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献综述

数学文献综述
数学文献综述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由于以往研究更多地侧重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证明,通过建立不等观念和抽象不等模型,体会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等教学目标,更显得对高中“不等式”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因此,探究不等式教学策略,为髙中不等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

1. 引言

关于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研究

一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历来是不等式知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中学老师围绕着这一主题作出了方法上的经验总结。如:张志略通过代换法、函数法、图象法、估值法、利用几何意义法、充充分必要条件法介绍了不等式的几种非常规解法;吴传叶通过利用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的性质、函数的值域、函数图像、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例析了解不等式的几种策略;王礼丽介绍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几种解法:化归定义法、公式法、平方法、零点分段讨论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刘明华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不等式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图解法、零点分区间法、数轴标根法、单调性法、换元法、观察法等几种常用的解不等式的方法,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品质;张蕴提出了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如构造法、分析与综合法、数学归纳法、放缩法(增减法)、换元法证不等式等;王喜春通过实例说明了不等式证明的4种常用技巧:如放缩的技巧、转换的技巧、化繁为简的技巧、利用辅助函数的技巧等。另外,还有诸如增量法、向量法、定积分法、导数法、向量法、反证法等方法证明不等式。

二不等式中数学思想的体现

不等式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涉及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很多方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学习此部分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田宝运通过对不等式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的例证分析,说明了数学思想培养的重要措施以及数学思想的价值;⑥李明通过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最值等5个方面的知识,说明应将函数的相关思想及时渗透在不等式解法

2. 高中不等式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相关数学教育理论、高中数学不等式内容的分析及有关不等式内容的考查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在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本质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教学不再只是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大脑里,更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学的结果应使学生将他们掌握的方法和获得的知识贯穿起来,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问题,衔接初高中不等式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有关不等式的学习,其知识是在初中打下基础的,高中阶段学习不等式知识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完善和提升。因此,在高中继续研究和加深不等式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案例不等关系的引入:通过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情境,将具体问题抽象化,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由于本节课难度不大,可以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并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类比、归纳、抽象,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体验、认识、广泛参与,及实际问题背景的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主动积极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问题导入:通过学生熟知的具体平面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描述客观事物在数量关系上存在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抽象表示。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人们还经常用长短、高矮、轻重、胖瘦、大小、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例如:(1)限速6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6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v≤60。(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即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f≤2.5% p≥2.3%

通过这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等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的,进而体会建立抽象的不等观念和不等模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注重不等式解法的探索,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知识间联系

我们知道,不等式的性质和解不等式是不等式知识内容的基础,而解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运算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算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迁移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而创新。另外,还应重视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练习,应注意在学习解不等式这部分内容,不能孤立地学习,一定要放在数学大环境中去,要加强与函数、方程、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及实际应用问题等知识间的联系。

案例: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

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关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看图像找解集,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力,“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为了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问题,引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比较分析和观察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及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充分注重数形结合,并推广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问题。

首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作出y= 2x-7的部分对应值表,

并画出函数图象:

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

当x = 3.5时, y = 0 ,即 2x - 7 = 0

当x < 3.5时, y < 0 ,即 2x - 7 = 0

当x > 3.5时, y > 0 ,即 2x - 7 = 0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利用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使学生理解概念和结论,逐步形成“过程”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及“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之所以要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数学认知结构形式的核心,而不等式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分析、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础与工具,通过对不等式的分析,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滴尽致,而这些数学特有的方法,需要有目的地加以培养,因为这是普通民众数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学习数学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事实上当学生离幵学校以后,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公式可以忘记,恰恰是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会长期地起作用。

三、通过观察推理论证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等式教材和高考中有关基本不等式内容的分析发现,新课标只将基本不等式放入必修5,而将其余的证明方法不再放在本章,显示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要求大为降低,而更加侧重体现基本不等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工具作用。

案例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证明过程

通过观察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证明过程,通过由图象找解集的方法、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一方面提高运算(变形)能力。

四、加强知识的联系,将实际生活问题数学抽象化

通过分析有关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问题,我们发现是这类问题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如“函数(含数列)为背景”来设置的,通过将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基本不等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一定的基本不等式模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案例基本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不等式的应用价值。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兴趣。

