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声声慢》比较

合集下载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比较分析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比较分析
[7] 刘忠平 , 李质馨 , 田洪艳 , 等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 医学遗传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5(22):8889.
课题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课题编 号 JGJX2015D32;吉林农业大学校本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2016JXZX12。
[5] 吴杰 , 刘鹏 , 傅松滨 . 科研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 应用探索 [C]//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 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9-2013). 2013.
[6] 五且昆 &#; 吐尔逊 , 夏米西努尔 &#; 伊力克 , 纳菲沙 &#; 卡德尔 . PBL 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 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15(8):104-105.
在临床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医学研究与教育 , 2016, 33(3):6972.
[3] 袁芳 , 许瑞 , 周勇 . BOPPPS 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 中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6(1):246-246.
[4] 唐蓓 , 郝友进 , 李影 . 在遗传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的探索 [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 电子版 , 2016, 6(1):36-38.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比较分析
韦冬妮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都选入了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中。这两首词分别是李清照早年和
晚年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编者将李清照的两首词编排在一课中是为了比较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醉花阴》与《生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 年第 33 期 教学·信息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联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联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诗;(2)理解两首诗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分析两首诗的异同;(3)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欣赏美文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2.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3. 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专业术语和修辞手法;2. 深入剖析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中的意境美;3. 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发现两首诗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重点解析两首诗的难点问题。

5.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挖掘两首诗的内在联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及心得体会的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程度;4.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比较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参考资料:有关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诗词赏析的文章;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背景、注释、译文的网站;4. 音频资料:两首诗的朗读音频。

【高中语文】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阅读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阅读ppt精品课件1


永昼:漫长的白天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课堂检测

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暗香盈袖 C、瑞脑消金兽: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消:消失 损:极、甚
B、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_醉花阴_和_声声慢_比较阅读

_醉花阴_和_声声慢_比较阅读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

教学这两首词本没有多大的难度,但是选择怎样的切入点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探究能力呢?我决定从词作入手,在反复的阅读咀嚼揣摩之后,发现两首词中有若干个相同的意象,而这些相同的意象又有着不同的内涵,我觉得以此为出发点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在多种阅读方法之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是比较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是运用比较这一思维方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比照阅读,从而去辨析材料的异同点。

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材料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而且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黄花、黄昏、风等,下面我仅对“酒”与“黄花”这两个典型意象进行解读。

酒———缘何“把酒”与“淡酒”浇愁《醉花阴》中写到酒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为何“把酒”呢?因为前面有交待,“佳节又重阳”。

古人对重阳节是十分重视的,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插茱萸,饮菊酒。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显然,李清照此时“把酒”是因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她借饮酒寄托相思之情。

同时,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此时虽有相思之愁却也感酒之甘淳。

《声声慢》中写到酒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自古以来借酒浇愁的例子太多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看来“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可是,李清照为何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其实,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一样黄花别样情——《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一样黄花别样情——《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一样黄花别样情——《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醉花阴》与《声声慢》的比较阅读,初步了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并学会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思想感情不同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探讨两首词的意象及情感1、两首词的共有情感是什么?——“愁”。

2、两首词的共有意象是什么?——酒、黄花、黄昏、风。

(1)酒《醉花阴》中,酒是倾诉相思的载体,词人在独酌中品味相思之情,表达一位年轻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词人是想借酒暖身, 借酒浇愁。

然风太急,喝酒也难敌冷意;心愁太重, 酒消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

(2)黄花《醉花阴》“暗香盈袖”的黄花, 象征自己的青春年华;以菊花纤瘦写词人的消瘦, 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如同词人的憔悴瘦损,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相吻合。

(3)黄昏《醉花阴》中,词人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独自一人饮酒赏菊。

词人虽略感寂寞,却尚存对美好爱情的眷恋。

《声声慢》中,词人时光难捱,好不容易才熬到了黄昏,却不知怎样继续熬过黑夜,充满了冰冷和绝望。

(4)风《醉花阴》中西风似解人意,卷起珠帘,词人借西风,道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中的急风,不仅带来深秋的寒意,使得词人难以将息,也带来词人心中的寒冷,道出了词人无限痛楚抑郁之愁。

