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有好多声音是我们的耳朵根本听不到的呀?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这个神奇的知识,我当时就惊呆了!你们能想象吗?就像我们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明明还有很多东西存在,可我们就是看不到。
声音也是这样,明明有好多声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耳朵却没办法捕捉到。
老师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范围的,大概在20 赫兹到20000 赫兹之间。
低于20 赫兹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赫兹的声音叫超声波。
这就好像是一个声音的“门禁系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我们的耳朵“放进来”。
你们说,次声波是不是很神秘?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次声波的例子。
比如说,大象之间就能发出次声波来交流。
哎呀,我就在想,大象是不是在悄悄地说着什么秘密,而我们人类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这就好像我们在玩捉迷藏,大象藏在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偷偷地说着话,多有趣啊!还有地震、火山爆发的时候也会产生次声波。
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在给我们发出一些特殊的“信号”,只是我们接收不到吗?再来说说超声波。
蝙蝠就能发出超声波来“看”路,它们在黑黑的夜里飞来飞去,一点儿都不会撞到东西。
这难道不像是它们有了一双超级神奇的“眼睛”吗?还有医院里的B 超检查,也是利用了超声波。
这多厉害呀,不用开刀,就能知道我们身体里面的情况。
我下课的时候还跟同桌讨论呢,我说:“你说要是我们能听到所有的声音,那世界得有多吵闹啊?”同桌摇摇头说:“那估计我们的脑袋都要被吵炸啦!”可不是嘛,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刚刚好。
所以呀,同学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未知,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呢!我们可不能满足于现在知道的一点点知识,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发现更多的秘密!你们说是不是?。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并在些基础上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然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特点,常识性地介绍了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简略地介绍了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以期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
本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人们通常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识别、认知客观世界的。
凡在人们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承认、识别和接受,并产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研究的是人不能直接用听觉器官感知的声波段,如何使初中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产生兴趣,关键的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过程:(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上《第4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同步练习(答案版)

第|一单元声现象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以下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检查身体D.利用回声定位【答案】A【解析】医生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击碎结石,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用声呐探测海深、用B 超检査身体和利用回声定位都是利用声波获得有用的消息,属于声波传递信息.2.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波击碎结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某校科创小组同学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测得月球到地球间距离约为38万千米【答案】B【解析】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除去结石,利用的是声音能传播能量;故A不正确;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不正确;超声波不能在真空里面传播,而地球和月球之间大局部都是真空,所以超声波无法完成这个工作,故D不正确3.以下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答案】A【解析】A、用手轻敲西瓜判断西瓜熟的程度,是利用声音传递的信息,符合题意B、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加湿器湿润室内空气,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清洁牙齿,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应选A4.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B超〞查看胎儿发育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C.倒车雷达D."超声波洗眼镜【答案】D【解析】A、"B超〞查看胎儿发育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声音能传递能量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以下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C.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D.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答案】D【解析】A.登山,如果高声讲话,声音传递的能量可能引起雪崩,A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清洗钟表,是通过超声波引起钟表零件上污垢的振动而脱落,是利用声音传递,B不符合题意;C.由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使体石结石振动而被"击碎〞,C不符合题意;D.利用彩超观察胎儿,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信息来获取体內胎儿的生长情况,D符合题意.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预报台风、地震或监测核试验【答案】B【解析】A、大象交流用的是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此选项不合题意;;;7.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答案】D【解析】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是2021000Hz,小于20Hz的是次声波,次声波具有较小的振动频率8.关于次声和超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B.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次声和超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超声是传播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答案】A【解析】A.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声音的传搔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在国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A符合题意;B.次声就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它在无介质的时候也不能传播;C只要是声音,都不可在真空中传播;D.超声是声音的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听不到.