例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r:水池,其容积为4800 m\深为3 W,如果池底每1 m2的造价

为150元,池壁每1 /W2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分析:此题首先需要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求函数的最值。其中涉及了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定理。

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长方体储水池为问题情境,体现不等式性质和基本不等式在实际中的应用,首先应注意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函数解析式,然后通过“隐藏”的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性质在求最值中的应用,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不等式性质的适用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

五、设置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

通过研究线性规划问题,我们发现:线性规划问题是不等式与直线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区域问题、函数图像及数形结合思想相结合的,除了一些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之外,也和其他知识交汇。因此在线性规划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实践、交流等学习方式,理解图解法的本质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设置典型问题:

在题设上,给出一定的二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这一限定下,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在解答上体现在,首先通过准确、迅速地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然后移动目标函数的平行线,找出与可行域有公共点且纵截距最大或最小的直线,最后解方程组求出最优解,作出答案。

在突破困难知识点时,教师应注意:设问要充分具体,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问题引导课堂,让探索激活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本质

通过让学生举出Z的几个可能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当z= 4时,有4 = 2x + y这是一条直线_y = -2x + 4,4是直线的纵截距。那么推广到直线_y = -2x + 4的纵截距即为z,只要求平行线_y = -2r + z的纵截距的最值即可。

借助这个典型实例,通过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由问题引入教学的策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数学思维领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投入高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逐步深化问题加以引导,向本节课的目标领域靠近,在这个递进的过程中,经历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揭示和提炼问题所蕴含的深刻数学思想方法,说明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平面区域,始终渗透着“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思想,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提髙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由具体到抽象,努力体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一、总结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研究。首先,针对我国当前不等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地位和现状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的目的、意义;然后,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和反思;再在深入理解、综合分析高中数学不等式的知识内容及教学目标和近几年高考题中关于不等式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学教育理论,针对不等式各部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建构如下的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设计与生活密切

联系的情境问题,衔接初高中不等式知识;注重不等式解法的探索,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知识间联系;通过观察推理论证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知识的联系,将实际生活问题数学抽象化;设置典型问题,发现问题本质。以期改进不等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进行高中不等式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使得通过不等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和提升。

二、建议

通过对本研究的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在今后教学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处于不同学习水平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不等式教学学习中,没有较难的知识点,主要是考查其作为解题工具和一种必要的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怎么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些思想,教师如何来学习数学教育理论、课程理念和高考的指导思想,进而落实教学,满足学生的知识、情感需求,发展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力则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詹波. 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渗透[J]. 上海中学数学,2011,05:22-24.

[2]曹志新. 高中生解不等式困难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张玮萍.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陈先睿. 高中课改背景下对不等式选讲专题设计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韩瑞.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不等式选讲”专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郭满花. 关于新课程教材《不等式选讲》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7]刘国平. 高中数学不等式必修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大学,2010

[8]刘艳. 贯穿高中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妙题[J]. 成功(教育),2008,08:63.

[9]代建民. 数学竞赛单元训练题(高中) 不等式的性质[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06:47-49.

[10]维子,马春来. 谈高中不等式教学应抓好的两个问题[J]. 数学通报,1991,02:10-12.

[11]何明. 与“不等式”有关的常见考题归类分析[J]. 新高考(语文数学英语),2009,02:26-27+36.

[12]解永良. 浅议含参不等式的教学[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1:39-40

[13]刘冰楠,代钦. “穿针引线法”在高中不等式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119-120.

[14]罗天祺,郭运江. 高中不等式学习中的数学思想[J]. 中国校外教育,2010,S2:86.

[15]毕小岩.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类比推理与函数解释[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1:96.

[16]穆彦松. 新课标下“不等式”教学与解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7]余智敏.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8]宁连华. 对高中选修课程《不等式选讲》的认识与思考[J]. 数学通讯,2009,22:1-3.

[19]李克大. 高中课程标准下不等式性质教学内容安排的思考[J]. 数学通报,2009,12:19-21.

[20]李万云.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法”教学的分解处理[J]. 保山师专学报,2005,05:104-106.

