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滑坡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试述滑坡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试述滑坡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试述滑坡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滑坡:大量的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其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内在因素斜坡坡度斜坡高度

1)地形条件斜坡坡度斜坡形态

(1)斜坡坡度斜坡坡度20°~35 °为滑坡形成的最佳坡度

(2)斜坡高度相对高度10m以下——一般不会发生滑坡

10~50m——小型滑坡

50 ~100m——中型滑坡

100m以上——大型滑坡

坡高越大,滑坡的几率越大,规模也越大

(3)斜坡形态1)斜坡横向形态凸型坡凹形坡顺直坡

2)斜坡纵向形态线状陡坡形阶梯状陡坡形缓坡-陡坡形陡坡-缓坡形

2)地层岩性条件

(1)第四纪的各类堆积物、沉积物;

(2)砂岩、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

(3)石灰岩、白云岩与页岩、泥岩互层;

(4)泥质岩的变质岩系,如千枚岩、板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

(5)软质或易风化的凝灰岩

3)地质构造条件

●不同岩性的堆积层界面

●覆盖层与岩层的界面

●缓倾的岩层层理面

●软弱夹层面

●被泥质、黏土充填的层理面、裂隙面

●缓倾的大型节理面

●某些断层面、断层泥形成的界面

●潜在的软弱面

2.外在因素

1)降水侵蚀、软化作用增重作用水劈作用

2)地下水静水压力动水压力软化作用

3)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冲刷淘蚀作用水位升降的影响

4)地震水平作用力垂直作用力

5)温度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热胀冷缩效应对裂隙水的影响

6)植被缓冲作用促进作用

7)人为因素开挖工程活动爆破作业生产生活用水入渗增加坡面载荷水利工程渗漏植树造林

影响速率因素实验报告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实验报告) 1.浓度 (1)实验名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试剂及实验仪器:mL 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H2C2O4,H2C2O4。 (3)反应原理: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反应步骤:①加液顺序为?②能否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换为0.1mol/L,为什么?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否用HCl、HNO3来酸化?为什么? (5)①此实验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速率的快慢? ②若褪色时间为4min,用高锰酸钾溶液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多少?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思考1】【实验原理】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 无色所需时间/ min 0.6 mol/LH 2C2O4溶液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稀硫酸 1 3.0 2.0 3.0 2.0 4.0 2 3.0 2.0 2.0 5.2 3 3.0 4.0 2.0 6.4 (1)填写上表中所缺的数据。加水的目的是。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温度 (1)默写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2)实验中是先混合再分别放入冷水或热水中,还是先分别放入冷水或热水中后再混合? (3)此实验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速率的快慢? 【思考2】在热水中进行实验时,若先混合再放入热水总,则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根据课本21页科学探究完成以下思考: (1)默写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药品的添加顺序为? (3)此实验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速率的快慢? 3.催化剂 (1)P23科学探究1:①FeCl3、CuSO4对H2O2分解均有催化作用,哪个催化效果好? ②此实验设计有缺陷,如何改进? (2)科学探究2:①加入MnSO4固体能否用MnSO4溶液代替?能否用MnCl2固体代替? 此实验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速率的快慢? (3)科学探究3:①硫酸和唾液对淀粉分解均有催化作用,哪个催化效果好?两组实验说明催化剂具有什么性?②此实验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速率的快慢? 【思考3】用两个离子方程式书写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催化机理: (1)(2)2Fe2++H2O2+2H+=2Fe3++2H2O 【思考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温 度/K 有关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 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 V/mL c/ mol·L-1V mL c/ mol·L-1V/mL A 293 2 0.02 4 0.1 0 t1 B T1 2 0.02 3 0.1 V18 C 313 2 0.02 V20.1 1 t2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____。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 s内,用KMnO4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__。 (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 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 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 【思考5】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F 4 mol·L-1 H2SO4溶液/mL 30 V1V2V3V4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20 H2O/mL V7V8V9V1010 0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

