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

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开远市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地区的环境特点、人口密集度、建筑环境、绿化覆盖率等因素对居民舒适度的影响。
调查分析显示,开远市气候炎热湿润,人口密集度较高,建筑环境多为传统结构,绿化覆盖率较低。
通过居民调查发现,部分居民对人居环境存在不满意感受。
文章对开远市人居环境进行整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该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分析、气候特点、人口密集度、建筑环境、绿化覆盖率、舒适度调查、整体评价、改进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开远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多山丘陵地带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逐渐增加,建筑密集度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开远市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城市环境的状况,为城市规划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开远市的气候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等。
这些气候变化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研究开远市的气候特点对于预测未来城市环境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和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的指导下,我们将深入研究开远市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分析,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人口密集度、建筑环境、绿化覆盖率以及居民舒适度情况,进而评估开远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通过对各项因素的综合考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为开远市的人居环境改善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开远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1.3 研究意义开展对开远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幸福指数也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
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的满足感、快乐感、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与的话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
基于此,我对衡阳市珠晖区部分抽样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一)调查目的本次社会调查的主题是“你幸福我快乐”。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调查方式为了保证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方便统计的前提,所以决定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是随机发放问卷当面填写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8份。
(三)调查区域调查区域在酃湖与三角线到火车站的珠晖区范围内。
(四)调查内容基本情况是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相关信息的采集。
我们正常将判断幸福指数的途径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城市环境、居住现状、物价状况、个人状态、家庭状况、工作状况。
从这六点出发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旨在清晰的了解受调查人群的具体情况,以便我们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43%的城市居民感觉到非常幸福,28%的居民感觉一般,27%的居民感觉不幸福,另有2%的居民拒绝回答或表示说不清楚。
人群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类人群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了本次人群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消费习惯、价值观以及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人群在生活质量、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必要对各类人群进行深入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分析人民群众的消费习惯,为企业和商家提供市场定位参考。
(3)探讨不同人群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路。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进行数据收集。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以下人群:(1)城市居民:包括上班族、退休人员、学生等。
(2)农村居民:包括农民、农民工等。
(3)企业员工:包括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员工。
(4)自由职业者:包括个体户、网络从业者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生活状况(1)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生活质量普遍较高。
(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现象。
(3)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与行业、岗位密切相关,工作稳定性较好。
(4)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较大。
2. 消费习惯(1)城市居民:消费观念较为成熟,注重品质和品牌。
(2)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较为保守,注重实用性。
(3)企业员工: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4)自由职业者:消费观念较为多元,注重个性化和体验。
3. 价值观(1)城市居民:注重个人发展、追求生活质量。
(2)农村居民:注重家庭和谐、尊老爱幼。
(3)企业员工:注重职业发展、追求稳定。
(4)自由职业者:注重个性发展、追求自由。
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数据

一、背景与意义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认为“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 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与痛点,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 要心理因素。CGSS数据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 此外,生活满意度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可能在于它们能够调节人们对生活事件和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幸 福感的体验。
总之,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制 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及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等措施, 我们可以共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景。
参考内容
引言
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衡量社会福利和人类 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调查与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次演示基于 CGSS数据,深入探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四、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提升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以及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 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能力和信心,从而更 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鼓励 各类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
当前城市社区居民思想状况调查及分析

当前城市社区居民思想状况调查及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变化,居民的思想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的思想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当前城市社区居民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的思想需求,为未来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调查背景当前城市社区居民思想状况的调查取得了尤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所在地,其居民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了解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状况,可以为社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思想动向信息,有助于改进社区管理工作,并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居民思想状况调查的新课题。