[21]贝雪芬. 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浅析[J]. 高中数理化,2012,22:8-9.

[22]张友成. 不等式证明方法大盘点[J]. 中学数学,2013,09:94-97

[23]乔建斌. 在数学教材中引入经典不等式的构想与设计[J]. 科技信息,2008,36:240-241.

[24]陈曦例谈_放缩法_证明不等式的基本策略[J]. 南方论坛,2010

[25]高英. 10、11年级学生解代数不等式方法及其障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Inequality of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Zhang Wansheng 100501236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huizhou university class 2 of grade 10 zip code 516007 E-mail:786726215@https://www.360docs.net/doc/209304904.html,)

Abstract Inequality occupie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in the actual problem is also very extensive.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more focus on inequality, solution and prove, rang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cept and abstract model,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inequality teaching targe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more to the "inequality" in high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is necessary. Therefore, explore inequality teaching strateg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 inequality teaching and help, is very realistic.

Keyword high school mathematical inequality teaching strategy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 世纪,社会开始剧烈的变迁,最明显的就是教育普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高度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教育家,已认识到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期望培养具有创新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因此数学教育就成为诸多国家关心与反思的重点。[1]当然幼儿数学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字问题也备受关注 二、概念界定 幼儿数学教学:1949 年以前,数学不是作为单独的教育内容,只是在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等各种活动中附带地学一些计数、认写简单的数字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因此也称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为“计算”,上世纪50 年代以后,由于考虑到现实幼儿园数学已经超出了“计算”的内容,为了更准确的表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真实情况,将“计算”改为“数学教育”。因此对幼儿园数学教育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定义就有两个方向。[2] 对幼儿园进行的数学教育有不同的提法,如数学课“是教师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讲授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数学课上教师的计划性、目的性强,保证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此外数学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幼儿,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保证了全体幼儿都能接受数学教育,尤其是在教师对其他组织形式把握不足的情况下,数学课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幼儿园计算教学是“幼儿园为启发引导幼儿学习关于数、量、几何形体、空间方位和时间等数学初步知识,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4];幼儿数学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通过数学教育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思维品质”[5];幼儿计算教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目的是使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学 习简单的加减运算,帮助幼儿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并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发展幼儿智力,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6];幼儿园数学教学“即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教师通过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幼儿主动建构数学思维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学习初步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7] 本研究结合以上研究将幼儿园数学教学定义为: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数学活动。包括大纲要求的内容和生活、游戏中的数学活动。 三、相关研究 (一)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文献综述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文献综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学会数学阅读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 ——关于数学阅读的文献综述 “数学阅读”,虽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算是个陌生名词,但在网络上,它其实一个热词,当然,它更多的出现在教育发达地区。这说明在教育发达地区,或者说是在数学教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地区,他们非常重视数学阅读。的确,做为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的地位应该像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一样。经过网络搜索,的确也发现大量相关这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及实践。关于数学阅读,纵观前人的研究,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理论型。 1、论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以邵光华教授为代表,他在他的《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文中,主要谈了三点,一是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二是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三是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对于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他的观点是,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再次,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

