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结尾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结尾题型专题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结尾题型专题

小说结尾专题复习一、小说的结尾1.小说常见结尾类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悲剧结局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戛然而止的结局2.常见考试题型:作用类。

问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意图)?比较类。

问法:哪个结尾好?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文章结尾的安排是否合理评述类。

问法:简述结尾所蕴涵的作者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3.常见分值:一般为6到7分题。

答案多为3到4条。

二、结尾的作用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艺术效果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产生戏剧效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等。

二、典型例题:(月考试题)有人说,小说到画线句“他更是弄不明白最后竟是这样的判决:拘禁一个月”结束即可。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结尾更好。

你赞同前一种还是后一种观点为什么?(6分)参考示例:(1)赞同前一种。

①从人物形象上来看,生动地写出了像普里希别耶夫中士一样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尾意味深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尾意味深长

小说专题训练-----结尾意味深长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王方晨老实街人居家,馍馍一日不可无。

街南口的苗家,就是做馍馍的,馍馍房的主人叫做苗凤三。

搭眼看他,不像个和面做馍馍的,看不出市井中一般人老想发财的意思。

能这样和颜悦色的人,是认为世上没什么值得相争的。

从头到脚,干净,一星半点的面粉也沾不到身上。

春去秋来,面庞总不见老,白里透红、润泽有光。

从苗家馍馍房前走过,常能看到苗凤三光了半臂,在里面一心一意搋面。

水来自老实街上的涤心泉,面选了合格的面粉,其余能下功夫的地方不多,得好好搋才是。

搋来搋去,馍馍房用上了机器,连搋也不用了。

世上偏有迷手工馍馍的,但苗凤三决意不动手了。

即便是手工做的,也还得放在电蒸笼里去蒸。

过去做过一斤一个的大馍馍,后来人们肚里油水多了,主食减少,就出一斤五个。

还出过袖珍型的,一斤九个,起名“馍丸子”,小孩能拿来当零嘴儿。

又增加新品,蒸大米干饭,瓷实又不失软糯,口感特优良。

苗家馍馍房兴旺,大有道理。

街上的羋芝圃老先生,主动给馍馍房写了块匾额——“凤栖梧”。

“凤非梧桐不落。

”芈老先生娓娓解释,“你是生逢其时,名字里又有‘凤’字,院里又有梧桐,故曰‘凤栖梧’。

”苗凤三不安,因他还从没这么招摇过。

苗凤三常会的好友,姓鹿名邑夫,是他的同门师弟。

两人一块去泰山桃花坞找了练家子拜师,回来后又一块苦练切磋。

鹿邑夫练出了七七四十九着,笼统叫了“邑夫神气”,却又并不讳言,“邑夫七七盈天着,不及凤三易口诀。

”这鹿邑夫,生得短小精悍,瘦骨嶙峋,却铁样的硬棒。

与苗凤三不同,他从不忌讳在人前“露一手”,说着话,就有可能一下子蹦到山子石上去。

鹿邑夫是个裁缝,双手灵巧,裁缝上的名气渐渐盖过了武功。

他有自己做衣的原则:老衣裳不做,旗袍、唐装不做,一应少见的奇装异服,都不大做。

他愿做大众化的、家常的,且为活人做。

在愿做的上面,他是下了工夫的。

比如中山装、老城里没谁比他做得更合体板正。

大氅什么的,不管男式女式,都没得说。

高考小说之结尾题(知识+题目)

高考小说之结尾题(知识+题目)

高考小说之结尾题一、知识结构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作用: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

(2)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③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大团圆式这种结尾,①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种结尾,①从表现效果上看,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②深化主题,③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5)补叙式①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②人物形象更加完整,③深化主旨。

(6)卒章显志式①情节更加完整;②更加表现人物形象;③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二、题目练习【2017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结尾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结尾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结尾作用高分技巧及梯度训练2散文小说结尾常见作用:结构上的作用:①点题;②首尾呼应;③总结全文;④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的作用: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中心;③发人深思。

(需分析文章主旨或情感)1、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情节:郭德纲教育儿子不要驱赶院中啄食柿子的喜鹊。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前些日子,我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还有一个空着。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她轻轻敲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没有开灯,不打扰别人休息。

下车前,女士耐心地把被子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明的心弦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

情节: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

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

太阳出来了。

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地阔天高。

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

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

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

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城刘正权不用抬头,余一菲就知道,妞妞又站在阳台上啃手指。

