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A 90B 90∠-︒=∠︒=∠+∠得由B A 对边邻边 CA 90B 90∠-︒=∠︒=∠+∠得由B A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8、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9、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解析版)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定义 在 Rt△ABC 中,若∠C=90°
sin A A的对边 a
斜边
c
A的邻边
b
cos A
斜边
c
A的对边
a
tan A A的邻边 b
A的邻边
b
cot A A的对边 a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 sin2 Acos2 A1
(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 a2 b2 c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
(3)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边角之间的关系为:(三角函数定义)
2.其他有关公式
(1)
S
1 2
ab sin C
=
1 2
bc sin
A
=
1 2
ac sin
B
(2)Rt△面积公式:
S
1 2
ab
1 2
ch
(3)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R c 2
,内切圆半径
r abc 2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h ab c
3.实际问题中术语的含义
(1)仰角与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2)坡度:如图,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 i 表示,即 i h . l
见问题,这也是以后中考命题的趋势。 5.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学模型,要善于把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 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应根据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定答案.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总结 1、Rt△ABC中(1)∠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正弦,记作sin∠A=∠A的对边斜边(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余弦,记作cos∠A=∠A的邻边斜边(3)∠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tan∠A=∠A的对边∠A的邻边(4)∠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的余切,记作cot∠A=∠A的邻边∠A的对边2、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3、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AC B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cot tan =•αα,1cos sin 22=+αα5、三角函数值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i )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ii )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iii )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0≤sin α≤1, 1≥cos α≥0, 当角度α在0°至90°间变化时,0cot ,0tan >>αα。
6、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如下表:7、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定理、结论图表) --中考数学知识必备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定理、结论图表)--中考数学知识必备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记为c,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 bA c∠==的邻边斜边;BCa c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a A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B bBc∠==的对边斜边;cosB aBc∠==的邻边斜边;tanB bBB a∠==∠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典例1:(2022•扬州)在△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若b2=ac,则sin A的值为..【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c2=a2+b2,∵b2=ac,∴c2=a2+ac,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c得:=+1,令=x,则有=x+1,∴x2+x﹣1=0,解得:x1=,x2=(舍去),当x=时,x≠0,∴x=是原分式方程的解,∴sin 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in0︒、、、、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os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典例2:(2022•天津)tan45°的值等于()A.2B.1C.D.【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tan45°的值等于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已知条件解法步骤Rt△ABC两边两直角边(a,b)由求∠A,∠B=90°-∠A,斜边,一直角边(如c,a)由求∠A,∠B=90°-∠A,一边一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锐角、邻边(如∠A,b)∠B=90°-∠A,,锐角、对边(如∠A,a)∠B=90°-∠A,,斜边、锐角(如c,∠A)∠B=90°-∠A,,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典例3:(2022•丹东)如图,AB是⊙O的直径,点E在⊙O上,连接AE和BE,BC平分∠ABE交⊙O于点C,过点C作CD⊥BE,交BE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CE.