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潜意识沟通 六步法 (李中莹)
李中莹 十二个前提假设+海灵格语录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样﹐也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3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4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5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6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7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个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8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9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0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二﹑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
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3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5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7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8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9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10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三﹑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1只说光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而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与潜意识沟通

与潜意识沟通与潜意识沟通,说来是件悬乎的事情,但悬乎不悬乎,在于你看到这个标题开始。
首先,你相信能与潜意识沟通吗?如果不,那就的确悬乎了。
一下片段,送给相信能与潜意识沟通的人。
建议:心不静者勿看。
先看几个原理:(1).能很好与你潜意识沟通的,一般是在你的潜意识里具有很高权限的人,首先就是你自己,再者是你爱的人、你关心的人,还有你尊敬的人。
(2).不断重复增加与潜意识沟通成功的几率。
(3).否定句基本被潜意识过滤掉。
假象有一天,有人对你说:请不要想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红色的大象了!真的不要想红色的大象了!你脑子里面什么感觉?是不是出现了红色的大象?别人叫你不要想,可是你先处理的事是图像,至于后来的不要,当你执行时,已经发生了。
这个原理,可以用于妻管严失败之中,妻子对丈夫说:“不要在外面鬼混!”本来他潜意识里没有鬼混,但妻子不断地重复“不要鬼混!”,于是丈夫的头脑里就呈现鬼混的画面——喝酒、嫖妓、赌博···直接将画面递交给潜意识,而不要被过滤掉,最后就在外面鬼混了···所以你想让别人做什么,直接让他做,尽量少用否定句。
(4).潜意识保护着我们,比如感觉到烫立即缩手。
同时也定义着我们本身,比如自己觉得自己是笨蛋,于是就真的成了笨蛋。
(5).前面四点,都可以总结为这样一个原理:潜意识前面有个过滤器,将对大量信息进行过滤。
剩下可以进入潜意识的。
进入潜意识后会让潜意识产生两个动作,一是储存,二是执行,并且执行的特点是听到即执行,也就是说,一旦传递到潜意识,这些指令就会不加评判地,没有的储存,有的执行。
同时也要注意,随着时间的增长,指令的积累,执行结果会不同。
对付过滤器的办法,就是:<1>.拥有高的权限,就像你想进入深宫大院,权限够了才让你进,不够的滚一边去!<2>.不断重复,就如你想进门,但大门不开,于是你狂轰滥炸,终于有一天门被炸烂了,你就进去了。
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篇

1.NLP的中心学问是“模仿”
NLP的起源是研究卓越人士特别成功的原因,把结果化成一套一套的技巧程序,使其它人也可以成为卓越人士。所以,NLP的基础是“模仿”,不只是模仿他人,还模仿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如何工作,运用同一模式去使某些事的效果更好。
-----------------------------
2.2意识与潜意识
1.脑的功能
