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技术规范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
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
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2。
1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
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
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
2 碎石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2.3水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
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为减少路面开裂,〈4。
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
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表2(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a。
水泥的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要求规范

5.0 有关要求
5.1 摊铺与辗压过程中,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与时检测并反应标高、横坡、平整度、厚度等情况,发现问题与时处理。
—60cm宽〕离析混合料去除。摊铺中如有离析现象〔尤其两侧边缘〕,应用人工进展找补,同时注意含水量大小,与时反应拌和场进展适当调整。
—6米长时,应立即检测摊铺面的标高和横坡,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适当调整熨平板高度和横坡直到合格,再进展摊铺。正常施工时,摊铺机每前进10米,检测人员应检测一次摊铺机的标高、横坡。并做好虚铺厚度记录。摊铺面上的泥块与大颗粒的石块应人工拣除。
6.0 质量管理点
6.1 施工单位要配备业务熟练,政治素质高的工长和技术人员担任拌和、摊铺、检测等工序负责人,并落实责任,制定责任制奖惩制度,严格奖惩,与时检查与时处理,水泥稳定碎石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的坚决返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2 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要由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制定奖惩制度,检查制度。具体管理点如下:
〔1〕、原材料试验:①水泥 ②碎石集料。
〔2〕、施工中矿料级配偏差控制。
〔3〕、施工中水泥用量偏差控制。
〔4〕、拌和站与料场管理。
〔5〕、水稳集料出厂拌和均匀性控制。
〔6〕、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
〔7〕、路面清扫控制〔包括做土模或支方木〕。
〔8〕、中线平面偏位控制。
〔9〕、各种所用机械日检查情况与保养加油情况,特别是关键机械如拌和站、发电机、摊铺机、压路机等。
2. 5 根据设计剂量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振动成型法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振动成型法摘要:振动成型技术是在以前静压方法上改进的一种水泥稳定材料的设计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振动成型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可以为公路基层设计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合理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在公路建设领域,为了节约公路建设成本,提高公路强度,我国一直遵循强基薄面的设计理念,即路面基层使用厚度相对较大的半刚性材料,路面面层使用相对较薄的沥青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是我国公路建设行业最常用基层半刚性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级配碎石作为骨架支撑结构,一水泥作为粘结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稳定性较好,施工快速灵活,造价相对较低。
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都极易造成路面结构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控制。
1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质量控制1.1水泥水泥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剂,直接关系到基层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
水泥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可以为325或者425均可,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在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施工作业具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快硬早强或者受潮变质的水泥不能使用。
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每批次水泥都必须进行水泥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与细度指标的试验检测。
水泥材料的质量要求如下表所示:1.2碎石石料应选取强度等级高,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石料的粒径不超过31.5mm,其压碎值要小于30%,石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少于15%,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小于0.25%,没有其他破碎物以及杂物。
石料根据设计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一般分为4-6种规格,由试验室确定各种石料以及杀的配合比例。
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石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以及取样方法进行检测,避免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石料。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

挥部与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天津市市政工
程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
型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成果,为规范编制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编制背景:
5. 2009年9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指南》,实施以来,对规范采 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的管理、提高 施工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集料技术要求
单位 % — % % % % % % 技术要求 粗集料 25 2.50 3 12 2.0 — 25 15 5 细集料 — 2.50 — 12 15(石灰岩) 10(其它) 3.0 — — 试验方法 T0316 T0304、T0328 T0304 T0314、T0340 T0310、T0333 T0346 T0312 T0320
表3中未对2.36~4.75mm规格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规定,主要是 考虑到此规格集料在混合料中所占比例较小,一般不足10%。
4.3.2条款提出集料应采用4个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并设臵了一个强制 性要求,即4.75mm以下集料必须分为2.36~4.75mm、0~2.36mm两档。 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为了验证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实际效果,课题组在申 嘉湖(杭)高速公路嘉兴段基层铺筑完毕后进行了取芯,芯样分为普通 水泥稳定碎石和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两种。从取出的芯 样效果看,振动成型法芯样的密实度和完整性要优于普通芯样,能够形 成骨架密实型结构。
振动成型 法芯样
普通芯样
配合比设计:
2011年8月31日,浙江省地方标准《公路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2011)

