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哀江头》赏析

《哀江头》赏析

《哀江头》赏析《哀江头》赏析《哀江头》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5首。

诗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该诗表达了诗人真诚的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江头》原文哀江头作者:唐·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1),春日潜行曲江曲(2)。

江头宫殿锁千门(3),细柳新蒲为谁绿(4)?忆昔霓旌下南苑(5),苑中万物生颜色(6)。

昭阳殿里第一人(7),同辇随君侍君侧(8)。

辇前才人带弓箭(9),白马嚼啮黄金勒(10)。

翻身向天仰射云(11),一笑正坠双飞翼(12)。

明眸皓齿今何在(13)?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14),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15),江水江花岂终极(16)!黄昏胡骑尘满城(17),欲往城南望城北(18)。

《哀江头》注释(1)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2)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3)“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

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

”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4)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5)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同‘霓’)旌。

”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

”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

因在曲江之南,故称。

(6)生颜色:万物生辉。

(7)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

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

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8)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9)才人:宫中的女官。

哀江头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哀江头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哀江头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哀江头》作者: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原文注释】:1、江头宫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后来毁坏了,所以到唐文宗时,读了杜甫这首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

”(《旧唐书·文宗纪》)2、霓旌:皇帝仪仗中一种旌旗,缀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

南苑,即芙蓉苑,因在曲江东南,故名。

3、昭阳殿:汉成帝时宫殿,赵飞燕姊妹所居,唐人诗中多以赵飞燕喻杨贵妃。

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5、啮:咬,衔。

6、勒:马衔的嚼口。

7、清渭两句:马嵬南滨渭水,是杨贵妃死处,剑阁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经。

借喻二人一生一死,了无消息。

剑阁,注见卷三《长恨歌》。

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杨贵妃,意即死生。

【翻译译文】: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车前矫捷女官人人背带弓箭,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赏析鉴赏】: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

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哀江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哀江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哀江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 [1] ,春日潜行曲江曲 [2] 。

江头宫殿锁千门 [3] ,细柳新蒲为谁绿 [4] ?忆昔霓旌下南苑 [5] ,苑中万物生颜色 [6] 。

昭阳殿里第一人 [7] ,同辇随君侍君侧 [8] 。

辇前才人带弓箭[9] ,白马嚼啮黄金勒 [10] 。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11] 。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12] 。

清渭东流剑阁深 [13] ,去住彼此无消息 [14] 。

杜甫《哀江头》原文与翻译赏析(2)

杜甫《哀江头》原文与翻译赏析(2)

杜甫《哀江头》原文与翻译赏析(2)“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诗人曲江所见。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华。

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

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华景象。

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华热闹的文字。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

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

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

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

“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是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

“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

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

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女。

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玄宗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

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

笔墨之外,有深意存在。

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

“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

侍从们就已经像这样豪华了,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就更不用说了。

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

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然“一笑”。

这些帝王后妃们没有想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哀江头·杜甫》原文与赏析

《哀江头·杜甫》原文与赏析

《哀江头·杜甫》原文与赏析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城北。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安禄山叛军占领着唐王朝首都长安,杜甫身陷危城。

他潜行曲江,发现这一昔时游览胜地,今日已荒凉凄寂。

抚今思昔,不胜感慨。

起首四句,写诗人掩气吞声潜行到曲江之所见,昔日极一时之盛的曲江宫殿,一片萧条景象。

“细柳新蒲为谁绿”,景物是很美的,但谁来欣赏呢?诗人由此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曲江的胜事。

“忆昔”句以下四句,实写杨玉环游苑的盛况,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

“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奢,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点出杨贵妃的得宠荣华已极。

“同辇随君”为一典故。

汉成帝游后宫,欲与班婕妤同辇,班婕妤当即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这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同辇,意思也就十分明显。

“辇前”以下四句写“才人”高超的射术。

“一笑正坠双飞翼”,指才人射中了比翼双飞的鸟,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

诗笔到此,又作了一大转折,“明眸浩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暗喻马嵬驿偌大悲剧与以往的佚乐无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段有景有事,笔笔含情。

