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浪子回头(油画)1668 伦勃朗(荷兰) • 画作故事 • 画中跪下的是小儿子。小 儿子年轻时向父亲提出分 家产,父亲由于疼爱小儿 子答应了他的要求。小儿 子拿着父亲的钱到处挥霍, 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一个 乞丐。那时他才意识到自 己年轻时对父亲所做的事 是多么过分,于是决定变 成乞丐也要向父亲道歉。 • 画中父亲的眼神没有太大 的波动,是因为父亲因为 小儿子的离去哭瞎了双眼。 父亲在看到小儿子变为落 魄的乞丐也要回来,向大 儿子说:“浪子回头金不 换。”
星 月 夜 ( 油 画 )
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 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 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1889
凡 高 ( 荷 兰 )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艺术表现我们可以明白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 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 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 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 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 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 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 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 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 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 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 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波普艺 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国艺术评论家罗 伦斯· 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 南 京 雨 花 台 革 命 烈 士 群 雕 》 集 体
请尝 试分析以 下形式风 格不同、 意蕴相近 的美术作 品。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活动一教案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课型:欣赏、评述教材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意蕴。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活动一课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一)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同学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课前准备:教具:挂图,影像资料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作品图片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重点:结合并充分利用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与美术作品互相印证和对照,进行研究和讨论。
教学难点: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二、课堂教学:1、启发引导阶段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
应尽可能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
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能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兴趣。
2、欣赏深入阶段(1)先选择感性的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雕塑或绘画作品,如《跃马》、《柳牛图》和《杜甫》等,进行范例欣赏。
引导学生感受、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2)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美术作品的意蕴精品PPT课件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齐
马
白
奈
石
《
《 荷 花 鸽 子
吹 笛 少 年 》
》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画面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 的繁华社会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 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这里刻画的是一个秀丽而 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 沉浸在默默的深思之中;那忧 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表露了她的丰富、复杂的内心 世界,她似乎正处在深沉的冲 突和痛苦之中。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那么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 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 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 的关系呢?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从耶酥与犹大的冲突中反映了耶酥的高尚和伟大,即人的尊严和价
值;反映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学提倡学术研 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强调了人的伟大, 人格的尊严,这些才使这幅画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潘天寿 《映日》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这尊菩萨头梳 发髻,面庞丰满, 凤眼半闭,含蓄而 深沉,鼻子秀挺, 樱唇紧闭,嘴角微 翘带有笑意,表现 出温和慈祥。同时 也是敦煌石窟中的 极具艺术表现力的 作品。
敦煌石窟 《菩萨》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刘海粟 《粗枝大叶》
画家刘海粟的作品吸收了中西方艺术形式和技法的特长,创作了 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他能够把形与色在画面中充分地有机结合。
层
次 4.文化意义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初级中学美术教案.doc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_初中美术教案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ﻪﻭﻪ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ﻭ建筑、雕塑、绘画、园林ﻪﻭﻭ四小结ﻭﻪ总结本节课的内容ﻪﻭ五课后记ﻪ1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ﻪﻭﻭ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ﻪﻭ3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点注意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ﻭﻭﻪ美术教案-雕塑艺术_高中美术教案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
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
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ﻭﻪﻪa、罗丹的《思想者》。
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
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
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
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
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ﻭB、摩尔的《斜卧像》。
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
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像这种表现性的雕像,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
这ﻭﻭC、雕塑具样的雕塑应从内在的意境去观看,不能单看外表。
ﻭ有体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的表达。
例如,河南洛阳《卢舍那大佛》的体积之大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数量之多,都是构成迫人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内容的重要方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因素。
ﻪﻭﻪﻭﻭ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ﻭﻪ雕塑形象单纯,难于作复杂的描绘所以作者利用其形体变化,体量和外轮廓造成雕塑的节奏韵律感,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教学时数: 1课时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 1课时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一课了解纹样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纹样是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而形成的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2课弘扬真善美

目录
• 引言 • 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 弘扬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意义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课程简介
•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聚焦于美术作品的 深层意蕴。通过介绍不同风格、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 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其中的真善美,并尝试在自己 的创作中表达出来。
深入分析的美术作品
学生们在课堂上对多幅经典美术作品进行了 深入分析,挖掘出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展 现了较高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亮点回顾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本堂课采用了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 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美术知识,提高了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突出真善美的主题
课程紧扣“弘扬真善美”的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美 术作品,引导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
综上所述,弘扬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具 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 境界,传递社会正能量,还能够拓展艺 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为美术创作注入
新的活力和内涵。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经典作品解读
《蒙娜丽莎》
这幅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微妙的色彩表现出蒙娜丽莎神 秘微笑背后的内心世界和人性光辉,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融合。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绘画技 巧,还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和生活 打下了坚实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夜巡》
这幅作品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杰作,通过生动的光影效果和精准的人物描绘,展现了守卫城市的士兵 们坚毅、勇敢的精神风貌,是对真实、善良与美好品质的赞美。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1

《洪荒风雪》(中国画)黄胄
《洪荒风雪》的构思 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 行程中的切身感受。 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 戈壁滩艰难跋涉一个 星期,不见人烟,突 然,远处传来驼铃声, 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 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 来,这意外惊喜令人 永生难忘,从而创作 了《洪荒风雪》。创 作年代:1955年。尺 寸:73.4×117cm
第一单元 为什么美术家们要画画?