3、小结《醉花阴》之“愁”:百无聊赖的闲愁重阳独酌的清愁刻骨相思的离愁《声声慢》之“愁”:孀居之悲年迈之叹飘零之苦亡国之痛《醉花阴》是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生活写照,虽惆怅幽怨却洋溢着相思的幸福。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里面的两首词,作者是女词人李清照。

中年以前的李清照,一直过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所写出来的作品,很多是自然游兴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比如她的一些咏物词)及闺阁之情,诉说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此时的基调是欢快明朗。

然而到了中年,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书写一种离愁别绪,体现追求自由的强烈反封建意识。

这两首词同写秋季到来时的愁绪,但不一样的情境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的愁绪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也曾度过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她18岁时嫁与太学生赵明诚为妻,李清照出身名门,赵明诚也是官宦人家,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

但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志同道合。

李清照是才女,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夫妻共同写诗填词、探究学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看成是姻缘天定的绝好例子。

成婚之后,夫妻二人经常会有离别,李清照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悠远思念,这首《醉花阴》就是其中的名作。

元代伊世珍的《瑯嫘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清照把《醉花阴》词寄给了丈夫,赵明诚读了赞叹不己,又自愧不如,一时间兴起了好胜之心:我为什么就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废寝忘食,终于写出了五十首词,他把妻子的作品夹杂在里而给好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品味再三,说:“就三句最好。

”赵明诚迫不及待地问是哪三句,对方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词比较鉴赏的课堂运用——以《醉花阴》与《声声慢》为例

诗词比较鉴赏的课堂运用——以《醉花阴》与《声声慢》为例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林滢福州市第四中学福建福州350009诗词比较鉴赏的课堂运用以醉花阴与声声慢为例诗词的比较鉴赏通常是将内容相关又不尽相同的作品进行比较比较对象可以是不同作者的相关作品也可以是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是一种求同存异的鉴赏方法1近年来作为一种常见的考场模式备受师生青睐
中小学教 学研 宄2018.1
虽然 两 首词 在 秋 与 黄 昏的 时 间 选 择 上 相 同 ,但 由于 词 人 所 采 用 的描 绘 方式 不 同 ,给 读 者带来的情感体验也有 明显不 同。《醉 花阴》勾勒 的是秋 日晴朗的黄 昏 ,全词 的环境氛围相 对明朗 ,伴着秋 风送爽 ,花香 四溢 ,容易令人沉醉其 中。而《声声慢》写的是秋 雨黄 昏 ,雨打 梧 桐 可 激 发 学 生 的听 觉 联 想 ,一 语 双 关 地 点 出 自然 环 境 和 生活 环 境 的压 抑 ,全 词 的环 境 效 果 因而 较 为沉 闷惆 怅 。
一 、 相 同意 象 的 比较鉴 赏 《醉花 阴》与《声声慢》代表了李清 照早期和晚期创作 的两个巅峰 ,李清照在词中通过诸 多意 象 ,寓情 于 景 ,表 达 自己 复 杂 的 情 思 。 学 生 在 之 前 的学 习 中 已经 能 找 出两 首 词 的相 同 意象,包括 黄昏、酒、风和 黄花 ,以及隐藏意象—— 秋。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词作 ,让他们 发现 李 清 照 用相 同 的意 象 建构 的不 同 心境 。 (一 )秋 与黄 昏 《醉花阴》与《声声 慢》所描绘 的环境都 是 “秋 ”,还是深秋 ,在词作 中体现为 “佳节又 重 阳”“黄花堆 积”,等等 ;另外在题 目上 ,《醉花阴》别题《重 阳》,《声声慢》别题《秋情》,也都 是 时令 信 息 的流 露 。“秋 ”作 为 中 国文 人 的常 用 意 象 ,通 常 代 表 了萧 瑟 、落 寞 等哀 伤 的 情 绪 ,故 有所谓 “伤 春悲秋 ”。学生容 易联想起初 中所学“自古逢秋悲寂寥 ”,也可以联 系本教材第 一 课 “冷落清秋节”等诗词加深这种 “悲”的认知。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品析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境品析