我们的脑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低脑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它们负责我们生存的最根本需要,意识对它们的运作不能有直接的介入。延髓负责呼吸和血压,对心脏跳动也有影响。它也负责吞噘和呕吐的反射。脑桥负责新皮质(第三层)与小脑(第二层)的联系。皮质做决定,小脑控制我们身体动作的能力。中脑与我们视觉与听觉能力的基本模式有关。
注:①大脑分为低脑、中脑和新脑是近年脑神经学中最流行的说法,由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首先提出。低脑又名爬虫类脑;中脑丈名哺乳类脑;新脑又名新哺乳类脑。
②第一层中有一个部分称为‘‘中脑”,与第二层之名称“中脑”同名:这两个名称完全一样,容易混淆。
2.头脑的能力
我们头脑的能力,从运用的角度看,有两个状态:意识和潜意识。在潜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远远超过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 意识状态是当我们看、听、说和思想时,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看、听、说和思想。意识状态的能力十分有限(与潜意 识状态相比较),一般来说,它包括以下两点:
⑤心理状态的各种功能,包括情绪和感觉的转变和运用。
⑥其他尚未能清晰解释的功能。
潜意识所控制的身体功能和能力中,有一部分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次。这部分也就是每一个人可以发挥潜能或者增加头脑能力的部分(见图2—3)
李中莹_NLP执行师笔记(非讲义)完整版[1]
![李中莹_NLP执行师笔记(非讲义)完整版[1]](https://img.taocdn.com/s3/m/103370ac0722192e4536f6b5.png)
李中莹NLP执行师笔记(非讲义)今日内容1 信念系统观察技巧2 自我与自我3 潜意识4 为何6内器官经验元素7 咨询对话技巧课程开始我们更喜欢在一个家庭里面都有这个技巧当孩子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解决了他可能出现的困扰这里很多技巧是实践中证实是有效的。
有一个海灵格基金,帮助西部的人员学习有不遵守纪律的是表示要向这个基金捐款三个部分:1 基础的概念我明白它是怎样做,就会做得更快,更好2 "应该"的教育很多,但感觉却不听"应该"的教育下不了决心,不能阻止自己,"应该"和感觉总是打架感觉的力量大于"应该"的力量。
原来所谓"不好"是对当事人有帮助的工作,只是方式可能不恰当而已3 意识和潜意识手牵手特点:很多个案根不不需要知道当事人发生了什么就可以知道和帮助到他们。
我个人是研究实践的,我对理论研究不是很有兴趣的理论就一定要做得出来。
我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科学理论和实用的技巧。
我们需要尊重自己和别人我们不能因为比别人知道很多而有权力干预别人如果有人自己不愿意改变,全世界都没有人能有办法改变他。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人绝对有最足够的能力应对宇宙所有的事件而不会没有能力但有不会运用的能力的可能。
以围棋盘来说明:事件起步和钟点可能一样但途径不不同,可能激动奋进,可能痛苦悲哀,可能快乐轻松。
有的人容易忘记可能是因为这人有太多的创伤直到自我伤害部分记忆的功能--这样就把该记忆的都忘记了--而且不能正确记忆我们的辅导是储存和缓解,或创造新的网络缓解创伤,而不伤害神经原和功能学习,记忆,运用,判断,控制,等神经原及网络的功能。
聪明不聪明看网络的多少?而孩子在接触了世界后,每个接触都会创造出一个网络见识越广越聪明神经原随时死亡,随时生产到12岁后,如果没有得到特别的训练,就会停留不增了差异可能达到25%,是很大的差异了。
建设聪明的部分--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李中莹NLP课程大纲

• 肯定兴趣 • 鼓励 • 尝试
印记和创伤
• 已造成的创伤如何治疗? • 第一套:三步稳定法 • (整合提升能量,减轻内心恐惧效果。) • A手法:双手依次轻揉经脉点1-3 • B挂勾式伸出双臂,将左手腕交叉放在右手臂上,手
掌心相对,手指交叉相扣,将手拉回胸前。将右脚 蜾侧,双脚交叉站立,并以舌尖抵住上颚,闭上眼 睛并深呼吸,维持此动作1分钟后,转换左右方向。 松开手腕,双脚放平,两手指尖相融,深呼吸约15 秒。可快速平复心情,提升专注力。右手轻揉经脉 点4,轻松重复说出:“我完全接受和爱自己,虽然 我有担忧,痛苦、问题。” • 第二套:八点法 • 针对创伤、PTSD特别有效。揉或手指拍打。10秒/ 点。1-8为一遍。重复2-3次后停下,可以重复做。 • 第三套:TAT法(特别有效“放下”) • 这个困扰的所有根源都已经结束和痊愈了;我的心 ,我的身体,我的生命里跟这个困扰有关的部分都 已经痊愈了;我所有因为这个困扰而受的影响的部 分都痊愈了;我请求所有因为这个困扰而被我伤害 的人原谅;我原谅所有我认为导致这次困扰的人, (包括上帝、老天、家人,把适合的加入括号里) ;关于这个困扰无论剩下的是什么,都已经痊愈了 。 • 鼓励尝试 • 体验
案例:老师的价值观和家 长相违背的时候该如何?