(1)请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sin∠ECD=,CE=5,求⊙O的半径.【分析】(1)结论:CD是⊙O的切线,证明OC⊥CD即可;(2)设OA=OC=r,设AE交OC于点J.证明四边形CDEJ是矩形,推出CD=EJ=4,CJ=DE=3,再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解.【解答】解:(1)结论:CD是⊙O的切线.理由:连接OC.∵OC=OB,∴∠OCB=∠OBC,∵BC平分∠ABD,∴∠OBC=∠CBE,∴∠OCB=∠CBE,∴OC∥BD,∵CD⊥BD,∴CD⊥OC,∵OC是半径,∴CD是⊙O的切线;(2)设OA=OC=r,设AE交OC于点J.∵AB是直径,∴∠AEB=90°,∵OC⊥DC,CD⊥DB,∴∠D=∠DCJ=∠DEJ=90°,∴四边形CDEJ是矩形,∴∠CJE=90°,CD=EJ,CJ=DE,∴OC⊥AE,∴AJ=EJ,∵sin∠ECD==,CE=5,∴DE=3,CD=4,∴AJ=EJ=CD=4,CJ=DE=3,在Rt△AJO中,r2=(r﹣3)2+42,∴r=,∴⊙O的半径为.【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典例4:(2022•黑龙江)小明去爬山,在山脚看山顶角度为30°,小明在坡比为5:12的山坡上走1300米,此时小明看山顶的角度为60°,山高为()米A.600﹣250B.600﹣250C.350+350D.500【分析】设EF=5x米,根据坡度的概念用x表示出B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根据正切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解答】解:设EF=5x米,∵斜坡BE的坡度为5:12,∴BF=12x米,由勾股定理得:(5x)2+(12x)2=(1300)2,解得:x=100,则EF=500米,BF=1200米,由题意可知,四边形DCFE为矩形,∴DC=EF=500米,DE=CF,在Rt△ADE中,tan∠AED=,则DE==AD,在Rt△ACB中,tan∠ABC=,∴=,解得:AD=600﹣750,∴山高AC=AD+DC=600﹣750+500=(600﹣250)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典例5:(2022•湖北)如图,有甲乙两座建筑物,从甲建筑物A点处测得乙建筑物D点的俯角α为45°,C 点的俯角β为58°,BC为两座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已知乙建筑物的高度CD为6m,则甲建筑物的高度AB为16m.(sin58°≈0.85,cos58°≈0.53,tan58°≈1.60,结果保留整数).【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则BE=CD=6m,∠ADE=45°,∠ACB=58°,在Rt△ADE中,∠ADE=45°,设AE=xm,则DE=xm,BC=xm,AB=AE+BE=(6+x)m,在Rt△ABC中,tan∠ACB =tan58°=≈1.60,解得x=10,进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如图.则BE=CD=6m,∠ADE=45°,∠ACB=58°,在Rt△ADE中,∠ADE=45°,设AE=xm,则DE=xm,∴BC=xm,AB=AE+BE=(6+x)m,在Rt△ABC中,tan∠ACB=tan58°=≈1.60,解得x=10,∴AB=16m.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典例6:(2022•资阳)小明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后,对一条东西走向的隧道AB进行实地测量.如图所示,他在地面上点C处测得隧道一端点A在他的北偏东15°方向上,他沿西北方向前进100米后到达点D,此时测得点A在他的东北方向上,端点B在他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1)求点D与点A的距离;(2)求隧道AB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分析】(1)根据方位角图,易知∠ACD=60°,∠ADC=90°,解Rt△ADC即可求解;(2)过点D作DE⊥AB于点E.分别解Rt△ADE,Rt△BDE求出AE和BE,即可求出隧道AB的长.【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CD=15°+45°=60°,∠ADC=180°﹣45°﹣45°=90°,在Rt△ADC中,∴(米),答:点D与点A的距离为300米.(2)过点D作DE⊥AB于点E,∵AB是东西走向,∴∠ADE=45°,∠BDE=60°,在Rt△ADE中,∴(米),在Rt△BDE中,∴(米),∴(米),答:隧道AB的长为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掌握方向角的概念,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cos a A B c ==,cos sin b A B c ==,1tan tan a A b B==.(4)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AB 于点D,设CD=h,AD=q,DB=p,则由△CBD∽△ABC,得a 2=pc;由△CAD∽△BAC,得b 2=qc;由△ACD∽△CBD,得h 2=pq;由△ACD∽△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ch.(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AD=BD=12AB;②点D 是Rt△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12AB.(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 ab r a b 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 S ab ch ac B ===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S r a b c=++△.典例7:(2022•黄石)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即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割圆,从正六边形开始,每次边数成倍增加,依次可得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数越多割得越细,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再根据“圆周率等于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来计算圆周率.