想要通过绘画来表达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 一些情感或者其他,这就是说每一幅画都 有它特定的含义。
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1课 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
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其内在的深层意蕴,并记 录美术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姓名。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杜键
《在激流中前进》 是一首"力"的颂歌; 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 是同心协力、团结一 致的颂歌。船工们齐 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 浪之中的惊险场景。 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 激流中,也只有稳掌 舵、紧划桨,奋勇前 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 胜利。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 历时两年。尺寸: 14.8厘米X528.7厘米。
《玛丽莲· 梦露》(丝网版画)安迪· 沃霍尔
美国画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迪· 沃霍尔的作 品,他采取照相版丝网漏印 技术,让画面象一张刚从印 刷厂取来的未完成样张一般, 这一幅《玛丽莲· 梦露》是 最典型的代表作。沃霍尔大 规模复制流行明星梦露的图 像,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 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 创作时间:1962年 尺寸:51×41厘米
杨 柳 浴 禽 图
( 中 国 画 ) 朱 耷
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轴,纸 本水墨纵119厘米横58.4厘米。此 幅是前幅《树石八哥图》的变体。 八哥的姿势画法完全相同,可见 八大山人自己对这一形象的塑造 相当满意,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八 大山人那些潇洒随意,看似漫不 经心的作品是经过了如何仔细推 敲才创造出来的。在构图处理上 与前幅不同,以八哥为全画视觉 中心,采取上虚下实的手法,而 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即他自 己所说的"阴骘阳受"的处理手法。 如下部树干、湖石、土坡中留出 三大块空白。上部杨柳枝条迎风 摇曳,寥寥数笔,又分割出若干 块空间,虽虚而实,有密不透风 之感。最后题款和印章与主体八 哥成倚角之势,以补虚中之不足。 此幅画面笔墨虽简而构图饱满, 境界廓大,表现了春风和熙、万 物萌动的无限生意,与前幅情调 大异其趣。
美术作品的层意蕴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 近年部分朱耷作品艺术品投资市场拍 卖情况: • 《竹石鸳鸯》,2010,西泠印社拍场, 成交价1.187亿。 • 《仿倪云林山水》,2009年 成交价 8400万元 • 《个山杂画册》,2008,西泠印社拍 场,成交价2352万元。 • 《山青水碧鸟语花香》,2008,佳士 得拍场,成交价3426万元。 • 《鹭石图》,2008,北京万隆拍场, 成交价3300万。 • 《瓶菊图》,2008,中国嘉德拍场, 成交价3136万元(不含佣金)
3.作品物象:画中这八骑人马 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 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 情,闲适,勃勃生气。
4.文化意义:在张萱之前,专 画妇女的人物画很少见,而象 顾恺之《女史箴图》一类的画, 大都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从这 一角度讲,张萱画现实生活中 妇女题材,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思考与回答
是不是表现的形象相同,意 蕴一定相同?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1.物质材料: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2.形式构成:作品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使作品浓艳而不失其 秀雅。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 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 物。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 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 观的盛唐风貌.
形式构成:即作品中的点线面和形体 的组织关系,以及与这些相应的各种 表现方法。
作品物象:即作品中描绘的 对象是 什么?表现了什么场面?体现出什么 感情和情趣?
文化意义:这一点包含两方面内容。 首先是指作品中约定俗成的意义和 本质意义。另外还指时代精神和民 族精神。
跃马(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 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 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 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 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他们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 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 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 用石块还 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 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 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 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 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1课情感的表达和理念的抒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情。
三、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
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
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画家为什么选择母亲的背影?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
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