三 、 正 不 良答题 习惯 纠
般郜按先易后难 的顺序 、 先慢后快 的
题, 所谓难题 , 就是你思 考了3- 分钟仍 然 : ,这 是 r 平 时 学 习 中养 成 的 不 良学 习 习  ̄J ]L ' 病 n
无 法做 出 的 题 目。这 样做 的好 处是 , 崩 数 。 造 成 的 。关 键 步 骤 一 定 要详 细 , 明 的 过 先 惯 证 道 “ 易 题 ” 顺 利 解 决 来平 缓 考 试 刚 开 始 程 要 步 步有 据 。 模 拟 练 习 中 考 试 卷 结 构 容 的 j 时 的 最 紧张 的 心情 ,并 完 成 考 试 初 始 阶 段 ’ 同的试卷 , 相 严格按 照中考 的要求答 题 , 合
课 堂 内外
2 1—2 0O l
, 笔谈 韧 中 数 掌 的 应 璇 策 略
富 得理想 的 上 的题 目是 基 础 题 , 住 了基 础 题 , 学 成 抓 数 成绩 , 这是学生与老师共同的愿 望。那么怎 绩 就 不 会 低 。 基 础 知 识 不 熟 练 势 必 会 影 响
《 花 阴》 《 声慢》 醉 与 声 意境 品析
陈 东喜 吴 春 云

要 : 对 李 清照 的 两首 词 , 章就 相 同意 象 的使 用进 行 文 本 细读 , 组合 方 式角度 探 讨 不 同意 象组 合造 成 的不 同意 境 。 针 文 从 意 境 品析
关键词 : 象 意
在宋词 的文化 长廊 中,李 清照是一朵 历 、 修养 、 审美意识等 素构成 。意象是 诗 : , 之 至来年 几月几 日, 始熟 , 就饮 焉 , 故谓 之 奇葩。她的人生经历令后人 叹惋 ,H f 她在文 : 人创造 意境的手段 、方法 。在意象 和意境 : 菊花酒 。” 唐盂浩然《 过故人庄》 :待到重 云 “ 学上的造诣却S- J  ̄人叹赏不 已。人教版 高 中, ; 巾于“ ” 意 的不 同 , 即使 “ ” 开 , 象 干 同 意境 : 日, 阳 还来就 菊花 。” 东篱把酒 黄 昏后 , “ 有 中语 文必 修 四选取 了她 的《 醉花 阴》 卢 : 与《 也是各异 。也就是说 , 同类 的诗作中 , 在 揣 暗香盈袖 ” 两句使 , “ ” 黄 昏” 东 篱” 幸 酒 “ j “ 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一.闲愁与刻骨铭心之愁“词”这种文学体裁,向来被认为是抒发愁情的最好形式,李清照也不例外,她会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放在她的诗中,而将“一处相思”这样的闲愁放在她的词里。

《醉花阴》就是这种“闲愁”最典型的代表。

但李清照的“闲愁”和其他诗人的“闲愁”又不一样,她是在用女子之笔写女子之心,这与其它男子写女子完全不同。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女子,早上起来之后无法打发时间,只能“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在男人看来,女人一旦没有了男人的宠幸,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们每天梳洗打扮唯一的目的就是准备讨好男人。

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塑造的这个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既不是百无聊赖用华衣美服打发时间的贵妇人,也不是依靠男人、没有自己生活的歌舞伎,而是有情趣、有思想的李清照。

她的生活是那样精致华美、清新脱俗,她追求的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她寂寞的时候陪伴她的是高雅的菊花。

“菊花”这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但总体来说,它象征着高洁遗世,与艳俗的牡丹等绝然不同。

而到了《声声慢》中,这种愁思已经变成了刻骨铭心之痛。

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古亦有之,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感情非同寻常。

从当时他们夫妻感情融洽、琴瑟和鸣再联想到她后来晚年的凄惨,让人不禁觉得读诗之人就像在舞台下看话剧的观众,当知道主角将来的结局注定悲惨,那么看她在台上暂时的欢喜都觉得是种讽刺,这是莫大的悲哀。