滑坡产生原因

滑坡产生原因及治理办法 1.滑坡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1.黄土滑坡指滑体物质由黄土类土组成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南部黄土台地区以及准格尔旗、和林格尔、清水河一带的黄土丘陵区。此类滑坡多数规模较大,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均质滑坡或顺层滑坡。滑坡后壁多呈陡壁或圈椅状,滑床面形态呈弧形,变形破坏方式为拉裂破坏,滑动速度较快。 2.堆积层滑坡指滑体由第四系坡残积含砾石砂土或粘性土组成的滑坡,此类滑坡主要分布在我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区,多见于中低山缓坡和沟谷陡壁处,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中、小型浅层滑坡。滑坡后壁呈现陡坎或裂缝,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划分为顺层滑坡,滑床面形态为直线或折线形,变形破坏方式属拉裂、剪切破坏,滑动速度由慢到快。 3.按规模大小划分内蒙古地区滑坡按滑体体积大小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4种。 4. 巨型滑坡滑体体积大于1000×104m3的滑坡,我区巨型滑坡主要有元宝山露天矿西排土场滑坡,规模为1512 X 104rl'13,属黄土滑坡;元宝山西露天煤矿工作帮滑坡,规模为1258.44×104m3,属岩石滑坡,均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低山丘陵区。 5.大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0×104—1000×104m3之间的滑坡。大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包头市石拐矿区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土台塬。既有岩石滑坡又有黄土滑坡。 6. 中型滑坡滑体体积在10×104—100×104m3之间的滑坡。中型滑坡主要分布在赤峰元宝山区、包头石拐矿区的低山丘陵区和赤峰克什克腾旗芝瑞乡中低山区。多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其次为堆积层滑坡。 7.小型滑坡滑体体积小于10×104m3的滑坡。该类滑坡分布较广,类型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其次为岩石滑坡和黄土滑坡。 2.崩塌与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1.塌崩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 2.1.1 地形地貌崩塌与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我区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45o,大部分发生在大于600的斜坡上。滑坡多发生在斜坡坡度大于10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的折线山坡。另外在各级陡立的阶地、黄土台塬,崩塌滑坡也比较发育。 2.1.2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崩塌与滑坡的物质基础。我区崩塌多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软硬相间岩体、黄土类土及软弱岩石和松散土层中。硬膪陛岩石常能形成高陡斜坡,其前缘由于卸荷裂隙的发育而形成张裂缝,并与其它结构面组合,逐渐发展而形成连续贯通的分离面,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岩体崩塌;由软硬相间岩层组成的陡坡,其中的软弱岩层常被风化剥蚀而形成凹龛,使上部的坚硬岩层失去依托,形成局部崩塌;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具有较强的直立性,能维持相当高的直立边坡,极易发生土体崩塌;而岩性较弱的岩石和松散土层多产生以坠落和剥落为主的崩塌。下述地层岩性组成的斜坡在我区较易发生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99-80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

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 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A和a试管放入热水(约600C)、B和b放 入沸水,C和c放入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思考题6、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二)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思考题7、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8、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9、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10、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附加实验:思考题11、能否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课堂练习: 1.(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

拉力试验影响因素

拉力试验机拉伸速度主要对于拉伸速度、断后延伸率、屈服强度的影响。拉伸速度试验机的影响随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做拉伸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规定的速率进行试验,否则会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抗拉强度:抗拉强度随着试验速度的上升,抗拉强度增大,但到达一定阶段后趋于稳定 2.屈服强度:试验速度较慢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差比较大;试验速度愈快,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少。 3.断后延伸率:拉伸速度的提高使断后延伸率下降,到一定阶段后断后伸长率下降趋于缓慢。(另外塑性大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的敏感性大,而塑性小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敏感性则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拉伸速度的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上,但对于塑料材料,它属于粘弹性材料,它的应力松弛过程与变形速度紧密相连。当拉伸速度减小时,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速度增大时,塑料呈现脆性,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

由于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情况很复杂,通过和残余应力等指标作为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转折点的指标来反应材料的过渡过程的性能,其中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是最常用的指标。虽然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同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转折点”的指标,但它们反应了不同过渡阶段特性的材料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定义不同,求取方法不同,所需设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笔者将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准确求取屈服点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的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值(极限强度是所有材料力学性能必需求取的指标之一),然而非常准确的求取它,在许多的时候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有: 1.夹具的影响; 2.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 3.结果处理软件的影响; 4.试验人员理论水平的影响等。 这其中的每一种影响都包含了不同的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夹具的影响 这类影响在试验中发生的机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试样夹持部分打滑或试验机某些力值传递环节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等因素,它在旧机器上出现的概率较大。由于机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相对运动部件间

