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常见物理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康复科常见痛症的理疗技术应用ppt课件

康复科常见痛症的理疗技术应用ppt课件
8
理疗新技术——智能脉冲枪
s 适应症
禁忌症
1、关节疾患: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坐 骨神经痛、脊柱侧弯、髋 膝踝关节疼痛等。
2、软组织疾患:头项僵 痛、肌肉痉挛疼痛、肩周 炎、肌肉劳损等。
1、急性骨折患者、股骨 头或关节出现病变的患者
2、不能用在眼睛、乳腺、 卵巢、耳道等部位。
尤其是针对急性疼痛、肌肉痉
. 挛性疼痛其治疗效果尤为突出
19
常见病的理疗方案
案例一
病史:患者,女,50岁,家庭主妇。因右肘外 侧疼痛就诊。患者自诉右肘外侧疼痛5年余,时轻 时重,平时尚可,遇天气变化、劳累而加重。
查体:右肘部无红肿,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 前臂伸肌牵拉试验(+)。
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按摩、针灸及外敷 后症状未缓解。
2、慢性和亚急性炎症。
1、活动性肺结核 2、恶性肿瘤 3、严重心脏病、有心脏
起搏器者
4、孕妇下腹部
15
超激光(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原理

通过照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痛
点和穴位,利用光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光电、
光磁、光化学、光免疫、及光酶等作用,松,
对人体炎症性、神经性和创伤性疼痛能够进
12
肩肌腱炎
触 发 点
腰背痛
冲击 波
跟腱痛
足 底 筋 膜 炎
网球肘
13
理疗新技术——三维微波治疗仪
原理
微波疗法是应用特高频电磁波 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 一种定向电磁波辐射疗法。
微波主要利用产生非热效应治 疗急慢性炎症并达到效果。。
14
理疗新技术——三维微波治疗仪
适应症
禁忌症
1、肌肉、关节、关节周 围软组织损伤。肌炎、腱 鞘炎、关节周围炎、颈椎 病、风湿性关节炎、退行 性关节炎、关节和软组织 损伤

疼痛科临床评估与治疗规范制度

疼痛科临床评估与治疗规范制度

疼痛科临床评估与治疗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疼痛科临床评估与治疗工作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疼痛科的全部临床评估与治疗工作。

第二章疼痛科临床评估规范第三条临床评估目的临床评估旨在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包含疼痛的性质、强度、连续时间、影响程度等,为订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供应科学依据。

第四条临床评估内容1.疼痛特点:包含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形态等。

2.疼痛的明显诱因和加剧因素。

3.疼痛的减轻和加重因素。

4.疼痛的时间特点和周期性。

5.疼痛的跟随症状。

6.日常活动受限情况。

7.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五条评估方法1.认真询问患者疼痛相关情况。

2.体格检查,察看病变部位变动。

3.利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4.结合患者可信度评估,综合推断疼痛程度及严重性。

第六条评估记录和报告1.评估过程要认真记录患者的自述、体格检查和评分工具结果。

2.评估报告应准确、清楚,包含评估结论、治疗建议等内容。

第三章疼痛科治疗规范第七条治疗原则疼痛科治疗应坚持个体化、综合性、规范化的原则,依据患者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八条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疼痛类型和程度,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包含非处方药、处方药、麻醉药等。

2.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理疗等。

3.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

4. 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等。

第九条治疗监测和调整1.治疗过程中需紧密察看疗效,依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长期治疗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治疗记录和报告1.治疗过程要认真记录治疗方法和效果。

2.治疗报告应准确、清楚,包含治疗过程和效果、治疗方案调整等内容。

第四章疼痛科质量管理第十一条质量管理机构设立疼痛科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疼痛科临床评估与治疗的质量管理工作。