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第五,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 对于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他的观点是,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对于数学阅读进入课堂,他的观点是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数学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数学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文献综述 默认分类2007-11-24 15:29:28 阅读6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笔者主要通过检索国内翻译的外文资料及书籍等途径进行查阅,发现国外对于“数学化”教育思想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对于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且这样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与深化,现概述如下: (一)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深化: 数学,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恩格斯),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数学既可以来自现实世界 的直接抽象,也可以来自人类思维的劳动创造。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人们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深化。“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最显著的例子是非负整数。”欧几里德的算术来源于普通常识中的非负整数,而且直到19世纪中叶,对于数的科学探索还停留在普通的常识,另一个例子是几何中的相似性,“在个体发展中几何学甚至先于算术”,其“最早的征兆之一是相似性的知识,”相似性知识被发现得如此之早,“就象是大生的。”因此,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验科学,因为那时的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 切。 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19世纪中叶以后,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的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在布尔巴基学派的研究中得到发展,他们认为数学是研究结构的科学,一切数学都建立在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种母结构之上。与这种观点相对应,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许多人认为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数学家怀特海在《数学与善》中说,“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数学对于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最强有力的技术。”1931年,歌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宣告了公理化逻辑演绎系统中存在的缺憾,这样,人们又想到了数学是经验科学的观点,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就认为,数学兼有演绎科学和经验科学两种特性。 对于上述关于数学本质特征的看法,我们应当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实际上,对数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随数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数学源于分配物品、计算时间、丈量土地和容积等实践,因而这时的数学对象(作为抽象思维的产物)与客观实在是非常接近的,人们能够很容易地找到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这样,人们自然地认为数学是一种经验科学;随着数学研究的深入,非欧几何、抽象代数和集合论等的产生,特别是现代数学向抽象、多元、高维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抽象对象上,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数学证明(作为一种演绎推理)在数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出现了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物,是研究量的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是关于模式的学问,等等观点。这些认识,既反映了人们对数学理解的深化,也是人们从不同侧面对数学进行认识的结果。正如有人所说的,“恩格斯的关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提法与布尔巴基的结构观点是不矛盾的,前者反映了数学的来源,后者反映了现代数学的水平,现代数学是一座由一系列抽象结构建成的大厦。”而关于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的说法,则是从数学的抽象过程和抽象水平的角度对数学本质特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数学论文最后的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格式到底是怎么样编写的呢?下面是推荐给大家的数学论文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格式,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xx(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xx(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xx.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xx,P184 [7]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8]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xx,P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10]左晓明等.基于GeoGebra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xx,P101 [1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P102

[1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P132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xx.207 [2]毛杰,杨明春着.成长的阶梯:贫困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xx [4]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xx [5]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xx [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7]黄婧.当代教师人格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xx(8):313 [8]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3-7 [9]肖秀萍.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评述[J].中国教育期刊,xx,(5):57-60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11]俞英.特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一个本土的案例[D].万方数据:华东师范大学,xx

近十几年来我国幼儿数学研究综述

近十几年来我国幼儿数学研究综述 : 近十几年来我国幼儿数学研究综述 作文 /zuowen/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两个幼儿教育指导性法规、文件的颁布,全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迎来了幼教改革的春天。笔者分别以"幼儿数学"、"幼儿数学教育"和"幼儿数学教育指导策略研究"为题名检索词,获得相关文献65篇。本文根据65篇研究文献,对我国幼儿数学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一、65篇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 65篇研究文献从理论到实践,分别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点滴经验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其中理论研究有6篇,占9%,对教育内容进行研究的有7篇,占11%;对教育途径方法和组织策略进行研究的有23篇,占35%;对幼儿数学研究的点滴经验有15篇,占23%;蒙氏数学教育有5篇,占9%;其它的有9篇,占14%。 二、近几十年我国幼儿数学研究概述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数学教育理论简介》中,有关数学的学习理论,巴儒将自古以来的分歧论统称为《吸收论》和《建构论》。持吸收论的人视数学是一组事实与技能、数学学习之主要目的乃在获得这些事实与技能,吸收论认为学习数学内容与技能必须要靠不断

的背与练习建立并强化联络关系。《建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建构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必须创造自己的内见与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中提出了三种理论:A是皮亚杰的幼儿数概念发展理论,他认为数概念发与 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幼儿数学学习是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与探索的过程,强调动作在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格尔曼、富森的"数数模式"理论,强 调幼儿早期数学能力与幼儿思维能力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C蒙台梭利关于数学能力发展的 理论强调抓幼儿数学学习的敏感期,尊重幼儿数学发展的阶段性,早期数学学习建立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强调"有准备的 环境"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作文 /zuowen/ 《国内幼儿数学教育比较研究》中概括了三种课程模式,即东北的程序教学课程模式、南京的活动教学课程模式和山东数改实验。此研究从理论依据、目标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途径和组织形式、效果测量、评价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实行小班化的幼儿园可倡导南京的个别化教学,班额较大的幼儿园可采用山东的数改模式;东北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且讲究学具的设计和制作,可供借鉴学习。 另外,从国外引进的蒙氏数学也进入了一些幼儿园,文献中有 5篇对蒙氏数学的特点、教学目标内容、教材编班和蒙氏数学 操作活动进行了论述,具有很强科学性、操作性。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教育价值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小故事》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原则与开发背景 1、开发原则:《数学小故事》课程就是要通过讲故事的 方式让学生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 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 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 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 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 学。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 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 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学小故事》将寓 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 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 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 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 的知识。 2、开发背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以高度智力训练价值以及学科本身

