵E、使宫颈黏液变稠39、米非司酮用于终止妊娠的作用机制主要为A、与雌激素受体结合B、与孕激素受体结合C、使宫颈变软及扩张D、直接诱发宫缩E、改变宫腔环境40、属于口服短效避孕片1号的项目为A、甲羟孕酮片B、复方炔诺酮片C、去氧孕烯双相片D、甲地孕酮E、米非司酮片41、口服避孕药长效与短效的区分主要取决于A、孕激素B、雄激素C、雌激素D、雌激素+孕激素E、孕激素+雄激素42、属于口服短效避孕药副反应的项目,正确的是A、类早孕反应系孕激素刺激胃黏膜所致B、服药期间出现阴道流血,多发生在漏服药物之后C、能使经血量多,不适用于经量多的妇女D、白带增多系孕激素作用的结果E、体重减轻系因进食少、恶心所致43、关于紧急避孕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120小时内放置IUDB、怀疑受孕的妇女可采用紧急避孕药C、单孕激素制剂在无保护性生活后3天内服药有效率达96%D、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药E、53号抗孕片可作为紧急避孕药二、A21、女,35岁,G1P1,3年前剖宫产1次,现停经4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机制
基础医学院 07级临床一班陈依然 90701114
摘要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紧急避孕药被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其终止早孕的相关作用机制。
关键词
米非司酮紧急避孕机制
正文
紧急避孕是指在无避孕或避孕措施失败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性避孕方法。
虽然该补救方法不能替代常规的避孕措施,但其在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米非司酮(RU486)是1981年法国Roussel-UclM公司研制的一种作用于孕酮受体的抗孕酮甾体类药物。
它是一种炔诺酮衍生物,具有催经、止孕等作用。
目前米非司酮广泛应用于紧急避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受到医患的好评。
它的出现为孕妇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非手术终止早期妊娠的途径,尤其是其与前列腺素配伍用于终止早孕,在我国广泛应用。
1 米非司酮对雌、孕激素的拮抗作用
雌、孕激素是维持妊娠的重要激素。
米非司酮通过受体竞争和孕酮受体紧密结合,抑制孕酮活性,导致富含PR的蜕膜细胞变性坏死,绒毛细胞继发受损、变性、坏死,内膜出血、脱落,继而发生流产。
其与雌激素受体无亲和力,但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依赖于雌激素的内膜增生,并且其抗内膜增生作用在雌激素保持正常生理水平时即已存在。
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的作用来抑制子宫内膜的分泌期改变,从而使得内膜和卵巢功能不同步而抑制卵泡着床。
2 米非司酮的促凋亡作用
2.1 抗增殖:正常早孕期蜕膜组织与滋养细胞的凋亡及增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妊娠的维持。
米非司酮作用后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促凋亡bax、fas及fasL 基因蛋白表达增加,而抑凋亡基因蛋白survivin表达量减少,由此来诱导和促使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发挥其抗早孕作用。
2.2 下调端粒酶活性:端粒缩短是正常细胞分裂与老化的分子信号。
正常妊娠早期滋养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75%呈阳性表达,蜕膜组织端粒酶仅20%表达阳性,妊娠中晚期均为阴性。
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作用于绒毛滋养细胞,下调端粒酶活性,使滋养细胞停止生长、分化,导致胚胎死亡。
3 对早孕绒毛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
EG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单链多肽物质,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和生殖激素的分泌。
EGFR是孕激素依赖性蛋白质,主要定位于合体滋养细胞,在人类绒毛滋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胎盘的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米非司酮可使早孕妇女血液及绒毛组织中EGF表达降低,且绒毛组织中EGFR 的表达也降低,影响早孕胚胎的发育而发生流产。
4 提高前列腺素(PG)水平
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均含有PG,且蜕膜组织中PG的浓度远高于绒毛组织。
米非司酮可抑制前列腺素脱氢酶(PGDH)的活性,干扰PG的分解和代谢,使绒毛、蜕膜组织中PG增高;同时也可直接作用于绒毛和蜕膜组织,促进其细胞内PGF
2α的合成,致使子宫血管收缩,蜕膜组织变性坏死,直接或间接影响绒毛组织的血液供应,导致流产。
5 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
ICAM-1和VCAM-1作为介导免疫反应、免疫应答和细胞间相互粘附的重要免疫分子,在孕早期参与着床过程中胚胎与子宫内膜的粘附、妊娠过程。
有研究发现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ICAM-1和VCAM-1呈强阳性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绒毛组织中ICAM-1和VCAM-1表达降低,可能发生了影响母胎界面正常的相互作用,导致流产。
6 抑制早孕蜕膜与绒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
TGF-β存在于妊娠子宫蜕膜、绒毛问质中,通过抑制着床部位的免疫反应,抑制多种杀伤细胞对胚胎的溶解作用,阻止母体对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妊娠的维持。
米非司酮可使早孕绒毛及蜕膜巾的TGF-β水平下降,尤以蜕膜下降更明显,引起绒毛、蜕膜细胞的变性、坏死、剥脱和问质的水肿,不利于滋养层粘附,造成流产。
7 米非司酮对早孕子宫肌兴奋和宫颈软化作用
子宫的自发活动通过内源性抑制因子孕酮与刺激因子前列腺素之间的平衡来调节。
正常宫颈组织中85%~90%为结缔组织,其中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
妊娠期高水平的孕酮抑制子宫活动,同时抑制子宫颈胶原组织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有利于胎儿发育。
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通过对抗孕酮作用而兴奋子宫肌,提高子宫对PG的敏感性,并使胶原分解加强;同时,米非司酮可抑制PG降解的关键酶——前列腺素脱氢酶(PGDH)的活性,使PG明显升高,抑制胶原合成,进一步促进宫颈成熟、扩张,促使妊娠产物排出。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可能多种机制共同参与促成流产的发生。
深入研究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和其余妊娠子宫的关系,有助于扩大米非司酮的应用以及其安全使用。
实际上这方面问题还存在很多疑问与未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阐明。
参考文献
王萍等米非司酮抗早孕对妊娠子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3月第46卷第8期
严滨等米非司酮紧急避孕机制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7年第22卷
曾赛田等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年第16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