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第一章 刑法概述
合集下载
(1)第一、二章 刑法概述

2、司法解释 (1)主体:最高院和最高检 (2)范围: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如何 具体运用刑法规范的问题 (3)效力:只限于全国的审判工作和检 察工作
正式解释,有法律约束力
3、学理解释 非正式解释 无法律约束力
(二)方法分类
1、文理解释 如刑法第94条:“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 员,是指具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 职责的工作人员。” 特点: 不扩大也不缩小
二、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 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 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人身危险性
4、立法体现 第一,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第二,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第三,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2、论理解释 从条文的内部结构关系及条与条之 间的相互联系上,探求立法的意图, 阐明立法的主要精神。 (1)当然解释 如偷税罪
(2)扩张解释 淫秽录像、影片、电视片、幻灯片 等解释成淫书淫画 (3)限制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 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2、含义 (1)任何人犯罪都应受到法律追究 (2)定罪处罚平等 (3)同等保护 (4)没有特权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 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 事责任相适应。” 2、含义: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第一章 刑法概述

返回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40条规 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包括擅自 制造或者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条条文即是对1979年刑法第 127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解释和补充。
返回
刑法20条第3款:“对于正在进 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 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 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 负刑事责任。”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编
《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 两编。我国《刑法》第一编总 则;第二编分则。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章 章为总则和分则两编之下的单位。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节 节为章之下的单位。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条
是《刑法》的基本单位。一部 《刑法》无论分为多少章、节,都是 由条这个最基本的单位连结为一个有 机整体的。 我国刑法共452条
包括:刑法典及所有的单行刑法和附 属刑法。
返回
狭义刑法
狭义刑法仅指由立法机关通过一 定程序制定的完整而稳定的刑法典。
第一部刑法:于1979年7月1日 通过,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部刑法(现行刑法):于 1997年3月14日通过,1997年 10月1日起施行。
返回
普通刑法
普通刑法指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 所有人的刑法规范。 普通刑法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刑法 典,也可以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返回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返回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历史沿革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40条规 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包括擅自 制造或者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条条文即是对1979年刑法第 127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解释和补充。
返回
刑法20条第3款:“对于正在进 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 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 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 负刑事责任。”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编
《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 两编。我国《刑法》第一编总 则;第二编分则。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章 章为总则和分则两编之下的单位。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节 节为章之下的单位。
返回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条
是《刑法》的基本单位。一部 《刑法》无论分为多少章、节,都是 由条这个最基本的单位连结为一个有 机整体的。 我国刑法共452条
包括:刑法典及所有的单行刑法和附 属刑法。
返回
狭义刑法
狭义刑法仅指由立法机关通过一 定程序制定的完整而稳定的刑法典。
第一部刑法:于1979年7月1日 通过,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部刑法(现行刑法):于 1997年3月14日通过,1997年 10月1日起施行。
返回
普通刑法
普通刑法指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 所有人的刑法规范。 普通刑法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刑法 典,也可以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返回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返回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历史沿革
刑法概述

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单一刑法就是仅仅规定犯罪与刑罚
的法律,包括刑法典与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
罪与刑罚的刑事规范。例如,我国
《食品卫生法》、《保密法》中, 都附有刑法规范。
五、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即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
构。
我国刑法典从总体上分为总则、分则和附
则三个部分。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
其编之下,再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容
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
次。
六、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指Βιβλιοθήκη 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
七、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制定和适用刑法的基本准则。 它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
本精神,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具有重要意
刑事责任;通过什么样的刑罚方法承担刑
事责任的法律。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和特点
刑法的法律性质主要是指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从法律性质上讲,刑法属于公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 系最为密切。 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有二个显著的特点: 1、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最为广泛。 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刑法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 制裁手段上。刑法规定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需要用
刑法学
第一章 刑法概述
本章要点
一、刑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地说,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 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 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
1章 刑法概述