已是封城第三天了,该死的冠状病毒,若能抓住它的身影,余一菲是不惧与它贴身肉搏血战到底的,妞妞爸爸那么高大,还是运动员出身,不照样被她给扫地出门了?这场离婚大战,以余一菲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唯一的遗憾,是妞妞在这五年拉锯战中,落下了动辄就啃手指头的后遗症。

妞妞六岁了。

一岁的孩子啃手指,是因为处于用嘴唇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会习惯性地吮吸手指。

六岁以后还啃手指,心理医生说了,这是孩子情绪紧张,靠啃手指甲分散压力。

离婚前,这个家庭哪天不是兵戎相见﹖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卫生间是疗养室。

阳台作为唯一的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

余一菲曾经发誓,要把阳台密封起来——妞妞在阳台上啃指甲的一幕,无异于昭告天下,他们家又“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了。

誓言还未落地,小区已被密封。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是余一菲不曾预料到的,先前忙于内斗,压根没心思过年,等战局落定,全国已打响抗击肺炎的战疫。

封城封路不封心。

话虽这么说,余一菲心里却陷入冰窟窿。

她是外省嫁过来的,虽娘家有人,但鞭长莫及,而妞妞爸爸一气之下远走国外。

小区一封,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妞妞有罕见的自闭症,这也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吵架的一个燃爆点,两人都指责对方应为此事负责任,双方同时都为自己推卸责任。

望着妞妞,余一菲绝望了。

现在流行的说法,宝宝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可你为什么不让妈妈看到一星半点可以燎原的光芒呢?病毒肆虐下的小城,没了往日的喧闹,甚至,都有人怀念余一菲家里砸电视机摔玻璃杯的爆裂声了,怎么说,那都是展示勃勃生机的一种生活态度。

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毕竟可以极目楚天舒呀。

感谢未来得及封闭的阳台,让余一菲有了莫名的慰藉。

啃手指头不是孩子的专利,小区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下意识地啃着手指或抓着头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处的丰富意蕴(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处的丰富意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处的丰富意蕴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刷牙路遥一九七八年夏天,大山村十八岁的青年社员黑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回来后,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了。

回队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们这位“医生”就赤脚片儿蹲在自家门前的硷畔上,刷开了牙。

作为“赤脚医生”,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刷牙的好处和不刷牙的坏处。

但是,在这个离县城一百多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六十里路的僻远山村竟然有人刷起了牙。

岂非咄咄怪事所以消息风快传遍全村,先后有一些老者和童稚向刷牙者的院子里涌来,像看一台大戏一样围住了他。

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惊叫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

有几个老头竟然在他的面前蹲了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他的嘴巴各抒己见。

黑牛向来遇事不慌不忙。

这阵儿也一样:他照样不慌不忙刷他的牙。

他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着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然后取出牙刷,喝了缸子里的一口清水漱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了起来。

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他的嘴上;又从他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现在,黑牛刷完了牙。

他很高兴:虽然牙床有点疼,但口里十分清爽。

他不是看见,而是感觉到自己的牙齿白净了——一定白净得像玉米籽儿一样!他站起来了,手里端着刷牙缸子,本来转身想回家,但不知怎的,心头萌生起这样一个欲望:乘这个机会,他很想宣传一下刷牙的好处。

他好记性——把学习班上公社医院大夫的牙齿方面的卫生知识,几乎一字不落说了一遍。

他的宣传还没完,人群里就发出了嘲骂声:“哼!逛了几天门外,倒学起文明了!”“哈呀,一股洋腻子味,把人鼻子熏坏了!”这时候,只见一个黑胡巴茬的老汉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径直朝人圈里的黑牛走来。

他没出声,抡起庄稼人粗壮的胳膊,朝黑牛的嫩脸蛋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然后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老汉一记耳光打散了看热闹的人群,院子里很快就剩下了他父子俩。

黑牛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爸,你为啥打人哩我现在是‘赤脚医生’,给大家说讲卫生的道理,有什么不对”“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别给老子胡说了!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到茅坑里去!”当天晚上收工后,满肚子委屈的“赤脚医生”去找生产队长——叫队长评评理吧!老队长五十多岁的人,害着严重的气管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槲的卖主【美】欧·亨利扬西·戈里法律事务所里最丢人的东西,就是趴在吱嘎发响的旧扶手椅上的戈里本人。

