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黎孟枫
科学随访体系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科 学 随 访 体 系在 阻 塞 性 睡 眠 呼 吸 暂 停 低 通 气 综 合 征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方 法 和 实 施 效 果 。方 法
对 5 0例 在 本 院 缍 3
眠中心确诊 为阻塞 性睡眠 呼吸暂停低 通气综 合征患 者实施科 学随访体 系 , 比较随 访体 系建立 前后患 者持 续正压 通气 治疗 的依从性 和 并 认知行 为效果 。结 果 降低 。结 论 随访体系建立 前后患 者持续 正压通气 治疗依从 率分别 为 2 -%和 7 .%,嗜睡评分分 别为 ( 13 4 .3 83 17 1 .1- 6 )分 和 -2
f m ( 13 - . ) a d ( .3 42 n ol igu ytm tru htl hn neve r o 1 14 26 n 62 .1 . - nls s h s lh n fteef i t l wn —p ss hog e p o eitri o a s ie f o e e w,
现 代 临 床 护 理 ( dm l i lN mn )0 09 1 ) Moe Ci c u ig 2 1.( 0 na
科 学随访体 系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 的应用
李 莼 ,刘 立捷
( 方 医 科 大 学 南 方 医 院 睡 眠 中 心 , 东 广 州 ,15 5 南 广 50 1)
其 嗜睡程度 。
[ 荚键 词] 阻 塞性睡 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 综合征 ; 随访体 系 ; 治疗 依从性 ; 嗜睡 [ 中图分类号 ] R 7 .1 [ 4 3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2 32 1 )00 2— 2 [ ] 1.9 9jsn17— 232 1 . .1 6 18 8 (0 0 1- 0 80 DOI 03 6/.s.6 1 8 8.0 01 0 2 i 0
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

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随着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和威胁不断增加,对于准确、快速地确定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是指通过分析病患的样本,确定其体内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着重探讨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
一、传统方法1.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最早用于病原体检测与鉴定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样本在适宜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和鉴定生长的细菌。
这种方法虽然具有准确性较高的优势,但需要较长时间来等待细菌的生长,通常需要2-3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此外,细菌培养法对于不易培养的病原体无法应用,因此在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中应用较少。
2. 核酸扩增技术(NAT)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是一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们通过扩增和检测目标基因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
相对于传统细菌培养法,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短的检测时间。
但是,核酸扩增技术对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科学严谨地操作。
二、现代技术1.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也称为DNA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通过将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玻璃或硅片上,同时与样本中的DNA进行杂交反应,从而检测和鉴定多种病原体。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高通量的优势,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操作技巧。
但是,由于芯片设计和制备的技术难度较大,以及较高的成本,使得该技术在一般实验室中应用较为有限。
2. 下一代测序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通过对待检样本中的DNA或RNA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获得样本中所有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并通过比对分析确定其中的病原体。
呼吸道病毒-黎孟枫

流感病毒的复制
病毒侵入(依赖pH的膜融合)——遗传物质的释放——病毒核 酸的复制与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的装配——出芽——感染 新的靶细胞:
6 Hr
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
HA裂解为HA1和HA2: -切割位点变异与致病程度有关 HA1与唾液酸受体(人α2-6或禽α2-3连接键)结合 -两种不同的连接键与宿主特异性及组织 嗜性有关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由基因重组所致。
抗原漂移 变异率 变异本质 结果 流行 <1% 点突变(即所谓量变) 变异株 局部中、小流行
抗原转换 20-50% 基因重组(即所谓质变) 新亚型 世界性暴发流行
人流感病毒 猪? 禽流感病毒
人 基因重配 禽类 新型流感病毒
!
