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花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红花质量评价研究

红花质量评价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药学大实验(论文)红花质量评价研究学生姓名一个好学长指导教师一个好老师专业药学学院药学院2015年06月8日摘要目的:评价市售红花的质量并且测定市售红花中总黄酮的含量。

方法:通过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来评价红花的质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的总黄酮含量。

结果:在滤纸条显色实验中1号红花的滤纸条上部显浅黄色,下部显红色,2号红花的滤纸条上部显浅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经显微鉴定1号和2号红花均可以观察到分泌细胞、花冠顶端表皮细胞、花柱碎片、花粉粒。

1号红花的总黄酮含量为3.12mg/g,2号红花的总黄酮含量为4.25mg/g。

结论:2号红花质量由于1号红花质量。

关键词:红花质量评价总黄酮1绪论1.1 论文主要内容本文先对红花进行概述,概述包括介绍红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现阶段红花的临床应用情况。

在通过选取不同来源的红花,进行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综合评价实验选取的市售红花的质量,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新疆红花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对比不同来源的红花质量。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红花价格的不断攀升,因此,在药材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通过对红花质量的研究,了解红花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一步掌握区分正品红花和伪品的方法。

同时也为丰富红花的质量标准提供实依据。

1.3 红花概述红花,又称草红花。

双子叶植物,菊科,干燥的管状花,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

叶长椭圆形,顶端尖,无柄,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两面无毛;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绕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上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外层苞片绿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刺;内层苞片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中部以下全缘,上部边缘稍有短刺;全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橙红色。

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无冠毛,或冠毛鳞片状。

气相色谱法测定正红花油中丁香酚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正红花油中丁香酚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正红花油中丁香酚的含量
周国平;张晓华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9)003
【摘要】气相色谱法测定正红花油中丁香酚的含量周国平张晓华(江西省药品检验所南昌330046)(江西赣州市药品检验所赣州341000)关键词正红花油丁香酚气相色谱法十六酸甲酯正红花油是由水杨酸甲酯、桂叶油、丁香油、香茅油等中西药配制而成,主要用于止血、消炎、止...
【总页数】1页(P38)
【作者】周国平;张晓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药品检验所;江西赣州市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0
【相关文献】
1.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J], 成志平
2.气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油中水杨酸甲酯和丁香酚含量 [J], 张伟;吴鹏昌
3.气相色谱法测定瑞克卫瑞消毒液中桂皮醛和丁香酚的含量 [J], 张新新;梁晋如;赵文娜;郝群峰;孙文基;王燕
4.气相色谱法测定通立康膏中樟脑、异龙脑、龙脑、桂皮醛、丁香酚的含量 [J], 张华林;李宗悟;杨学斌;李耿;黄惠琴;苏子仁
5.气相色谱法测定接骨止痛酊中水杨酸甲酯和丁香酚的含量 [J], 武爱玲;赵新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红花油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正红花油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Li t e r a t ur e Ana l y s i s o n t he Ad v e r s e Re a c t i o n o f Zhe ng Ho n g Hu a Yo u
WANG J i a—l u n, W ANG P u , W ANG P e i —i i e, WA NG Ya—X U
世 界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2 0 1 4年 第 9卷 第 1 0期
Wo r l d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 V o 1 . 9 . N o . 1 0
应 的相关文 献 , 对资料进行整理 和分析。结果 例不 良反应 个案 。结论
经上述数据库报道 , 共遴选 出相关 文献 6 6篇 , 文献 中
共报道 了正红花油的相关不 良反应 个案 3 3 9例。进一步 遴选 出不 良反应 相关 文献共 4 8篇 , 涉及 5 6
虽然正红花油 的特点是药效 确定 、 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安全 、 使用 方便 , 不 良反应发生 概率
・1 1 23 ・