设圆的半径为R,图1中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l6=6R,则π≈=3.再利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来计算圆周率,则圆周率π约为()A.12sin15°B.12cos15°C.12sin30°D.12cos30°【分析】利用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性质求出A6A7=2A6M=2R×sin15°,再根据“圆周率等于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在正十二边形中,∠A6OM=360°÷24=15°,∴A6M=sin15°×OA6=R×sin15°,∵OA6=OA7,OM⊥A6A7,∴A6A7=2A6M=2R×sin15°,∴π≈=12sin1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内接多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读懂题意,计算出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复习: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梳理一、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1、定义: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c ), 记作sin A ,即sin A aA c∠==的对边斜边。
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cosine ),记作cos A ,即;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 A ,即。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 function of acute angle )。
当锐角A 的大小确定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正弦)、∠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余弦)、∠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正切)分别是确定的。
2、增减性:在0°到90°之间,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3、取值范围:当∠A 为锐角时,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是:0<sin A <1,0<cos A <1,tan A >0。
4、互余两角的函数关系:如果两角互余,则其中一有的正弦等于另一角的余弦,即:若α是一个锐角,则sin α=cos (90°-α),cos α=sin (90°-α)。
5、正、余弦的平方关系:sin 2α+ cos 2α=1。
二、300、450、600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三、解直角三角形bcos c A A ∠==的邻边斜边atan bA A A ∠=∠的对边=的邻边C ∠A 的邻边b∠A 的对边a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 中,∠C=90°,设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cosB =a c , cosA =sinB =bc,tanA =cotB =a b ,cotA =tanB =b a。
(完整版)初三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与典型例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t△ABC 中,∠C=900, ∠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 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 的余弦可表示为cosA=∠A 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 的锐角三角函数【特别提醒:1、sinA、∠cosA、tanA 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2、取值范围<sinA< cosA< tanA> 】例1.如图所示,在Rt△ABC 中,∠C=90°.①sin A =(②cos A =()=,对对)=,对对第 1 题图sin B =(cos B =()=;对对)=;对对③tan A =( )=,∠A对对对例2. 锐角三角函数求值:tan B =∠B对对对=.( )在Rt△ABC 中,∠C=90°,若a=9,b=12,则c=,sin A=,cos A=,tan A=,sin B=,cos B=,tan B=.例3.已知:如图,Rt△TNM 中,∠TMN=90°,MR⊥TN 于R 点,TN=4,MN=3.求:sin∠TMR、cos∠TMR、tan∠TMR.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求值5 1. 已知 Rt △ABC 中, ∠C = 90︒, tan A = 3, BC = 12, 4求AC 、AB 和 cos B .2. 已知:如图,⊙O 的半径 OA =16cm ,OC ⊥AB 于 C 点, sin ∠AOC = 3⋅4求:AB 及 OC 的长.3. 已知:⊙O 中,OC ⊥AB 于 C 点,AB =16cm , sin ∠AOC = 3⋅5(1) 求⊙O 的半径 OA 的长及弦心距 OC ; (2) 求 cos ∠AOC 及 tan ∠AOC .4. 已知∠A 是锐角, sin A = 8 17,求cos A , tan A 的值对应训练:(西城北)3.在 Rt △ABC 中,∠ C =90°,若 BC =1,AB = ,则 tan A 的值为A.55B. 2 55C.12D .2(房ft )5.在△ABC 中,∠C =90°,sin A= 3,那么 tan A 的值等于().5A. 3 5B. 4 5C. 3 4D.4 3类型二. 利用角度转化求值:1. 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D 是 AC 边上一点,DE ⊥AB 于 E 点.DE ∶AE =1∶2.求:sin B 、cos B 、tan B .32.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C(0对5) 和点O(0对0)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D,B 是y 轴右侧圆弧上一点,则cos∠OBC 的值为()1 3A.B.2 2C.3D.45 5yCAO D xB图 8图图3.