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Hz, 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答案】350|能|超声波【解析】(1)昆虫的翅膀在105内振动了350次所以翅膀振动的须率:3500次=350 +z(2)人美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12 -200030在人类能听到的质率围内,所以能听到.(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10.〔多项选择〕在眼镜店,店员常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清洗时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的产生源于振动B."嗞嗞〞的声音正是超声波C.超声波的传播必须要有空气作为介质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 D【解析】A.超声波是声波,也时由振动产生的,故正确B.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所以人听不到,故错误.C.超声波的传播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故错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超声波也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正确.第二节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那么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B、C、D、【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屡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 =.应选:C.2、琼岛四季瓜果香,以下四种海南瓜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A、木瓜B、菠萝C、龙眼D、椰子【答案】C【解析】海南瓜果木瓜、菠萝、龙眼、椰子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龙眼,其余水果的体积都远远大于2cm3;故ABD错误;C正确.应选C.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间距不尽相同,但可以直接得到的数据是〔〕A、长度B、质量C、体积D、时间间隔【答案】D【解析】由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中相邻的点间的时间间隔为,所以数出两点间的点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应选D.4、以下记录结果中,用厘米做单位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B、教室的宽度约为60C、小明的身高约为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答案】A【解析】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此选项符合题意;B、教室的宽度约为60dm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明的身高约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应选A.5、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某同学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是,为了使摆的周期刚好是1s ,该同学怎样做才行〔〕A、将小铁块改为大一点的铁块B、将小铁块改为更小一点的铁块C、将绳的长度加长一些D、将绳的长度缩短一些【答案】C【解析】单摆的摆动周期的大小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与摆的质量无关;所以要使摆的摆动时间〔周期〕由变为1s ,应该将摆绳的长度加长一些,故C正确.应选C.6、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卷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挂钟【答案】D 【解析】A、卷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螺旋测微器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挂钟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此选项符合题意.应选D.7、以下物品的尺度最|接近2dm的是〔〕A、教室门口的高度B、硬币的直径C、文具盒的长度D、手掌的宽度【答案】C【解析】A、教室门口的高度在2m =20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枚硬币的直径在左右.故B 不符合题意;C、文具盒的长度在20cm =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手掌的宽度在10cm =1d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应选C8、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假设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应选B.9、如下列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答案】B;3.45【解析】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故答案为:B;.10、利用如下列图的刻度尺测量一枚纪念币的直径,测得纪念币的直径是________cm.【答案】4.00【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左边三角板对应的刻度值为,右边三角板对应的刻度值为,纪念币的直径为﹣.故答案为:.11、|王平同学测出自己的脉博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75次,在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王平由于没有带手表,为了测出本班选手陈刚同学的演讲时间,他采用了记录脉博跳动的方式来估测,结果在陈刚同学演讲时,|王平测出自己的脉博共跳动225次,那么陈刚同学演讲的时间大概是________ s.【答案】180【解析】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75次,脉搏共跳动225次,可计算出时间为:t = min =3min =180S;故答案为:180.12、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下列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答案】〔1〕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2〕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1〕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2〕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那么:〔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局部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局部,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点拨】 老年人听力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响度较小的声音
不敏感;二是听觉频率范围变小了.故助听器的作用是扩 大老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或提高声音的响度.
12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 D.超声波的定向传播能力差
苏科版 八年级上
第一章 声现象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D 3 4B 5B
答案呈现
6 7 8B 9 低于;次 10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1 D
16
12 B
17
13 信息;太高
14 B
15
答案呈现
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_可__听__声__波___,它的频率范围通 常为20~20 000 Hz,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作 ___超__声__波___;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作___次__声__波___.
【点拨】 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
情况如图甲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 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图甲对应的指纹 的大致形状是A.
