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及重点简答题概要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普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 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6. 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

7. 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 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9. 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 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6.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7.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赫尔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 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刑法的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追溯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 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行刑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被判处刑罚的人执行刑 罚的有效期限。 4、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5:累犯:是指在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特赦以后,在法定的 期限内又犯应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6、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 者物。 7、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 8、犯罪集团: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 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 集团。 9、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 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10、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为犯罪创造条件的行为,但由于其一直 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即告终结的犯罪停止形态。 11、广义刑法: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12、间接故意:所谓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3、刑罚的效力范围:也叫刑罚的适用范围,是指刑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对什么人具有约束、管辖的效力。 14、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种效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5、数罪并罚:是指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有数罪,或者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 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决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被 判决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人民法院依照刑法规定的原则和 方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进行合并处罚的一种刑罚裁量制度。 二、简答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答: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不作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A 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第一篇:名词解释和简答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卖家和买家在交易场所按照一定的规则,用喊叫并借助手势进行讨价还价通过激烈的竞争达成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

班轮公司:班轮公司是运用自己拥有或者自己经营的船舶,提供国际港口班轮运输服务,并依据法律规定设立船舶运输企业。

保税仓库: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受海关监督,专门储存经海关核准缓纳税的外贸商品的仓库。

口岸检验:指经产地检验机构检验合格,运往口岸代运出口的商品,运往口岸后申请出口换证的,口岸检验机构派人进行的查验工作。

:是电子商业贸易的一种工具,将商业文件如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和进出口许可证,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够识别个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

贸易术语:以简单的概念或外文缩写的字母,用来说明价格的结构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方面,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责任的划分。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是依照法令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机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报关员:是指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去的报关员资格证书,按照规定程序在海关注册,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人员。

托运人: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处理,分析,访问,表示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地点之间传输数字化空间信息的系统。

互购:互购又称平等贸易,在文种方式下,是出口的一方在其售货合同中承诺,用所得的外汇购买对方国家的产品。

预借提单:由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现货交单结汇期已到,而货物尚未装船货货物尚未装船完毕时,应托运人要求而由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提前签发的已装船提单即委托人为能及时结汇而从承运人外界用的已装船提单。

过境货物:从境外启运,在我国境内不论是否换装运输工具,通过陆路运输,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

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简答题1、简述颅中窝的结构。

答:颅中窝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2、鼻旁窦包括哪些?其位置、开口如何?答: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为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分别位于相应的骨内。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颅内底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答:(1)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2)破裂孔——颈内动脉;(3)圆孔——上颌神经;(4)卵圆孔——下颌神经;(5)棘孔——脑膜中动脉;第二章关节学名词解释1、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额下方的小骨盆。

2、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接而成,构成人体中轴。

简答题1、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关节腔内、外主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腔内有前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还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起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髌骨下缘滑膜向关节腔突入形成翼状襞,起充填关节腔的空隙作用。

髌骨上缘滑膜向上突入至股四头肌与股骨下端之间形成髌上囊,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滑膜囊起减少两接触面摩擦作用。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给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3、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4、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5、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6、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7、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8、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

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10、反向社会化: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1、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12、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13、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4、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15、角色冲突: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

16、角色不清: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重点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重点与参考答案

2009年生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举例说明神经-体液的调控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名词解释................................................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阈刺激”与“阈电位”的概念如何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解释各种“生物电位”的概念 (7)5.可用哪些方法测定蛙的坐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 (8)6.什么是乙酰胆碱的量子性释放?............................. 错误!未指定书签。

7.动作电位为何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8.试述形成“不应期”的原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9.比较神经与心室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比较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分析局部电位的总和与肌收缩总和的现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内脏反射弧有何结构与功能上的特征?......................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常见的离子通道阻断剂有哪些?............................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腓肠肌收缩实验时,为什么固定标本需适当拉长肌肉?........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血浆胶体渗透压有什么生理作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分别刺激心迷走神经或心交感神经,对心功能有何影响,而刺激心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结果如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第一章名词解释1 本位币即主币,是已过流通中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

为无限法偿货币。

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价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储藏、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4 信用日常生活中指相信、信任、声誉、遵守等;经济学中的定义,指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 商业信用企业间在商品交易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6 银行信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7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8 利息指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或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

包括机会成本与风险的补偿。

9 利率即利息率,价值资金的价格。

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10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长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是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11 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场所。

12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13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与操作,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基金。

14 金融机构狭隘的金融机构是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

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病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总结(必考)

病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

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份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ADCC(抗原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体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 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单克隆抗体: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靶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蛋白质。

CK: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所产生
的一种具有高效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柱动物某一些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细胞,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

HLA复合体:为人的MHC,定位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

其功能是编码HLA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调控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分为专职和非专职。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值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介质和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X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议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性或细胞溶解性超敏反应,是由于IgG 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沉淀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及组织间隙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局部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凝聚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的凝聚现象称为凝聚反应。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相应的病原体感染产生抵制作用的免疫方法。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生物制剂使之立即产生免疫效应,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的免疫方法。

简答题
1何谓免疫?举例说明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功能异常的表现。

答: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份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主要发挥如下三种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值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2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1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易接近性,物理状态。

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2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3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

4异物性:一般来说,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3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是有两条相同的重链和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分子,Ig分子N端轻链1/2处和重链1/4或1/5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次序多变,称为可变区,可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中,某些部位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排列顺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称为超变
区,其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

而可变区中其他部位变化较小,即为骨架区,它不与抗原分子结合,但对维持高变区的空间构架起重要作用。

在Ig分子的C端,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称为恒定区,C区虽然不直接与抗原表位结合,但可介导Ig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可将免疫球蛋白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和一个可结晶片段Fc。

4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5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6细胞因子异常的疾病:内毒素中毒性休克、促进肿瘤生长、免疫缺陷病、I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

细胞因子的特点:高效性、时效性、多效性、重叠性。

7 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答:1HLA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 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故移植前,需确立供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涉及HLA分型和交叉匹配型
2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往往减弱或缺失,造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而某些情况下,原来不表达的HLA-II分子的组织细胞,可
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3HLA与疾病的关联:HLA是机体的遗传系统,有很多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因而这些多基因疾病可能与HLA关联,人们用相对风险率RR表示HLA与疾病的关联程度,包括阳性关联和阴性关联,前者表示某个体患者易患某一疾病,后者表示对该疾病有抵抗力。

4HLA与法医学: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死亡者身份。

8 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
9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10 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答:1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2参与Ab,为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的IgE 3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5没有补体参与
11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答:1Ag在细胞膜表面2参与Ab为IgM、IgG,Ag与Ab在细胞表面结合。

3需要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4结果造成靶细胞融解破坏
12以新生儿溶血症为例,说明I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答:血型Rh阴性的母亲由于输血、流产或分娩等原因接受红细胞表面RhAg刺激后,可产生抗RhAb,可通过胎盘。

当体内产生抗RhAb的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且胎儿血型为Rh阳性时,母体内的抗RhAb便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使之溶解,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症
13 四种超敏反应比较
14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
15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特点比较
16 简述青霉素过敏的机制
答:1过敏体质者注射青霉素后可能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由皮肤接触引起)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
1青霉素初次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与血浆蛋白等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IgE,IgE的Fc段吸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细胞膜上的FcεR,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

2青霉素再次进入致敏者体内,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细胞膜上的IgE的V区特异性结合,使IgE交联并导致细胞膜上的Fc εR聚集发生桥联,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因此被活化导致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例如),引起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