1918 - 2009 甲型流感病毒 的进化与演变
• M2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可作为治疗药物
• 生物合成后的病毒释放—— – NA切割病毒与胞膜的连接,导致病毒释放
• NA抑制剂(达菲等)是目前治疗人患禽流感的主要药物
分型、命名与变异
甲型(A型) 根据NP、M抗原性分型 乙型(B型) 丙型(C型) 甲型根据HA、NA抗原性分亚型 HA NA H1-H15 N1-N9
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种类
正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该科病毒只有一个种)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人偏肺 病毒,尼派病毒 冠状病毒科 其他病毒科 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 鼻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 呼肠病毒,博卡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导致人类疾病的主要病毒的临床类别
• • • • • • • • 呼吸道感染病毒 肠道感染病毒(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虫媒病毒 出血热病毒 疱疹病毒 肝炎病毒 逆转录病毒 (科) 其他病毒
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警系统

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警系统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是在冬春季节,由于空气干燥、尘埃和病毒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呼吸道感染和疾病的风险更加突出。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疾病,早期筛查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变得至关重要。
一、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手段,对患者的呼吸道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尽早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通过早期筛查,我们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1. 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病史询问是最基本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其近期的身体状况、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以便推断可能存在的呼吸道疾病。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包括咳嗽的频率和性质、胸痛、气促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早期筛查的重要环节。
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对患者的呼吸音、胸廓形态、肺部是否充实等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喉咙、鼻腔等部位,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实验室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会选择进行实验室检查来辅助早期筛查。
例如,采集患者的血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呼吸道疾病的预警系统呼吸道疾病的预警系统是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特定人群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实时发现和预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我们能够在疾病爆发之前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1. 数据收集建立呼吸道疾病预警系统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
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数据,以及大气环境、气象、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全面了解特定人群的呼吸道疾病风险,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郑劲平1、高怡1、宋元林2、孙兴国3、蒋雷服4、王惠妩5、李琦6、阙呈立7、韩江娜8、赵桂华9、杨文兰10、周明娟11、赵海涛12、梁斌苗13、刘志军14、汪涛15、谢燕清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4 江苏省人民医院,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 北京协和医院,9河南省人民医院,10上海肺科医院,11广东省中医院,12沈阳军区总医院,1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通讯作者:郑劲平()、高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一、概述呼吸生理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是近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疾病诊断从病理诊断、病因诊断进一步深入至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诊断,因而更趋完善。
胸部X线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学改变,而呼吸生理却是研究活体动态的功能学改变。
生理功能的维护与修复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方法。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内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
中山医学院教职工奖励项目清单

中山医学院教职工奖励项目清单
(2017年度)
第一部分:非常设奖励清单
第二部分常设奖励清单
一、教学类奖励
(一)教学成果奖
(二)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
(三)教材编写
(四)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材奖励无
(五)课程建设
(六)授课比赛
(七)教学名师
(八)教学论文
(九)教学质量奖
(十)学生科研(团学活动)指导奖
二、科研类奖励(一)科研基金奖
(二)科技成果奖无
(三)授权专利奖
(四)奖励的SCI、EI等收录论文清单
(五)高被引论文奖
三、人员类奖励
(一)奖励的实验技术人员名单
钟光明、高赛飞、郭小玲、容婵、陈宏贤、林广云、吴曦阳、谢金卫、伍宇平、周红、洪衍波、郭中敏、黄文革、付新录、王玲、吕晓飞、何建璋、毕启明、涂洛扬
(二)奖励的管理人员名单
谢萍萍、林港凡、李玲、许志威、陈晖、关忠。
江苏省呼吸道感染疾病综合监测工作方案

– (1)发热(≥38℃); –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
类计数减少; –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
呈进行性加重。
监测点设置
病例定义-3
•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
– 1、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新收入院患者具有以 下4项临床表现。
• (1)急性起病; • (2)腋下体温≥38℃; • (3)咳嗽或咽痛; • (4)气促(呼吸频率≥25次/分钟)或呼吸困难。
(附表7、附表8)
监测工作评估
• 卫生行政部门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综合监测 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人员培训以及督 导评估等工作情况。
• 市级疾控中心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综合监测 组织管理、培训和病原学监测等情况;
• 哨点医院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综合监测工作 人员开展培训、疾病诊断报告、采样等情 况。
