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合集下载

东北秧歌手巾花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手巾花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手巾花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手巾花是指表演秧歌的人所使用的一种道具,一般是细长的手巾。

手巾花动作是一种秧歌手将手巾在空中飞舞的技巧,可以用来表现舞蹈的美感和技巧性。

以下是东北秧歌手巾花的基本动作:
1. 基本甩动:将手巾在手中摆动,类似于甩动鞭子一样,让手巾呈现出优美的弧线。

2. 手巾上下飘荡:手巾在手中上下飘荡,表现出轻盈、飘逸的感觉。

3. 手巾旋转:手巾在手中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手的力量和技巧使手巾保持平衡和稳定。

4. 手巾抛掷:手巾在空中抛掷,并在适当的时机接住,需要准确的眼睛和手部协调。

5. 手巾编织:手巾在通过手的穿插、交叉等动作,形成编织的效果,增加手巾花的变化性和观赏性。

6. 手巾盘旋:手巾在手中盘旋,形成圆圈或半圆形的动作,增加了手巾花的层次感。

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组合,东北秧歌手巾花可以展现出丰富的舞蹈形式和编排。

手巾花动作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并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磨炼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一)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一)

东北秧歌国 民 族 民 中 间 蹈
舞 一
东北秧歌介
绍东北秧歌主要流传于我国东北三省,是我国汉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民间劳动生活和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它既继承了高跷秧歌的舞蹈动律和审美特征,同时融入了地秧歌二人转、戏曲和古典舞中一些舞蹈元素,舞姿丰富多姿,舞蹈形式多样,场面红火
热闹,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目 录



律基



一 东北秧歌基本形态
1.基本脚位
2.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位站立,双膝并拢,双手叉腰,重心略前倾,收腹提臀,垂肩,下颌微收,眼睛平视前方
(1)全握巾:手握八角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
(2)单指握:食指在全握巾的基础上延八角巾边缘线伸直
持巾法
u叉腰 u小燕展翅 u双推山 3.基本手位
u双护头u扶鬓式u指式u双护胸
3.基本手位
二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
(1)压脚跟动律:基本体态准备,脚跟微提,之后迅速下压,重拍在下,注意脚跟要慢起快落(2)上下动律:基本体态准备,以腰肌发力交替带动两肋做下弧线运动的扭动,重拍在下
(3)前后动律:体对1点保持基本体态,以腰肌发力经下弧线横拧身体交替对2、8 点做前后扭动,重拍向后
(4)划圆动律:基本体态准备,将上下动律与前后动律连贯起来,形成以腰肌发力做横“8”字形的弧线扭动,重拍在下
东北秧歌容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为一体,“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典型的风格特征,这独特的风格特征正是东北人民精神风貌、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概括和美的表现。

小结
二 零 二一
谢谢观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舞蹈动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源于农耕文化。

它以深厚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独特的舞蹈动作。

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以欢快、极富热情和威武雄壮著称,舞蹈者们跳跃、旋转、高抬双臂等动作形式鲜明。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东北秧歌的动作鲜明有力。

舞者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出秧歌的独特魅力。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节奏明快,步伐轻盈而有力量感。

舞者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技巧和力量,还传递了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东北秧歌的动作多样化。

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元素,如跳跃、旋转、手臂的摆动等。

舞者们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他们的动作既有整体协调的舞蹈动作,也有个体特色鲜明的动作,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效果。

第三,东北秧歌的动作具有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通过舞蹈动作,舞者们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和故事情节。

他们能够以独特的姿态和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共鸣。

舞者们以身体语言表达情感,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东北秧歌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另外,东北秧歌的动作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舞者们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展现舞蹈动作,使整个表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音乐与舞蹈相互呼应,使得东北秧歌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享受。

舞者们在跳跃、旋转和摆动动作中,能够与音乐完美地结合,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者们通过整齐有力、多样化和具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使得东北秧歌舞蹈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不仅传承了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也展示了东北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无穷的生命力。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北秧歌的独特魅力,受到其艺术的感染。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练习
2、课小结:布置课外练习,宣布下次课内容
教学反思
8、撤左脚,右前踏步位,双护胸右手揽回,4拍,并右脚,1点正步位,双护胸左手揽回,4拍。
9、双护胸,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4次。
10、撤左脚,迅速并右脚,压右旁腰,2拍退,分2组做。左右脚交替快速上步,上身划圆动律2次,1拍1次,右前踏步位,微蹲。
11、并左脚,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4次。
12、同动作11。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课代表整队集合、点名、检查 着装。
2、师生问好
基本部分
体态动律训练组合
准备:双手胯前交叉打开至两侧,双叉腰手位。
1、压脚后跟,4拍1次,做2次。
2、左起上下动律,4拍1次,做2次。
3、压脚后跟,2拍1次,做4次。
4、右起前后动律,2拍1次,做2次。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2次。
2、三种动律在“艮”与“扭”的关系中,由脚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
难点:压脚后跟强调起的低,压的快,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切分不容易把握,强调稳、艮,压脚后跟压在正拍上,上身动律把在附拍上,艺诀称“踩在板儿上,扭在眼儿上”。
教学手段与方法
示范法、动态纠正法、静态纠正法北秧歌(体态动律训练组合)一
教学课时
第8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特征、手位、脚位。
2、东北秧歌的动律训练:压脚跟、上下、前后、划圆动律,“扭”。并掌握常用舞姿,为今后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3、认识鼓的叫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东北秧歌的韵律核心为“艮中扭”,动律训练中强调“扭”。