疼痛科主要微创手术简介PPT课件

疼痛科主要微创手术简介PPT课件

4 、脊神经射频治疗根性神经痛 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 脊神经后支射频毁损术 脊神经关节支射频毁损术 5 、关节注射术 6 、硬膜外腔粘连松解术 硬膜外腔镜 Racz技术 6 、经皮B-Twin膨胀式椎间隙融合术 7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Sky、Ballon及 confidence) 8 、SCS和PUMP泵 9、经蝶腭窝穿刺头面部疼痛治疗术 10、三叉神经射频治疗术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微创或介入治疗
阻滞 射频治疗 椎间盘相关疾病治疗 椎体成形术 脊髓电刺激 药物泵植入 硬膜外腔镜
1、盘源性疾病的诊断介入技术 椎间盘造影术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 经椎间孔硬膜腔阻滞术 2、纤维环修补术 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 椎间盘电热治疗术(IDET) 椎间盘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RFA) 双极水冷纤维环成形术(TD) 3、椎间盘内减压术 髓核化学溶解术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激光髓核汽化椎间盘减压术 臭氧汽化髓核减压术 经皮Decompressor椎间盘减压术
L1/2---L4/5
L5/S1 插图
插图
椎间盘纤维环成形术(IDET)
椎间盘等离子、臭氧注射术
椎间盘激光髓核减压术
PVP Balloon

疼痛的护理措施

疼痛的护理措施

疼痛的护理措施篇一:疼痛常用护理措施疼痛常用护理措施一. 解除疼痛刺激源1如外伤引起的疼痛等,应根据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胸腹部手术后因为咳嗽、深呼吸引起伤口疼痛,应协助病人按压伤口后,再鼓励咳痰和深呼吸。

2避免刺激性因素,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二. 药物止痛药物止痛是临床解除疼痛的主要手段。

给药途径可有口服、注射、外用、椎管内给药等。

止痛药分为非麻醉性和麻醉性两大类。

非麻醉性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止痛片等,具有解热止痛功效,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关节痛、头痛、痛经等,(此类药大多对胃粘膜有刺激,宜饭后服用)。

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度冷丁等,用于难以控制的疼痛,止痛效果好,但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观察用药后疗效。

三.心理护理1尊重并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来评判病人的感受。

2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压力。

3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4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如帮助变换体位,减少压迫;做好各项清洁卫生护理;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等。

5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四.中医疗法如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五.物理止痛应用冷、热疗法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如采用热水袋、热水浴、局部冷敷等方法篇二:疼痛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常规疼痛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三叉神经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视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半流质或软食。

3、治疗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24小时内给与患者准确的疼痛评估。

4、治疗前嘱患者清洁面部,排便,治疗护士放置留置针。

5、治疗后患者去枕平卧6-8小时,给予冰袋冷敷。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定5mg 肌肉注射,氧气吸入。

关于疼痛科的科普文章

关于疼痛科的科普文章

关于疼痛科的科普文章
疼痛科是一个专门研究和治疗疼痛症状的医学领域。

疼痛是身体对外部或内部刺激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感觉。

疼痛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因此,疼痛科医生的职责是诊断和治疗不同类型的疼痛。

疼痛科医生对疼痛的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止痛药和镇痛药等药物来控制疼痛。

物理治疗包括使用热敷、冷敷、针灸、按摩等方法来减轻疼痛。

手术治疗是指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来缓解疼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疼痛科医生也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神经阻滞、脊髓刺激等。

神经阻滞是指通过注射麻醉剂等物质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

脊髓刺激是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脊髓神经,从而减轻疼痛。

除了医学治疗,疼痛科医生也会建议患者采取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治疗来减轻疼痛,如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戒烟、减少饮酒等。

此外,疼痛科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参与到心理治疗中,以了解和控制疼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之,疼痛科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它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如果您正在经历疼痛问题,不妨寻求疼痛科医生的帮助,以获得恰当的诊断和治疗。

- 1 -。

疼痛科科室介绍范文

疼痛科科室介绍范文

疼痛科科室介绍范文疼痛科是以研究和治疗各种疼痛疾病为主要任务的专科科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疼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疼痛科的创建旨在提供针对各种疼痛病症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治疗各种导致疼痛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内脏疼痛等。

疼痛科的医生主要通过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电刺激和心理治疗等,来减轻和控制疼痛。

在疼痛科的医疗团队中,通常包括痛觉医师、疼痛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共同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持续的跟踪和支持。

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1.药物治疗: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来减轻疼痛。

根据疼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非处方药、处方药或者其他特殊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常用的非处方药有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处方药包括止痛药、镇静药和抗抑郁药等。

2.物理治疗:通过使用物理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按摩和理疗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3.神经电刺激:通过应用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来减轻疼痛。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性疼痛,例如坐骨神经痛和面部神经痛等。

4.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干预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

心理治疗常常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使用,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在疼痛科的就诊流程中,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医生提问和反馈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疼痛科是一个重要的专科科室,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各种疼痛疾病。

疼痛科的医疗团队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电刺激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控制患者的疼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疼痛科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相符要求

