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情绪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五章情绪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情绪
兴பைடு நூலகம் 愉快 惊奇 痛苦 恐惧 羞愧-羞辱 轻蔑-厌恶 愤怒 2024/11/9
面部表情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 眉眼朝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有眼泪有韵律的啜泣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毛发竖立 眼朝下、头低垂 冷笑、嘴唇朝上 皱眉、眼睛变狭窄、要紧牙关、面部发红
医学心理学
情绪的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情 绪理论:情绪是对特殊刺激产生的机体 变化(即骨骼肌运动)的知觉。
情绪的认知学说——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 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情绪就是一种朝向评价为好(喜欢)的东 西或离开评价为坏(不喜欢)的东西的感受 倾向”。
情绪的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当处于情绪状态时,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器官和内分 泌活动会发生变化。 ○ 测谎仪:测心率、血压、呼吸、皮电反应
情绪表现:也称为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 ○ 言语表情 (body express) ○ 身体语言 (intonation express)
准确地识别、评价 和表达自己和他人 的情绪;适应性地 调节和控制自己和 他人的情绪;适应 性地利用情绪信息, 以便有计划地、创 造性地激励行为。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自我宣泄、哭泣 倾诉 运动 听音乐 饮食 阳光
2024/11/9
医学心理学
02
情感(feeling)是人 对社会性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出现 的态度的反应。
传统分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情绪忧,喜者见之则喜”
(菲尔普斯水中奋进)
(法国枪杀案现场)
知识拓展/情绪的状态
了解情绪的类型和差异
讨 论
情绪有好坏之分吗?
活动体验:情绪猜猜猜
活动目的
活动规则
你演我猜
情绪地图
快乐
基本情绪
复合情绪
指在基本情绪基础上派生出的多种复杂情绪
愤怒
周莹
单纯自卑 压抑易怒
胡咏梅
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积极情绪是人际间相互吸引重要条件
3
4
建立自己情绪边界 不做“踢猫效应”的传递者
冷漠
大学生常见 情绪困扰
缺乏安全感 思想消沉
回避交往 孤独感
自我封闭 缺乏自信
争抢好胜 过度自信
敏感多疑 谨慎小心
自卑
02
04
03
01
冷漠
个体对外界事物冷淡退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情绪体验
A
G
D
B
F
C
E
请根据近两周情绪体验,填写完成下列句子: a.让我感觉高兴的事情是 。当时我的心情是 。 现在想起这些事我的心情是 。 b.最近让我感觉不高兴的事情是 。当时我的心情是 。现在想起这些事我的心情是 。 c.每当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觉得 。 d.每当心情糟的时候,我会觉得 。 e.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心情总是 。
悲哀
恐惧
“喜怒无常”
“五味杂陈”
“喜忧参半”
知识拓展/情绪的形式
正性情绪 就像深沉的海水,让人放松、平静、愉悦,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荷尔蒙分泌平衡、新生代谢旺盛。
负性情绪 就像火焰,灼烧着你的内心,大量消耗你的生命能量,一旦火势失去控制,你的健康、理智和平衡就会统统付之一炬。
第5章 情绪表达

A.25
B.33
C.54
A+B+C=25+33+54
眉一额、眼一鼻、口一下巴三部位组合的表情:愤怒
EMG
除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之外,肌电图(EMG)
也是客观测量面部表情的一种方法。 EMG是用连接在面部很小的电极来测量面部 肌肉的收缩与放大情况,因此,记录到的 EMG可对可视/不可视的、自发/随意的面部 表情的情绪诱发刺激作出反应,还可区分 出情感反应的愉快度和强度。
惊奇
下颌下落,嘴张开,唇和齿分开, 但嘴部不紧张,也不拉伸 上唇抬起; 下唇与上唇紧闭,推动上唇向上, 嘴角下拉,唇轻微凸起;鼻子皱起 ;脸颊抬起
厌恶
眉毛压低,并压低上眼睑
面部表情
面神经受两个运动系统控制。一是皮层下运动系统或锥 体外回路,调节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非随意的面部行为。 二是皮层运动系统或锥体回路,调节习得的随意的面部 行为,这些行为受控于行为期待的结果。 皮下系统激活的面部行为包括稳定的、固定的肌肉收缩 模式,都是天生的且具有普遍性。表达者常常意识不到, 很难通过意志力产生或阻止。 皮层控制的面部行为是习得的反应,可能会有文化的差 异,能够根据要求产生或阻止。通过在社会中习得的表 现规则对面部行为进行控制,对实际的面部运动程度和 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三.表情识别
表情识别是指对于表情所表达的情绪信息意义的 理解。 情绪表达与识别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绪交 流的过程,是个体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连接。 个体在交往中,总是在根据对方的表情对其内心 的真实情绪反应与体验作出理解和推断,知道表 情所反映的情绪感受,进而作出社会性应答。
表情识别
(一)面部表情识别
管理心理学(情绪)