评估指标
– 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如出现上述4项临床表现, 也视为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
病例定义-3
•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
• 2、5岁及以下婴幼儿:新收入院患儿具有以下3项临床表现。
– (1)急性起病; – (2)咳嗽或呼吸困难; – (3)伴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
• 针对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哨点医院,分别设计监测工作评估表。总 分100分,其中针对卫生行政部门的评估分 值16分,疾控中心评估分值40分,哨点医 院评估分值44分。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一)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2-20 点击:1041为持续监控我国流感临床严重性变化,了解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重症病例中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变异情况,进一步丰富流感监测工作内涵,提高监测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监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占住院病例比例以及确诊流感病例占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比例的变化趋势,监控流感临床严重性变化和流感活动状况。
(二)了解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季节性特点,探讨流感重症发生和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流感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分析流感重症病例中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变异,为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四)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的监测提供平台。
(五)为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负担估计提供数据。
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定义(一)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描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及成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除通常引起发热和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外,也可伴随或引起全身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患者年龄、病原体、感染部位及感染程度有关。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需住院治疗,甚至进入重症监护室(ICU)。
(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的病例定义。
1. 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新收入院患者具有以下4项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2)腋下体温≥38℃;(3)咳嗽或咽痛;(4)气促(呼吸频率≥25次/分钟)或呼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哨点医院的设置
(一)每个承担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的实验室 至少设置5家医院作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 谱监测的哨点医院。 (二)每个监测实验室所设哨点医院中至少包括 基层社区(一级)医院1家,二级或以上儿童 医院1家,二级或以上综合医院3家。 (三)每个哨点医院的监测科室包括内科、儿科 和感染性疾病科的门诊、急诊及病房等。 。
尿液
病 例 标 本 采 集
鼻/咽拭子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部分继续进行病 毒分离)、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DNA检测
痰液
鼻咽抽吸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DNA检测;细 菌培养和鉴定(阴性者进行细菌DNA检 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部分继续 进行病毒分离)
胸腔穿刺液
Ⅲ. 监测内容和方法
六、 细菌检测
痰液、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 刺液、全血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的重点是肺炎链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A组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鼻/咽拭子标本提取DNA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 原体。 尿液标本做肺炎链球菌、嗜肺军团菌抗原的检测 (一)标本细菌检测流程 (二)标本的处理 (三)检测程序
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BCYE培养基
根据菌落形态,挑取可疑菌落纯培养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标本用于病毒分离和 变异分析
标本用于未知病原 检测分析
(二)标本的处理
呼吸道病毒检测涉及到的标本包括呼吸道标本(鼻/ 咽拭子、痰、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和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胸腔穿刺液。 (一)呼吸道标本
用于病毒检测前需进行分装,分装鼻/咽拭子标本时,注 意充分挤压拭子头,保证细胞充分脱落。分装管中用于 核酸检测的标本,如粘液成分较重,可进行液化(按1:1 体积比加入1% pH7.6的胰蛋白酶溶液,室温消化1530min)等处理,以提高检出效率。
针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体监测的总流程图如下:
符合各症候群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
标本的采集与分装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细菌学检测
病毒学检测
结果的分析与整合
标本、菌毒种库
针对各种标本的病毒与细菌检测项目的流程图如下:
全血 急性期/恢复期血清 细菌培养和鉴定 可疑病毒抗体检测(备选项)、肺炎支 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备选项) 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
(一)细菌标本检测流程图
全血 血清 接种血液 培养瓶 痰及鼻咽抽吸物 痰 液 均 质 化 酸中和剂 与碱中和 剂处理 支气管肺泡盥洗液、胸腔穿刺液 增菌 鼻/咽拭子 尿液 肺 炎 衣 原 体 、 肺 炎 支 原 体 PCR 检测 肺炎链球 菌、军团 菌抗原检 测
肺 衣 体 体 测
炎 原 抗 检
35℃,5天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 技术方案
黎孟枫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症候群监测实施方案编写过程
2008.10.17 申报课题“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专家论 证会,完成课题顶层设计 2008.12.24-26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课题启动会 2008.12.25- 2009.1.5 编写小组撰写课题各项技术与 管理方案 2009.1.6-1.9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课题技术与管理 方案编写会 2009.1.9- 2.4 编写小组修改课题各项技术与管理方 案,并咨询病原研究、检验、临床专家意见 2009.2.5-2.6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课题技术与管理 方案研讨会 2009.2.7-12.14 各技术与管理方案的完善和定稿