疼痛科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相符要求

疼痛科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相符要求疼痛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儿“头疼”——哈哈,不过别担心,这里并不是让你掉进“痛苦”的深渊,而是让你更好地理解疼痛问题。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疼痛科的执业范围和执业资格,说说这个领域到底是个啥样的存在,以及你怎么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1. 疼痛科的执业范围1.1 什么是疼痛科?疼痛科,说白了,就是专门处理各种疼痛问题的地方。

你可能会问了,疼痛科不是就是治疗疼痛的吗?那还用得着专门说吗?其实,疼痛科的执业范围远不止这么简单。

它涵盖了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各种疼痛问题。

无论你是因为旧伤复发、慢性病、还是莫名其妙的疼痛,不管是背痛、腰痛,还是头痛、关节痛,疼痛科都能帮你找到解决办法。

1.2 常见的治疗方法在疼痛科,医生们可是有一手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以及各种各样的介入治疗。

你能想象得出来,有些疼痛像是麻烦的老朋友,缠缠绕绕的,而疼痛科的医生就像是这些“老朋友”的“和事佬”,用各种方式把这些麻烦处理掉。

药物治疗就像是用强力的“护身符”来对付顽固的敌人,而物理治疗、针灸则是通过“练功”和“点穴”来改善你的疼痛状况。

2. 执业资格要求2.1 成为疼痛科医生的道路你可能会想,想要当个疼痛科医生,是不是只需要学医就好?其实,成为疼痛科医生可不止这么简单。

首先,你得有一个医学本科的背景,这个是基本的门槛。

接下来,还得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这就像是你考驾照,先得学车,学会了才能上路。

2.2 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不过,成为一个疼痛科医生之后,学习可不会停下来。

这个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

医生们要保持对这些新知识的敏感,像个“信息捕捉器”,才能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所以,不仅仅是获得了执业资格就万事大吉了,继续教育、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医生们的“日常工作”。

3. 现实中的挑战与乐趣3.1 面对的挑战做疼痛科医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什么是理疗?

什么是理疗?

什么是理疗?什么是理疗?理疗,俗称“烤电”,也称物理因子治疗,是利用力、热、声、光、电、磁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康复医学领域一种非常常用的治疗方式。

物理因子治疗目前存在于各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理疗科、疼痛科等科室,具体治疗包括:(1)电疗: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微波、直流电、高压静电等疗法;(2)磁疗:脉冲磁疗、温热磁疗、磁片治疗等;(3)光疗:红外线治疗、紫外线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等;(4)超声波治疗:低强度脉冲超声、聚焦超声;(5)新式物理治疗设备:冲击波治疗、激光磁场理疗仪、经颅磁刺激等。

从上述所列举的各种治疗方法不难看出,物理因子治疗种类非常丰富,基本囊括了力、热、声、光、电等各种物理因子,而市场上所有的家用型理疗仪也无外乎是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在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慢病高发,同时近几年又重点支持康复设备、仪器、辅具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市面上各种物理治疗设备层出不穷,而目前最热销的“理疗仪家族”主要是:高压电位治疗、中/低频电治疗仪、红外线治疗、磁疗。

“包治百病”的理疗仪是不存在的!每种治疗,均有独特的生物物理学作用及各自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因此,“包治百病”的理疗仪是不存在的!1. 高压电位疗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方式是利用交流高压电场(1000V-30000V)作用于人体,并通过所施加的电场来调节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高压电位禁忌症明确:携带心脏起搏器者,体内植入金属异物者,心肺功能严重衰竭者,肾功能严重衰竭者,恶性肿瘤,各种出血性疾病,高热性疾病,妇女妊娠期等。

但对于适应症方面,临床疗效众说不一,笔者也无权评价。

只是从日常工作经验中提出一些自己的感受:高电位治疗对于部分失眠、植物神经紊乱、便秘、肩周炎、高血压患者有效,而对于文献、报道和宣传所提到的其他适应症,由于笔者经验有限、未经过临床亲自研究所以还无法评价。

2. 中/低频电治疗:此类治疗市场非常常见,是应用频率为1000HZ以下的各种波形的低频脉冲电流以及频率1000-10,000HZ的中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科常见物理治疗方法【物理疗法的定义】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称物理疗法或理学疗法。

现代物理疗法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大自然的物理能源,有日光疗法、大气疗法、气候疗法、海水浴疗法和矿泉疗法等;第二类是利用人工的物理因素,有电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流疗法、中频电流疗法、电水浴疗法、静电疗法、电离空气疗法、长波电疗法、中波电疗法、短波电疗法、超短波电疗法和微波电疗法等。

