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论文 123

合集下载

岩体力学优秀论文

岩体力学优秀论文

岩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国际上往往把岩体力学称为岩石力学。

它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属于应用型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经过变形和破坏的岩体在地应力条件改变时产生再变形和再破坏的力学规律的学科。

是力学、地质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岩体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定量预测和评价岩体的稳定性,岩体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它除了要研究岩体结构、岩体的基本特性、岩体所处的地质环境等因素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工程因素,如工程规模、爆破、开挖程序和加固措施等的影响。

岩体力学研究可大致归纳为9个方面:岩体的结构型式岩体的地质特征,包括岩体的物质组成、岩体结构、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岩体中水的状态以及岩体温度的研究;岩体的物理与水理性质,包括空隙性、渗透性、膨胀性、崩解性以及溶蚀性的研究;岩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与测试方法,特别是不连续面力学效应和岩体结构力学效应的研究;岩体的动力特性与测试方法的研究;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本构关系与破坏判据的研究;岩体的稳定性,包括地基、边坡与地下工程围岩变形、失稳的预测、评价的理论和技术途径的研究;岩体性质改造和加固的研究;模型模拟试验,包括室内模型模拟试验和原位岩体工程模拟试验技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原型观测、施工监测、反分析,以及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在岩体力学研究中必须采用如下几种研究方法。

(1)工程地质研究法。

目的是研究岩块和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为岩体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地质模型和地质资料。

如用岩矿鉴定方法,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特征;用地层学方法、构造地质学方法及工程勘察方法等,了解岩体的成因、空间分布及岩体中各种结构面的发育情况等;用水文地质学方法了解赋存于岩体中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规律,等等。

岩石力学结课论文

岩石力学结课论文

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的基础铺垫之后,我们开始接触到了更多的实践性科目,岩石力学作为工程力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向我们介绍了继土力学之后更加深入的岩土分析方法和技巧。

我们首先学习了岩石的物理性质,知道了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材料,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

岩石通常按地质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三种类型。

岩浆岩是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绝大多数岩浆岩是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由于组成它的各种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较为稳定,它们之间的联结是牢固的,因此岩浆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均质性。

工程中常遇到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经风化剥蚀而产生的物质在地表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成。

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成分为颗粒和胶结构。

颗粒包括各种不同形状及大小的岩屑及某些矿物;胶结物常见的成分有钙质、硅质、铁质以及泥质等。

沉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不仅与矿物和岩屑有关,而且也与胶结物性质有关。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这使得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方向性。

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沉积岩有灰岩、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下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它在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上具有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特征,也常常残留有原岩的某些特点。

因此,变质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不仅与原岩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变质作用的性质及变质程度有关。

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变质岩类有大理岩、片麻岩、板岩等。

岩石是自然历史的产物,由于它们的生成条件及在生成以后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结构面,例如岩浆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不同侵入岩体彼此的接触面、冷凝裂隙,喷出岩和沉积岩的层理、不整合面,变质岩的片理、片麻理,组成各种岩石的矿物晶体的各种优势定向排列面以及由于地质构造运动、风化、重力和卸荷等各种不同动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断层、节理、裂隙等。

岩石力学论文

岩石力学论文

对岩石力学的认识指导老师:路世豹摘要:人类改造地球的能力日新月异,各项工程蓬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岩石工程有一定认识,岩石工程分析和设计的重点是对岩石工程条件的评价,岩石工程工程变形、破坏的预测以及相应工程措施的决策。

关键词:物理力学指标全应力-应变曲线脆性塑性1引言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岩石属于固体,岩石力学应属于固体力学的范畴。

一般从宏观的意义上,把固体看做连续介质。

岩石工程的计算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如岩石的结构、性质、节理、裂隙分布、工程地质条件等均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所以传统连续介质理论作为一种确定性研究方法是不适合用于解决岩石工程问题的2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2.1岩石的工程性质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岩石,不同成因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成因对岩石进行分类。

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1.1岩浆岩的性质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可作为各种建筑物良好的地基及天然建筑石料。