老师的尊严需要维持原有 的价值观;告诉孩子老师 的动机是对的,行动上不 恰当;和老师沟通。
限制性信念
成绩好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成功没有捷径。 学英语一定要背单词。 除了学习,别的东西都不重要。 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情绪和 动机是对 的,行为上没有效果。) 坚持的灵活,灵活的坚持,关键是有效。 案例:孩子需要听话吗? 父母80分—孩子7折8折—56,64分 希望孩子比你优秀?和你一样?比你差? 听话还是动脑更重要?懂得探索、承担责 任、自己选择、解决问题。 案例:如何处理和祖辈不同的价值观? 减少孩子和老人呆的时间;减少伤害。
李中莹:与潜意识沟通的技巧

李中莹:与潜意识沟通的技巧1、呼吸放松法运用呼吸放松法去改变来访者的内心状态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常用的基本技巧之一。
一般来说,呼气使一个人放松,而吸气则使其内心状态加强。
最常用的方式是引导来访者做深呼吸,每当呼气时把注意力放在双肩上。
这样双肩便会随着呼气而放松,从而带动全身的放松。
这是最快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方法。
假若辅导员能够运用柔和及放慢的声调配合,来访者的放松会做得更快更好。
吸气时,引导自己或来访者鼓起腹部,这样会有效地令横膈膜最大程度地下沉,利于副交感神经的启动。
呼气时,注意力放在双肩的同时,也有意使腹部缓缓地收起,越慢越好,这就是腹式呼吸法(婴儿呼吸法)。
来访者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才能做到最好的配合,所以让来访者放松往往是一次辅导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与潜意识沟通在过去,人们认为跟潜意识沟通是很难的,只有类似高僧或瑜伽大师才可以做到。
事实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与潜意识沟通,使潜意识能够改变那些重要和复杂部分的情况。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好像一个小孩子——力量又多又大、好奇贪玩、对文字不大感兴趣、需要呵护。
它负责一个人的所有喜怒哀乐,也负责人生中需要的勇气、自信、幽默感等各种能力(感觉就是能力)。
越肯定潜意识、越对它表示欣赏感谢,它越会起劲地与你配合。
与潜意识沟通时,跟随这些概念,效果会又快又好。
与潜意识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应用呼吸放松法使来访者平静下来。
第二步,引导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觉所在,想象那里就是潜意识的中心,像是对着心中一个人说话般,与它对话。
这样的对话,可以说出声来,也可以只在心里进行。
若来访者觉得这样难以掌握,或者找不到身躯里感觉所在,可以引导他把一只手按在胸口处,把胸口被按着的感觉所在,看作是潜意识便可。
第三步,灵活地进行沟通对话,注意捕捉潜意识的回应;注意事项:⑴与潜意识沟通,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应对它说谢谢。
在沟通过程中,每当它给你回应或者讯息,也应先说声谢谢,才继续下去。
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

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虽然经常说起“潜意识”这三个字,但多数人不大知道它的意义,更不用说如何与它沟通了。
我们身体里一些最重要、最复杂的部分,例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都是由潜意识完全控制。
我们的情绪更是与潜意识密切相关,甚至是潜意识的代言人。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好像一个小孩子:力量又多又大、好奇贪玩、对文字不太感兴趣、需要呵护。
它负责一个人所有的喜怒哀乐,也负责人的勇气、自信、激情、冷静、创造力、幽默感等。
越肯定潜意识,越对它表示欣赏与感谢,它就做得越起劲,越会与你配合。
与潜意识沟通时,记住这个特点,效果就会又快又好。
与潜意识沟通的技巧其实很容易。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在动作快、紧张时,他的意识是在积极极活动的状态中。
这时,潜意识忙于照顾可能出现的威胁、脱离情况、保护主人,是没有兴趣做沟通的。
所以,与潜意识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使它平静下来。