那东倒西歪的小事务所,在贝瑟尔镇的大街上也有点儿自惭形秽。

趴在椅子里的戈里清晰地听到筹码的碰击声从大陪审团的屋子里传来,那是“县政府的人”在打扑克。

打扑克害得戈里倾家荡产——先是丧失了几千元的遗产,接着是祖传的老宅。

戈里悲哀地呆望着山岭。

他看到山上黑檞旁边一小块白色的地方就是月桂村,他是在那附近出生成长的。

那里也是戈里和科尔特兰两个家族之间世仇的发源地。

如今扬西·戈里想的并不是世仇。

他那醉醺醺的头脑正在无望地思索着以后怎么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心爱的嗜好。

一辆招摇过市的马车来到他的门前,戈里冷漠地看着,发现来人竟是买了他的老宅的派克·加维。

加维说:“戈里先生,我来找你是为了想问你买一件东西。

”“买东西!”戈里应声说。

“问我买?”接着他粗声粗气地大笑起来。

“你家和科尔特兰家之间,”他清晰地、缓慢地说,“有一个古老的世仇。

”山地的上流人物多半都有世仇[注]。

最后一次仇杀是他叔叔佩斯利·戈里在法官退庭之后,从法官席开枪把莱恩·科尔特兰打死了。

加维说:“我们不是上流人,不过我们要尽可能买个上流人做做。

”加维从裤袋里掏出一卷钞票,往桌上一扔。

桌上那一小卷钞票慢慢地自动松开,翻腾着,扭动着。

戈里心头突然火起。

他把拳头往桌上一擂。

“你一本正经地跑来,”他嚷道,“是不是专门向我提出这样一件荒唐可笑,欺侮人的事情?”“这很公道。

”加维说,但是他伸出手,仿佛想把钱收回去的样子。

“别忙,加维。

”戈里说,他的面孔涨得通红,“我接受你的建议。

”加维站起来,抖抖他的厚呢衣服。

他走向门口,可是在那儿流连不去,显得有些为难。

“今天还要别的什么东西吗?”戈里略带讽刺地问道。

“还有一件事,”加维回答说,“加维太太说,一个家族有了自己的墓地就是高贵的标志。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瓷戴涛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我还放了两件瓷器,在读书写字之余,总会看上几眼。

为何会有这习惯,还要从它们的来历说起。

十年前,我去一个中部城市,参加我们系统内的一个全国性会议,在会议间隙,和我同住一室的老刘(他来自江西,是我们系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部长)对我说:“老戴,听说这里古玩市场特别兴旺,我们去看看。

”其实我对古玩根本没有兴趣,可既然老刘说了,也就随他了。

到了古玩市场,老刘不看字画不看钱币就看瓷器,十几家瓷器店一家家看过去,每到一家,老刘总能与店主相谈甚欢,然后店主总是盛赞老刘是行家里手,这样老刘的情绪便越来越高涨。

走进最后一家店,老刘扫了一眼问:“还有什么好东西吗?”店主愣了一下答:“哦,有,在楼上。

”我们随店主上了阁楼,老刘弯腰从地板上的一堆瓷器里拿起一件:“这件湖田窑的香熏什么价?”店主又是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老板,您真是好眼力。

”“快说,什么价?”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老刘把他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交个朋友,我们下次还会来,一万怎么样?”店主的情绪一下如老刘一样饱满了:“老大,听您的,您说了算。

”老刘回过头来冲着我说:“怎么还愣着,快付钱啊。

”见我不动,老刘一把拉我到一边说:“快买下,捡漏了,回头你真不要,给我。

”老刘这样说,我还能有什么话。

我从包里掏出了银行卡,店主见了说:“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只收现金,市场门口有银行可取现。

”捧着买下的瓷器,我和老刘就直接回了宾馆,关上房门,老刘一脸得意:“老戴,刚才不方便说,现在你听我慢慢说来,你知道我是在江西,可你知道产这香熏的湖田窑在哪里吗?就在江西的景德镇。

”老刘见我面无表情,又继续说:“你看,这件香熏呈圆球形,上面网状透雕工艺精致,单色釉,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体现了宋瓷的简洁高雅。

再翻过来看,底部圈足内有典型的褐红色,这不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口的东西,是什么?不瞒你说,湖田窑的瓷器我已经收集研究十多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结尾题
出题格式: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

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
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
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
之感。

一、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
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界河》:主人公意
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
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
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
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
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
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
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
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
情。

如《柳毅传》。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
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
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必背范例:
小说结尾作用
(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答题角度为: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
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
答题角度为: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
答题角度为: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
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
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
为: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对《祝福》中“我”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就是作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
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虽然“我”对祥林嫂怀着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我”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独彷徨”.
小说中我的作用:
文章的线索,用第一人称更亲切,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