2、单行刑法
(A刑法典之外,独立地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目前我国的单行刑法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 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 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被告人姚国强夫妇,仅仅因为没钱还信 用卡欠款,竟起意抢劫小卖部,并将经 营小卖部的贾某残忍杀害。法院以犯抢 劫罪判处丈夫姚国强死刑,妻子芮莉被 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五、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体系 (一)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总则 刑法典 分则 附则
犯罪、 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原理原则的规定
具体犯罪及其法定刑的规定
(二)结构 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其中,总则、 分则各为一编。其编之下,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 内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第一编,总则分设五章,即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 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他 规定。 第二编,分则分设十章,即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 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 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 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 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七、案例的分析意见 王某第一次获得3000元人民币,是操作失误 所致,具有不当得利性质,但后来他明知自 动取款机发生故障,还多次取款,这是利用 自动取款机的故障进行盗窃的行为,数额较 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由此可见,王 某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本章应掌握内容:
1、什么是刑法?刑法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刑法 刑法的特点有哪些 刑法的特点有哪些? 2、刑法的渊源 、刑法的渊源? 3、刑法解释的方法有哪些分类 、刑法解释的方法有哪些分类?
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2004年2月,云南昆明云南大学22 岁的大三学生马加爵,用铁锤杀死 同窗室友龚博、唐学李、邵瑞杰、 杨开红等4人,仅仅因为在打牌过 程中发生冲突,马遂起杀人之心。 他一天杀一个,用铁锤打击头部致 人颅脑损伤死亡,将尸体藏匿于宿 舍衣柜内,并将死者的钱取走后逃 跑。后被逮捕归案,是年4月被昆 明中院判处死刑。
第一章 刑法概述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 秩序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狭义的刑法体系,一般是指刑法典本身的组织和结构。
现行刑法典从总体上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其 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之下,又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和内 容有次序地划分为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司法机关对刑法含 义所作的解释。了 解解释主体、解释 依据、解释权限、 解释效力
非有权机关或 个人对刑法含 义所作的解释。 作用。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解释的分类标准二:以解释的方法为标准
文理解释,就是 对法律条文的字 义,从文理上所 作的解释,包括 对单词、概念、 术语等,从文理 上加以解释。
1
2
3
4
-----不间断修补阶段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李怀胜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演进
了解几组数据 刑法通过时间: 1979年刑法: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 会议通过,1980年1月1日施行 1997年刑法: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 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日施行 注意:中国只有一部刑法
2.款:有的条文 只有一款,如 果条文包含数 款,则第2款、 第3款、第4款 等均以另起一 行来表示。
4.段:有的条文在 3.项:在款的下 同一款里包含有两 面,如果用(一)、 个或两个以上意思, (二)、(三)等基 这在学理上称之为 数号码的,则 前段、后段,或者 为项。 前段、中段、后段, 或者第一段、第二 段、第三段„„。
第一章刑法概说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与任务
一、刑法的性质
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 2、调整手段的严厉性 3、调整方式的特殊性(强制性)
一般部门法不足以抑制的 危害行为由刑法禁止
目录
第二节 刑法的任务
任务概括:保护法益
刑 法 的 任 务
(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础 (3)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4)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 安定的生活局面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三节 刑法体系
一、刑法体系 1.概念: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2.我国刑法典的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3.条款:同一条款可能只表达一个 意思,也可能包含两个以上意思。
4.但书:(1)与前段意思相反;(2) 前段意思的例外;(3)对前段意思 的限制;(4)对前段意思予以补充
目录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中国刑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发展 (一)1979年刑法:2编13章192条 (二)1997年刑法:1997年10月1日 施行-总则、分则、附则15章452条
目录
自1981年至1997年新刑法典通过前,全国 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25部单行刑法,并 在107个非刑事法律中设置了附属刑法规范 单行刑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 29日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 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8个刑法修 正案。中国已经形成了1部刑法典、1个单 行刑法和8个刑法修正案的刑法格局。
(三)刑法解释的方法
(1)文理解释:指从刑法条款用 语的语义及通常使用方式出发来说明 刑法规定含义的解释方法。 (2)论理解释:指按照立法精神, 联系刑法产生的缘由、沿革及其他有 关事项,对刑法规定作逻辑分析,从 而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法学概论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任务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具体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 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 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颁布的刑法典、单 行刑事法律法规和其他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 刑罚、刑事责任的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刑法典,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改后的刑法仍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并增加了附则。总
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即对任 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 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 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 面: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行刑上一律平等。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 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 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 基本准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 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 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 定不处罚。”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具体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 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 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颁布的刑法典、单 行刑事法律法规和其他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 刑罚、刑事责任的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刑法典,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改后的刑法仍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并增加了附则。总
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即对任 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 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 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 面: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行刑上一律平等。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 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 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 基本准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 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 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 定不处罚。”
法学概论第一章 刑法