“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没有国破家亡、南渡偏安的事情发生,李清照可能会幸福地过着她的小日子,永远写一些闲情逸致的小诗小词,有着她独特的小情调,与赵明诚过着神仙眷侣的好日子,但那样的话,她永远也成为不了永垂青史的伟大词人。

正是国家命运的转折、自己生活的改变,造就了她后期词作的博大精深。

二.生活趣味的变化从《醉花阴》里处处体现的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闲愁”,但除了这些,更多能够看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闲适、惬意。

她的生活是精美的,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玉枕”“纱厨” “瑞脑”“金兽”,让我们看到李清照以及当时宋代贵族妇女们的生活状态。

她所有的用具都是精美细致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很“小资”,她的枕头清凉如玉,在炎热的夏天可是件帮助人消暑的良器;她的睡具罩了细密的纱网,既透风又遮蚊虫。

虽然她自己说是因为“半夜凉初透”让自己恼火,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白日的时候,她会细细点了熏香,在熏香袅袅中低头嗅黄花淡淡的清香,自斟自饮。

而到了《声声慢》那个阶段,这些生活的小情调全都消失不见了,她的冷清,她的凄惨也注定了她再没有心思玩那些小情调。

梧桐再美也无心观赏,大雁飞过,只顾着想它是“旧时相识”,一个曾经那样优越那样雍容华贵的妇人,再也找寻不到。

李清照要“寻寻觅觅”的,除了那些再也不回来了的美好时光,是否还包括曾经有过那样精致生活的自己呢?三.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在《醉花阴》和《声声慢》中,出现了许多相同的具体意象及抽象意象,如“愁”“寒”“酒”“黄花”“黑”“黄昏”,但传递出来的意境已经不同了。

以“酒”为例,《醉花阴》中的“酒”,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那是种豪迈的气魄,酒是锦上添花,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而《声声慢》中的“酒”,却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酒”成了借酒浇愁愁却更愁的工具。

再烈的酒也抵不过刺骨的秋风,少年人喝酒,越喝越甘洌,人到中年再喝酒,品味到的则是酒中的苦涩。

而在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意象“黄花”,两首词中传递的意境也不同。

《醉花阴》中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字里行间透露着李清照那种得意的生活状态,宋人已经不再像唐朝那样以丰满为尚,清瘦成为女子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幸福的少妇,李清照的“瘦”绝不是在抱怨生活条件恶劣,而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轻狂;而到了《声声慢》中,“黄花”已经“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成为风烛残年的老者,一地堆积的落花,怎能不让人心中生起暮年之悲。

《醉花阴》和《声声慢》中愁的比较一、《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李清照前期生活美满、和谐、安宁,因此,词中反映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闺房女子对人生理想、温馨、眷恋、离愁的体味。

《醉花阴》一词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反映。

它以愁发端,一开篇就倾忧泻愁, 达到愁的高峰, 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作为封建社会一位上层知识女性,抱着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去体味生活,体味爱情,因此,当她与丈夫离别后,面对着单调的生活,虽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苦,却总有作为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无限闲愁,独守空房,只能焚香消愁,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和无穷的哀愁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

看着袅袅瑞脑香的雾烟,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深宅思夫的少妇愁绪顿时如烟喷涌,缭绕不绝。

“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着冷冷清清的玉枕孤眠,纱橱独寝,似烟如雾的愁思有增无减,夜半时分,凉意袭人,倍感孤苦,该如何度过那孤衾难眠的漫漫长夜呢?黄昏依旧,重阳依旧,把酒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迥异,此情此景,思夫情弦又再次拨动,跳出莫名的无休无止的愁苦情符……剪不断,理还乱,唯有这离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要说不会丧魂消魄啊,西风卷帘,整个闺房越显空荡,怎经得起这孤寂愁苦的折磨,一夜之间,玉容憔悴,对丈夫刻骨的相思和深情的眷恋,使词人哀怨难诉,愁肠百结。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故而因离别而魂不守舍,因相思而憔悴。

此时思妇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把愁的结果推向了极至——“人比黄花瘦时代的巨变,使李清照的生活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终日过着颠沛流离、孤身飘零的生活,因此后期的词大多反映的是一位形单影只、欲说还休的孀妇丧失亲人的悲哀、理想破灭的失望、孤苦无依的愁苦。