文 献 研 究 ・
正 红 花 油 不 良反 应 文 献 分 析
王 嘉伦 王璞 王培 杰 王亚 旭
【 摘要 】 目的
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检索使用正红花油不 良反应发生情 况 , 为安全使用 正红花油及 非处方 中成
采用 回顾性研究方法 , 通过检索 C N K I 中文数据库 , 收集使 用正红花油 的不 良反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s a f e u s e o f z h e n g h o n g h u a y o u a n d n o n—p r e s c r i p t i o n p a t t e n r h e r b a l me d i c i n e . Me t h o d s 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me t h o d wa s a d o p t e d . CNK I C h i n e s e d a t a b a s e wa s r e t i r e v e d a n d t h e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i l t h e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z h e n g h o n g h u a y o u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O f t h e a b o v e—me n — t i o n e d d a t a b a s e r e p o r t s , 6 6 r e l e v a n t p a p e r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 i n wh i c h 3 3 9 c a s e s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z h e n g h o n g h u a y o u we r e r e p o te r d . F o r t y —e i g h t p a p e r s o n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w e r e f u t r h e r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5 6 c a s e s w e r e i n v o l v e d . Co n c l u s i o n Ah h o u g h c h a r a c t e iz r e d a s d e f i n i t e e f f i c a c y , r e l e v a n t s a f e t y. c o n v e n i e n t a p p l i c a — t i o n a n d l o w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 t h e s a f e t y o f z h e n g h o n g h u a y o u s h a l l n o t b e n e g l e c t e d a n d i t n e e d s t o c o n s i d e r i t s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a n d r a t i o n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红花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红花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红花1.2 汉语拼音:Honghua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水、丙酮溶液、乙酸乙酯、甲醇、甲酸、硝酸盐、稀盐酸、80%丙酮溶液、乙腈、0.7%磷酸溶液、0.4%磷酸溶液、甲基红乙醇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显微镜、薄层色谱仪烘箱、硅胶H薄层板、水浴锅、分光光度计、蒸发皿、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摇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 :2 :3 :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7.5.1杂质:不得过2% ( 附录12 ) 。

7.5.2水分:不得过13.0 % ( 附录15第二法)7.5.3总灰分:不得过5.0 %(附录19) 。

7.5.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 ( 附录19 ) 。

7.5.5吸光度:红色素取本品,置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研成细粉,取约0.2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80%丙酮溶液50ml ,连接冷凝器,置50℃水浴上温浸90分钟,放冷,用3 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收集滤液于100ml量瓶中,用80%丙酮溶液25ml分次洗涤,洗液并人量瓶中,加80%丙酮溶液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5),在518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低于0.20。

正红花油质量研究进展

正红花油质量研究进展
A b s t r a c t : R e dF l o w e r O i l b e l o n g e dt ot h ef a m i l ys t a n d i n g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 w i t ha c t i v a t i n gb l o o dc i r c u l a t i o n , d i s p e l , r e d u c i n g s w e l l i n g a n dr e l i e v i n g p a i n . B e c a u s e o f m o r e t y p e s o f r a wm a t e r i a l s , b r o a d e r s o u r c e s , m o r e c o m l i n g t h e s t a g n a t i o n p l e x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 t h e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e dt h e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R e dF l o w e r O i l f r o mr a wm a t e r i a l a n dp r e p a r a t i o n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 p r o v i d e dar e f e r e n c ef o r t h ef u r t h e r s t u d y . K e yw o r d s : R e dF l o w e r O i l ; Q u a l i t yc o n t r o l ;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正红花油, 又名红花油和复方丁香罗勒油, 是卫生部药 品标准收载的复方中药制剂