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基本动作教学全集

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基本动作教学全集

《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基本动作教学全集》一、前言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东北大秧歌扇子舞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浓厚民俗风情的舞蹈形式。

它起源于东北地区,以其独具特色的扇子动作和奔放豪放的舞蹈节奏而闻名。

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在庆祝节日、喜庆活动和民间娱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基本动作介绍1. 握扇动作拿起扇子,右手握住扇柄,左手扶住扇骨。

扇子要握稳,手势要端正,显得气定神闲。

2. 摆扇动作向左摆扇:右手倒扇,左手顺扇。

摆动扇子时要有力度,但要保持柔和的风姿。

3. 打扇动作将扇子翻动,使空气中产生华丽的舞蹈效果。

打扇动作需顾及扇骨和风骨的协调。

动作中需频繁地进行手腕和手臂的转动,增加视觉冲击力。

4. 卷扇动作以柔和的速度将扇子卷起,卷扇动作要求手腕的柔韧性和扇子的自然性与舒展性。

5. 开扇动作展开扇子,散发出节奏明快的舞蹈魅力,动作要求表现出扇子的协调和统一。

6. 转扇动作将扇子自然地转动,体现舞者的自然和韵律感。

转扇动作要求扇子的稳健和舞者身体的柔韧性。

三、舞蹈教学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清晰地示范每一个基本动作,并注意学生的模仿和练习过程。

扇子舞动作要求简单明了,但是舞者要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丰富的表现。

四、学习心得在学习扇子舞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舞蹈需要细心和毅力。

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做到熟练和优美。

扇子舞动作的柔和与刚劲、舞姿的优美与舒展也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磨炼。

在学习这套动作的过程中,我对我国传统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对舞蹈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五、总结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动作的基本教学,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这套舞蹈动作不仅仅具有地域特色,更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学习和练习这套动作,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动作集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

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是我国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种。

它源于东北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基本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东北地区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秧歌的基本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再行左脚,后跟右脚。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2. 交叉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交叉左脚于右脚前方,右手向右侧伸直,左手向左侧伸直。

3. 三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向左侧跨一步,最后向右侧跨一步。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4. 四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向左侧跨一步,再向右侧跨一步,最后向左侧跨一步。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5. 齐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双手向前方平伸,手掌朝下。

以上就是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秧歌的独特魅力。

- 1 -。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的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

下面是店铺精心收集的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

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

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如提压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腰部为轴,身体一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动律,重拍在下;划圆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腰部为轴,左右两肩交替由1点向后面8字立圆,胯保持不动,重拍在下。

(此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稳相”动律.);前后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头有节奏、干净、利索地向斜上方甩头,要求有停顿,眼神先到。

同时,压脚跟随动。

(前后韵也称向阳式,表示迎着太阳)。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

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

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

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

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二、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是指在东北地区传统的秧歌舞蹈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和规律。

这些基本动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奏鲜明:东北秧歌舞蹈注重节奏感,动作会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进行编排,使得整个舞蹈节奏感明显,有规律的起伏和转折。

2. 跳跃扬腿:东北秧歌舞蹈以跳跃和扬腿为特点,舞者以跳跃的形式展现出秧歌的独特韵味。

跳跃可以是直线跳,也可以是弧线跳,灵活多变。

同时,舞者还会通过扬腿的方式表现出力量和灵巧。

3. 大背景、大动作:东北秧歌舞蹈注重表现力,舞蹈动作通常具有大幅度、大挥动的特点。

舞者的动作要求力度十足,表现出豪迈、阳刚之气。

4. 纵向和横向的舞蹈步伐:东北秧歌舞蹈中常见的舞步包括纵向和横向的移动。

纵向动作多表现出骄傲、挺拔的形象;横向动作则体现出舞蹈的欢快和活泼。

5. 齐步走、并肩行:在东北秧歌舞蹈中,舞者常常以齐步走的方式前进,或者以并肩行的方式舞动。

这种行进的方式,既注重整齐划一,又能够更好地配合动作和音乐进行表演。

以上是对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的简要介绍。

随着舞蹈的不同类型、不同编排和不同表演者的特点,这些基本动律可能会有所变化和发展。

在具体的舞蹈作品中,舞者会通过更多的细节和技巧展现出东北秧歌舞蹈的独特魅力。

例如,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台风感、手势表演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总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包括节奏鲜明、跳跃扬腿、大背景大动作、纵向和横向的舞蹈步伐、齐步走和并肩行等特点。