“人生有情泪沾臆”,作者发抒了以上感慨以后,神情恍惚,不禁泪洒胸膛,竟致于辨不清方向,“欲往城南忘城北”。

诗也即于迷离扑朔中结束。

这首诗,寄托微婉,殷忧隐痛。

篇中所写,句句皆含凭吊之意,实际上语语皆在推究致乱之原由。

荒乐误政败国,实是本篇诗的主旨。

诗题为哀江头,实际上是哀贵妃。

大多诗句是写贵妃,写贵妃又多从侧面衬托出正面,如以“万物”、“才人”的描绘,衬托出贵妃的专宠。

哀江头 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参考资料

哀江头 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参考资料

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参考资料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解:1、江头宫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后来毁坏了,所??以到唐文宗时,读了杜甫这首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

(《旧唐书·文宗纪》)2、霓旌:皇帝仪仗中一种旌旗,缀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

南苑,即芙蓉苑,因??在曲江东南,故名。

3、昭阳殿:汉成帝时宫殿,赵飞燕姊妹所居,唐人诗中多以赵飞燕喻杨贵妃。

哀江头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5、啮:咬,衔。

6、勒:马衔的嚼口。

7、清渭两句:马嵬南滨渭水,是杨贵妃死处,剑阁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经。

借喻二??人一生一死,了无消息。

剑阁,注见卷三《长恨歌》。

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杨贵妃,意即死生。

韵译: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车前矫捷女官人人背带弓箭,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哀江头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

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哀江头(杜甫)原文及赏析

哀江头(杜甫)原文及赏析

哀江头(杜甫)原文及赏析哀江头(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风貌和自然景观等方面,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他的《哀江头》被誉为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为您呈现《哀江头》的原文及赏析。

《哀江头》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哀江头》赏析:《哀江头》通过对巴山楚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失落。

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以地理特征开篇,凄凉的环境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着,诗人回顾自己二十三年来的艰辛经历,将自己比喻为“烂柯人”,形容了自己身世坎坷、遭遇困顿的境况。

接下来的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象征了诗人坎坷的经历,而“千帆过”、“万木春”则意味着外部世界的繁华与复苏。

这种对比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寂。

最后两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通过“君歌”、“杯酒”表达了作者寻求安慰和慰藉的愿望。

此刻,诗人通过聆听他人的歌曲,暂时摆脱了内心的苦闷,重拾起勇气和希望。

整首诗的构思巧妙,字句简练,用意深远。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困苦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对艰辛生活中片刻喘息的渴望。

在艺术手法上,《哀江头》借助对巴山楚水、沉舟和病树的描写,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复杂与纷繁。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人情况状,抒发自己对人生遭遇的感慨。

总之,杜甫的《哀江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含蓄的情感展现,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从巴山楚水的凄凉到病树万木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况的深切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启示了人们积极面对困境的力量和勇气。

杜甫《哀江头》原文及赏析

杜甫《哀江头》原文及赏析

杜甫《哀江头》原文及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

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哀江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哀江头唐代: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译文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

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

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准备到城南却跑到了城北。

注释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

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

”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江头原文、翻译、赏析及相参考资料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解】:
1、江头宫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后来毁坏了,所??以到唐文宗时,读了杜甫这首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

”(《旧唐书·文宗纪》)2、霓旌:皇帝仪仗中一种旌旗,缀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

南苑,即芙蓉苑,因??在曲江东南,故名。

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5、啮:咬,衔。

6、勒:马衔的嚼口。

7、清渭两句:马嵬南滨渭水,是杨贵妃死处,剑阁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经。

借喻二??人一生一死,了无消息。

剑阁,注见卷三《长恨歌》。

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杨贵妃,意即死生。

【韵译】:
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
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
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

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虏至长安。

次年写此诗。

诗旨在哀悼贵妃之死。

因不敢直言,故借当年行幸江头以为题。

??诗的开首先写作者潜行曲江,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

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上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

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哀”
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

诗人在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时,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

因此,我们说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诗的结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

以“哀”起写,事事是哀。

哀极生乐,写李、杨极度佚乐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

这种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程描述,给人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情深情长,凄切哀悯,含隐无穷,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相关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