最容易的方法是做深呼吸,在呼气时把注意力放在双肩上。
同时做这两件事(呼气时把注意力放在肩膀),能改变自主神经系统的工作,抑制交感神经而活跃副交感神经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开始放松。
深呼吸三次后,肩膀的放松感觉会漫延到身体更多的部分。
这样,潜意识觉得可以松弛下来,也就乐于做沟通工作了。
第二步,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觉上,甚至感受心脏的跳动,想象那里就是潜意识的中心,像是对着心中一个人说话一般,与它对话。
这样的对话,可以说出声来,也可以只是在心里进行。
若觉得找不到身体的感觉,可以直接把一只手按在胸口,把那里直接当作潜意识亦可。
与潜意识沟通,在开始和结束时,都应对它说谢谢。
在沟通过程中,每当它给你回应或发出讯息,也应先说声谢谢,再继续下去。
这样,潜意识会知道你肯定、接受、认同和欣赏它的工作,会更乐意与你有更多的沟通。
(每当一个人在责骂自己没有用或不对时,都是在否定潜意识。
想想,在你的一生里潜意识不断默默地为你做这么多的事,保护照顾你,而你往往不断地否定它。
换你是潜意识,你会肯沟通吗?)当我们需要应用潜意识来调整一些负面信念时,我的建议是,先学会与潜意识沟通,之后邀请潜意识配合做调整,这样会比较顺利。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第30页
• 第一式:
• 正常呼吸,将一只手放在横膈膜位置, 吸气时手稍微用力往里压,辅导者数 12345,然后呼气时手放松,辅导者数 12345后停顿。
• 第二式:
• 正常呼吸,将一只手放在横膈膜位置, 另一只手放于胸口正中位置,吸气时横膈 膜位置手先稍微用力往里压,胸口位置手 后往里压,呼气时双手同时放松,不再用 力。
•松开手腕, 双脚平放, 两手指尖相触, 深呼吸 約15秒。此举可助人快速平复心情, 提升专 注力。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第28页
“混 合 法”
除了化解情绪外, “混正当”还能够处理一些不良状态, 类如咳嗽不止, 思想纷乱等。
使用「混正当」时, 辅导者以90度直角站/坐在来访 者右边, 以左手手掌按在来访者背部「大椎穴」 (脊椎骨最为隆起一点, 刚在颈部之下)。右手则 以拇指及食指分别轻按在来访者双眼眉毛中直线 及额头中横线交点处。两指应约80~100公分宽。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第21页
• 引导来访者建立未来目标和相关未来景象, 这是非常关键一步。创伤受害者内心停留 在过去困境, 有了未来景象, 内心便能从困 境里走出来(想象怎样从此刻走向未来景 象)。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第22页
不可讨论5个事项
• 不讨论创伤细节 • 不用抚慰 • 不回想创伤经验 • 不要创造不现实期望 • 不要说教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第23页
能够讨论6个事项
– 事件中受导者怎样应对事情 – 事件产生情绪感受与身体感觉 – 离去人与事物对受导者意义 – 与没有离去人怎样做到更加好连接 – 未来计划 – 他人怎样帮助受导者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潜意识沟通六步法(李中莹)
身心一致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处于一个完全和谐合拍、共鸣共振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我们蕴藏的内心力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来,为人生创造出更多的成功、快乐。
与此相反的状态是,“知道应该做但不能下决心去做;知道不应做但忍不住偷偷地去做”的状态。
这是因为理性和感性的立场不一致,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位有异。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BVR),是随着每天出现的事情有所学习而不断变化的。
因而此时此刻我对这一件事的BVR,仍然可能会有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上的不同。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很想与意识沟通,它不断地发出讯息,只是我们过去很少注意到,亦不知道如何做而已。
以下介绍的技巧,是从“六步换框法”发展出来的一个自用版本。