12-混合物分析-基础举例

12-混合物分析-基础举例
卫生部关于红花油的部颁标准,编号:WS3-B-2699-97
7
油剂-二天油现行的质量标准
� 性状鉴别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有薄荷香气。 � 薄层分析法 (TLC) 分别在与薄荷脑、薄荷油两种对照品色谱相应的 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色谱法(GC) 薄荷脑(C10H20O)不得少于38.0%。
4
� 从中医药的观点看,指标成分的控制,难 以真正控制中药功效。中医辩证施治用的 是药味而非某个化学成分。 � 所以要控制中药功效,不能只针对某个化 学成分,必须对方剂物质群整体予以控制。 中药内含物质群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把 质量控制建立在研究清楚每个内含成分的 基础上是很困难的。 � 这就需要在尚不清楚全体化学成分的情况 下,实现对物质群整体的控制。
9
红外光谱法-“红外宏观指纹法”
� 既然中药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红外光谱图谱是中药 所含各成分吸收光谱的叠加,中药正品、伪品中的化学 物质,不论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物质是什么,必定在其 红外光谱上有所反映。 � 只要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各成分含量的比例不 同,就会导致红外谱图的差异。 � 凭借红外光谱的这些差异特征,即“红外宏观指纹性”,并 对原红外光谱进行导数计算和二维相关分析等计算机辅 助技术可以用来识别中药的真伪优劣。 � 这种对中药原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提取和二阶导数分辨 率增强法等计算机辅助技术鉴定法定义为“红外宏观指 纹法” 10
νO-H νC-H 苯环ν 苯环νC-H 甲基δ 甲基δC-H νC-O δC-H 三取代
桂叶油和丁香油的主要成分是丁香酚
22
整体结构鉴定-红花油的主要成分
斧标正红花油
水杨酸甲酯
A
基本对应
α-蒎烯
丁香酚
4000.0

430-2000绿色食品 食用红花籽油

430-2000绿色食品  食用红花籽油

绿色食品食用红花籽油Creen food-Edible safflower seed oi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430-2000农业部2000-12-22批准2001-04-01实施为判定绿色食品食用红花籽油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石河子)。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勇、符书林、韩瑞都、及合、魏向利。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食用红花好油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食用红花籽油(高级烹调油)。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l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5009.3-1985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1996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20-1996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 5009.22-199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7-l996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6B/T 5009.37-199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1985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l985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l995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1985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1998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GB/T 5532-1955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3-1985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1998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351.1-1998 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第一方法)GB/T 5535.2-1998 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第2部分:已烷提取快速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10111-1988 利用随机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 7653-1997 大豆色拉油(己调整为行业标准) NY/T 391 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绿色食品 green food见NY/T 391-2000中3.1。

红花在吉林省保健用品中的功效学评价

红花在吉林省保健用品中的功效学评价

红花在吉林省保健用品中的功效学评价红花,是我国重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等功效[1]。

在医药工业上,红花油用作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2]。

在颁布了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396-2004《保健用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后,本文对其中标注出红花具体含量的省内各企业生产的保健用品的毒理学试验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由生产企业送检的10批次保健用品。

其中贴剂类5种,红花的含量分别是1.4、1.5、1.6、2、16 g/100g;液体类5种,红花的含量分别是0.3、0.5、1、2 g/100 ml。

试验动物由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 2 方法1. 2. 1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方法普通级健康大耳白家兔40只,试验前24 h 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范围各约3 cm×3 cm。

试验时取受试物0.5 ml(g)涂抹或粘贴在右侧脱毛区,用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1 h,左侧脱毛区为对照,1次/d,连续14/d,1 h后观察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1. 2. 2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普通级健康白色豚鼠100只,试验前24 h 剪毛,诱导接触:取受试物0.2 ml(g)涂抹或粘贴在右侧脱毛区,然后用二层纱布、一层硫酸纸覆盖,再以无刺激性胶布封闭、固定6 h,第7天、第14天同样方法重复一次。

激发接触:末次诱导后14 d,同样取试物涂抹或粘贴在动物左侧脱毛区,然后按同样方法封闭、固定6 h。

激发接触后24 h和48 h观察左侧皮肤反应,并计分。

2 结果2. 1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贴剂类保健用品平均分值都在0~0.49范围内,属无刺激性。