三、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采集
哨点医院监测科室的医生或护士发现符合监测病 例定义的患者时,使用统一标准问卷(见附件3“ 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信息调查表”),收集病例的基 本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 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治疗和预后等 信息,并进行相关标本采集。
四、 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及保存
标本的接收
监测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应对标本进行验收,标 本合格则接收。如标本不合格,则不予接收。
合格标本:按方案要求采集、运送、保存的标本为合 格标本。 不合格标本:没有按照要求采集、运送、保存的标本
标本的保存
(一)检测标本的存放
血清、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胸腔穿刺液标本抵达 检测实验室后,应尽快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 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二)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详见附件5“呼吸道症候群标本 采集方法”
鼻/咽拭子(必采项) 痰液(必采项) 尿液(必采项) 血液(必采项) 鼻咽抽吸物(尽量采集) 胸腔穿刺液(尽量采集)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尽量采集)
标本的运送
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包括鼻/咽拭子、痰液、 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 、尿液标本采集后应该尽快送检。血培养瓶须在 24小时内送检,送检前置于常温环境(15-30℃) 保存。其他标本送检前应保存在4-8℃,如24小时 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但 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运送过程中,血培养瓶应置于15-30℃环境中, 其他标本应置4-8℃运送。
病毒分离的 核酸检测阳性标 本数(20%-100%) 140 300 260 800 300 500 400 200 200 600 300 400
细菌培 养数
中国CDC 中国CDC传染病所 中国CDC病毒所 医科院病原所 军科院微生物所 香港大学、中山 大学 武汉大学 甘肃省CDC 辽宁省CDC 云南省CDC 浙江大学 上海公卫中心 合 计
呼吸道症候群检测技术方案
Ⅰ Ⅱ Ⅲ Ⅳ Ⅴ 目 的 目标和任务 监测内容和方法 质量控制与信息管理 附 件
Ⅰ. 监测目的
建立和完善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提 高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监测的能力。 了解我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
Ⅱ. 目标和任务
一、 标本采集目标
12个承担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的实验室采集 和检测本方案规定的标本总数为22500份/年。其 中每个监测实验室采集成人和儿童标本各不少于 500份,鼻咽抽吸物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合计 不少于300份。要求每个监测实验室每周均采集标 本,每月不少于80份。
牵头单位
症候群 标本总 数 1200 1500 1300 4000 1500 2500 2000 1000 1000 3000 1500 2000 22500
病毒检 测标本 总数 700
细菌及其它检 测 标本总数 500 1500
成人 标本 350 750 650 2000
儿童 标本 350 750 650 2000 750 1250 1000 500 500 1500 750 1000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运送 标本的接收 标本的保存
标本的采集
(一)注意事项
确认符合课题病例定义后尽早采集(尽量在采取治疗措施前) 采集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 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送检标本应贴条形码,并附送检单,送检单上应注明姓名、(编号) 、标本来源、检验目的和标本采集具体时间。 填写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信息调查表(见附件3)。 严格按生物安全规范操作。
(四)对所有细菌分离培养阴性的标本,针对肺炎链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A 组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 核酸检测。其他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卡他莫拉汉菌 、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核酸检测为自由选择项。 (五)对全部尿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和嗜肺军团菌的快 速抗原检测。 (六)凡从无菌部位(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 穿刺液)采集标本证实一种病原体感染,即可视为检测 终点,不要求继续进行其它病原体检测。
1300 4000 1500 2500 2000 1000 1000 3000 1500 2000 20500 3000 1500 2000 12000 1500 1000 500 500
750 1250 1000 500 500 1500 750 1000
二、标本检测任务
(一)12个监测实验室对22500份标本中的鼻/咽拭子 、痰液、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穿刺 液标本,进行流感、呼吸道合胞、腺病毒、副流感、 偏肺、冠状和博卡病毒7种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 原体的核酸检测。 (二)各监测实验室对所规定比例的病毒核酸检测阳 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 (三)12个监测实验室对22500份标本中的全血、痰液 、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穿刺液标本, 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培养重点是肺炎链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A组链球 菌、流感嗜血杆菌;其他细菌(如结核杆菌、卡他莫 拉汉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为自由选择项。
(二)标本的长期保存
所采标本抵达实验室后,血清、呼吸道标本、尿液标 本、胸腔穿刺液标本按需要分装成所需份数,置-70℃ 冰箱或以下保存。
五、 病毒检测
本症候群中,病毒检测必须完成呼吸道标本(鼻/ 咽拭子、痰液、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和胸腔穿刺液的核酸检测和病毒的分离培养。 (一)标本病毒检测流程图 (二)标本的处理 (三)检测程序 (四)场地与条件
(一)标本检测流程图
呼吸道标本
呼吸道标本和胸腔穿刺液
分 装
-70℃保存备份
核酸提取
-70℃保存备份
核酸检测
验证和深入分析 备用
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
标本用于病毒分离和变 异分析
标本用于未知病原检测 分析
血标本(血清学检测为自选 项)血标本(Fra bibliotek性期/恢复期)
血清(急性期/恢复期)
-70℃保存备份
可疑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肺炎 衣原体的抗体检测
二、病例定义
具备 发热(从发病开始有报告和记录)、WBC升高或降低(或 WBC分布异常)、寒战、体温降低(考虑年龄) 上述急性感染表现中的任何一项 以及 咳嗽(新发或咳嗽加重)、咳痰、气短、听诊呼吸音异常 (湿啰音,干啰音,哮鸣音,浊音、呼吸急促、胸痛 上述呼吸道疾病表现中的任何一项 以及 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炎性改变,如肺片状阴影或肺实变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