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相关知识
地理高考棉花知识点

地理高考棉花知识点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地理高考中,涉及到棉花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棉花的产地、适生环境、种植技术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棉花的产地棉花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全球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美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种植集中在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区域。
印度是一个重要的棉花出口国,棉花主要分布在孟买高原和德干高原。
美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
2. 棉花的适生环境棉花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和水分等因素。
棉花对温暖的气候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
棉花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要求年降水量在6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土壤方面,棉花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中。
3. 棉花的种植技术棉花的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苗、定植、管理和采摘等环节。
首先是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
接下来是育苗,通常采用播种或育秧方式进行。
定植是将育苗好的棉花苗移植到田地中进行生长。
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的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防虫和除草等工作。
最后是采摘,一般是在棉铃开裂、棉花籽成熟时进行。
4. 棉花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棉花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农民和国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的种植和加工产业链较长,涉及到棉花种植、纺织加工、服装制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
棉花产业对就业、贸易和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棉花种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结: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通过对棉花的产地、适生环境、种植技术以及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棉花的相关知识。
在地理高考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对棉花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回答。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棉花种植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的种植技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节水意识
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自觉性,促进高效节 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支持
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和培训,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和效益。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给予补贴、提供 贷款等,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收益分析
在市场行情较好时,棉花种植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然而,由于种植面积大、投 入成本高,棉农的收益相对较低。此外,受天气异常、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棉花 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也会影响收益。
棉花种植的风险与对策
气候风险
棉花生长过程中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温度和水分。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等都会 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策: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 抗灾能力等。
03
棉花种植的管理工作
施肥与灌溉
基肥施用
棉花种植前,需要施用基肥,以 提供棉花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
量的化肥。
追肥
根据棉花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 ,在关键时期进行追肥,以满足 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追肥一般以
速效化肥为主。
灌溉
棉花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应根 据棉花的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进 行合理灌溉,保证棉花的正常生
长。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监测
定期观察棉花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以便采取防 治措施。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棉花知识

棉花知识(一) 常用小知识1、什么是棉花回潮率?如何测算?答:回潮率是指棉花中所含的水分与干纤维重量的百分比。
回潮率与含水率不同,含水率是指棉花中所含的水分与湿纤维重量的百分比。
国标规定,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
具体计算公式为:回潮率=(湿纤维重量-干纤维重量)/干纤维重量×100。
实际工作中回潮率是用电测器法测定的。
2、什么是含杂率?如何测定?答:含杂率指棉花中含有的如沙土、枝叶、铃壳、软籽表皮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
国标规定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
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原棉杂质分析机测定原棉含杂率。
3、什么是危害性杂物?答:危害性杂物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加工、使用和棉花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硬杂物和软杂物,如金属、砖石、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或有色纤维等。