了解居民的思想状况,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城市特定社区居民,涉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家庭状况的居民。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1)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
(2)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情况。
(3)居民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包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期望和参与度等。
(4)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包括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对社区发展的认同度等。
三、调查结果1.居民的认知水平整体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达到70%以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也较高。
这表明当前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整体较高,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2.居民的精神需求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但是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待提高。
沈阳市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沈阳市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养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则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老年人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生活质量概况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生活品质总体比较好,其中近四成(38.3%)老年人生活水平较高,降低生活质量的比较少。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良好,超过八成(80.5%)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
此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8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充实。
二、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1. 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超过七成(70.8%)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生活满意度较高,而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2. 经济因素3. 家庭关系因素家庭关系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对家庭关系满意度较高,同时,认为自己家庭关系良好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4. 社交因素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对提高生活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85.4%)的老年人会参加社交活动,这类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的稳定性、足够性以及灵活性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约有一半(52.6%)的老年人收入低于2000元/月,收入对于其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大。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
老年人生活中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日常保健的不足。
家庭关系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67.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比较和睦,而家庭冷暴力、孤独等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2:07:54.9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杨丁丁[导读] 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并比较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杨丁丁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99摘要: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并比较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中按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郊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对上述3个区健康档案登记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43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评价其生命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上海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不同(P<0.001).中心城区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总评分(PCS)显著低于市郊结合部老年人(P<0.001),中心城区和市郊结合部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和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均明显低于郊区老年人(P<0.001)。
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共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自理情况、抑郁状况、慢性病疾病总分、医疗费用占家庭开支的百分比(P<0.05)。
结论:1.郊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最好,其次是市郊结合部,生命质量最差的是中心城区老年人。
2.上海市不同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共同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活自理情况、抑郁状况、疾病总分以及医疗费用占家庭开支的百分比。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命质量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对于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老年人生命质量是一个群体的问题,重视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措施具有深远意义【1】。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按市区、市郊结合部、郊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对上述3个区健康档案登记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其中435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心城区1313人,城郊结合部1325人,郊区1712人。
中国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为了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状况,本次调查对不同城市的居民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进行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给居民,调查了他们对环保问题的认知水平、环保行为的实施情况以及对政府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期待等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1. 环保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居民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认为环保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2. 环保行为实施情况:虽然居民对环保问题有所认知,但在实际行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仅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用水用电、分类垃圾等。
3. 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关于政府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角色,多数受访者希望政府加大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倡导力度。
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如减少污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等。
4. 环保教育需求:调查发现,居民普遍认为加强环保教育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和环保行为的引导。
四、调查分析1.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方面,经济发展迅速使得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环保行为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对环保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2. 政府和企业责任:政府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来引导居民更加重视环保问题。
