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事故案例共87页
我国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二)、东庞矿特大突水事故
时间:2003年4月12日8时47分 地点:邢台矿业集团东庞矿2903工作面 原因:掘进时遇隐伏陷落柱,导通奥灰岩溶水突出。 突水量最大峰值70000m3/h 稳定水量5200m3/h 停产近8个月,损失超亿。注浆堵水2732.93万元 (1期) 矿井排水1464万元。
突水特征:
突水原因及特征:
水 源:奥灰岩溶水 突水通道:煤层底板断层破碎带 突水水量:最大5430 m3/h。 煤层底板距奥灰37米,突水系数0.054Mpa/m, 虽小于0.06Mpa/m,但由于煤层底板岩性破碎, 实际突水系数增大,在矿压、水压的作用下,奥 灰水从工作面后采空区的断层破碎带滞后突出, 导致事故发生。
三、四采区安全回采
(六)郑煤超化煤矿“12.30”突水事故
时间:2004年12月30日21时30分 地点:郑煤集团超化矿22081工作面 原因:采动和矿压扰动带与煤层底板隐伏垂 向导水裂隙沟通,奥灰高压水突出。 突水后,立即启动了水害应急预案,使矿井总排水能力由 突水前的2078m3/h增大到3500m3/h,确保了整个矿井的 安全,并迅速恢复其它采区的正常生产。 无人员伤亡,未淹井。
地方煤矿20% 国有煤矿10%
2005年:
共发生特大水害事故13起,其中: 国有煤矿2起(15.3% ),死亡44人( 12.2% ) 乡镇煤矿11起( 84.7% ),死亡316( 87.8% )
老空透水9起( 69.2% ),死亡286( 79.4% ) 断层突水2起( 15.4% ),死亡26人( 7.2% ) 岩溶突水2起( 15.4%), 死亡48( 13.4% )
• 事故最新进展: • 目前,井下共有6台水泵运行,排水能力每小时645立方 米,截至4月1日早,累计排水量1.5万立方米,井下水位 下降170毫米。井下另有4台水泵往水仓倒水。目前正在 焊接铺设排水管线,8寸管预计于31日上午8点投运,10 寸管预计于31日上午12点投运。 • 副平硐钻机累计打钻进尺22米;地面垂直钻孔1号孔 已于17点整开始打钻,2号孔选址已经确定,正在安装设 备,准备开始打钻。 • 备注:奥陶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 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 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 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 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某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案例

煤矿水灾防治篇某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案例1.案例描述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某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
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事故当晚7:30统计,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
经过八天八夜的抽水救援,4月5日透水事故153名被困人员中115人成功被救出井,38名工人遇难。
调查组初步调查分析,该矿建设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章行为,该矿井下施工的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掘进导通采空区积水,致使+583米标高以下的巷道被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937万元。
该矿项目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改能源1563号),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批准,是国家和省重点项目。
该矿井田面积约180 km2,地质储量23.42亿吨,可采储量10.36亿吨,主要开采2号煤、10号煤,其中2号煤平均厚度6.5米。
煤种为中灰、低硫、特低磷的优质瘦煤,是极好的炼焦配煤。
该矿项目是由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原煤600万吨/年的选煤厂、2×5万千瓦的综合利用电厂(热电联供)和铁路专用线构成的循环经济综合建设项目。
项目投资概算总额为51.68亿元。
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1亿多元。
矿井项目计划于2010年10月投入运营,提前5个月完成工期。
2.案例剖析2010年3月28日,该矿在基建施工中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2.1矿井基本情况(1)煤矿概况该矿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分2个水平开采,按高瓦斯矿井设计。
设计首采工作面为20101和20102两个综采工作面。
该矿区范围内小窑开采历史悠久,事故发生前该矿井田内及相邻共有小煤矿18个。
(2)建设情况于2007年1月16日开工建设,截至2010年3月27日,矿井一期工程已完成98.3%,剩余工程量418 米;二期工程已完成55%,剩余工程量2921 米;三期工程的20101、20102采煤工作面等巷道已完成23.1%,剩余工程量9302米。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ppt

水害事故会对井下设备、设施和煤炭资源造成 损失
3
环境破坏
矿井水泄漏、淹井等事故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 水造成污染和破坏
02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矿井水害的主要类型
地表水水害
由于地表水体通过裂隙、塌陷区、断裂 带等进入井下,导致水量过大,影响矿 井正常生产或引发事故。
老空水水害
由于老窑、旧巷等积水,在采掘过程中 与井巷打通,引起老空水涌入井下,导 致事故发生。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目 录
• 引言 •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 水害事故的反思与教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煤矿水害事故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水害事故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井水害的危害性
1 2
人员伤亡
矿井突水、淹井等水害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
04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与勘探
01
定期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井田范围内地下水的分布、水量、水质、水位等信息,预测可能
存在的矿井水害风险。
02
建立健全水文地质观测系统
在井下设置水文地质观测点,定期观测水位、水量等变化情况,及时
掌握矿井水害隐患。
03
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归档制度
由于开采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监测不利 等因素,导致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地质因素
其他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节理裂隙 等,使得地下水容易进入矿井,导致水害事 故的发生。
包括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等也可能影响矿井 水害的发生。
03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黑龙江鸡西金利煤矿“4·4”重大水害事故