步导致情绪的产生; (3)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唤醒)的意识(觉知),
因而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
詹姆斯:“我们觉得难过是因为我们哭泣;发怒 是因为我们打人;害怕是因为我们发抖,而不 是因为我们难过、发怒或害怕。所以才哭、打 人或发抖。没有随着知觉的生理状态,则知觉 便纯粹是认知性的,是苍白无彩四,缺少情绪 温度的。”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是个体对 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2)情绪活动必 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 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 在3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 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及 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
第五章 情绪
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
、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
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
的情感体验。
.
第五章 情绪
三、情绪学说 (一)詹姆士--兰格的情绪感知说 (1)情绪的产生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生理反应
心境(mood):是指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心态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态度 )
这种情绪状态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它具有 广延、弥散的特点。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气候、天气因素对人心境的影响。
.
第五章 情绪
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暴发 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也可以叫激动。
医学心理学第五章情绪

情绪的情感表达与交流
情感表达
• 情感表达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等 方式来传达情绪。
• 情感表达能够影响他人的情绪状态和与他人 的互动。
情感交流
• 情感交流是人们通过互动和沟通来分享和理 解彼此的情绪。
• 情感交流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的社会化与文化差异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塑造了个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
最后,我们将关注医生与病人的情绪互动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类对内外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 应。
情绪的作用
情绪能够影响我们的认知、行为和身体健康,对 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情绪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1 情绪的分类
2 情绪的基本特征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如愉悦、 愤怒、悲伤等。
情绪与大脑的杏仁核、前额叶皮 质和下丘脑有密切关系。
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和激素等化学物质在情 绪的产生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参与情绪的生理反应。
情绪的认知加工与情绪识别
1 认知加工
个体的思维、记忆和判断等认知过程影响着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2 情绪识别
人们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声音等线索来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1 身体健康
2 心理健康
积极的情绪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包 括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功能等方面。
情绪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 影响,如焦虑、抑郁和应激障碍等。
第五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作业答案(1)

《心理学》课后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五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D)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行为反应D.生理唤醒2.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
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A )。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C )。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目的性4.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
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
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6.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种情绪状态属于(B)。
A.心境B.激情C.理智感D.应激8.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该情绪状态为( C)。
第五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度; •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 你不能决定容颜,但你可以改变气质; •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不合理信念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 如:我必须表现优秀 、别人必须 处事公正 、生活必须完美无缺。 二是过分概括化的倾向 我这次演讲没取得名次说明我很失败; 今天被老师批评了说明我不是个 好学生。 三是糟糕至极的评价 如果女朋友和我分手了就太糟糕了, 天会塌的;如果我不能竞选上学 生 会主席就太糟糕了,我会一蹶不振的。
第四章
第五章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 大学生常见不良情绪? • 恐惧、焦虑、难过、内疚、低落、冲动、 自暴自弃、郁闷、矛盾、失落、抑郁、自 闭
• 你是如何处理这些不良情绪的? • 跑步、跳舞、哭一场、旅游、唱歌、吃零 食、聊天、宣泄、下棋、写日记、听歌、 打扫卫生
• 你认为哪些情绪是你感觉比较难处理的? • 失落、抑郁、自闭
练习:请用合理情绪理论分析自己的一 次负性事件
• A.发生了什么事?
• B.当时有什么想法?
• C.是怎样的情绪反应? • D.对“当时想法”进行辩论。“想法”对吗?证据 是什么?按当时的想法去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最大坏 处是什么?
• E.若再来一次,现在“我”会怎样处理,会说些什么, 会做些什么,感觉如何?
是的……但…… 我不够好 我一向都不走运
真的很遗憾
也许我能 我能和别人做的一样好 我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2、积极的自我暗示
•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 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 影响的心理过程。 • 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第五章:情绪与认知