这个技巧,帮助我们掌握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
1.潜意识的位置
潜意识虽然在我们的脑里,但是它是经由我们身体的情绪感觉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的。
当我们需要与它沟通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躯体里(头颅之下,大腿之上)的情绪感觉所在之处,这便是潜意识的位置;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心脏的位置。
若这两点仍觉难找,可以想像躯体内的一幅景象,其中哪一点有些不同,认定这一点是自己的潜意识便可。
(那幅景象可以是一片黑暗,而那一点可以是一点的光。
) 2.沟通的模式
认定了潜意识的位置,在内心对它说话。
态度应该诚恳、专心和信任。
3.沟通前的准备
找一个舒适平静没有滋扰的环境坐下或躺下,做数个深呼吸,使整个人放松和平静下来。
开始时第一步总是多谢潜意识的照顾,过程中亦应慷慨地多对它说多谢。
4.步骤
前提:假设内心对某事不甚积极,虽然心里知道是应该去做的。
(1)在内心对潜意识说:“多谢你今天的用心照顾。
我想与你沟通,可以吗?”(静心、放松身体,等待潜意识的回应。
这份回应不会是文字和语言,多数会是一份忽然涌出来的感觉。
待出现后……
(2)“多谢你肯与我沟通。
这件事,你觉得我不应该去做?”(等待它的回应。
)待出现后……
(3)“多谢。
不做这件事给我什么好处?请让我知道。
”(等待回应。
)待出现后……
(4)“我明白了,多谢。
我想找出方法,既能保证这些好处,又能使我因做这件事而得到多些成功快乐,你肯支持吗?”(等待回应。
)待出现后……
(5) “多谢你的支持。
我想邀请我的潜意识的每一个部分去全力支持这个决定,请你帮我做到这点。
”(等待感觉的出现。
)然后……
(6)“多谢全体的支持。
潜意识,多谢你,请你以后与我有更多的沟通。
”
5.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
(1)没有回应。
若过去少有内心感觉,刚开始与潜意识沟通时会有困难,多做数次便会消除。
最初几次不要心急,必须完全放松。
如果无论怎样做也无法建立沟通,那是说环境或时间不适当,潜意识不想在此时此地与意识沟通,应仍然向它致谢,然后结束。
(2)等候很久。
在等候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躯内锁定的一点(内视觉)和不断地重复“我在等待着,请与我沟通”的话(内听觉),以免分散精力。
(3)涌出的讯息没有意义,讯息不会没有意义,只是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其意义而已。
可以先多谢潜意识,然后请它给你更清晰的讯息,或者帮你明白讯息的意义。
6.沟通后
答应过潜意识的事必须去做,你的意义与潜意识的紧密关系是你处事快捷有效的保证.
创造未来景象
当事情有不只一个选择时,我们有时会陷于迷惘之中,不知如何取舍。
其中一个方法是凭各个选择未来景象知道潜意识的取向。
例如你在某件事上有3个选择,不知道应挑选哪一个。
你可以按以下步骤去做:
(1)找个平静环境,坐下,做3个深呼吸,使内心平静轻松。
(2)检查一下现有的选择数目,逐一弄清其一定的条件细节,再想一想事情完成后适当做回顾的时刻(例如买房,会是入住一个月以后,换工作则会是六个月或一年后,这时才会知道所作的选择是否正确,依此类推)。
(3)挑选其中一个选择,把时间推前去回顾的时刻,创造那个未来的景象,其中应该有充分的视、听、感觉内容。
充分注意各项经验元素。
(4)打破状态,挑另外一个选择,重复上面(3)的过程。
如是者给所有的选择都创造一个未来景象。
(5)打破状态,然后把所有选择的未来景象同时排列在脑里(若有困难,可以一次只用两张作比较、淘汰),找出各项经验元素最强烈的一个未来景象,这便是潜意识最认同的选择。
以“反败为胜法”发挥潜意识
的智慧
反败为胜法”是我在1998年发展出来的一个技巧。
它方便、迅速和容易掌握,初学者第一次使用便能得到效果。
同时它的用途很广泛,亦容易在使用其他NLP技巧的过程中因需要而随时加入。
这一技巧,在2000年10月份的"Anchor Point Magazine”(全球最畅销的NLP杂志)上刊出,英文名称是“The Wise-Me Process”。
“反败为胜法”假设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出,因而能够启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从脑神经学的角度去看,负面情绪是“感激反应”(Stress)的来源,在“感激反应”的状态中,大脑的前额叶(Prefrontal Cotex),亦即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策划的中心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低。