光线疗法包括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线疗法、紫外线疗法和激光疗法;此外还有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包括静磁场疗法、脉动磁场疗法及磁化水疗法等;蜡疗法以及各种水疗法,各种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各种运动疗法;真空负压抽吸疗法如中医拔火罐等。

一、物理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预防方面的作用理疗、体疗、疗养具有锻炼作用,合理而适量的应用可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适应能力。

其预防作用表现在:1.预防因气候急剧变化或新的气候条件带来的不良反应。

2.预防某些职业病,如矿井、坑道、地铁及潜艇等作业人员的紫外线缺乏症。

3.预防和减轻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污染手术或术后伤口有炎症反应,应及时采用紫外线、超短波疗法可预防感染;预防术后粘连及关节功能障碍可用音频电、太阳灯、蜡疗、超声波疗法等。

(二)综合治疗方面的作用理疗涉及所有临床科室,治疗病种在260种以上,与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可缩短病程,且具有下述优越性:1.一种物理因子有多种治疗作用:如紫外线有消炎、止痛、促进维生素D形成及加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2.副作用少:用于一般疾病的物理治疗剂量,对人体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3.作用可相对集中病变部位:与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改善局部药物浓度及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有较好的疗效。

4.与药物、放疗、化疗、及手术等有协同作用,如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伤口感染比单一用直流电疗法或单一用药物治疗效果好;射频疗法与化疗、放疗联合应用可减轻化疗、放疗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二、物理因子作用机制生命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机体内环境和机体外环境不断进行能和住处交换。

生命起源和发展,物理因子起重要的作用,如阳光、放射线,地球磁场(0.3~0.5GS)、电场、冷热等都是生命起源的物理基础,故称为生态因子。

人工物理因子的性质属于生态学因子,而生物体在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以及随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答反应中均伴有一定理化现象,如动作电位,磁场强度、热辐射强度、电子传递等,人体自发的及其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现象为理疗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各种物理因子作为不同形式的物理能和信息作用于机体时,在其内部进行传递和交换。

能是信息的物质基础,信息是能的表现形式。

当物理因子的作用强度大于生理阈值,而且其参数与细胞一分子内生物物理变化的参数及细胞内能量合成过程参数相对应时,该物理因子对机体便可起到信息的作用。

物理因子在机体能和信息转化过程。

三、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只有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方可最明显呈现,使用大剂量时,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热运动)可掩盖其特异性作用效应。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是基于不同的物理因子对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有相对的选择作用,这是因为各种物理能的信息性质不同;各种组织细胞对不同的物理因子的感受性有差异。

例如紫外线优先作用于外胚层组织,如表皮、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巨噬细胞系统。

【物理疗法的介绍】电疗法应用各种电流或电磁场预防和治疗疾病称电疗法电疗法特点:1.各种电疗因子因其性质不同,其作用机理也各有特性。

例如:直流电对组织细胞内的电离、极化,去极化状态等的影响较显著,而高频电疗时,组织细胞基于共振原理吸收物理能量。

2.电疗的共性作用:如生理和治疗作用是以理论学变化为基础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实现的。

电疗具有镇痛、消肿、消炎、脱敏、缓解肌肉痉挛、加强组织张力、促进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和调节功能等治疗作用。

3.电疗的特异性作用:如直流电优先作用于末梢神经感受器和周围神经纤维;一不定频率低频电优先作用于肌肉-神经结构;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单核巨细胞系统。

电疗的特异性作用在使用小剂量时最明显。

4.电疗的效果与其作用的组织器官有关,如微波作用于肾上腺区可增加皮质固醇激素的产生。

作用于甲状腺区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的活性,加强免疫功能。

电疗法有多种,这里重点介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及高频电疗法等。

一、直流电及电流电离子导入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一)生理作用:直流电作用机体时,处于直流电场中的组织内可引起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及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带电胶粒的电泳和水分子的电渗,因而引起组织兴奋性,细胞膜结构与通透性,酸碱度和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上述变化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明显影响,如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改变周围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消除炎症等。