浅谈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题目:浅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指导教师:李华东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 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03月29日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009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指导教师李华东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201009 学生姓名黎省学号10924408 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0 日完成日期:2013年03月29 日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1、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 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2、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 周) 第一部分完成开题( 1 周) 周) 3 周) 第四部分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 1周) 评阅或答辩( 1 周) 3、参考文献 [1] 张浩、李东哲,1987,滑坡与泥石流,地质出版社。 [2] 张永年,1990,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991,中国滑坡分布,成都地图出 版社。 [4] 地质矿产部等,199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

滑坡产生的原因

滑坡产生的原因 张进赛马得龙 (青海省大通县公路工程队青海西宁810100) 【摘要】从对滑坡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内力的分析,使我们能够对滑坡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减少其对各种行业的危害。 【关键词】滑坡原因 滑坡现象是公路上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常常会给公路的施工带来众多的不利和损失,更严重的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森林等。因此我们应该对滑坡这一现象有一些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它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内力因素加以分析和了解,使我们能够对滑坡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减少其对各种行业的危害。 一、边坡稳定性原理 根据对边坡发生滑塌现象的观察,边坡破坏时形成一滑动面。滑动面的形状与土质有关。对粘性土体有时象圆柱形,有时象碗形。对于松散的沙性土及砂土,滑动面类似于平面。如果下滑面具有两个破坏面,稳定性分析时必须确定两个破坏面上的法向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但只能建立三个平衡方程,因而这是一个多次超静定问题。 为能求解这些超静定问题,通常需要作出一些假设,使之变为静定问题。 1、在用力学边坡稳定性分析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通常都按平面问题处理。 2、松散的砂性土和砾(石)土具有较大的内摩擦角和小的粘聚力,边坡滑坍时,裂面近似平面,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可采用直线破裂面法。 3、粘性土具有较大的粘聚力,而内摩擦角较小,破坏时滑动面有时象圆柱形,有时象碗形,通常近似于圆曲面,故可采用弧破裂面法。 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大多采用近似的方法,并假设: 1、不考虑滑动主体土身内应力的分布。 2、认为平衡状态只在滑动面上达到,滑动土体成整体下滑。 3、极限滑动面的位置要通过试算来确定。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一)土的计算参数 路基处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其稳定性随环境条件(特别是土的含水量)和时间的增长而变化。路堑是在天然土层中开挖而成,土石的性质、类别和分布是自然存在的。而路又是人工填筑而成,填料性质可由人为方法控制。因此,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对于土的物理力学数据的选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应力求能与路基将来情况相一致。 边坡稳定性分析抽需土的实验资料: 1、对于路堑或天然边坡取原状土的容重、内摩角和粘聚力。 2、对路堤边坡,应取与现场压实度一致的压实土的试验资料。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如边坡由多层土构成,所采用土的边坡稳定分析参数应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确定,对于直线法和圆弧法可通过合理的分段,直接取用不同土层的参数值。(二)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的取值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是否有关。实验目的:收集证据证明猜想。 实验仪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电源,开关,电阻丝。 实验电路图: 电阻丝: 实验方法:转换法: 电阻转换为电流示数和小灯泡亮度。横截面积转换成直径(圆电阻丝)控制变量法: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材料,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长度,不变量: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横截面积,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材料。 实验步骤: 1.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a、b间接入A1、A2康铜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2.a、b间改接入B1、B2碳钢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3.a、b间改接入C1、C2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4.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 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5.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C1、D1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7.结论: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8.评价:如果我想知道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如何有关,我该怎么办? 问题如何提出? 收集几组数据? 引申: ①、小明在完成以上实验后,他认为“导体连入电路后有电阻,不接入电路则没有电阻”,你觉得他的说法对吗? ②、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观看视频理解。