但各类岩石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

深成岩具结晶联结,晶粒粗大均匀,孔隙度小、裂隙较不发育,岩块大、整体稳定性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岩石往往由多种矿物结晶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差,特别是含铁镁质较多的基性岩,则更易风化破碎,故应注意对其风化程度和深度的调查研究。

浅成岩中细晶质和隐晶质结构的岩石透水性小、抗风化性能较深成岩强,但斑状结构岩石的透水性和力学强度变化较大,特别是脉岩类,岩体小。

喷出岩常具有气孔构造、流纹构造和原生裂隙,透水性较大。

此外,喷出岩多呈岩流状产出,岩体厚度小,岩相变化大,对地基的均一性和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2.1.2 沉积岩的性质碎屑岩的工程地质性质一般较好,但其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类型影响显著。

此外,碎屑的成分、粒度、级配对工程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粘土岩和页岩的性质相近,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受力后变形量大,浸水后易软化和泥化。

岩石力学 论文

岩石力学 论文

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摘要: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他广泛应用于设计采矿。

土木工程铁道。

公路。

地质。

石油。

地下工程。

海洋工程等众多的与岩石力学相关的工程领域。

关键词:岩石力学、现状、应用、On The Present Stat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ock mechanics inChinaAbstract:Modern rock mechanics is a rising and edge discipline, is a highly applie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asic science. Itis widely used in mining、civil engineering、railways、roads、geology、petroleum、underground engineering、marineengineering and many other related engineering fields. Keywords:rock mechanics、current situation、Applications、1、前言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他的应用范围设计采矿。

土木工程。

水里工程。

铁道。

公路。

地质。

石油。

地下工程。

海洋工程等众多的与岩石力学相关的工程领域。

中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有着长时期的发展历史。

在当时,先辈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施工,还没有建立岩土力学的概念。

近几十年,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与工程地质及岩土力学密切相关的技术难题。

交通、能源、水利水电与采矿工业各个经济领域的需要对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岩石力学课程论文

岩石力学课程论文

岩石力学课程论文题目:地应力测量方法(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课程论文)适合于岩石力学课程论文。

姓名:学号: 3131611151班级:土木135日期: 2016年6月27日地应力测量方法一绪论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岩体介质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介质的重要特性,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历史上地壳构造运动引起并残留至今的构造应力等因素导致岩体具有初始地应力(或简称地应力)是其最有特色的性质之一。

其成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地壳运动或是岩石本身的重量发生变化,由此保留下来的构造应力;二是岩体发生了某些化学物理反应,或受到岩浆等多种因素作用,又称为绝对应力,即岩体初始应力。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道路、水电、采矿等行业中出现了很多深部岩体工程,如长大深埋隧道、深采矿巷道等,高地应力已经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天然应力能影响人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开挖隧洞、兴修水利、修建铁路、山体爆破、采矿作业等。

就岩体工程而言,若不考虑岩体地应力这一因素,就难以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和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也就无法做到经济合理耐久安全。

举个例子,地下空间的开挖必然使围岩应力场和变形场重新分布并引起围岩损伤,严重时导致失稳、坍塌和破坏,原因就是岩体中具有初始地应力,因为这种开挖荷载通常是地下工程问题中的重要荷载。

因此,在岩体工程建设中,为了合理利用岩体中地应力状态的有利方面、克服其不利方面,合理地确定地下洞室轴线、坝轴线及人工边坡走向,较准确地预测岩体中应力重分布应力和岩体的变形,使设计更合理,施工更科学,常常需要进行天然地应力实测工作。

由此可见,如何测定和评估岩体的地应力,是岩石力学与工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2岩体中的地应力2.1地应力的成因地应力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人们虽然对地应力做了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但仍未研究出地应力产生的真实原因。

但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

其中构造应力场和自重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岩体力学课程论文

高等岩体力学课程论文

一.引言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研究是岩体力学的重要应用课题之一。

由于该课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力学问题,通常伴随着变形非均匀性、非连续性和大位移等特点。