(2009·孝感中考)如图,角的顶点为O,它的一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 上有一点P(3,4),则sin=.4.(2009·庆阳中考)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cm,DE⊥AB,sin A =,则这个菱形5 的面积= cm2.5.(2009·齐齐哈尔中考)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若⊙O 的3半径为2,AC = 2 ,则sin B 的值是()2 3 3 4A.B.C.D.3 24 3F2 3 6. 如图 4,沿 AE 折叠矩形纸片 ABCD ,使点 D 落在 BC 边的点 F 处.已知 AB = 8 , BC = 10 ,AB=8,则 tan ∠EFC 的值为 ( )ADE 3 4 34 BCA.B.C.D.43557. 如图 6,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 ∠C = 90︒ , AC = 6 , D 为 AC 上一点,若tan ∠DBA = 15,则 AD 的长为()A.B . 2C.1 D . 28. 如图 6,在 Rt △ABC 中,∠C =90°,AC =8,∠A 的平分线 AD = 1633求 ∠B 的度数及边 BC 、AB 的长.ACDB图 6类型三. 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 1 (2012•安徽)如图,在△ABC 中,∠A=30°,∠B=45°,AC=2 ,求 AB 的长.例 2.已知:如图,△ABC 中,AC =12cm ,AB =16cm , sin A = 1⋅3(1)求 AB 边上的高 CD ; (2)求△ABC 的面积 S ; (3)求 tan B .23 33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120°,AB=10,AC=5.求:sin∠ABC 的值.对应训练1.(2012•重庆)如图,在Rt△ABC 中,∠BAC=90°,点D 在BC 边上,且△ABD 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2.已知:如图,△ABC 中,AB=9,BC=6,△ABC 的面积等于9,求sin B.3.ABC 中,∠A=60°,AB=6 cm,AC=4 cm,则△ABC 的面积是A.2 cm2B.4 cm2C.6 cm2D.12 cm2类型四: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例1 (2012•内江)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 的值为()1 5A.B.2 5C.1010D.2 55对应练习:1.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 A = .CA B2.如图,A、B、C 三点在正方形网络线的交点处,若将∆AB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C' B',则tan B' 的值为1 1 1A. B. C.4 3 2D. 13.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放置,则tan∠AOB 的值是()A.52B.51C. D. 2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锐角30°45°60°sincostan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昌平)1).计算:2 cos 30︒+ 2 sin 45︒- tan 60︒.(朝阳)2)计算:tan 60︒+ sin2 45︒- 2 cos 30︒.(2009·黄石中考)计算:3-1+(2π-1)0-3tan30°-tan45°3AO B33(石景ft)4.计算:⎛+ 2 cos 60︒+ sin 45︒-⎝⎫0tan 30︒⎪.2 ⎭tan 45︒+ sin 30︒ (通县)5.计算:;1- cos 60︒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1)cos=12 (2)tan=3(3) s in 2=22(4) 6 cos(- 16 ) = 3(5)已知为锐角,且tan(+300)=,求tan的值(6)在∆ABC 中,若cos A -+(sin B -2)2= 0 ,∠A,∠B 都是锐角,求∠C 的度数.2例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1.已知∠A 为锐角,且sin A <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2A. 0°< A < 30°B. 30°< A <60°C. 60°< A < 90°D. 30°< A < 90°2.已知A 为锐角,且cos A < sin 300,则()A. 0°< A < 60°B. 30°< A < 60°C. 60°< A < 90°D. 30°< A < 90°例4. 三角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1.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AB 于E,BE=16cm,sin A =12⋅ 13123123求此菱形的周长.2. 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 AC = BC=于 D 点,求:(1) ∠BAD ;(2) sin ∠BAD 、cos ∠BAD 和 tan ∠BAD .,作∠DAC =30°,AD 交 CB3. 已知:如图△ABC 中,D 为 BC 中点,且∠BAD =90°, tan ∠B =CAD 、tan ∠CAD .1 ,求:sin ∠CAD 、cos ∠34. 如图,在 Rt △ABC 中,∠C=90°, sin B = 3,点 D 在 BC 边上,DC= AC = 6,求 tan ∠BAD5的值.ABDC5.(本小题5 分)如图,△ABC 中,∠A=30°, tan B =2C, AC = 4 .求 AB 的长.AB解直角三角形:3 333 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的主要关系如下(如图所示):在 Rt △ABC 中,∠C =90°,AC =b ,BC =a ,AB =c ,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 . 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A = cos B =; cos A = sin B = ; tan A =1 =tan B1;tan A= tan B =.④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如图所示). 在 Rt △ABC 中,∠C =90°,CD ⊥AB 于 D . CD 2= ;AC 2= ; BC 2= ;AC ·BC = .类型一例 1.在 Rt △ABC 中,∠C =90°.(1)已知:a =35, c = 35 ,求∠A 、∠B ,b ;(2)已知: a = 2 , b = 2 ,求∠A 、∠B ,c ;(3)已知: sin A =2 , c = 6 ,求 a 、b ;3(4)已知: tan B = 3, b = 9, 2求 a 、c ;(5)已知:∠A =60°,△ABC 的面积 S = 12 3, 求 a 、b 、c 及∠B .2例2.