大滑坡形成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法

大滑坡形成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法 摘要:三清山环山公路A6标段的大型滑坡的治理,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了改线绕 开滑坡体的方案,处理结果较理想。 关键词:道路工程;A6标滑坡;处治方案;比较;改线 0 前言 三清山环山公路A6合同段的K1+900-K3+840路段,为翻越垭口后又遇深谷的地形起伏地带。垭口(标高432.131m)至谷底(标高313.541m)水平距离不到700m,但相对高差却有118.59m,平均地面纵坡达17%,要使路线达标,就要从展线、深挖或高架桥通过三个方案中选择。原设计经过多种方案比较,考虑地形、地质、工程经济等因素后,选定了设置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的展线方案。但是在施工前夕有关专家却认为该路段原设计线形较差,回头弯上、下线位平面距离过近,会造成路基病害隐患,建议要对该段进行优化设计。为此,业主对该路段另行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了哑口深挖(最大挖深23 m),高架桥(桥面至谷底高差大于50m)跨谷的方案。达到了取消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缩短744.246m路线长度的目的。但是,2004年春,大滑坡发生了,事后我们经过现场勘察,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1 工程地质情况 K1+900-K2+100为垭口挖方路段,位于三清山主峰南侧,地处北东向复式背斜构造多级坡积最下层,属正断层古滑坡堆积垭口(见图1所示)。垭口海拔高程432.131m,而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高程为1816.9m,相对高差1385m。所以坡积层较厚。加上古滑坡多级坡积物又为碎石土,比较松散,加上植被发育,地下水源丰富,此外垭口挖方边坡又是与岩层倾向同坡的顺向坡,倾角接近45°,下卧层又是强风化板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坡脚临空,上部失稳,滑坡也就不可避免了。

实验影响因素

G实验影响因素 假阳性因素 1.污染(试管、枪头和蒸馏水被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污染) 2.应用含有葡聚糖的纤维素膜进行血液和腹膜透析患者 3.手术中使用的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中含有葡聚糖 4.静脉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5.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6.抗肿瘤类药物(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 7.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多粘菌素、厄他培南 8.蘑菇类食物 9.新生儿足跟采样 假阴性因素 1.特殊真菌如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细胞壁没有(1-3)-β-D 葡聚糖成分,隐球 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致使(1-3)-β-D 葡聚糖释放不出,这些真菌无法检测到。 2.服用某些抗真菌类药物。 抗真菌药物对G试验检测结果有什么影响? 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是明确的。但是由于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对G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例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能够作用于真菌细胞壁成分甘露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使之结构不稳定以致胞壁破坏,可能造成G值一过性增高。而卡泊芬净为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的合成,可以造成假阴性结果。 .哪些抗菌药物对G试验有正干扰现象? 文献报告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药物可造成假阳性。头孢菌素类中可能涉及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钠、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此外厄他培南也可能造成假阳性。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G 试验无干扰,但对GM试验有正干扰。 G试验结果阳性,而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如何解释? 这主要与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检测的原理不同和对疾病诊断的时间差不同有关。真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1,3-β-D葡聚糖,因此,在感染早期就可能呈现阳性结果。而培养则需要细菌在体内有一定的增殖过程,因此在感染的高峰期培养阳性率高,有文献报告血液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症状出现前5天就可呈检出。此外从方法学上讲,1,3-β-D葡聚糖检查多采用鲎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定量的特点,而真菌培养的体外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培养基、温度、时间等,如掌握不好,则难于培养成功。有文献报告,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血液1,3-β-D葡聚糖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培养,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也大于培养方法。 对于曲霉菌感染,G试验检测阳性,但血培养结果为阴性。 血培养阳性,G试验结果是阴性,为什么? (1)患者存在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如粒细胞缺乏症等,真菌进入血液但是没有被吞噬细胞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学习膀胱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录和测量方法。观察神经体液因素(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关键词 尿生成;尿量;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 家兔;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ml 、20%葡萄糖5ml 、0.01%去甲肾上腺素0.3ml 、呋塞米1.5ml 、垂体后叶素0.33ml ;手术剪、镊子、止血钳、玻璃分针、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及针头、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棉线若干、婴儿秤。 四、实验步骤 1.静脉麻醉 从兔耳缘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颈部手术 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 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3.腹部手术 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 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并关闭腹腔。 5.改变影响因素 (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 ,记录尿量变化 。 (2).快速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 ,记录尿量变化。 (3).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 ,记录尿量变化。 (4). 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 ,记录尿量变化。 (5). 缓慢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即0.33ml ,记录尿量变化。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分析 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 实验项目 对照(实验前) 实验组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生理盐水20ml 1 1 2 3 5 4 葡萄糖5ml 2 9 9 12 10 7 去甲肾上腺素0.3ml 7 3 2 1 2 1 呋塞米5mg/kg 3 11 19 34 42 37 垂体后叶素0.33ml 22 4 3 1 2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 措施(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6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记录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 学校:丁营乡初级中学班级:九一班 组长:刘佳乐组员:王龙龙、王茹楠、张帅阳 实验名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钩码,。 实验原理: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钩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数据: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钩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钩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棉布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在木板上铺上毛巾,测出此时木块与毛巾之间的摩擦力:1.4N 实验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实验评估与交流: 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拉弹簧测力计时示数不稳定,尤其是铺上毛巾之后,我们反复试验几次,发现拉的时候要一气呵成,速度不要太慢,等示数基本稳定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394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