而且影响洞室稳定的因素很多,要建立一种能适应各种条件的理论,随时得到定量的解答,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使其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近年来,随着岩体力学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的推广与应用,以及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岩体的构造和力学特性、地下工程围岩失稳机理和支护结构的受力机理、探讨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1】,为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改进。

为了正确的指导实践,有必要对目前地下洞室稳定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了解其优点和不足。

迄今对该问题的评判方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力学分析方法(弹性力学理论、塑性力学理论等)、围岩分类方法(RQD、R MR分类等) 、数值计算方法(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块体平衡理论法等。

为了使问题的解答更精确,现阶段比较合理方法是将问题分类解决。

每种特征不同的课题,突出主要矛盾,将问题适当简化,使之得到近似的解答。

在不能严格定量的情况下,至少得到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特别是对工程设计能提出科学的指导原则。

二.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因素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因素比较多,这里着重阐述其中主要几中。

(1)岩石性质及岩体地质结构围岩的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通过围岩的强度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从岩性的角度,粘土质岩石、破碎松散岩石以及吸水易膨胀的岩石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最为不利;脆性围岩,由于这类岩石本身的强度远高于结构面岩石的强度,故这类围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岩性本身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从岩体的结构角度,可将岩体结构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和块状结构) 、层状结构(薄层状结构和厚层状结构) 、碎裂结构(构镶嵌结构和层状碎裂结构) 、散体结构(破碎结构和松散结构) 。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关乎着各种工程的安全,这也使得关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的不断增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的相关内容。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在工程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岩石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刚性的材料,因此经常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例如道路、桥梁、水坝、隧道、地铁、煤矿和油田等。

在进行这些工程项目构建前,必须对岩体本身的力学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如果我们不充分了解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或不受损害的限制。

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岩体力学、岩体破坏的机理、岩体应力分布、基础工程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等多个研究方向。

其中,岩体破坏机理的研究旨在揭示岩石在受到外力后破裂的机理和规律,从而预测岩石的崩裂点,以便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岩体应力分布的研究可以为岩石力学的确知分析提供基础;基础工程则是指在工程中如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并且如何使其与地面保持连接,因此,基础工程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指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应如何理解和判断岩石体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山体滑坡等因重大事故造成的结果。

对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论文的撰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题应具有现实意义并可读、可行、具有实用价值。

其次,论文应该在研究方向领域中立足并具有独立发扬,要求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并注重当前与未来的实际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而且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此外,论文的撰写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简介的语言,以方便理解和阅读。

最后,研究论文应注重创新与实用,兼具理论和实际应用,并注重科学模拟和数值仿真等实验手段及其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在总结上述所述,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岩石工程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于该学科的调研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岩石的力学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降低工程风险和实现工程建设的更好效果。

岩石力学论文

岩石力学论文
(2) 采场矿压显现剧烈 随着采深的增加引起的覆岩自重压力的增大和构造应力的增强,表现为围岩发生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并易发生破坏性的冲击地压,给顶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3) 突水事故趋于严重 自1984年6月2日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发生井下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以来,先后在淮北杨庄矿、义马新安矿、峰峰梧桐矿、皖北任楼矿、徐州张集矿又相继发生特大型奥灰岩岩溶突水淹井事故,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超过27亿元,同时产生了若干地质环境负效应。
(1) 岩爆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增加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岩爆多发生在强度高、厚度大的坚硬岩(煤)层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煤层顶底板条件、原岩应力、埋深、煤层物理力学特性、厚度及倾角等。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尽管在极浅的硬煤层中(深度小于100 m,有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爆的发生次数、强度和规模也会随之上升。
(5) 地温升高、作业环境恶化 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温度将达到摄氏几十度的高温,如俄罗斯千米平均地温为30 ℃~40 ℃,个别达52 ℃,南非某金矿3 000 m时地温达70 ℃。地温升高造成井下工人注意力分散、劳动率减低,甚至无法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满潮,钱七虎.深部岩体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学 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道桥10-03班
姓 名:方昆
学 号:************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问题
方昆
道桥2010-3班
摘要: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地下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有大批矿井进入千米以下开采深度。开采深度增加,地质环境趋于复杂,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等引起的突发性工程灾害和重大恶性事故增加、作业环境恶化和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对深部资源开采提出了严峻挑战。地下空间开发不断走向深部——逾千米至数千米的矿山,水电工程埋深逾千米的引水隧道,核废料的深层处置,深层地下防护工程等。伴随着深部岩体工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岩体力学问题,这与浅部岩体工程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而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无法圆满解决,引起来全世界岩石力学工程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业(论文)
课程高等岩石力学
任课教师林育梁教授
学号1003302009
姓名刘宗辉
成绩
瞬变电磁法用于南方隧道超前预报
摘要:该文以瞬变电磁法在岑汶高速路某些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为例,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原理、方法及取得的成果。