国标规定: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
4、什么是异性纤维?有什么危害?答:异性纤维是指棉花中混杂的化学纤维、动物纤维和非棉性纤维等杂物的统称,如丙纶丝、塑料绳、毛发、麻丝、有色纤维等。
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不但在纺纱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而且会在除杂工序中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
纺纱时,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
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最终影响产品的内销及出口。
棉花使用中发现混有异性纤维的,可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检验时,对未开包棉花随机抽取5%的棉包,逐包开包挑拣,未发现异性纤维的,在检验证书“异性纤维”栏中注明“未发现”;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有色纤维的,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
5、什么是棉花的衣分?影响衣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棉花的衣分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
正常年份,棉花的衣分为36%-40%,也就是说,100公斤籽棉能够加工出36-40公斤皮棉。
衣分的高低与种子表面单位面积的纤维数,纤维长短,纤维粗细成正比,与种子重量成反比。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一、棉花种业基础知识1. 棉花种类棉花包括纯种和杂交种。
纯种棉花是指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选择育成的一系列遗传纯正的棉种。
杂交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而获得的种子,具有较优良的特性。
2. 棉花生长环境棉花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它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气温在22-28摄氏度时,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
3.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60-180天,分为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
生长期为40-50天,开花期为35-45天,结果期为30-40天,成熟期为15-20天。
4. 棉花育种方法棉花的育种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两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不断选择和配种的方法改进棉花的性状,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种质的组合进行杂交育种,以期产生具有显著优势的后代种子。
二、棉花种子的选殖与预处理1. 棉花种子选殖选择适宜的种子是种植棉花的基础,要选择具有高产量、耐病虫害、适应性强、品质好的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此外,还要注意种子的存储期限,新鲜度和纯度。
2. 棉花种子预处理棉花种子经过预处理后,能够提高发芽率和保证播种质量,预处理包括除翅、筛选、除杂、种衣和防霉处理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棉花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三、棉花种植技术1. 棉花的播种期播种期是棉花生长的开始,要选择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的时期进行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2. 棉花的密植原则在种植棉花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以及不同棉花品种的特性,合理确定密植原则。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疏植。
3. 棉花的施肥技术施肥对棉花生长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适时补充。
4.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威胁,要及时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及反思总结

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及反思总结【引言】在农业领域,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拥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然而,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对于农民来说并非易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并通过回顾和总结,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种植技术教案】1. 棉花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1 土壤选择与改良在选择种植棉花的土地时,应考虑土壤质量、排水性能以及根系生长所需要的空间。
如果土壤有酸性,应进行石灰化处理以提高土壤的pH值。
在确定种植地点之前,进行土壤检测,并充分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以便合理施肥。
1.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棉花品种。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可采用种子灭菌、浸种和种子脱毒等方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能力。
1.3 培育环境建设为棉花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建立温室或设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使棉花生长处于最佳状态。
2. 棉花的生长与管理2.1 播种与育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适当的翻耕和平整,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和通气性。
进行播种时,控制好种子的密度和深度,并合理施用肥料和水分。
2.2 病虫害防治棉花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红蜘蛛、棉铃虫和黄萎病等。
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证棉花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可利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器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2.3 施肥与灌溉棉花对养分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通过合理施肥,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灌溉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土壤湿度和环境条件,科学合理进行灌溉。