实验17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及解析版)

实验十七、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 【实验器材】: 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 【实验原理】: 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木块移动的越远, 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 ①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 ②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 ③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 【实验现象】: 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 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 【实验结论】: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考点方向】: 1、猜想:动能大小有关; 2、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方法:;

3、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4、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 5、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6、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 7、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 8、得出结论:。 9、斜面的作用:。 10、水平面的作用:。 11、能量转化:在斜面上机械能转化过程:,在水平面上能力转化过程:。 12、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 13、实验推理与假设:。 14、超载、超速问题判断:。 15、用小球做实验有不足之处是:。 【创新母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物体A、B质量不变)的关系.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这种实验探究方法是。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___(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物体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 (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用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_______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考试必备:分析滑坡成因 形成的,但是形成与发生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滑坡的发生往往除了具备形成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诱发条件。基于此笔者将滑坡成因划分为形成条件和诱发条件。形成条件可具体概括为地形地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诱发条件可其归结为自然条件和人为扰动条件。 (1)地形地条件。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大坡度的情况下滑坡才会下滑释放能量,据统计显示,当坡度达到20度至30度时坡体就有下滑的可能。地雏形在构造运动后接受沉积,在一些陡峻的基岩上地层沉积时本来就是一种接近极限的状态,固结后土体之间仅仅靠层间粘结力和摩擦力维持平衡,当斜坡上覆荷载过大或者山脚处的挤压力不足时,坡体的力学平衡向极限状态靠,这就为滑坡创造了物理力学的条件。 (2)地层岩性条件。从摘要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滑坡的要素之一就是滑动面或者滑动带,而地层岩性主要影响的就是滑动面的形成。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沉积物不同直接导致成岩后的岩性不同,比如新近纪、古近纪等沉积的泥岩、页岩、或者是系,还有一些在沉积间断时遭受强烈分化的地层再次沉积到现在,上述地层都是岩性软弱、力学性质极差的。当上覆土体过重时会在斜坡层内产生剪切作用,而岩性弱的岩石由于抵抗能力不足将首先被破坏,形成塑形带或破碎带;如果坡体内地下水过高或者降雨入渗,泥岩页岩会与水发生水化,自身的c、值

急剧减小,成为潜在的滑动面。因此地层岩性条件是滑动面的形成条件。 (3)地质构造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滑坡发生的几率很大。这是因为构造运动也是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首先它会影响滑坡的分布,比如在地层断裂地带,滑坡会在断裂两侧成群分布;其次构造能量的释放会影响地层的沉积条件,构造的不连续运动会使地层产生不连续沉积,也会使得地层的固结程度由于受到扰动而有所降低;构造在运动时往往会有构造产物生成,这些产物则会发展为岩层内部的力学性质较差的软弱结构面,也可能形成滑动面。因此地质构造条件对滑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 (4)水文地质条件。在滑坡形成过程中,水的作用不容小觑。水与岩土体接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土体的性质发生弱化,抗滑能力显著降低,比如前文提及的泥岩页岩;再者,水还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对岩土体的摩擦力具有消弱作用;地下水的孔隙水压力过大时会对上覆岩土体产生一定的托浮作用,从力学角度看是一种减小正向压力的有害力。因此当坡体有降雨入渗或者是地下水过高产生渗透作用时,会加速岩土体的弱化,降低其力学性质,进而促进滑动面的形成。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5)形成条件里还有人类活动条件。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为发展自己的文明而努力,希望通过改造自然提升自己的生存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的工程活动。那人类的工程活动到底如何影响呢?为了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工程中开挖边坡是十分普遍的,一旦有侧向凌空面那就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在某些大型工程中,工程废渣量也是非常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