黑龙江鸡西金利煤矿“4·4”重大水害事故一、事故回放2009年4月4日5时10分,黑龙江天源煤炭公司鸡西金利煤矿发生一起重大水害事故,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7.6万元。
该矿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年。
4日零点班入井23人(包括值班井长1人,瓦检员2人),分别到井下5处采掘地点开始作业,其中左八20#全煤上山掘进工作面6人,21#右八采煤工作面打木垛1人,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4人,九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4人,二段22#右一平巷掘进工作面5人。
4日5时10分左右, 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作业的工人东晓林和贾兴江从工作面往外将装满矸石的矿车推到八片车场后,从车场往工作面推空车皮,当行至右八后石门和平巷交叉口处,听见左八平巷里传来“轰隆”的一声,随即一股强大的水流将两人冲倒,贾兴江遇难,东晓林被八片车场矿车挡住后,奋力爬出水面,和共同被水冲出来的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工作其他的2人一同从主井逃生。
另有4人事故发生时,从八片车场沿主井安全升井。
事故发生后,蹬勾工张明立即向矿长李仁海报告,说井下透水了。
矿长李仁海在向天源公司喻强副总经理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人员下井抢险救灾。
4日9时20分恢复第一套排水系统,排水量为50立方米/小时,4日9时50分鸡西市煤炭局矿山救护队入井搜救,确定当时井口水位淹至左九车场子以上25米处,标高为110米。
同日23时50分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套排水系统,总排水量达到100立方米/小时,并具备150立方米/小时排水能力。
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指挥部于5日1时30分,在透水点左八片建立了挡水墙。
6日2时30分又建成第三套排水系统做为排水的备用系统,加快了排水速度和抢险救灾的步伐。
于5日成功搜救出4名被困人员。
4月9日1时10分将12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并升井, 至此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全部结束。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累计排水6000多立方米,清淤泥630多吨。
二、事故原因剖析直接原因: 20#层全煤上山掘进工作面接近报废多年的立井采空区,采空区存在大量积水,掘进工作面放炮时与采空区的一条采煤下巷尾部相透,采空区积水溃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
2010年以来透水事故案例

事故情况:2011年5月31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黄后乡一非法采煤窝点发生透水事故,死亡8人。该非法采煤窝点为独眼井,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至事故发生时已累计生产原煤1000余吨。事故发生后,该矿未向任何部门报告事故,恶意瞒报,经群众举报后查实。
事故原因:在非法开采过程中因对上部原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采透老空区导致透水事故。
事故原因:2010年7月20日18时10分左右,湖南省花垣县磊鑫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磊鑫公司)发生透水事故,共造成13人被困,后救出3人,10人遇难。
事故原因:磊鑫公司锰矿硐在掘进过程中(巷道标高327m),与邻近的花垣县中发锰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发锰业公司)巷道贯通(该公司已停产4个月左右,巷道标高338m,巷道内有约3万立方米积水),大量积水迅速涌进磊鑫公司锰矿硐,造成该矿硐现场施工人员8人被困。因磊鑫公司锰矿硐与另一相邻的文华锰业公司矿硐也相通,又造成文华锰业公司5名作业人员被困。
事故原因:该矿采用倾斜长孔爆破法开采急倾斜煤层(倾角81度),造成-200米水平以上留下大量采空区;保护煤柱裂缝与地面联通,雨水泥浆渗入;事故前出现强降雨,地面地势低洼处雨水汇集和渗漏,导致凹陷区域压力增大,采空区垮冒,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泥浆溃入井下巷道。
主要问题:一是该矿安全意识不强,对雨季防水工作重视不够,未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暴雨期间停止生产的规定,过早恢复生产,且下井人员过多;二是对采空区造成的水害隐患没有超前治理。
事故原因: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打通采空区,导致透水,透水量约2400立方米。
案例十四:四川省威远县八田煤矿透水事故
事故情况:2010年11月21日11时40分许,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八田煤矿发生一起老采空区透水事故,造成29人被困,透水量约5000立方米,被困人员中有两名矿长。事故发生后,经各方共同努力,11月22日13时18分,29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有关方面和人员在事故抢险救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积累了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的宝贵经验。八田煤矿为乡镇煤矿,证照齐全,属独立扩能在建矿井,生产能力由5万吨/年扩能为6万吨/年。事故当班带班领导为副矿长陈荣辉。
黑龙江鸡西金利煤矿“4·4”重大水害事故