《声声慢》就是后期词的代表作。

《声声慢》一词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 这种“愁”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这种“愁”深广而厚重。

开头连用七对叠字,,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打击后,词人内心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寻西找,是寻找失坠的记忆,还是追念往事来寄托空虚寂寞?于是,先感于外,“冷冷清清”,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暗淡无情,冷漠无比,后感于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陷入愁境,不得解脱,被孤独寡欢的气氛所包围。

词人从刻画清冷之景创造出一种凄凉、悲戚的愁境,使全词笼罩在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全词结句一语道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即这一个接一个的遭遇,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

全词水到渠成,将“愁”推向高潮。

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核心,是晚年生活的一幅缩影。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生活给予词人深重的精神压力,词中“乍暖还寒”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旧时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等情景,所有这一切都浸满了词人的哀愁,眼前的一切都是生愁、添愁、牵愁的“愁”境, 作者在这个愁的世界里,有着身世之苦、家国之痛、孤独之悲,仅用“愁”字又怎能包容得了,概括得尽呢。

总之,《醉花阴》中开头以愁发端,其愁就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一下子就将愁推向高峰,然后演绎诠释“愁”的内涵。

《声声慢》中开头以叠字奠定全文的愁境,在词末作者还生活在愁境里, 仅用“愁”字又怎能概括得完她所饱尝的人间甘苦,既用“愁”照应了全篇, 也将“愁”推向极至。

二、“愁”之内涵不同, 词之形象迥异《醉花阴》一词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词中先摹愁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寥寥数语,把一位彷徨室内,心中布满愁云情雾的思妇寂寞无主的愁态勾画了出来。

白昼寂寞难耐,夜间仍放不下满腹愁思,彻夜难眠。

因为“愁”,只好独自把酒赏菊,在酒杯中,词人看见了自己清瘦的面容、逝去的青春,哪天才能和丈夫欢聚?怎样才能排遣对夫君的思念之愁情呢?再绘愁容。

“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简直把离愁别绪写透。

人与花争瘦,一边有瘦削的形体,一边有细瘦的花茎。

一边是高洁的情怀,一边是清雅的菊花,我物相融的意境美,把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容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中通过愁态愁容的描绘,表现了一位因思夫而销魂,因思夫而瘦比黄花的思妇闲适恬静的生活情感。

可见,词作反映的是思妇销魂的闲愁,塑造的是一个销魂思妇的形象。

《声声慢》一词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中先设愁境。

通过七对叠词刻画了冷清萧索的环境,烘托词人凄惨悲切的心境,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

七对叠词从动作、环境、心理感受方面,多层次地表现了一位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回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孤独之境。

再布愁景。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这一系列的愁景,景景含愁,一声声、一阵阵,敲打着词人凄苦的心灵,震颤着词人的心扉。

特殊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抬头看见旧日传情信使,大有物是人非之感,形影相吊的她如同杜鹃啼血,心酸、心痛、心碎! 大雁引发的是绝望和伤心,孤雁的悲鸣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表达了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独守窗前,触景生情,词人丧夫后独自一人面对千山万水,孤零零地度过了无数的黄昏、黑夜,, 对“黑”有着独特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一个“黑”字包含了词人多少的寂寞、凄凉、哀愁。

国愁家恨,涌上心头,个中滋味只能自己慢慢咀嚼。

文中通过愁境愁景的设置,诉说着一位因失夫而茕独、因物是人非而憔悴的寡妇哀婉凄凉的愁苦身世,词中塑造的是一位茕独寡妇之形象。

三、“黄花”“酒”相似,“愁”之内涵迥异《醉花阴》中的“黄花”,作者以“有幽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见菊花,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

思妇轻易睹物思人,在《醉花阴》中,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的“黄花”,“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丈夫不在,没人摘花送给自己,只能将自身的愁境融入花的枯萎凋落,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相吻合了。

《醉花阴》中的“酒”,词人是在落日的黄昏之后,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举杯浇愁愁更愁”,酒要对酌对饮才有韵味,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在酒中品尝思夫之情,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