【二、反思总结】通过对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教案进行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土壤的选择和改良对于棉花种植非常重要。
合理选择土壤和施肥措施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需要进行综合管理,采用多种手段,如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器械等,以确保棉花的健康生长。
棉花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有哪些?

棉花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有哪些?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流域、流域以及以新疆为主的北方三大产区。
北方种植棉花保苗要把好五关,田间管理要掌握五项措施。
1、种植把好“五关”保全苗壮苗北方种植棉花的关键是一播拿全苗。
生产中要在足墒、优种、细播、护膜、健苗上下功夫,必须把好“五关”。
一是整地施肥关。
棉花是喜温作物,要选择平岗沙(壤)*地种植为好,播前灌水提高*壤墒情。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3000-4000公斤,以化肥为辅,底肥施用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10-12公斤,硫酸钾8-10公斤。
棉田以秋翻为好,春翻要顶凌打垄。
整地要求底墒足、表墒好,平整细碎无坷垃,*壤表面无秸秆、无残茬、无杂草、无残膜。
二是种子处理关。
选择抗逆性强、适宜当地种植、霜前花率在90%以上的品种为宜。
播种晒种提高发芽率,播前凉水浸种并用呋喃丹、敌克松等药剂拌种主要是为防治病虫害。
三是播种质量关。
棉花幼苗耐低温能力差,但又要保证足够的生育时期,因此,要适期播种。
当*壤5厘米地温通过10℃时即可播种,覆盖地膜后地温会迅速提升。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确定密度,*壤墒情差的地块要浇水提墒,然后在种子上覆盖2-3厘米厚细*。
播种覆*后用除草剂封闭垄面,防除杂草。
然后抓紧覆膜。
覆膜后播种沟要与膜之间有7-10厘米间隙,防止出苗后顶膜灼伤幼苗。
四是保护地膜关。
北方一般春季多大风,容易将地膜掀开,失去地膜增温保墒功能,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地膜。
播种后在垄沟轻灌一次压膜水,使膜两侧*湿润,大风掀不开膜。
要经常到田间看护,防止畜禽和鸟类践踏和叨膜,及时保护地膜。
五是保苗健壮关。
当棉苗80%左右出*时,开始练苗;终霜过后放苗;及时疏苗定苗能促进小苗早发,防止出现“高脚苗”和弱苗,苗期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引苗后如遇低温,膜下又高湿时,容易发生立枯病,可用枯必清、代森锰锌喷雾1-3次,同时加入“喷施宝”叶面肥等,促进健苗生长。
2、掌握“五项措施”抓管理促“三桃”齐结棉花田间管理要准确把握各时期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合理肥水管理、科学整枝、有效化控,促进植株多结桃少落蕾落桃,增结伏前桃、伏桃和秋桃,实现“三挑”齐结。
棉花栽培技术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棉花栽培技术实训,了解棉花栽培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提高棉花种植技能,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省XX县XX村棉花种植基地四、实训内容1. 棉花栽培基础知识(1)棉花起源及分布(2)棉花生长发育规律(3)棉花品种选择与繁殖2. 棉花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2)播种与苗期管理(3)中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4)收获与加工五、实训过程1. 棉花栽培基础知识(1)棉花起源及分布:棉花原产于印度,后来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等地。
(2)棉花生长发育规律:棉花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40天,分为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等阶段。
(3)棉花品种选择与繁殖: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棉花品种。
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
2. 棉花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整地:棉花种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锌肥1-2公斤,硼肥1-2公斤。
施肥:棉花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追肥。
一般追肥3-4次,分别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铃期。
(2)播种与苗期管理播种:棉花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10日至4月20日,播种深度2-3厘米。
播种方法有撒播、点播和条播。
苗期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防止植株过密。
(3)中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中期管理:棉花中期管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和合理施肥。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棉花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棉蚜虫、棉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收获与加工收获:棉花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初。
收获方法有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
加工:收获后的棉花要及时晾晒、去杂、打包,确保棉花品质。
《棉花基础知识》课件

棉花的分级与检验
分级
根据棉花的品质、色泽、长度等因素 ,棉花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 二级、三级等。
检验
检验主要包括对棉花的质量、长度、 色泽、杂质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棉 花的质量。
棉花的用途与产品
用途
棉花主要用于纺织业,生产棉布、棉纱、棉毛织品等。此外 ,棉花还可用于制作床单、毛巾、手套等生活用品。
棉花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棉花的性状和品质,提高抗虫、抗病、抗逆等能力。
细胞工程
通过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
未来棉花科学研究展望
智能化育种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棉 花育种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生态化种植
研究棉花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生态友 好型的种植模式,降低环境污染。
整地与施肥
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 公斤。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播种后及时镇 压。