编制背景:
2. 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温度变化及水分散失时易产生收缩裂缝, 基层收缩开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面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精品课件
编制背景:
3. 现行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方法对基层抗裂性能考 虑不足,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重型击实法不能有效模拟 基层实际施工环境,造成设计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水泥剂量偏高、干密度偏小。
精品课件
术语和定义:
“振动成型法”包括“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和“振动压实成型 试验方法”两部分,前者主要对给定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 料在不同含水量时进行成型试验,用于测算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后者主要用于对给定含水量和水泥剂量 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试件成型并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 各项性能检测。
✓ 标准起草小组在实体工程调研、用户回访及参考国 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数次讨论后于2010年
5 月形成标准初稿。
精品课件
✓ 2010年6月,标准起草小组向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 咨询公司等8家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了意见 征求,共征集意见33条,采纳或部分采纳意见14 条,并在此基础
术语和定义:
“术语”部分共对“集料”、“粗集料”、“细集料”、“水 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等5个名词进行了解释。其中,针 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特点,对“振动成型法” 定义进行了明确:即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 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 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2010年10月底,省厅科教处在杭州组织召开了该 标准的专家评审会,共有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 学会、省公路管理局、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7家单 位的7名交通系统专家参加了会议,共征集到意见 48条,采纳或部分采纳42条,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
【稳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关键字】稳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
许多性质与混凝土相似,如厂拌法施工,从拌和机出料口出料至摊铺碾压完成控制在3h以内,这就是初凝问题,又如初凝后7天内就不能有振动荷载出现,这就是养生强度增长问题。
DB33T 836-2011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请细读一下。
一、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
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
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
水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3%∽7%,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4.0%mpa,较其他路基材料高。
水稳成活后遇雨不泥泞,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由于水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因而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且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不易修整。
因而施工中要求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管理,增加现场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施工进度,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机械效率。
水稳的施工方法也符合现代化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因而水稳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会得到很快推广。
二、材料要求水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
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1、原材料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
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粗集料:采用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2%的级配碎石。
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2-09-28T06:12:13.9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0期作者:周巧妮[导读]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碎石骨料间的空隙周巧妮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300300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碎石骨料间的空隙,再将其摊铺开来并压实,强度和密度都较大,是理想的路面基层,能够为后续的路面工程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对路面工程的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有几种水泥稳定碎石法,其中振动成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提高路面基层的密度,减小裂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原材料管理、拌合站控制、碾压工艺以及养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路面基层的稳定性和高强度。
本文正是基于此,讨论了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路面基层工程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在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工作时,有诸如重型击实法、静压成型法以及振动成型法等几种方法。
振动成型法是近年来显示出优势和价值的施工方法,能够在前序施工的基础上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将基层材料压实,有助于后序施工的推进。
在进行水泥碎石基层摊铺前,需要对下承层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检查下承层是否压实,是否出现弯沉、中线偏移等,如果不满足验收要求需要先对下承层进行返修,达到验收要求后再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做好上述工作后,在水泥稳定碎石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控制施工效果。
一、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优势振动成型法在施工过程中的拌合以及碾压环节和另外两种方法有所区别,因此需要设计一套专属于振动成型法的施工技术。
实践数据证明,利用振动成型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能够增加路面基层的最大干密度,大约是重型击实法的最大干密度的两倍,还能够降低最佳含水量的数值,并且使用的水泥剂量也较小,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摘要:文章结合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就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稳碎石基层技术要点及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
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施工1概述目前我国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刚性结构,这是我国自70年代以来为适应我国交通的发展所采用的比较成功的基层结构,半刚性结构对我国的路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贡献作用。
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半刚性结构的一些弊端也开始呈现,主要就是反映在路面的裂缝上。
混合料出现早期破坏与室内成型方式的不合理及质量控制标准单一导致水泥剂量过高、压实度标准偏低、级配不良等有密切关系。
要解决该弊端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改善,其一是提高道路基层材料的压实度,其二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替代以往悬浮密实型级配。
下面结合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就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稳碎石基层技术要点及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2设计2.1路面结构设计练市~杭州高速公路全长50.938 km按设计时速10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0(24.5)m。
路面结构采用18 cm 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中面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 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设计采用骨架密实型,配合比设计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2.2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2.2.1材料(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水泥,3天胶砂强度应不小于18mpa,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R db
2
MPa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抗压强度代表值
3
Rd
MPa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抗压强度
4 5 6 7 8
CV
S
% MPa — % g/cm
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 n 个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 a)而变的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含水量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件的湿密度
III
DB33/ T—2011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 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其他公路可参 照执行。 本标准重点对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方法、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和标准等作了相应的规定与要求, 未及方面应遵照交通运输部现行行业 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的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 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术语 3.1.1 集料 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机制砂、砾石、石屑、天然砂等。 3.1.2 粗集料 coarse aggregate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等。 3.1.3 细集料 fine aggregate
1
DB33/T —2011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小于2.36mm的机制砂、石屑、天然砂等。 3.1.4 水泥稳定碎石 cement-stabilized macadam 由具有规定级配组成的粗细集料与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均 匀密实型、悬浮密实型、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混合料。 3.1.5 振动成型法 vibratory forming method 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 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称为振动成型法。 3.2 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3.2。 表 3.2 符号及代号
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11 7.1 7.2 7.3 7.4 7.5 7.6 一般规定 .....................................................................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 铺筑试验路段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单位工程小结 ................................................................. 11 11 11 12 14 15
6
施工 .............................................................................. 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一般规定 ...................................................................... 6 施工准备 ...................................................................... 6 混合料的拌和 .................................................................. 8 混合料的运输 .................................................................. 8 摊铺 .......................................................................... 9 碾压 .......................................................................... 9 接缝 ......................................................................... 10 养护及交通管制 ............................................................... 10
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DB33
地 方 标 准
DB 33/T —2011
浙
江
省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cement-stabilized macadam base by vibratory forming method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1 - XX - XX 发布
2011 - XX - XX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 T—2011
目
次
前言 ............................................................................... III 1 2 3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1 3.1 术语 .......................................................................... 1 3.2 符号及代号 .................................................................... 2 4 材料 .............................................................................. 2 4.1 4.2 4.3 4.4 5 一般规定 ...................................................................... 水泥 .......................................................................... 集料 .......................................................................... 水 ............................................................................ 2 3 3 4
I
DB33/T —201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1
II
DB33/ T—2011
前
言
近年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法施工技术在我省高等级公路路面建设中得到了迅速推广。 为 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与施工, 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 在全面总结工程经验、 用户回访和征求施工、监理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行业标准,制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市 政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海云、严凤祥、邬谷丰、周卫峰、武启诚、杨惠德、江锋、魏如喜、沈强南、 徐建红、杨智敏、金国华、肖葳、琚利平。 为不断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水平,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整理相关资料, 总结施工 方法和实践经验, 以为本标准的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依据。 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 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联系(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 1005 号,邮编 314001 ,电话: 0573-83683668),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