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去二三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一去二三里》全面学习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第一句,《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尧夫,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
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
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一去二三里古诗带拼音

一去二三里古诗带拼音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
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
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
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一去二三里古诗朗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朗读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宋)邵康节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康节(~)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译者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词句注解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弥漫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文学赏析“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精心安排一个量词,即为“里”、“家”、“座”、“枝”,多样存有变化,也在每句中精心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起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重回句首,把一至十则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序,就用了寥寥几笔就形成一幅自然质朴而又深邃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会山村的`意境之中。
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回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见了乡间野外的骀南宫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抒发诗人的悠闲心绪和充份享用生活的积极主动人生态度,所以写出这首诗。
作者简介邵雍邵雍(年―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其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
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
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
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
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
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
一去二三里古诗注音版

一去二三里古诗注音版
哎呀呀,这首古诗可太有意思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
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yī qù è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
)
你想想看啊,就这么短短几句话,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你带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小乡村呀!就好像你真的走在那乡间小路上,一眼望去,
能看到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飘着袅袅炊烟,嘿,那不就是“烟村四五家”嘛!走着走着,又看到了六七座亭台,哎呀呀,这场景多生动啊!还
有那八九十枝花,开得那叫一个鲜艳漂亮,好像在冲你笑呢!这就跟
咱去郊游看到美景一样让人开心呀!
你说这古诗咋这么神奇呢,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勾勒出这么美的画面。
这就好比一幅简笔画,虽然线条简单,但是神韵十足啊!“一去二三里”,这不就是咱出发去探索的第一步嘛,带着好奇和期待,一步步走进这个美丽的乡村世界。
咱再仔细品品,这“亭台六七座”,为啥不是八座九座呢?嘿嘿,这就是诗人的巧妙之处呀,他就用这几个数字,让你感觉恰到好处,多
一座嫌多,少一座嫌少。
就像你吃蛋糕,多一口会腻,少一口又觉得
不过瘾,就是这么刚刚好!
反正我觉得这首古诗真的是太棒啦!它能让你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让你沉浸其中,感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我觉得这
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呀,能穿越时空,把千百年前的美好传递给我们。
这,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小宝石,值得我们好好珍藏和品味!。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诗人邵康节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诗人邵康节刚要动手,诗人邵康节的妈妈便喝住诗人邵康节,说:“你折一枝,诗人邵康节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诗人邵康节诗人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梅花易数》是诗人邵康节的发明的占卜方法。
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先天易学是诗人邵康节的主要代表作。
可是在诗人邵康节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诗人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我们直接研究诗人邵康节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
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
诗人邵康节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诗人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诗人邵康节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
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诗人邵康节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及解析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及解析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哇哦,这简单的几个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呀!你看,就好像你走在一条小路上,一下子就看到了远处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
就像你去郊游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美丽小村落一样,不是吗?2.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哎呀呀,这后面的更是有趣呢!你想想,走着走着,出现了六七座亭台,周围还有那么多花儿在开放。
这不就跟你在公园里看到那些亭子和花丛差不多嘛,多有意境啊!3. 一去二三里,这开头多有意思呀!就像你开启一段小小的冒险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期待,不是吗?那二三里的路程里,会有怎样的风景在等着你呢?4. 烟村四五家,这不就是乡村生活的写照嘛!你难道不觉得这很亲切,就像你回到了小时候生活过的乡村一样?那四五家的烟火气,多温暖呀!5. 亭台六七座,哇,这让我想到了那些隐藏在山林间的美丽亭子。
就像你在爬山时突然发现的惊喜,给你提供了一个休息和欣赏美景的地方,多棒呀!6. 八九十枝花,哈哈,这简直就是春天的感觉嘛!你看那一朵朵花儿盛开,不就像你在花园里看到的那些五彩斑斓的花朵一样,让你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呢?7. 一去二三里,短短几个字,却包含了无限的可能。
这就好像人生的路呀,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二三里会有什么在等着你,多让人好奇呀!8. 烟村四五家,这画面感超强的!你能想象自己身处其中吗?感受那宁静祥和的氛围,是不是特别美好呢?9. 亭台六七座,这是多么诗意的场景呀!就好像你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美丽的亭台楼阁,你难道不想去逛逛吗?10. 八九十枝花,哇塞,这是多么浪漫的景象呀!就像你漫步在花海中,被那些美丽的花朵包围着,多幸福呀!我觉得这首古诗真的是太有魅力了,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啊!。
一去二三里古诗全文及赏析

一去二三里古诗全文及赏析”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第一句,《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全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山村咏怀》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山村咏怀》注释: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山村咏怀》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山村咏怀》赏析:“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