黑龙江鸡西金利煤矿“4·4”重大水害事故一、事故回放2009年4月4日5时10分,黑龙江天源煤炭公司鸡西金利煤矿发生一起重大水害事故,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7.6万元。
该矿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年。
4日零点班入井23人(包括值班井长1人,瓦检员2人),分别到井下5处采掘地点开始作业,其中左八20#全煤上山掘进工作面6人,21#右八采煤工作面打木垛1人,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4人,九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4人,二段22#右一平巷掘进工作面5人。
4日5时10分左右, 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作业的工人东晓林和贾兴江从工作面往外将装满矸石的矿车推到八片车场后,从车场往工作面推空车皮,当行至右八后石门和平巷交叉口处,听见左八平巷里传来“轰隆”的一声,随即一股强大的水流将两人冲倒,贾兴江遇难,东晓林被八片车场矿车挡住后,奋力爬出水面,和共同被水冲出来的八片后石门掘进工作面工作其他的2人一同从主井逃生。
另有4人事故发生时,从八片车场沿主井安全升井。
事故发生后,蹬勾工张明立即向矿长李仁海报告,说井下透水了。
矿长李仁海在向天源公司喻强副总经理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人员下井抢险救灾。
4日9时20分恢复第一套排水系统,排水量为50立方米/小时,4日9时50分鸡西市煤炭局矿山救护队入井搜救,确定当时井口水位淹至左九车场子以上25米处,标高为110米。
同日23时50分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套排水系统,总排水量达到100立方米/小时,并具备150立方米/小时排水能力。
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指挥部于5日1时30分,在透水点左八片建立了挡水墙。
6日2时30分又建成第三套排水系统做为排水的备用系统,加快了排水速度和抢险救灾的步伐。
于5日成功搜救出4名被困人员。
4月9日1时10分将12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并升井, 至此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全部结束。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累计排水6000多立方米,清淤泥630多吨。
二、事故原因剖析直接原因: 20#层全煤上山掘进工作面接近报废多年的立井采空区,采空区存在大量积水,掘进工作面放炮时与采空区的一条采煤下巷尾部相透,采空区积水溃入,导致水害事故发生。
煤矿水灾事故案例、地面滑坡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煤矿水灾事故案例目录山东枣庄滕州市木石煤矿特大溃水事故.............................. - 2 - 山东华源矿业公司溃水事故........................................ - 3 - 贵州省黔西南州新桥煤矿透水事故.................................. - 4 - 黑龙江宝清县国明煤矿透水事故.................................... - 5 - 王家岭矿难...................................................... - 6 - 桑树坪煤矿透水事故.............................................. - 8 - 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水害事故............................ - 9 - 吉林市蛟河市丰兴煤矿“4·6”重大透水事故....................... - 10 - 黑龙江省鹤岗市峻源二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 - 11 - 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透水事故................................... - 12 - 黑龙江鹤岗振兴煤矿透水事故..................................... - 13 - 突水事故援救措施............................................... - 14 - 第二部分山体滑坡事故案例深圳市光明新区“12·20”红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 - 8 - “5.26”××水电站进水塔1#机基础处边坡滑坡事故................. - 8 -第三部分选煤厂事故案例另附PDF山东枣庄滕州市木石煤矿特大溃水事故事故经过:2003年7月26日21时40分左右,木石煤矿正值中、夜班交接班期间,矿值班人员倪家启、陈芳太接到电话汇报井下发生透水,随后二人一边通知井下撤人,一边换衣下井,同时安排机电人员切断电源。
煤矿经典警示教育事故案例

煤矿警示教育事故案例欧阳学文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事故经过: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在基建施工中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事故当晚统计,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
经过抢救,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原因:事故直接原因:该矿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间接原因:1.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范围、积水情况。
2.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采取有效措施。
3.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度。
4.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防治水主体责任。
2.切实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
4.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
5.全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水患避灾演习预案,加强员工防治水措施的学习与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水患避灾演习。
甘肃屈盛煤业公司“9·25”斜井人车跑车事故事故经过:9月25日0时10分,白银市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发生钢丝绳断绳跑车事故。
34名井下作业人员在煤矿副井筒人车提升过程中距井口约80米处,钢丝绳断绳,人车下滑至距井口约230米处侧翻,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事故的副井筒总长度704米,坡度28度。
经施救34人分五次全部升井,其中20人死亡,14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