已知:如图,△ABC 中,∠A=30°,∠B=60°,AC=10cm.求AB 及BC 的长.例3.已知:如图,Rt△ABC 中,∠D=90°,∠B=45°,∠ACD=60°.BC=10cm.求AD 的长.例4.已知:如图,△ABC 中,∠A=30°,∠B=135°,AC=10cm.求AB 及BC 的长.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仰角与俯角:例1.(2012•福州)如图,从热气球C 处测得地面A、B 两点的俯角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 处的高度CD 为100 米,点A、D、B 在同一直线上,则AB 两点的距离是()A.200 米B.200 米C.220 米D.100()米例2.已知: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BAC=60°,∠DAE=45 °.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 3 2m ,求点 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例3(昌平)19.如图,一风力发电装置竖立在小ft顶上,小ft的高BD=30m.从水平面上一点C 测得风力发电装置的顶端A 的仰角∠DCA=60°,测得ft顶B 的仰角∠DCB=30°,求风力发电装置的高AB 的长.ADB E例4 .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 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C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AB 为1.7 米,求这棵树的高度.米,小聪身高例5.已知:如图,河旁有一座小ft,从ft顶A 处测得河对岸点C 的俯角为30°,测得岸边点D 的俯角为45°,又知河宽CD 为50m.现需从ft顶A 到河对岸点C 拉一条笔直的缆绳AC,求ft的高度及缆绳AC 的长(答案可带根号).例5.(2012•泰安)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 的高度,在D 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30°,朝物体AB 方向前进20 米,到达点C,再次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则物体AB 的高度为()C.20 米D.米例6.(2012•益阳)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 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 处行驶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8 秒,∠BAC=75°.(1)求B、C 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 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 米,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1.732,60 千米/小时≈16.7 米/秒)3A.10 米B.10 米33 3 3类型四. 坡度与坡角例.(2012•广安)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断面迎水坡 AB 的坡比是 1: ,堤坝高 BC=50m ,则应水坡面 AB 的长度是( ) A .100mB .100 mC .150mD .50 m类型五. 方位角1. 已知:如图,一艘货轮向正北方向航行,在点 A 处测得灯塔 M 在北偏西 30°,货轮以每小时 20 海里的速度航行,1 小时后到达 B 处,测得灯塔 M 在北偏西 45°,问该货轮 继续向北航行时,与灯塔 M 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精确到 0.1 海里,1.732 )2.(2012•恩施州)新闻链接,据[侨报网讯]外国炮艇在南海追袭中国渔船被中国渔政逼退2012 年 5 月 18 日,某国 3 艘炮艇追袭 5 条中国渔船.刚刚完成黄岩岛护渔任务的“中国渔政 310” 船人船未歇立即追往北纬 11 度 22 分、东经 110 度 45 分附近海域护渔,保护 100 多名中国 渔民免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某国炮艇发现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渔政船正在疾速驰救中国渔船,立即掉头离去.(见图 1)324解决问题如图 2,已知“中国渔政 310”船(A )接到陆地指挥中心(B )命令时,渔船(C )位于陆地指挥中心正南方向,位于“中国渔政 310”船西南方向,“中国渔政 310”船位于陆地指挥中心南偏东 60°方向,AB=海里,“中国渔政 310”船最大航速 20 海里/时.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求出“中国渔政 310”船赶往出事地点需要多少时间.综合题:三角函数与四边形:(西城二模)1.如图,四边形 ABCD 中,∠BAD=135°,∠BCD=90°,AB=BC=2,6tan ∠BDC= 3.(1) 求 BD 的长; (2) 求 AD 的长.(2011 东一)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过点 A 分别作 AE ⊥BC 于点 E ,AF ⊥CD 于点 F .(1) 求证: ∠BAE =∠DAF ;(2) 若 AE =4,AF =,s in ∠BAE = 53 ,求 CF 的长.5三角函数与圆:1. 如图,直径为 10 的⊙A 经过点C (0对5) 和点O (0对0) ,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D ,B 是 y轴右侧圆弧上一点,则 cos ∠OBC 的值为()1 3 A.B .22C .3D . 45 5yC AOD xB图 8图图5 DO4(延庆)19. 已知:在⊙O 中,AB 是直径,CB 是⊙O 的切线,连接 AC 与⊙O 交于点 D, (1) 求证:∠AOD=2∠CC4 (2) 若 AD=8,tanC= ,求⊙O 的半径。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涉及到角度和角度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用于计算平面向量在多边形中和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是基于角度θ,从而定义的三角函数值。
一般情况下,它用半圆线直叙指函数如下所示:sinθ,cosθ,tanθ,cotθ,secθ,cscθ。
3、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cosθ= sin (π/2-θ);sinθ= cos (π/2-θ);tanθ=cot (π/2-θ);cotθ=tan (π/2-θ);secθ=csc(π/2-θ);cscθ=sec (π/2-θ)。
