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2)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
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 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贬意褒用 (3)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 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 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贬意褒用
第七类 谦敬错位
分析:第一句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大词小 用。 第二句比喻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言过其实。 第三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 亡,程度很重,不适用此句。
• 例4: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 无可非议。 这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 议”?显得用轻了,该用“无可厚非”(不 可多加责难)。 例5.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 休息的时间。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能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 头.
课堂练习
改正下面使用错误的成语
1、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 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用“分道扬镳biāo ”。意为分路而行。比 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2、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 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听者一方的感受。用“和颜悦色” 3、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 念不忘。 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是指有意义的东西而不用 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可用“耿耿于怀”。 4、去年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 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贻yí 笑大方:大方:泛指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 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 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 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 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 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 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重新定位的考点。

2004年以前该考点绝大部分是考查成语。

2004年以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面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考查的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

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2006年没有考查熟语的运用,2004.2005.2007.2008年都是考查的成语的运用。

2009年扩大范围,北京卷考查熟语的运用。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

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答案】b【考点】考查成语的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思路分析】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

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明日黄花”.“春秋鼎盛”)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3.【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 . . .
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
之间。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 . . . . 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我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你在这里耳提面命。 . . . .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 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 . . . . 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 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 . . . . 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 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 . . . . 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
2.【凤毛麟角】
喻指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 . . .
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 . 自觉排队。
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 属于褒词贬用。
3.【推波助澜】
是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
误用示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 . . . . 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误用分析: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 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2.【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

熟语运用

熟语运用

熟语运用“八项注意”一、望文生义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

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

如:例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全国卷Ⅰ)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全国卷Ⅱ)例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安徽卷)“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

例2的成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

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

例3也因为望文生义而致误了,“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二、褒贬误用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

如:例4: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安徽卷)例5: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广东卷)例6: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重庆卷)例7: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江苏卷)“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

“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情色彩刚好相反了。

“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和句中的“关心”感情色彩刚相反。

“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三、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中小学语文常考成语与使用注意事项

中小学语文常考成语与使用注意事项

中小学语文常考成语与使用注意事项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安然:平安;恙:疾病。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4.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6.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搬弄:挑拨。

7.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本:原来;厉:猛烈。

8.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10.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耻:耻辱。

11.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用药治疗。

12.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3.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14.不屈不挠: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屈:屈服;挠:弯曲。

15.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16.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屑:认为值得。

1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了解。

18.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9.不折(zhé)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折:折扣。

20.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

峦:山峰;嶂:像屏障的山。

21.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畅:痛快,尽情。

22.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23.称(chèn)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

称:适合,相当;如:适合。

24.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承:继续,接续;启:打开,开创。

25.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

成语运用注意事项

成语运用注意事项
02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02
翘首西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四、使用对象或范围不适当
倚马可待、倚马千言、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别无长物、在劫难逃、稍纵即逝、如数家珍、
02
瞻前顾后、 呼风唤雨、
03
高山流水、 力透纸背、
04
婆婆妈妈、 风平浪静、
05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二、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01
一文不名、文不加点、火中取栗、
03
久假不归、明日黄花、飞短流长、
05
尾大不掉、对簿公堂、屡试不爽、
Hale Waihona Puke 02惨淡经营、大方之家、登堂入室、
04
罪不容诛、目无全牛、五风十雨、
举例: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成语运用注意事项
1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2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3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一、有多重含义的成语注意其词义
此类成语,比如:
01
无所不至、 按图索骥、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课时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熟语运用“八项注意”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

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Q吧)常考的。

如:
例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全国卷Ⅰ)
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全国卷Ⅱ)
例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安徽卷)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

例2的成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

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

例3也因为望文生义而致误了,“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二、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

如:
例4: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安徽卷)
例5: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广东卷)
例6: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重庆卷)
例7: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江苏卷)
“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

“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情色彩刚好相反了。

“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和句中的“关心”感情色彩刚相反。

“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
三、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如:
例8: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山东卷)
例9: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湖北卷)
例10: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辽宁卷)
例: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江苏卷)
“潜移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

“绘声绘色”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而该句却用于话剧表演,
明显用错对象。

“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不形容人的穿戴。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四、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

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11: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广东卷)
例12: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广东卷)
“不堪设想”指预料的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该句强调说“这种做法是不要得的”,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例12的这个熟语比喻人多力量大的意思,而该句只强调向别人请教,与该句的语境不符合。

五、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

如:
例13: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浙江卷)
例14: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全国卷Ⅰ)
“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

“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受失败,含惋惜之意,而该句成败未定。

这里应和“成败与否”形近混淆了。

六、不明典故
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产生误用。

例15: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浙江卷)
例16: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安徽卷)
例15这沉成语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

“洛阳纸贵”有一个典故: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

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该句指的是著作出版热卖,正好符合此成语的意思,此成语用于这,正好!
七、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例17: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四川卷)
例18: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浙江卷)
“熟视无睹”针对的是多次看到某现象漠不关心,句子里才“一次”,前后矛盾。

“宛然在目”是仿佛在眼前,是一种回忆。

而句子已说一切就在眼前,所以属于前后
矛盾。

八、词义用错
成语是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含义也相对固定。

因此,成语在使用时要求也较高,如果句子和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我们称其为“词义用错”。

例19: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重庆卷)
例20: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全国卷Ⅰ)
“投桃报李”的意思指他送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赠东西,而从该句看,有“报答”的意思,用“投桃报李”是不能表达的。

“一念之差”常指因一时疏忽或考虑不周引起严重后果,而本句却是“变废为宝”的巧妙之举,用“一念之差”来表达,词义用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