经与实际开挖情况做综合对比, 表明瞬变电磁法在隧道超前预报中, 对含水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具有快速、高效的勘探效果, 且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据。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预报
Abstract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M for advanced prediction of a tunnel in Chuan Shan expressway as example, the principles, method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EM are introduced Compared comprehensively with the actual excavating situation, it shows that it is effective and speedy to advanced predict 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favorable geological bodies such as water bearing cave in tunnel, and it accords well with the actual results, so it offers a reliable basis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of tunnel construction.
Keywords :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EM) ; advanced predict ion of tunnel
1 . 引言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大规模的建设, 长大隧道数量也越来越多, 隧道施工安全经常成为控制整个工程进展的瓶颈。

岩溶及裂隙水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 它容易导致掌子面涌水、突泥, 围岩及支护变形、开裂及坍塌,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危及施工安全。

为此, 各种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 瞬变电磁法是以电磁感应原理来预测含水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 在含水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中, 有着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 . 工程地质概况:
山心隧道穿越岑溪市岑城城镇钓石村及岑溪市大隆镇均昌峒之间的崇山峻岭,隧道中部还从岑溪市岑城镇山心村下部穿过。

设计隧型为分离式小净距隧道,两洞车道中心线(路线设计线)间距为30m,两洞净距为17m。

右线起讫桩号为CK+477~CK10+765,长4228m,设计高程为317.03~303.84m;左线起讫桩号为DK6+455~DK10+725,长4270m,设计高程为316.92~304.48m。

最大埋深约为450m,左、右线隧道均属特长隧道。

隧址区位于广西东南部的构造侵蚀型中低山地貌区,云开大山北麓东段,峰脊线基本呈东-西或北东-南西走向,高程250.00~806.00m,相对高差约556.00m,由于长期的构造作用及地表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形起伏较大,山体较大,山高坡陡,“V”型沟谷发育。

总体上看,隧址区以近东西向的马岭顶——流瑶平顶为最高峰脊线,地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抛物形状。

地表植被较发育,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局部有风化混合岩出露。

3 .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
3 .1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电磁法, 它是利用阶跃波形电磁脉冲激化, 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 在一次场断电后, 地下介质就会产生感应的二次场, 由于导电介质内感应电流的热损耗, 二次场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 形成瞬变电磁场。

二次场主要来源于良导电介质内的感应电流, 因此它包含着与地下介质有关的地质信息。

良导电介质较不良导电介质的二次场衰减慢。

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一次脉冲电磁场产生的二次场, 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据此, 解释地下介质及相关物理参数。

3.2 现场工作方法
本次工作使用的仪器为由中国地质大学高科资源探测仪器研究所研制的CUGTEM-8瞬变电磁仪。

根据隧道工作特点及工作要求, 我们选用1.5m×1.5m四匝发射线框, 1.5m×1.5m四匝接收线框的重叠回线工作装置。

该方式的优点是与目的物耦合较好; 发射线圈逐测点移动, 不会有激发盲区; 发射磁矩和接收磁矩较大; 适合场地要求如图1:
图1
4 . 应用实例
梧州岑汶高速路某隧道超前预报中, 参数的选择是做了多次匹配调试, 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参数。