(3)对象条件
(4)主观条件:排斥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的正当性。
(5)限度条件
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式:过失、间接故意(通说)。
注意“防卫过当”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明确如何对“正当防卫”进行定性与处罚,定性上应跟据行为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如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生效的法院裁判的义务,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值班医生、执勤消防队员等,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如合同行为,④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先行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社会
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
(2)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
(3)没有履行该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只能跟据行为之时的有效法律预见其行为后果,对行为之后才实施的法律原则上不能对该行为有效,但如果法律发生变更时,又考虑到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故产生刑法时间效力的“从旧兼从轻”规则:
1、要考虑的是适用旧法即行为当时的法律规定;
2、当新旧法规定不同时,适用新法的??本条件是其处刑较轻或不认为是犯罪,即轻
法可以溯及既往。处刑轻重的比较应当以法定刑轻重为依据;(264条,274条)
1、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属地管辖原则(第6条)
第一,“领域”的含义,既包括领土、也包括领水与领空,关键的是还包括我国领土的自然延伸——即不论何地只要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与舶舶,就属于我国领吐内;
第二、属地原则之“地”既包括行为地也包括结果地,而且二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遍
在说)。
第三、属地原则之运用有一个具有实质性的例外,即第11条的规定(对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内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不适用我国刑法);
(4)主观条件:排斥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的正当性。
(5)限度条件
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罪过形式:过失、间接故意(通说)。
注意“防卫过当”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明确如何对“正当防卫”进行定性与处罚,定性上应跟据行为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如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生效的法院裁判的义务,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如值班医生、执勤消防队员等,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如合同行为,④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先行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社会
关系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
(2)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
(3)没有履行该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只能跟据行为之时的有效法律预见其行为后果,对行为之后才实施的法律原则上不能对该行为有效,但如果法律发生变更时,又考虑到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故产生刑法时间效力的“从旧兼从轻”规则:
1、要考虑的是适用旧法即行为当时的法律规定;
2、当新旧法规定不同时,适用新法的??本条件是其处刑较轻或不认为是犯罪,即轻
法可以溯及既往。处刑轻重的比较应当以法定刑轻重为依据;(264条,274条)
1、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属地管辖原则(第6条)
第一,“领域”的含义,既包括领土、也包括领水与领空,关键的是还包括我国领土的自然延伸——即不论何地只要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与舶舶,就属于我国领吐内;
第二、属地原则之“地”既包括行为地也包括结果地,而且二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遍
在说)。
第三、属地原则之运用有一个具有实质性的例外,即第11条的规定(对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内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不适用我国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 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颁布的刑法典、单 行刑事法律法规和其他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 刑罚、刑事责任的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刑法典,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改后的刑法仍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并增加了附则。总
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下两部分属于我国领 土地延伸,也适用我国的刑法:
其一,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其二,我国驻外使 领馆。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第一,《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 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 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第三编 刑事法律 第一章 刑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构成理论;正当防卫;共同犯罪;刑罚种类;量刑 情节;刑法分则中的几个重要犯罪。
目录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适 用范围
第二节 犯 罪 第三节 刑 罚 第四节 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相适应。 即犯多大的罪,便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 法院也应判处其轻重相当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分析罪轻罪重和刑事责任大小,应结 合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确定 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具 有法律效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 (3)保护原则 (4)普遍管辖原则 我国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以属人管辖、保护管
。 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地原则
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都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关于对地域的效力的规 定。其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 全部区域,具体包括:第一,领陆。第二,领水,包括 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第三,领空,即领陆、领水之 上空气空间。第四,底土,即领陆以下的底层土和领水 地水床和底层土。
则分5章101条,分则分10章350条。连同附则共452条。
二、刑法的任务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由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决 定的。《刑法》第2条对刑法的任务作了具体规定。
(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刑法的首要任务。
(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四)维护社会秩序。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任务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具体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 刑罚处罚的法律。
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即对任 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 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 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 面: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行刑上一律平等。
第三,新刑法典施行以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规定。 第四,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做出的例外规定。
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我国《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 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 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 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 基本准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 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 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 定不处罚。”
四、 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范围, 包括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时间上的效 力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5、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第7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 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 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定罪处罚。 2、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其具体内容 包括: (1)刑法应当是成文法,排斥习惯法。 (2)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3)禁止类推适用,包括禁止司法类推和类推解释。 (4)禁止重法有溯及力。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罚和刑事责 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颁布的刑法典、单 行刑事法律法规和其他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 刑罚、刑事责任的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刑法典,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改后的刑法仍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并增加了附则。总
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下两部分属于我国领 土地延伸,也适用我国的刑法:
其一,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其二,我国驻外使 领馆。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第一,《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 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 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第三编 刑事法律 第一章 刑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构成理论;正当防卫;共同犯罪;刑罚种类;量刑 情节;刑法分则中的几个重要犯罪。
目录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适 用范围
第二节 犯 罪 第三节 刑 罚 第四节 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相适应。 即犯多大的罪,便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 法院也应判处其轻重相当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分析罪轻罪重和刑事责任大小,应结 合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从而确定 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具 有法律效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 (3)保护原则 (4)普遍管辖原则 我国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以属人管辖、保护管
。 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地原则
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都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关于对地域的效力的规 定。其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 全部区域,具体包括:第一,领陆。第二,领水,包括 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第三,领空,即领陆、领水之 上空气空间。第四,底土,即领陆以下的底层土和领水 地水床和底层土。
则分5章101条,分则分10章350条。连同附则共452条。
二、刑法的任务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由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决 定的。《刑法》第2条对刑法的任务作了具体规定。
(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刑法的首要任务。
(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四)维护社会秩序。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任务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具体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 刑罚处罚的法律。
含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即对任 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 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 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体体现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三个方 面:
1、定罪上一律平等。 2、量刑上一律平等。 3、行刑上一律平等。
第三,新刑法典施行以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规定。 第四,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做出的例外规定。
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我国《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 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 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 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 基本准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 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 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 定不处罚。”
四、 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范围, 包括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时间上的效 力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1、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5、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第7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 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 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定罪处罚。 2、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其具体内容 包括: (1)刑法应当是成文法,排斥习惯法。 (2)禁止绝对不确定刑。 (3)禁止类推适用,包括禁止司法类推和类推解释。 (4)禁止重法有溯及力。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