液体类保健用品有3种属无刺激性;有两种样品平均分值在0.5~2.99范围内,属轻度刺激性。

见表1。

2. 2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贴剂类保健用品1个样品平均分值在9~28之间,属轻致敏性;其他样品都在在0~8范围内,属弱致敏性;液体类有4种保健用品属弱致敏性,有1种样品属弱致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vovolatile components ( methyl salicylate,clove oil, cinnamon leaf oil,citronellal oil ) in Zhenghonghua oil. Methods Geraniol, eugenol, cinnamic aldehyde, methyl salicylate,citronellal,citronello was identified and salicylate methyl was determined in Zhenghonghua oil by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Results The resolutions of the 6 components and the linearity of salicylate methyl were fine.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salicylate methyl was 103. 2% ,the RSD was 0. 6% ( n = 6)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rapid, steady,and reliable.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is preparation. Key words: Zhenghonghua oil; GC; quality standar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仪器与试药
SHIMADZU-2010 气 相 色 谱 仪; FID 检 测 器; LGH300 氢气发生器; LGA-2000 空气发生器; 高纯度氮气; 色谱 工 作 站。色 谱 柱: DB-WAX 毛 细 管 柱 ( 30 m × 0. 25 mm × 0. 25 μm) ,柱编号: US2383913H。电 子 天 平: Sartorius CP225D。
参考文献
[1] 杜凯,吴文兵,王辉. 气相色谱法对驱风油中薄荷脑等 4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J]. 时珍 国 医 国 药, 2009,20( 10) : 2592 - 2593.
[2] 郭环娟,钟颖,张玉婵. 气相色谱法测定双灵油中水杨 酸甲酯的含量[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 2) : 146 - 147.
作者简介: 隆 颖,主管中药师,Tel: 020 - 81886161,E-mail: longer2623@ 163. com
103
Pharmacy Today ·2011 02 Vol. 21 No. 02·
300802,400903) ,由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提供; 氮气购自 广州气体厂有限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称样量 ( g)
0. 084 3 0. 076 5 0. 077 8 0. 081 3 0. 079 3 0. 077 4
样品理论含量 ( mg)
49. 39 44. 82 45. 58 47. 63 46. 46 45. 34
加入量 ( mg)
51. 15 51. 15 51. 15 51. 15 51. 15 51. 15
图 1 正红花油气相色谱图 1. 香茅醛; 2. 香茅醇; 3. 水杨酸甲酯; 4. 香叶醇; 5. 桂皮醛; 6. 丁香酚 A. 香茅醛; B. 香茅醇; C. 水杨酸甲酯; D. 香叶醇; E. 桂皮醛; F. 丁 香酚; G. 样品; H. 香茅油阴性; I. 水杨酸甲酯阴性; J. 桂叶油阴性; K. 丁香油阴性
·2011 年 02 月第 21 卷第 02 期· 今日药学
正红花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隆 颖1 ,栗建明2 ( 1.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180; 2.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160)
摘要:目的 建立正红花油中挥发性成分( 水杨酸甲酯、丁香油、桂叶油、香茅油) 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制
水杨酸甲酯含量( mg / g) 585. 8 602. 1 607. 6 608. 7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 6 种成分进行鉴别,灵 敏专一,对含量差异大的成分,均可在同 一 条 件 下 鉴 别。与薄层色谱鉴别比较,操作更加简便,结果更加稳 定可靠、准确。采用外标测定水杨酸甲酯含量,方法简 便、快速、专一、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含量测定结果与 实际处方量相近。
测得值 ( mg)
102. 32 98. 17 98. 15 100. 46 99. 14 97. 72
回收率 ( %)
103. 50 104. 31 102. 77 103. 29 103. 00 102. 41
平均回收率 ( %)
103. 2
RSD ( %)
0. 6
表 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100602 200803 300802 400903
2 方法
2. 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美国 Agilent 公司 DB-WAX 毛细管柱( 30 m × 0. 25