一般来说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困难,或者需要特别解决的方法,这时最需要前额叶的运作良好。
“反败为胜法”便是让前额叶发挥它的功能。
“反败为胜法”的步骤:
(1)找一张椅子,坐下,想某个问题,让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
注意那是些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例如担心、愤怒、无奈等)。
若以1—10的分值表示,其中10为极辛苦,1为轻松,现在的感觉以哪个数字最能代表之?(待结束后测试效果)
(2)站起来,走开数步,看着椅子上的自己(情绪的我),注意他的坐姿、表情和内心的负面情绪。
看着“情绪的我”,告诉自己“我就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一定要帮助他”。
想一下他可以怎样做,有些什么不同的做法,环境中有些什么人、事、物能帮助他,如果他掌握了些能力他会做得更好,他需要一些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技巧(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告诉他,无须理会自己是否掌握)。
(3)走近椅子,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把刚才想到的告诉他(这个位置,称为“智慧的我”)。
说完后,感觉一下是否已经足够:若他掌握了所说的一切,事情是否能够解决。
若不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可以加入,告诉他。
若够,则走开约10~15英尺远。
(4)站在距离椅子10—15英尺远处,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和站在他前面给他意见的“智慧的我”。
聆听一遍“智慧的我”对“情绪的我”所说的话,然后问自己:“如果‘智慧的我’所说的能力他全部都拥有,我会用什么文字去描述这个‘智慧的我”。
然后说出这些文字(例如,他是一个冷静和处事时能够照顾全局的人)。
(5)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多谢他过去对自己的照顾和辛勤。
然后客气地问他:“为了这次(本人名字)可以在这件事中得到更多更好,可不可以请你暂时站在一旁,保证稍后一定请你回来?”然后看着他站起走开。
(6)望着“智慧的我”,请他坐在椅子上。
注意他的坐姿与面部表情等与刚才((J情绪的我”坐时的不同(这是这个技巧有效果的保证)。
“智慧的我”的坐姿及面部表情应该是符合刚才对他的能力的描述文字。
(7)凝视坐在椅子上的“智慧的我”,慢慢走向他,靠近椅子时转身坐下,想像进入了“智慧的我”,并且尽量模仿他的坐姿和面部表情。
此时,那些能力的感觉会在内心涌现,用大力吸气的方法,把这些能力的感觉加强、扩大,通常会是那份感觉膨胀、变暧,充实了身体各处。
经过多次这样的深呼吸后,享受一下这份舒服、有力量的感觉,然后张开眼睛,再思想一下那个问题。
(8)这时再想那个问题,一般的感觉是有办法解决,问题微不足道,而且会多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再次用1~10的分值,测试一下现在的感觉。
如果不满意,重复前面(2)—(8)的步骤;如果满意,则回头看看刚才走开的“情绪的我”,若他的表情是良好的(例如微笑、轻松等),可邀请他回来,闭上眼睛,感受他进入体内的感觉。
若“情绪的我”面部表情仍不够理想,重复(2)—(8)的步骤。
注①:若步骤(2)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站在另一位置,想像自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或解决该问题的专家),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确认一下内心充满智慧 (或能力)的感觉,然后张开眼教导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
如果效果仍不够满意,可以站在另一个新的位置,想像自已是一个曾经解决过这个问题的大师,其他步骤如上述。
注②:“反败为胜法”可以反复地做,每次都能发挥出潜意识蕴藏在更深层的智慧。
作者简介:李中莹是华语世界NLP及EQ方面的杰出专家,其NLP课程是华人地区最权威、最系统、最受欢迎的 NLP 学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