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
棉花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综合防治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 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等。
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治理棉花病 虫害。
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等多种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04
棉花加工与产品
棉花的采摘与加工
采摘
棉花的采摘通常在棉铃裂开后进 行,手工采摘或者机械采摘是常 见的两种方式。
加工
棉花加工主要包括去籽、除杂、 松散纤维等步骤,最终形成原棉 或者棉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棉花种植一、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棉花原产于热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春秋两季干旱,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渍涝,同时土壤肥力偏低,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耕作制,但近年来由于各级党政和农民重视,植棉技术水平提高,棉花产量由过去单产几十斤,逐渐提高到一百多斤,但潜力仍然很大。
并且向麦(油)棉一年两熟制发展。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怕病虫危害,有"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之说。
棉花全生育期早熟品种170-180天,中熟品种需180-200天,晚熟品种大于200天;一生需要≥10℃的活动积温,早熟品种需3300-3500℃,中熟品种需3500--3900℃,晚熟品种需3900℃以上;一生需降水量450-650公厘。
而沿淮淮北从4月11日播种到10月31日停止生长,共205天,≥10℃的活动积温3450℃,降水量668公厘。
由此看来,降水量是足足有余,但各月分配不均,有干旱渍涝危害。
春季种早、中熟品种和麦茬棉种早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都够用,但晚熟品种生长期天数和≥10℃的活动积温就略感不足,若遇春秋温偏低或播种稍迟就明显不足①温度: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较多的热量,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土壤湿度18-22%),棉花在日平均气温10-12℃即可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超过40℃不利,以土壤温度15℃,有5-7个晴天播种为宜。
若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出苗只需4-7天。
若温度低出苗缓慢,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现象。
如果气温低于15℃,又多连阴雨,对幼苗生长不利。
当地面温度降到3-6℃时部分叶子受冻害;降到1-2℃,植株部分或全部冻死。
沿淮淮北地区4月上中旬常有低温或霜冻危害,晚霜最迟在4月16日结束,历年4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8℃,地面极端最低达零下4.1℃,因此,棉花在幼苗生长期间,必须密切注意低温霜冻的危害。
棉花出土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幼苗16-18℃时10-15天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25℃时只需7-10天,14℃时需20多天。
棉花进入现蕾期以后,温度高,现蕾又快又多,最低温度不低19℃,现蕾初花期气温以25-30℃最为适宜,在25℃以上有利于生长发育。
开花至吐絮生物学最低温度是15-18℃,吐絮期温度以20-30℃较合适,低于20℃成熟期后推,低于15℃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运受阻,并影响棉花纤维质量。
这个时期温度日较差大对促进早熟有利。
沿淮淮北5月上旬后期及以后日平均气温都高于18℃,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6月份均在24-27℃,因此,5-6月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在吐絮期要求天暖,昼夜温差大,气温在25℃左右,有利于吐絮,若气温低于12℃或高于40℃都会引起棉桃脱落。
②水分:棉花是直根,有较发达的根系,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当种子吸收相当自身重量近一倍水分时即可膨胀发芽,播种要求田间持水量65%-80%对出苗有利。
干旱时影响出苗,大雨则使棉田板结,潮湿缺氧,呼吸作用差,出苗受阻;阴雨连绵根系发育不良,且易感染炭疽、立枯等苗期病害。
幼苗期土壤湿度适宜可提前现蕾。
幼苗期需水不多,现蕾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需水量逐渐增加,始花至裂铃初期达最大值,这时的需水量是其一生中的一半以上。
干旱或气温>35℃时会阻碍棉株发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
但水分过多,棵间空气湿度增大,也易引起蕾铃脱落。
进入吐絮成熟期后,需水逐渐减少,这时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此时阴雨多,湿度大易遭病虫害,发生僵烂铃,缓吐絮,土壤干旱又会使棉铃提前开裂,提前停止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③光照:棉花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发育才能良好,从日出到日落,所有叶片都随着太阳方向而转动,以争取较足光照,充分的阳光才能壮苗,早发,增枝现蕾。
棉花对光照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遇到长期阴雨,棉株生长受阻,影响有机养分制造与转运,植株体内糖分减少,含氮物质增加,会引起大量蕾铃脱落导致疯长。
棉花生育后期,充足光照,有利光合作用,可增加铃重,提高棉絮质量,最怕秋雨连绵,光照不足,引起茎叶疯长,株铃易遭病虫害,使僵烂铃增加,并延迟成熟,增加霜后花。
二、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1. 我国棉花的种植现状棉花种植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我国棉花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三个主要产棉区。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和国家因素,我国的棉花机械化水平很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许多棉花种植还处于全人工阶段,机播、机收等机械化水平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新疆棉花产区的机械化水平现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上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新疆棉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热量条件较好,宜棉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以上。
棉花生长期内太阳辐射充足,总日照时数2600h左右。