mm × 0. 25 μm ) ,固定液聚乙二醇( Polyethy2lene Glycol) ; 柱流量: 1. 0 ml / min; 载气: N2 ; 检测器: FID,H2 ∶ 40 ml / min,Air: 400 ml / min,检测器温度为 250℃ ; 进样 口温度: 230℃ ,进样量 1 μl,分流进样,分流比为 50∶ 1; 柱温: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60℃ 保持 8 min 后,每分钟 升高 15℃ ,升至 140℃ 后保持 10 min,再每分钟升高 15℃ ,升至 160℃ 后保持 10 min。在该色谱条件下,香 叶醇、丁香酚、桂皮醛、水杨酸甲酯、香茅醛和香茅醇 6 种成分可达基线分离,分离度均 > 1. 5,6 种成分的理
对照 品: 香 叶 醇 ( 批 号 111643-200301 ) 、丁 香 酚 ( 批号 110725-200711) 、桂皮醛( 批号 110710-200714) 、 水杨酸甲酯( 批号 110707-200710,含量 99. 9% ) 均由中 国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检 定 所 提 供,香 茅 醛 和 香 茅 醇 由 CHROMADEX 提 供; 正 红 花 油 ( 批 号 100602,200803,
正红花油是家庭常备中成药,由水杨酸甲酯、丁香 油、桂叶油、香茅油等 6 味制成,具有活血祛寒、消肿止 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腰酸腿痛、头风胀痛、扭 伤瘀肿、跌打伤痛、蚊叮虫咬等。其中水杨酸甲酯是主 要成分,含量约为 60% 。目前报道在其它油类中水杨 酸甲酯的含量方法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1,2],也有 采用高效液 相 色 谱 法[3]。 为 有 效 地 控 制 药 品 质 量,本 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香叶醇、丁香酚、桂皮醛、水杨 酸甲酯、香茅醛和香茅醇进行定性鉴别,并对方中君药 水杨酸甲酯 进 行 了 含 量 测 定,以 期 完 善 正 红 花 油 的 质 量标准。
论板数均 > 50 000。 2. 2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鉴别 2.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香叶醇、丁香酚、桂皮 醛、水杨酸甲 酯、香 茅 醛 和 香 茅 醇 对 照 品 适 量,精 密 称 定,分别加无水乙醇制成各对照品溶液,6 种成分的浓 度分别为 2、2、1. 5、10、2、2 mg / ml。 2.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 150 mg,精密称 定,置 10 ml 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 0. 45 μm 微孔滤膜,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分别取阴 性对照样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供 试品溶液。 2. 2. 3 测定法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 性供试品溶液,各精密吸取 1 μl,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供试品色谱呈现与各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 峰,阴性对照无干扰( 见图 1) 。
关键词:正红花油;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R285.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4610( 2011) 02 - 0103 - 03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of Zhenghonghua Oil
LONG Ying1 ,LI Jian-ming2 ( 1. Guangdong Institute of Drug Control,Guangzhou,Guangdong 510180,China; 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Drug Control,Guangzhou,Guangdong 510160,China)
104
·2011 年 02 月第 21 卷第 02 期· 今日药学
2. 3. 1 线性关系考察 取水杨酸甲酯对照品 0. 518 30 g, 置 50 ml 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得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 0. 3、0. 5、0. 8、1、1. 5、2. 5、 3. 5、4、5 μl 以进样量( μg) 为横坐标( x) ,峰面积积分 值为纵坐 标 ( y ) ,绘 制 标 准 曲 线,Y = 270 481X - 789 831,r = 0. 999 4。结果表明在 3. 112 684 ~ 51. 878 07 μg 范 围内水杨酸甲酯线性关系良好。 2. 3. 2 仪器精密度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 μl,进样 分析 6 次,结果峰面积 RSD = 2. 8% ,显示该仪器精密 度良好。 2. 3. 3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溶液,分别在放置 0、2、4、 6、12、24 h 后,精密吸取 1 μl 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水 杨酸甲酯峰面积的 RSD = 2. 3% 。结果显示供试品溶 液在 24 h 内稳定。 2. 3. 4 重复性试验 取正红花油( 批号 100602) 6 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