二、圆周角:1、什么是圆周角:圆周角是指以圆等分线在a轴上的量度,即由圆心和两个点确定的弧的长度。
圆周角定义在一个圆的周围,与半径的长度有关,可以用角度μ来表示。
2、单位:圆周角的单位是弧度rad,又称为radian,表示当一个圆的半径为1时,圆周角的长度。
三、锐角的余弦定理:1、锐角余弦定理是用弦和角定义的三角形问题,可以求解共有三角形A、B、C三个锐角所对应边长a、b、c满足关系:a²=b²+c²-2bc cosA;b²=a²+c²-2ac cosB;c²=a²+b²-2ab cosC。
2、此外,锐角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三角形所有边长求解A、B、C三个锐角所对应的角度值,记为A=cos-1[(b²+c²-a²)/2bc];B=cos-1[(a²+c²-b²)/2ac];C=cos-1[(a²+b²-c²)/2ab]。
四、锐角的正弦定理:1、锐角正弦定理是求解三角形的已知一边和两个对边角的问题,满足条件如下:a=b sinA/sinB;b=a sinB/sinA;c=a sinC/sinA,c=bsinC/sinB。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含答案)

初中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习题含答案)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C为直角,则∠A的三角函数为:正弦函数sinA=对边a/斜边c,取值范围为[0,1]。
余弦函数cosA=邻边b/斜边c,取值范围为[0,1]。
正切函数tanA=对边a/邻边b,取值范围为R(实数集)。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其余角的余弦值,余弦值等于其余角的正弦值,即sinA=cosB,cosA=sinB,其中A+B=90°。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sin30°=1/2,cos30°=√3/2,tan30°=1/√3.45°:sin45°=cos45°=√2/2,tan45°=1.60°:sin60°=√3/2,cos60°=1/2,tan60°=√3.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A≤90°时,XXX随A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A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的增减性:当0°<A<90°时,XXX随A的增大而增大。
8.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已知边和角(其中必有一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a^2+b^2=c^2;②角的关系:A+B=90°;③三角函数的定义。
9.应用举例: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用i=h/l表示。
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
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
例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C=90°,sinA=3/5,求XXX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A
90B 90∠-︒=∠︒=∠+∠得由B A
、
邻边
A
C
A
90B 90∠-︒=∠︒=∠+∠得由B A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
而减小。
1. 若α为锐角,则0__sin α__1; 0__cos α__1.
2. <
3. 已知cosA=23
,且∠B=900-∠A ,则sinB=__
4. 计算:
2sin450-21
cos600= __
5. 计算: 2sin450-3tan600= __ 6. 计算: (sin300+tan450)·cos600= __ 7. 若0<α<900,sin α=cos600,则tan α= __ 8.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300,则sinA+sinB=( )
9.
A .1;
B .23
1+;
C .221+;
D .41
10. 已知sinA=21
(∠A 为锐角),则∠A=_________,
cosA___,tanA=__________.
11.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AC=4,BC=3,则sinA=( )
12. A . 43
;
B . 34
; C . 53
;
D . 54.
@
10.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A=22
,则cosB 的值是
( )
A .21
;
B .23
;
C .1;
D .2
2
11.当锐角A>450时,sinA 的值( )
A .小于22
; B .大于22;
C .小于23
D .大于23
12.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1cm 和5cm ,圆心距为6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13. ⊙O 的半径为5,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 相交
B . 相切
C . 相离
D . 无法确定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必定( )
A .与x 轴相离、与y 轴相切
B .与x 轴、y 轴都相离
C .与x 轴相切、与y 轴相离
D .与x 轴、y 轴都相切 15. 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90,半径是R ,则这条弧的长是
.
16. 若弧AB的长为所对的圆的直径长,则弧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则扇形的面积是()
17. 扇形的周长为16,圆心角为360
π
A.16 B.32 C.64 D.16π
18. 一个扇形的半径等于一个圆的半径的2倍,且面积相等.求这个扇形的圆心角.
19.半径为6cm的圆中,6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弧长为
.
20.半径为9cm的圆中,长为12cm
π的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1.如图,A是⊙O外一点,B是⊙O上一点,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结BC,∠C=°,∠A=45°。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22. 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