湘教版 九年级上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 2
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认知基础练
(2)请写出此题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移项,得 x2-2x=1. 配方,得 x2-2x+1=2,即(x-1)2=2. 两边开平方,得 x-1=± 2, 所以 x1=1+ 2,x2=1- 2. 易错警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先把 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移项时切记要变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问题情境】1793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走出家门,放飞了关在笼子里做实验用的几只蝙蝠。
只见蝙蝠们抖动着带有薄膜的肢翼,轻盈地飞向夜空,并发出自由自在的“吱吱”叫声。
斯帕拉捷见状,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放飞蝙蝠之前,他已用小针刺瞎了蝙蝠的双眼,“瞎了眼的蝙蝠怎么能如此敏捷地飞翔呢?”他下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个谜。
在进行这项实验之前,斯帕拉捷一直认为:蝙蝠之所以能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能在非常黑暗的条件下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去捕捉飞虫,一定是由于长了一双非常敏锐的眼睛。
他之所以要刺瞎蝙蝠的双眼,正是想证明这一点。
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意外的情况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不用眼睛,那蝙蝠又是依靠什么来辨别障碍物,捕捉食物的呢?”于是,他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住,放了出去,结果,蝙蝠还是照样飞得轻松自如。
“奥秘会不会在翅膀上呢?”斯帕拉捷这次在蝙蝠的翅膀上涂了一层油漆。
然而,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耳朵塞住,这一次,飞上天的蝙蝠东碰西撞的,很快就跌了下来。
斯帕拉捷这才弄清楚,原来,蝙蝠是靠听觉来确定方向,捕捉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震动。
斯帕拉捷到底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蝙蝠飞行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图式优化】【过程支架】根据人耳的听觉范围,我们把声音分为: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学案要真正认识测量的知识还必须了解下列知识.因此,同学们要会用所查阅的资料,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意义.蝙蝠和超声波蝙蝠是靠气流运动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的。
蝙蝠能发出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人耳对这种频率的声音只能望尘莫及。
因为人类的听力有限,听到的声波频率约在20~2万赫兹的范围内。
飞行时,蝙蝠在喉内产生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发射出来。
声波遇到猎物会反射回来,正在飞行的夜蛾对反射波产生压力,飞行速度愈快,压力愈大,回声声波的频率就愈高。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填空题提优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一章声现象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填空题提优1.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
2.小明家使用的是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如图所示,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
这个系统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3.2018年2月6日,在我国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觉察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______产生;救治伤员时,医生用的“B 超”是利用______获得信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4.振动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成为超声波。
某超声波牙刷宣称是以超声波洁齿,自称以悬浮马达为动力,带动刷头1min高速振动30000次,使水流深入牙齿难以触及的部位,达到清洁目的,该牙刷的频率是_________Hz。
此牙刷____(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牙刷,依据是_____________。
此牙刷的洁齿功能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___________的性质。
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可以______的道理;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可以______的性质。
6.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________,把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________.7.向农田或粮仓里放送模仿蝙蝠的_______波,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但人耳______听到。
(选填“能”或“不能”).8.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称为__________.请你举出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_______.9.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__________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__________(是/不是)超声波.10.“中国新歌声”比赛现场,吉它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地震、海啸的同时会产生______。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参考教案1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导语二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小结归纳](板书)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八年级物理-教案-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图片,展示地震、火山、海啸来临前自然界中的动物的异常反应,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它们有特殊的感觉,有特殊的声音……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完成下面知识的归纳。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想一想:上述几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交流并总结:与人耳可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能够成像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
除此之外,简单介绍超声波的其它应用:超声吸脂术、超声波美容……(三)次声波1.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的特点是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
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3.次声波的危害。
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4.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核爆炸等的监测和预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及它们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与合作。
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超声波的应用。
难点是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的探索活动。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复习有关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由声音的频率引入本节内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活动,分别测出5—6位男女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让学生看书再进行讨论,得出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让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比较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大小,同时知道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变化,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
2、超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让学生把超声波与可听声比较,得出超声波有哪些特点。
答: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2)超声波的应用
让学生知道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超声清洗及超声焊接,这些都是超声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涉及到声呐、回声、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多普勒效应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后面的“信息库”中有专门介绍。
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看书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时间,对难于理解的部分,教师要进行帮助、点拨。
3、次声波
让学生自学讨论,知道次声波来源于哪些地方?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严
重危害,对机器设备、建筑物有何影响以及次声波的研究、监测和控制的作用。
三、当堂反馈
1、课本P23 WWW中 1、
2、3题
2、补充练习题:
(1)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2)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3)根据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猜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让学生讨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作为本节课的小结。
五.适度作业
自主学习(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补充习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