这些基本动律是东北秧歌舞蹈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舞者展现舞蹈魅力和情感表达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设计
平罗中学王雪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育学的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东北秧歌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秧歌的起源及胶州秧歌,这节课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及基本动作,并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动作,并结合基本动作创编小舞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
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

)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四、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手绢花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一)导入环节
师生相互问好!
1、同学们下面观看视频,分辨这种是哪各地方的秧歌?这段秧歌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陕北秧歌: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师:欣赏了陕北秧歌秧歌,让我们感受了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所以各地方的秧歌各具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东北秧歌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陕北秧歌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感受秧歌舞蹈是在特定的地域孕育出来的。

2、出示课题,幻灯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
1、了解东北秧歌的地域文化类型及特点。

(出示幻灯片讲解)
师:了解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只有热情的黑土地才能孕育出东北秧歌的哏俏脆幽、热情爽朗的特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及手绢花的绕花。

2、学习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1)、手绢花的握法:手握住绢花的一半。

(2)、手绢花的绕法:以指带碗,以腕带臂。

A、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左右手各1×8拍。

B、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检查评价学生动作的优美性。

师:手绢花的绕花同学们学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3、东北秧歌体态学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
A、正步位:双腿并拢,立直,脚尖对正前方,重心在双脚上。

在教学脚位时,要做到身体保持垂直感、收腹、收臀、挺胸、沉肩、抬头、眼睛平视前方。

B、八字位:两脚跟分开约一脚距离,脚尖分开呈八字形。

C、踏步位:以左脚为例,左腿为主力腿直立,脚尖外开。

右腿交叉到左腿后,右脚掌在左脚后踏地,膝稍弯曲,两大腿靠拢,右膝前,左膝后。

右脚在前时,动作相反。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接下来了解东北秧歌屈伸和前后扭身的律动。

4、东北秧歌的基本律动:课件介绍
A、屈伸:慢曲膝部存着劲儿,快直时有控制的快直。

B、划圆扭身:以胸部带动腰部,收复挺胸。

5、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 【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
(前踢步、后踢步)
A、前踢步学习(分左、右)讲解动作要领,(出脚急、落脚稳)老师示范,每个动作1×8拍,老师喊节拍,学生学习,直到学生学会。

B、后踢步学习(分左、右)讲解动作要领,(膝盖的弯曲要短促而要有力量,后踢的腿要小而有力量,后踢腿有两种,一种重拍在里,另一种重拍在外的)老师示范,每个动作1×8拍,老师喊节拍,学生学习,直到学生学会。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很高兴,下面我们拿起手绢花练习东北秧歌手中花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本步法的学习,了解东北秧歌中步法的重要性,步法是根,体现稳的特点。

6、东北秧歌的常用手臂动作: 【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
A、单臂花(前、左、右各练习1×8),老师示范,讲解左右手的位置高度,学生模仿学习。

B、双臂花(左、右各练习1×8)老师示范,讲解左右手的位置高度,学生模仿学习。

C、交替花(左、右各练习1×8)老师示范,讲解左右手的位置高度,学生模仿学习。

D、蝴蝶花(左、右各练习1×8)老师示范,讲解左右手的位置高度,学生模仿学习。

动作要领:注意手的位置高度,绢花的绕法,身体的扭动和手要协调,面部表情要美。

设计意图:熟悉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着重练习手绢花的花样,感受东北秧歌手中花的特点。

6、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光说不练那不是真本事,下面该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听一首民歌《月牙五更》,结合学习的手臂动作进行组合练习。

(1)、播放音乐,学生听歌,结合音乐的速度、节拍体会歌曲的情绪。

(2)、老师示范结合歌曲加入学习的手臂动作,学生观看并模仿。

(3)、男女分组练习,结合动作模仿学习。

(4)、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动作,两组进行比赛,老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这些舞蹈动作,说明大家很聪敏并且掌握的也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再次加深学生对东北秧歌基本动作的巩固。

三、课后作业
结合一段东北民歌即兴创编表演
1、播放歌曲《请到东北来》学生听赏、想象。

2、分两组男女组合,创编舞蹈。

3、下节课前分组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利用所学的基本动作展开想象进行实践活动组合练习,在实践中感受东北秧歌的美,同时提高学生在舞蹈创编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凝聚的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和体验了东北秧歌,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希望通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渐渐地喜欢上哏俏脆幽、热情爽朗,从而把它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播放歌曲在聆听中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