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课堂实录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左公柳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并能够正确表述。
3.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课文中人物和情节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5.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古代物流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记忆课文中重点词语和人物事件;掌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
2.难点:对于古代物流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可能对此不够了解,需要加以说明和讲解。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综合教学法。
2.归纳总结教学法。
3.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张图片或是一个问题,引出与本章节课文有关的话题,可用“你们知道古代的物流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作为导入语。
2.新课讲解(1)生字词解读这里要对生字词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讲解针对本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逐一对每一段进行讲解和说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课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语调、语速、口气等要素一起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文理解与表达针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正确表述,给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对课文中出现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归纳总结,表达出对小说的理解和见解。
6.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述所本节中所学的知识点以及记忆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课文理解和感悟,可以用文章或诗歌的形式表达。
五、教学评估课后通过查看学生的课外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讲解时能否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对难点和重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否对古代的物流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3.本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左公柳公开课教案

《左公柳》教学设计材料所子弟学校曹静教学目标: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左宗棠的爱国热忱。
2、学习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核心素养关注:1、与柳有关的诗词佳句吟诵。
2、“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及赏析“借物喻人”的文章。
3、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并练习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检查:出示词语: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拱手相让慷慨激昂铁骨铮铮主动请缨以身报国爱国热忱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视死如归泪流满面为之动容置之度外年逾花甲二、研究“左公柳”的形象。
1、自古以来,柳树都是文人墨客抒发的主题,今天我们飞花令的主题是——柳。
我们也可以适当放宽些,诗中可以不出现柳,只要是写柳的就可以。
朗诵完还要给大家讲下这首诗表达的主题。
2、出示“托物言志”,许多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作品,借用某种事物来抒发某种愁绪。
3、我们今天认识的“左公柳”又是什么样的呢?和杨柳有什么区别呢?自主学习一:请大家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4、既然课文题目是《左公柳》,那么一定是写物的文章了?5、小结:杨柳树的意象一直以来就是寄托哀思、怀春。
而本课的左公柳确是为了赞颂人,形象是坚韧不拔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
三、研究左宗棠的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实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左公权的人物形象到底和左公柳有什么异同呢?作者又是怎样选择材料,让人物形象饱满的呢?自主学习二:快速浏览课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件?(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2、再次出示课前检测的词语: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拱手相让慷慨激昂铁骨铮铮主动请缨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视死如归为之动容置之度外年逾花甲小组学习一:在书中找到这些词语,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并说说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品质。
(学生汇报交流)四、感受文章写作手法。
1、出示左宗棠的相关事件:事件一: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
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左公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左公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1.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
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
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1)学习4——13自然段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a两股外敌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
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
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左公柳》教学设计

《左公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闽宁小学王生丽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的清朝末期,有一位名官,他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立下了赫赫战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左宗棠)对,就是左宗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左公柳》(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生交流预习收获,老师相机出示课件1、字词检测:纤巧屹立戈壁俄国腹地疲惫棺材谋划策略携带流淌拱手相让慷慨激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指导书写携、慨2、词语积累: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不屈不挠视死如归英勇无畏铁骨铮铮以身报国慷慨激昂挺身而出坚贞不屈自由读、指名读、比赛看谁记得多、齐读3、左宗棠资料:(师读)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预习小结: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大家预习地很充分,相信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学习目标(一)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生齐读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2-3名说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就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时发现了大柳树,由此引发导游为“我们”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三)作者是怎样安排课文内容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了大柳树?哪些自然段写了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师相机板书:1-3:大柳树4-13:左宗棠事迹14:赞扬作者就是这样有序地安排课文内容的,请同学们看着板书用“//”在文中标画出来。
这里的大柳树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四、出示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大柳树有什么特点?2、用“——”画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并作批注。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交流汇报:(1)生回答柳树特点,师相机出示①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左公柳》教学设计

《左公柳》教学设计《左公柳》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入,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
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
(板书:左公柳)(二)质疑问难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归纳整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左公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左公柳”?文章到底是写入还是写树……)(三)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树,哪些地方写入,讲了谁的什么故事,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玉门关外的一棵柳树;第二部分讲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第三部分写作者听了导游讲的故事后,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引发的感想。
)(3)给故事加小标题。
(请三位学生分别读导游的话,其余学生听后概括出小标题:一、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三、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再读课文。
认识柳树1.在作者眼中,“左公柳”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抓描写树的三个句子品读。
)(1)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2)这屹立在戈(ge)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3)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2.过渡: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能看见这样一棵柳树,确实会被它那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所打动,这很容易理解。
可是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棵精神之树?我就不明白了,这树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感悟左公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吧。
《左公柳》教案范文