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也使那些数学尖子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教学思维训练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的舞台,未来的数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就在他们当中诞生。 二、课程主题与内容 课程主题:数学思维训练 课程内容: 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掌握数学速算技巧; 3、通过学习掌握时间的一些知识; 4、掌握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趣味问题; 5、通过学习了解转化的相关知识; 6、通过学习了解逻辑推理的知识,提高推理能力; 7、通过学习了解数学中一些有趣的规律; 三、课程目标

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文献综述

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文献综述 引言: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广泛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在以往学者对于小学趣味数学的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趣味数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而这次所查的范文资料囊括了一线教师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从而可以更有力的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 关键词: 趣味性益智价值 正文: 对于趣味数学定义的理解,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均认为趣味数学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法或者它与传统的数学结合或者当做一门启迪学生思想,开发智力的一项选修课。 下面我来对两个主要流派做一个简短粗略的分析: 一、在传统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教学方法,即:趣味数学教学法。 它的研发主要是因为平日的数学教学中常感到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缘由是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没什么意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有乐趣,则需要教师运用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趣味数学教学法就这样产生了。它是运用于传统数学的课堂中,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在讲课时,要生动、熟练、有趣。比如教授整数的运算法则时可以采用编顺口溜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的记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来让他们加深印象。而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偏向趣味性、开放性的题目,因为数学教学是离不开做题的,可是传统的数学题目激发不起孩子们的兴趣,而如果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可以更好的让他们做好作业、学好数学。趣味数学作业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开发智力为主,让同学们知道如何把本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去,也使得数学回归于实践。 二、趣味数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数学活动课。 “趣味数学”本身具有趣味性的特点,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利条件。作为一门课程来说,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内容不设限,答案也一样不设限。而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广泛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孩子的,并不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仅适用于一小部分孩子的学科。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开发孩子们的智力,也让传统的数学学科有了一个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用于考试或者学科的学习。 在“趣味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游戏、儿歌、谜语、趣题、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不仅注意趣味性与知识的融合,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便于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进行及早训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在玩中领悟到“玩”的花样多、想的点子多的乐趣,并树立这方面的榜样,使他们有效仿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而对于学习的过程也是轻松、愉快、民主、开放的过程,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这短短的趣味数学课,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更多的兴趣,开拓思维,从而也为孩子传统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进步。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不仅不妨碍传统数学的教学,反而让传统数学学习得到启发,从而会促进传统数学的学习。传统数学中的趣味数学教学法和趣味数学单独开设的活动课都是密不