在克拉克等人(1982)的研究中,让抑郁被试在一天的 不同时间回忆过去快乐和悲伤的事情。
结果表明,在一天中最抑郁的时候,他们回忆出更多的压 抑事情;而在最轻松的时候,他们回忆出较多令人愉快的 事情,这也支持了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
心境依赖性记忆
心境依赖性记忆效应是指当一种过去事件的记忆处于一种 与当前加工阶段相类似的心境中时,回忆效果会得到提高。 例如,被试学习时的心境是悲伤的,处于悲伤的情绪状态 下,回忆的效果好。重要的是无论材料本身的情感背景如 何,事件的所有方面都会发生记忆增强现象。
艾森克认为,焦虑被试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 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这种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反应会分 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消耗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导致正 确率降低,反应时间增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诱发的负性情绪对正常人的词语工作 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不一样,对词语任务影响较小, 而对空间记忆任务影响较大。
孟昭兰的一项关于情绪对认知操作的研究发现:
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比恐惧显示更优的操作效 果;怒比无怒、爆发怒比潜在怒均显示了更优的操作效果;
同一情绪不同强度对操作效果影响也不一样。在愉快和愤怒状态 下,中强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激活导致更优的效果。
(二)情绪影响信息的加工选择
(二)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1.情绪的产生不需要以认知为中介
勒杜认为,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常常比认知评估来得更快且及时。 这种及时的情绪反应为生物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使 得生物体的快速行动成为可能。
生理机制:大脑中存在着从感觉输入到杏仁核的直接神经投射。 电刺激杏仁核和其他恐怖区域时会产生恐惧情绪。
思考:
个人情绪感受特点与冒险特质的关系? 非理性情绪与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情绪考点纲要一、考试内容情绪的含义;情绪的分类;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暴怒情绪的控制;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卑情绪的控制。
二、考核要求1.识记:(1)情绪的含义;(2)情绪的分类。
2.理解:(1)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3)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3.应用:暴怒情绪、过度焦虑情绪、过度紧张情绪、抑郁情绪、自卑情绪的控制。
知识点讲解一、情绪与认知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情绪这个概念又与情感这一概念相对应。
“情绪这个概念可以既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
事实上,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
根据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在不同的情境中情绪会表现出不同的体验特质。
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而言,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
2.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分类依分类标准而定。
心理学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标准将情绪分为不同类型。
有些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常常是温和的或强烈的,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这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类情绪常常转化为持久的情绪倾向或态度,主要表现形式是爱与恨;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它们是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第六类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
即是心境。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从总结我国古代情绪分类的角度。
把情绪分为十八类:安静、喜悦、贪欲、忧愁、愤激、恐惧、恭敬、烦闷、惊骇、爱抚、爱怜、悲痛、恨怒.骄慢、嫉妒、惭愧、耻辱、憎恶。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瓦类。
第一类是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
第二类是激情,即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
第三类是心境,即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第四类是应激,即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第五类是情操,即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如道德、学问、艺术等)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决定因素。
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其中情绪体验是在感知过程中产生,并通过感知过程逐渐得以体现。
(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
个体通过感觉刺激,进行认知体验,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
(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
情绪的产生与表现需要先前记忆的经验来激活,有时,情绪在认知过程中的产生属于记忆恢复现象,它需要记忆参与;同时,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情绪的复杂表现,想象力丰富,情绪的表现就显得复杂,想象力贫乏,情绪的表现就显得较单调。
因此,记忆与想象是情绪产生的基础,也是情绪表现的主观条件。
(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
注意能唤醒情绪的产生.思维能影响情绪反应的方式和速度。
由此可知,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于情绪的产生和表现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认知结构越复杂,个体对刺激物就越善于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显得较温和;认知结构越简单,个体对刺激物进行评价时就越善于从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这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有可能显得越强烈。
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方面。
(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是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
人的认知过程需要动机,动机的强烈又与内驱力信息的大小相关,而情绪使得内驱力信号得以放大、提高和补充,因为情绪体验总是附加到内驱力之上,两者合并之后,使人处于唤醒和激活状态,以备认知。
(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这种信号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即使在语言互不相通的情况下,凭借表情,人们也是可以交流的。
(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是指人们之间情感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渲染性。
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
由于心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弥散性的,它不仅影响认知过程的质量,而且还影响认知过程的效率,因此,心境的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认知的各种过程。
二、情绪与行为1.情绪与行为的关系(1)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以从情绪表现即表情中显现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
它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与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是在有机体语言上的表现;身段表情是在有机体身体姿态上的表现。
(2)情绪与行为的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个体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情绪的先天遗传性,但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是比较复杂的,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某些比较复杂情绪的表现更是如此。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人们能够意识到情绪表现易被他人识别,于是情绪的行为表现又可以通过后天学会,使得人们能够力图掩盖自己的某种真正情绪表现,在某种情况下又在行为上表现m故意设计的情绪行为,有时是和内心情绪不一致的情绪行为。
情绪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情绪行为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它也是观察一个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真实情感的窗口。
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
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三、不良情绪的控制1.暴怒情绪的控制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
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有三步。
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
只有承认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
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产生暴怒情绪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暴怒。
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
2.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它主要是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的预期反应。
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
在学习或工作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来消除焦虑。
首先,积极进人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
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移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
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
当人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人陷入另外新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
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境。
因此。
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
当然.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有没有必要焦虑?”“焦虑能不能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反思,可能会使自己从焦虑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已。
焦虑者的思维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
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
因此,控制焦虑还可以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
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
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
3.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
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
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问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
这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
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四个方面: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_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的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有(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④心跳很平稳、有力;⑤呼吸非常轻松;⑥腹腔感到很暖和;⑦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
4.抑郁情绪的控制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它与其他许多不良的情绪相关,并受许多情绪如焦虑等的影响而加重。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
它包括三方面的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②思维障碍;③躯体功能障碍。
按照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它包括痛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羞愧等多种基本情绪。
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
后三者的结合构成敌意。
在抑郁症中敌意是重要的成分。
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理倾向。
由此,人们就引申出内源抑郁症和外源抑郁症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模式。
外源抑郁症侧重于运动反应,情绪反应外显化。
内源抑郁症表现为减慢的运动反应、极深的抑郁、缺乏反应性、一般兴趣丧失、午夜失眠和缺乏自我怜悯,这种抑郁症比外源的更加严重,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固有的心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