降雨量少,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新疆棉区多次刷新全国棉花单产纪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1993年总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1995年国家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做出重大调整,"九五"期间把棉花生产重点向新疆棉区倾斜。
到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总产150万t。
目前新疆兵团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2%,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为43%,除棉花收获还需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外,其它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均每个职工能经管25亩棉花,产值2.5万元,职工年收入6250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4.9个工日,是全国平均用工量的12%-16%。
“九五”期间,“机采棉实验工程”在兵团进行,连续5年累计用机器采收3400h㎡棉花的实验表明:实行机器采摘棉花后,每个职工可经管6.6hm2棉花,产值可达10万元,职工年收入提高到1万元,每50kg皮棉用工量降到1.2个工日。
2 我国棉花种植业的市场现状我国棉花生产与国际国内激烈的棉花市场竞争相比,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棉花所面临的国际挑战越来越严峻。
因此,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很多:我国棉花品种品质不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我国除新疆棉区有少量的长绒棉外,黄河、长江流域均种植的是绒长28~29mm的普通陆地棉,纤维强力较低;我国棉花产量很低,棉农植棉效益低下。
除新疆棉区及长江流域极少地区亩产达100kg以外,还有相当部分棉花亩产仅在60kg以下。
棉农种棉不如种粮,有的将棉田改为粮田;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我国棉农生产棉花基本靠传统原始的人工耕种、采摘,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攀高,处于保本微利,在棉花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亏本等;我国棉花加工质量低下,浪费了大量棉花资源。
商品棉异型纤维含量高,原棉产品一致性差,同级棉不批次,不同棉包产品等级有差异,难以满足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要求。
3 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前景棉花机械化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由于棉花相对过剩且价格逐渐变为由市场调节,这就对我国的棉花生产提出了一些挑战。
要求棉花生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尤其是需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的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棉花机械化也是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用机器来代替人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将是未来我国棉花生产的必经之路。
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铺膜播种、机械制钵育苗、机械移栽、机械植保、机械中耕追肥、机械收获、机械拔绵柴、棉籽机械脱绒等内容。
核心内容是播种、制钵育苗、移栽、中耕追肥、植保和采摘收获等环节。
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的棉田耕整、播种(直播)、植保、排灌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棉田机械化耕地、整地:可达到人、畜力难于达到的质量(如耕地深度等),并可多工序联合作业,大大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做到不误农时。
使用的机具有犁、深松土犁、耙、镇压开沟机、起垄机等,中国南方棉区间套绿肥的棉田,还有翻压绿肥的埋青机等。
机械化播种:具有下子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适度等优点。
各项工序能一次完成,不仅工效高,且能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因而出苗率显著高于人力、畜力农具播种。
棉子有播毛子和光子之分。
播毛子的播种机,要求种子经过剥绒,不混有子棉团、枝杆等杂物,并用草灰或炉灰等加药剂进行拌种,使棉子互不粘连。
毛子播种量每公顷在75kg以上。
光子播种,一般可使用通用的精密播种机,每公顷播种量15-40kg,仅为毛子播种量的1/5。
除节省种子外,还可减少出苗后的间、定苗的工作量。
有的播种机,还配有施种肥、杀虫剂,喷除草剂,覆盖地膜以及下子情况和播种进程监视系统装置,可联合进行多种作业,并进一步保证和提高棉花播种质量。
为便于以后的田间经管和收花机械化作业,播种时要求播行端直,行距一致,地头整齐。
机械化田间经管:主要是中耕除草、施肥、施药等作业机械化。
行间中耕(松土、除草、灭茬等)、追肥、培土多使用锄铲式或旋耕式中耕机,苗期株旁松土除草,多使用旋耕锄、弹齿除草耙;中耕机架上装置除蜡剂喷洒装置,也可消灭株旁幼草。
为了保证和提高机械中耕作业质量,并为以后机器收花创造良好条件,棉田应有相当的长度,而且地面平坦,无宽、深的横垄沟和积水洼坑等障碍;作业时,棉行两旁应留有适当宽度的护苗带,使用单翼铲。
圆盘或板式护苗器、护罩,操作时应掌握适宜的耕深和行进速度。
机械施药作业:工效高,可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发生和蔓延,并改善劳动条件。
棉田喷药,可采用常规喷雾、喷粉、弥雾、联合喷粉喷雾等方式,分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两大类。
地面喷药机械又有用人力(背负或担架等)、机动、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等类型。
为使药剂能均匀地喷附于棉株的有关部位,拖拉机或自走机器配带的常规喷雾机,常配用由几个喷头围喷一行棉株的吊杆式喷雾装置。
喷药时,需视所使用的药剂、地块大小和连片程度,以及当时的气象、植株等情况,选用适当类型的机具。
同时要选择在三四级风以下天气进行作业,注意安全,严格掌握药液配制浓度与施药量,防止漏喷、重喷和滴漏。
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棉田,在棉花吐絮成熟时,可利用收花机进行采收。
可以及时收获棉花,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改善的方面1.改善我国棉花生产环境,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棉花生产的经济投入力度,对棉花生产的种子改良、耕种模式及施肥方式进行改革,采摘机械化及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的科研、推广的资金预算。
二是要实现棉花生产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棉花生产基地。
对占我国棉花生产量40%以上的新疆,要发挥区域优势,实行大规模的连片种植,为实行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
对内地棉花生产也可逐步在棉花生产集中的省、地、县实行规模种植,建立我国比较稳定的优质棉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