《左公柳》教案范文《左公柳》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左公柳》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置之度外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一)、布置预习预习原则: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做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够做的,通过查阅工具书,收集资料能够做到的,要大胆的让他们自己来完成。
提前三天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使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的三重目的。
预习内容及达到的要求:生字词语的预习。
1、阅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阅读地仔细,勾画的准确、全面。
2、,准确把握生字的读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多读几遍。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含义,并试着运用词语来说一句话。
4、对文中出现的特殊格式的`词语,如:abbaabbaabcabcc等类型的词语,或者含有一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词语,提醒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能够举一反三,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养成乐于发现,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

小学语文《左公柳》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左公柳》,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左公柳的形象,理解左公柳所代表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左公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左公柳》的内容简介《左公柳》是一篇描写左公柳的散文,通过对左公柳的描写,展现了其挺拔、坚韧、顽强生长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左公柳的敬意和赞美。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左公柳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左公柳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左公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左公柳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左公柳的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左公柳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通过对左公柳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左公柳的形象特点。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左公柳形象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左公柳》原文6.2 图片资料:左公柳的图片,以及其他与左公柳相关的图片资料。
6.3 视频资料:关于左公柳的视频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教学视频。
6.4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左公柳的形象特点。
7.2 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左公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参观游览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屹、戈”等8个字,会写“廊、纤”等16个生字,掌握“走廊、纤巧、戈壁、拱手相让”等词语。
重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诱导试学导入一、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树?你能说一下它的样子吗?(婀娜多姿、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等)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柳树,但是在我国的大西北,却有这样一种柳树,(出示图片)(百度链接:它高大挺拔、枝条刚劲有力,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左公柳(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左公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什么叫左公柳?它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左公柳”指的什么“(树?、人?)等。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问题读课文,别忘了把生字词解决一下。
二、生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流利,解决生字词。
了解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师:我们写一个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小结;是啊,据史料记载,当时不仅新疆被入侵的外敌占领了10年,沙俄也时时觊觎着整个西北,如果没有左宗棠的“慷慨激昂”,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占祖国近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就会消失,甚至整个大西北祖国三分之一的疆土就失去了。
(一)学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部分。
过渡:还写了左宗棠的哪些事迹?(总结,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师:左宗棠用了多少时间收复新疆?(两年)在这两年中,肯定又许许多多的事,在战场上的血腥厮杀,与茫茫大漠相抗争等等,为什么写“抬棺出征”?(典型<板书>少有)默读,画出感动你的句子,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公柳》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
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文以左公柳命名,实际上写的是?生:左宗棠(板书)师:在初读课文之后,左宗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忠义爱国刚强睿智视死如归铁骨铮铮刚毅坚韧……师:作者写了几件事例来表现左宗棠的这些精神品质呢?生:三件师:(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事例,看看在这个事例中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左宗棠?二、学习第一个事例:力排众议主动请缨1、自读故事,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是怎样的?生:(自读课文后汇报)邻国阿古柏在英军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师:国难当头之时,朝廷众臣对保卫新疆有怎样的认识?生: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
师:“有失偏颇”是什么意思?生:有不公正的认识。
师:大臣们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及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说说。
生1:他们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
生2:当时国家困难,粮饷匮乏。
生3:国家面临海防,塞防之争,想要放弃塞防保海防。
2、品析左宗棠的表现,感受他的爱国之情师:面对大臣们偏颇的认识,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生:左宗棠师:左宗棠将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来坚持自己收复新疆失地的主张,这种做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生:力排众议(板书)师:左宗棠是如何力排众议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左宗棠力排众议的句子。
生:默读,动笔画句子师:要想力排众议,必须理由充分,左宗棠摆出了哪些道理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例句)生1: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师: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1:坚决,义正言辞。
(再读这句)师:作为中华子孙的一份子,左宗棠对大臣们偏颇的意见还作出了怎样地反驳呢?生: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预设读得好: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有气势,有感情。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他的感情就是?生:慷慨激昂。
预设读得不好:师:左宗棠摆出的观点对不对?生:对。
师:要用自己正确的观点去推翻别人错误的观点,应该用怎样的语调?生:高昂的、激动的。
师:对,就是要读得慷慨激昂,你再来为我们试试。
(生再读)师:好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对大臣们的偏颇认识作出了有力的反驳。
新疆不仅是聚宝之盆,从军事角度讲,新疆还有怎样的重要性呢?生: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师:好,坚决果断的一句话,将新疆重要的军事地位进行了强调。