4.1 影响探测深度的因素
结合现场试验得出, 探测深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 与所探测地层的电阻率有关。

电阻率越大,探测的越深;2) 与发射线圈的边长有关。

边长越长, 探测深度越大;3) 与发射机的阻尼电阻有关。

阻尼电阻的阻值越小, 阻尼越大, 一般选择原则是宁过勿欠。

通过试验选择了450! 的最佳阻尼。

4) 与发射频率有关。

根据趋肤效应原理, 原则上频率越小, 深度越大。

通过反复试验选出最佳的两个频率1Hz 和4Hz, 其它频率参数仅供参考。

5) 与供电电流有关。

供电电流取决于供电电压和发射阻尼, 但是由于隧道空间有限, 我们只能用小功率发电机发电,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探测深度。

本次探测选择供电电压为38V,供电电流选择100A,供电脉宽10ms,叠加
次数30次。

4.2 数据采集及处理
现场采集数据之前, 我们首先要将干扰降低到最低, 比如把台车拉离掌子面20m 以上; 然后组装仪器, 先采集一组数据作为试验, 调试参数; 最后开始连续采集, 逐点移动线框, 直至完成全部采集。

数据处理是通过Cltempro电法数据处理软件中的中心( 重叠) 回线瞬变电磁处理模块来进行的。

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导入原始数据, 输入测点坐标光滑测点数据, 剔除强干扰信号; 校正及滤波; 视电阻率及视深度计算; 输出测段里程- 视电阻率断面图, 如图2 所示。

图2
4.3 资料解释
资料解释就是将现场探测到的数据采用相关反演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得到上述资料图示, 同时结合前期的地质勘察资料以及预报掌子面的地质素描对预报段进行准确的地质预报。

本次对隧道右线出口端、DK10+467~DK10+367段进行了瞬变电磁法超前地质预报, 图1 为预报成果图。

从视电阻率等值线纵深剖面图来看,出口处DK10+412~DK10+402段、DK10+395~DK10+389段出现明显的低阻异常区,并且相对视电阻率变化稍大,预计该段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可能存在不均匀风化层,含水量较大。

5 . 瞬变电磁法的优缺点
5.1 优点
1) 瞬变电磁法操作简单, 预报时间短, 不会影响隧道施工进度;
2) 瞬变电磁法对岩溶水非常敏感, 对岩溶水、溶洞的探测较为准确;
3) 相对地质雷达, 探测距离比较远。

5.2 缺点
1) 低阻体特别是金属支护结构对该方法影响较大;
2)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效应对信号的采集有一定的干扰;
3) 瞬变电磁法只能对低异常反应明显, 对围岩稳定性、破碎程度的判断不准确。

6 结论
通过本次瞬变电磁法对川陕某高速公路隧道超前预报的应用, 表明瞬变电磁法在含水溶洞等不良地质体的隧道超前预报中的成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说明应用瞬变电磁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特别是应用于超前含水性的预报有着广阔的前景。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瞬变电磁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 掌子面附近钢拱架、锚杆等金属支护结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探测深度取决于发射电流、发射线圈尺寸及匝数、阻尼电阻等, 这些参数应根据现场实验情况综合选择。

另外, 应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物探的多解性, 完全依靠单一的物探方法是不足以解决隧道不良地质的超前预报问题的, 要借助于多方法综合分析判断, 才能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牛之链. 时间域电磁测深法原理. 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
版社, 1992
[2] 肖宏跃, 雷宛.地电学教程.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3] 李术才, 等.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研究.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4] 白恒恒.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铁道工程
学报, 2006
[5] 王华军.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 地
球物理学报, 2008
[6] 韩王平. 瞬变电磁法原理及计算方法.山西建筑, 2003
[7] 吕志强, 雷宛,肖宏跃,陈宁.瞬变电磁法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大
学信息工程学院
[8] 薛建,曾昭发,王者江.探地雷达方法在水坝渗漏检测中的应用.长春科技大
学学报,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