并可引起电极下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增加。

剂量过大可发生电极下直流电化学灼伤(酸碱、电解产物造成)。

直流电的生理作用中能成为带电胶粒的药物经过完整无缺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导入的离子只达皮内,主要堆积在表皮内形成“离子堆”,以后通过渗透作用逐渐进入淋巴和血液,带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失去原来的正负电荷而变成或分子,该处起化学反应。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特点是:1.导入体内的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2.药物可直接导入较表浅的病灶内,该处的药物浓度比其他给药途径要高得多。

由于药物在皮内形成“离子堆”,因此在体内蓄积时间长,疗效持久;3.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4.神经反射作用:直流电和药物构成对神经末梢感受器的特殊刺激,通过感觉神经对刺激的感受进行调节产生治疗作用。

(二)治疗作用:直流电疗法具有镇静、止痛、消炎、促进神经再生和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提高肌张力等作用。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除直流电作用外,取决于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例如各种抗生素、胰蛋白酶导入可治疗伤口、炎症、溃疡、瘘管,钙、溴、咖啡因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碘、透明质酸酶导入可消除炎症、疤痕和粘连,治疗脑炎或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期。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神经(根)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溃疡,伤口,放射治疗反应,深浅静脉炎(血栓性)等。

禁忌证: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出血倾向者、直流电过敏等。

二、低频脉冲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特点是:对感觉及运动神经有强的刺激作用。

(一)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这种电流的重要特征。

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ms左右,因此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有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镇痛(二)常用的低频电疗法1.感应电疗法感应电流是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它的频率在60~80Hz之间。

在现代新技术中,已能生产出单向尖波脉冲电流称新感应电,频率为50~100Hz,脉冲宽度为1ms。

这种脉冲参数能兴奋心脏的运动神经与肌肉,引起横纹肌完全强直必收缩。

当采用间断的感应电流时,即可引起节律性的强直收缩,促进肢体的静脉与淋巴回流,可加强肌肉活动,增加组织间的相对运动,可使轻度的粘连松散,病理产物吸收,常用于治疗癔病性麻痹,防治废用性萎缩、反射击性萎缩、软组织粘连、血循环障碍。

2.间动电疗法间动电流是将50Hz正弦交流电整流以后叠加在直流电上而构成的一种脉冲电流。

间动电流的作用主要是(1)止痛:短时止痛用DF,较长时间止痛用CP或LP,(2)改善外周血循环:用阴极的DF作用于交感神经,MF作用于局部,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起作用,(3)促进渗出物吸收:CP,(4)锻炼骨骼肌:以RS及MM作用明显,常用于治疗较表浅的神经痛(如枕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等。

3、功能性电刺激(FES)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按需编定程序,以一定强度输给人体,也可通过信号一电流转换放大后送入人体,刺激感觉和运动神经(含肌肉)使产生有效功能。

目前以应用于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性电刺激为主要内容。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的结构完整,电刺激信息中心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和适宜的无数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刺激本体感受机制,有助于皮层中兴奋痕迹的建立,从而对瘫痪肢体的步态,姿势和改善运动的随意控制等方面产生持续性影响。

所以,神经肌肉功能性刺激的持久效应是由于在脊髓节段和脊髓以上水平多级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网进行功能性组织与长期学习过程,对于皮层下兴奋与抑制机制,对大脑和小脑控制运动机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4、功能性电刺激(TENS)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这是70年代兴起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效果,TENS主要是通过刺激感觉纤维而达到止痛作用,因此要求频率低限0.5~10~25Hz。

高限90~120~500Hz,波形为单向方波,单向方波调制中频电,对称或不对称双向方波,波宽10~500微秒。

最佳镇痛频率应通过病人在自行调节中摸索。

其镇痛机制主要以“闸门”控制假说和内源性吗啡多肽理论来解释。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包括头痛、各种神经痛、关节痛、术后疼痛、产痛、癌性痛等。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用此疗法,特别是按需型起搏器更应注意,因为TENS的电流容易干拢起搏器的步调。

(三)低频电疗法的禁忌证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高热等均不适做低频电疗。

三、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中频电疗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一)作用特点1.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刺激小。

2.降低组织电阻,增加作用深度。

3.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但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4.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

(二)生理及治疗作用1.镇痛中频电疗作用的局部,皮肤阈明显增高,临床上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其机制:(1)直接止痛:通过皮层干扰效应,掩盖效应或兴奋粗纤维,阻断冲动及引起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物质(如脑啡肽)释放而直接止痛;(2)间接止痛: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间和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缺血所引起的肌肉痉挛、酸中毒、促进K+、激肽、ATP等致痛化学物质的排除而间接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