请看地图(课件出示新疆地图),面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既是聚宝之盆又是军事要塞的新疆,怎能落入侵略者手中,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大义凛然的左宗棠,用这三点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力排众议,去唤醒还未觉醒的群臣吧!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来接读这段。
(师生接读第6自然段)师:对新疆的关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让左宗棠在以理服众的同时,还做出了怎样的壮举?生: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
(师板书“主动请缨”)师:“主动请缨”什么意思?生:主动请求杀敌的任务。
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左宗棠主动请求带兵收复新疆。
师:当时的左宗棠已64岁高龄,因常年的国事操劳而积劳成疾,身体非常虚弱,还经常咳血,可他还做出了主动请缨的壮举。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已年过六旬,官居一品的朝廷重臣做出这番决策的呢?接下来再读第7自然段。
生: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
(师连线“爱国”)三、学习第二个事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完成伟业)1、自读课文,列出小标题师:因为担忧民族危亡而力排众议,因为要保全领土完整而主动请缨,在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两个四字词语来体现左宗棠的爱国举措。
在接下来的第二个事例中,左宗棠爱国的举措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个事例,也试着像这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自读课文)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中左宗棠的爱国举措?生: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完成伟业)2、学习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师: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近两年的时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是这些作者都没有写,却偏偏只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呢?生:这个事例太打动人了,这个事例太典型了。
师:是呀,正是这听也没听说过,见也没见过的事例才更能扣人心弦,突出人物品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在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中,也要学习像这样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
3、感受左宗棠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部分,拿上笔,把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学生听、画、写)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我们分享?生:我感动的句子是“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让我感动的原因是他能面对困难仍充满信心。
师: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能信心百倍的原因是什么呢?品读一下接下来的一句话。
生:因为他打的是一场正义之仗,是一场保家卫国之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所以他信心百倍。
师:说得好,你能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这种在面临重重困难时表现出的决心吗?(学生强调困难后,信心百倍地读)师:你为我们展现出了刚毅坚韧的左宗棠满怀的信心。
生: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感动的原因是,左宗棠他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面对死亡却还能毫不畏惧,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这样的举措真让人震惊,为我们读出左宗棠英勇无畏的气慨来好吗?(生再读这段话,读出震惊和决心)师:同学们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图),这位白发苍苍的六旬老人,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了激起所有将士们的斗志,毅然抬着棺材赶赴战场。
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这千千万万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这样的主帅说些什么呢?生:老将军,您英勇无畏的信心让我感动。
生:老将军,您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决心值得我们学习。
生:将军,我们也会像您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
生:将军,我们一定会奋勇杀敌,赶走侵略者,我们一定能收复新疆。
……师:你们的回答让我感动,你们的回答让我热血沸腾,左宗棠正是用自己的信心和睿智让所有的将士都变成了怒吼的雄狮,征途再艰险,敌人再强悍,我们的将士们都能一往无前,奋勇冲杀,这一仗打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让我们齐读第11自然段,赞一赞左宗棠的功绩。
(生齐读第11自然段)师:这场正义之战,让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一个爱国的左宗棠吗?生:不是,我看到了千万个由左宗棠带领的保家卫国的爱国将士。
(再连线“爱国”)四、学习第三个事例:植树造林建设新疆1、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植树造林的作用师:左宗棠不仅带将士们收复了新疆,更是凭着对新疆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好事。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13自然段,看看左宗棠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生速读13自然段)师:谁能像前面那样概括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生: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板书)2、出示诗句对比,感受左公的功绩。
师:唐朝诗人王之涣曾这样描写塞外边疆荒凉萧条的景象。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他的老友杨昌睿来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不由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生:看课件齐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师:左宗棠深谋远虑地建设新疆,植树造林的举措,又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左宗棠的赤诚爱国之情。
(连线“爱国”)五、学习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柳赞人的感情1、读中感受左公的精神品格师:既然本文要表现的是左宗棠的爱国事例,为何又要以左公柳命名呢?生:因为左公柳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种的。
师:仅仅只是这个原因吗?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写柳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小组同学之间讨论讨论。
(小组合作交流)生:这些柳树身上具有左公及将士们身上那些相似的品格。
生:“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这柳树面对干旱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居然还能长得如此茁壮,真让人不可思议,它真像我们面对艰难还能取得胜利的爱国将士。
生:“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这左公柳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让我仿佛看到了拥有同样精神的爱国将士。
生:“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组排比句所描写的左公柳让我看到的就是和它一样坚毅顽强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
生:“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两句话运用自问自答的方法,强调了左公柳就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
2、解题、点明借物喻人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贡献的左宗棠。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五、总结升华1、赞柳树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出示柳树画面)它面对风沙,依旧傲然挺立;它扎根戈壁,原于英勇无畏;它抗衡沙漠,只因顽强坚韧,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学生齐读)2、赞左宗棠师:是啊,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
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宗棠吧!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生齐读这两句话)3、赞美所有爱国将士们师:这精神之树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所有爱国将士们的化身。
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们吧!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