同时,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在环保行为实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3 个维 度上 1 0%
0%
~ 2 12. 6% 10. 6%
~ 3 64. 6% 61. 1%
心理功能
客观 主观
0%
0%
11. 4% 11. 2%
67. 2% 67. 0%
社会功能
客观 主观
0%
0%
10. 8% 13. 6%
61. 0% 53. 0%
1 项没有( 131) 1~ 2 项( 295) 3 项以上( 66)
~ 4 12. 5% 18. 0% 11% 11. 6% 16. 2% 22. 5% 20. 2% 16. 1% ~ 5 10. 3% 10. 3% 10. 4% 10. 2% 12% 10. 9% 2. 5% 10. 2%
就总体而言, 在物质生活维度上( 住房因子除外 ) ,
上, 90% 居民客观的物 质生 活状态 处于中 等水 平及以 上。
Abstr 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ng quality of life and it. 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ty inhabitants. Methods 492 city inhabitants were sampled from Hangzhou city, t hen t heir qualities of life including objective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2being were tested by /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2740 . Results ( 1)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of city inhabitants is well; ( 2) affects of ment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and social function are over affect of matter life. ( 3) Age, education, physical exercise and hobby are important influ2 encing factors in qualitiy of life of city inhabitants. Conclus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city inhabitants,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healt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维度 37. 50 ? 3. 93 34. 08 ? 4. 40
因子 客观
N1 7. 41 ? 1. 47 N2 4. 94 ? 1. 69 N3 5. 16 ? 1. 69 N4 5. 05 ? 1. 83
主观
6. 25 ? 1. 99 6. 51 ? 1. 66 6. 35 ? 1. 51 5. 70 ? 1. 76
维度 35. 27 ? 5. 07 31. 47 ? 4. 04
因子 客观
主观
N10 8. 23 ? 1. 49 6. 67? 1. 69
N11 7. 47 ? 2. 09 6. 79? 1. 79
N12 7. 78 ? 1. 82 6. 61? 1. 58
N13 7. 26 ? 1. 30 6. 83? 1. 62 N14 7. 04 ? 1. 18 6. 82? 1. 22
二、研究工具与测试内容 1. 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 包括 年龄、性别、婚
姻状况、职业、受教 育程 度、业余 爱好、身体状 况、锻炼 身体的情况等。
2. 生活 质 量问 卷( QOL274 ) 由 李凌 江、杨德 森等
人编制[ 3], 问卷经几 年测试 使用, 有较好 的信 度、效度 和敏感性。问卷包 括 4 个 维度: 躯体功 能、心 理功能、 社会功能、物质生活。
# 352 #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 10( 4) , 2001
卫生预防#论著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陈树林, 黄鑫 (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3)
摘要: 目的 调查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 素。方法 选取城市社区居民 492 名, 用生活质 量综合评定 量表从客 观状况和主观满意度两个方面对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 1) 城市居民总体的生活质量良好; ( 2) 心理健康、躯体健 康、社会功能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超过物质 生活的影响; ( 3) 年 龄、文化程度、锻炼身体、业余 爱好等因素 对城市居 民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过程中, 要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躯 体健康, 要重视年 龄、文 化程度及业余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物质生活
客观 主观
0%
0%
10% 6. 4%
57. 3% 66. 3%
得分高于主观满意 度得分, 大部分 因子的 客观 分也是 高于主观评价。表 3 结果 显示, 50% 以上 的被 试在中 等水平以上 ( 3 分) , 四个 维度 基本 相近。在 物质 生活 维度上, 有 66. 3% 的居民主观满意度 处于中等 水平以
# 353 #
总体评估从四个维度对居民的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生 活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估, 并根据调查结果, 将每一维度 的客观和主观得分都换算成 1( 极差) 至 5( 极佳) , 然后 计算分布比例, 结果见表 1、表 2。
表 1 杭州市居民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生活满意度评估结果( n = 492)
躯体功能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年第 10 卷第 4 期
时/ 周, 社交性娱乐性活动时间是 2. 43 小时/ 周。在消 费方面, 杭州城市居民食 物消费 占收入的 53. 92% , 医 药消费占 23. 67% 。
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城市居民 客观 生活 状态 和主 观生 活满 意度的
Key words: City inhabitants;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R39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528559( 2001) 0420352203
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 30 年代的美国, 最先是作 为一个社会学指标来使用。随着社会领域生活质量研 究的鼎盛以及医学本身的 发展, 70 年 代末期 医学领域 广泛开展了 生活 质量 的 研究 工 作。Cox 1992 年[1] 提 出了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 4 个方面的应用: ( 1) 人群健 康状况的测量, (2) 资源利用的效益评价, ( 3) 临床疗法 及干预措施的比较, ( 4)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决策。根据 其应用领域, 利用生活质量调查, 可以了解一般人群的 综合健康状况, 甚至可以作 为一种 综合 的社会 经济和 医疗卫生指标, 以便 比较 不同国 家、不 同地区、不同民 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 研究。同时, 对生活质 量影 响因素 的探 讨有利 于找出 卫生防治的重点, 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也为 今后的前瞻性研 究建立 基础 资料[1~ 2] 。为此, 作者以 杭州市社区人群为调查对 象, 对城 市居 民的生 活质量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表 3 不同群体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性别
男( 197) 女( 295) 年龄
~ 30 岁( 142) ~ 45 岁( 164) ~ 60 岁( 77) > 60 岁( 109)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110) 高中中专( 192) 初中以下( 190) 锻炼身体
经常锻炼( 111) 偶尔锻炼( 273) 从不锻炼( 108) 业余爱好
3. 统计分析 所有统计都在 SPSS8. 0 中进行。 结果
一、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
在所调查的 492 名居民中, 男性 197 名( 40% ) , 女 性 295 名( 60% ) ; 平均年龄( 46. 56 ? 14. 86) 岁( 最小 20 岁, 最 大 86 岁 ) , 其 中 35 岁 以 下 的 人 有 142 名 ( 28. 9% ) 、36~ 50 岁 的人 有 164 名 ( 33. 3% ) 、51 ~ 60 岁的 人 有 77 名 ( 15. 7% ) 、61 岁 以 上 的 人 有 109 名 ( 22. 2% ) ; 已婚者 占调查 人数 的82. 3% , 未 婚及 离婚、 再婚丧偶等占17. 7% ; 从职业来看, 工人占43. 7% ( 215 人) , 一 般 职 员 占21. 1% ( 104 人) , 干 部 占 19. 1% ( 94 人) , 专业技 术人 员占 10. 2% ( 50 人 ) , 个 体 户、无 职业 者及其他职业者占5. 9% ( 29 人) 。 ( 注: 一般职 员是指 各种所有制体制公 司的职 员, 干部 指企事 业单 位干部 和公务员, 专业 技术 人 员是 指医 护人 员、科研 工 作者 等, 在调查时都分别进行了说明。)
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消费和娱乐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 在生活环境方面, 杭州市的人均住 房面积为 13. 88 平方米, 住房设施基本得到满足, 在住 房环境方 面, 比较 突出 的是 安全 问题, 有 18. 9% 的居 民反映住房环境 不安全。在 生活 便利性 方面, 最为突 出的问题是上娱乐 场所和 求医, 反 应上娱 乐场 所和求 医不方便的 居民 达到 19. 7% 和 19. 3% 。在 娱乐 活动 方面, 杭州 市居 民的 主 要娱 乐还 是欣 赏 性的, 如 看电 视、报纸、小说、球赛等, 每周有 12. 41 小时花在这些娱 乐活动上; 而在智力性娱乐活动方面的时间是 3. 08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