《幼儿数学能力》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计数能力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良好的计数能力的形成对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计数能力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数能力的年龄特点和计数规则和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上。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方面,综述已有的研究理论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计数年龄特点计数规则与策略 一、问题提出 在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说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是受到重视的。计数能力是数概念发展的能力之一,它反映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计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数概念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概念界定 学前儿童数学能力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多个方面。例如,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如数数、集合的比较、加减运算等;几何图形的辨认;量的大小的判断;物体的分类、匹配和排序;钱币、时间的使用等。 计数属于数概念发展的这一分支,是儿童数学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较早获得的数学能力,是儿童的一项重要的认知能力。计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它的实质是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关于计数能力发展理论的不同流派 (一)、皮亚杰的相关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把儿童的智力发展解释为一种逻辑运算能力的发展,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前阶段的儿童主要涉及: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婴儿或年幼儿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这个年龄的主要标志是掌握了“客体永久性”概念,并逐渐从反射性行为发展到目标指向行为。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有更强的能力来思考事物,并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文张水玲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 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 思考、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 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 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 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 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 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 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 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 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 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 常高,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使用人民币》之“超市购物”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产生了。 我们以“超市购物”为切入点,通过数学环境的创设,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使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并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把抽象的数学关系用科学的方法转化成幼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游戏和日常接触的事物,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知识,逐步积累有关数知识的经验。良好的数学环境的创设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更好的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尝试探索能力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原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二、设计思路: 在幼儿的生活中,坐摇摇车,和妈妈一起去买菜等,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额,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同时,大班幼儿面临着升学,从幼小衔接方面考虑,选择“学习使用人民币”来进行研讨,是很有代表性的,在小学一年级的下册也有认识人民币的活动,同样一个内容,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怎么设计,怎么组织,这点是值得探讨的。 三、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在幼儿园开展“学习使用人民币”系列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人民币的名称——兑换游戏——超市购物,这个案例,是我们超市购物的活动之一。 在整个“学习使用人民币”系列活动开展之前,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幼儿对人民币认识的程度,有利于我们对目标的把握和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有的也使用过一定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因此,在认识人民币时,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去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美术活动中让幼儿拓印硬币上的图案;社会性活动中还引导幼儿讨论钱从哪里来?知道爱护人民币就是对父母亲劳动的尊重,不乱花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文献综述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不等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由于以往研究更多地侧重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证明,通过建立不等观念和抽象不等模型,体会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等教学目标,更显得对高中“不等式”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因此,探究不等式教学策略,为髙中不等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 1. 引言 关于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研究 一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和证明历来是不等式知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中学老师围绕着这一主题作出了方法上的经验总结。如:张志略通过代换法、函数法、图象法、估值法、利用几何意义法、充充分必要条件法介绍了不等式的几种非常规解法;吴传叶通过利用函数的定义域、绝对值的性质、函数的值域、函数图像、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例析了解不等式的几种策略;王礼丽介绍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几种解法:化归定义法、公式法、平方法、零点分段讨论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刘明华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不等式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图解法、零点分区间法、数轴标根法、单调性法、换元法、观察法等几种常用的解不等式的方法,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品质;张蕴提出了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如构造法、分析与综合法、数学归纳法、放缩法(增减法)、换元法证不等式等;王喜春通过实例说明了不等式证明的4种常用技巧:如放缩的技巧、转换的技巧、化繁为简的技巧、利用辅助函数的技巧等。另外,还有诸如增量法、向量法、定积分法、导数法、向量法、反证法等方法证明不等式。 二不等式中数学思想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 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 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 效提升。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 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

“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 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 广度和深度》为代表。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此有四点建议:贯 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 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作者认为将几何画板充分运用于初中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达到深度的教,学生达到深度的学,这样的理想境界,不失为把 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数学课堂中去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举措。 可见,这里的文题首次出现“深度教学”,是基于数学学科,充 分利用“几何画板”达到深度的教与学。 ■四、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应用阶段 从2009年至今,是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初步的应用阶段,开始出现有关“深度教学”的理论探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涉及多种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推动“深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教学研究 目前各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习和实际脱节,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所在。我们通过对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究出一条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加强联系,提高研究水平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校外指导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题性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将所有的优秀教学方法汇总到一起,以寻

求到一条最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建立课堂研究档案,推广教学新模式 我们在对课堂教学方法汇总的同时,要收集好各项关于教学质量的报告记录。把那些教师提出来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精彩的教学片断等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每个阶段教师都要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汇总,推出优秀教学研究课,示范课以供大家观摩学习。 (三)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归根到底,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体现出自己的隐性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数学应用的素材之后,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大胆进行自主探索。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安排学习顺序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在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这个主体。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研究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完成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生活化

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有效运用数学语言的实践研究

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有效运用数学语言的实践研究 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有效运用数学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情报综述 (一)幼儿数学活动的相关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幼儿园数学教育是研究幼儿初步数概念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根据情报整理、分析,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1、幼儿数学活动的理论基础。现在幼儿数学教育,除要求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应用协调的一般能力外,还应进一步培养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个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刚要》明确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本文由收集整理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2、幼儿数学活动核心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以看出,《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重在数学能力的养成,其中主要有探索、交流、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数学活动中数学语言的相关研究。1、数学语言的理论基础。一谈及语言,人们往往联想的是语言活动,然而,对幼儿

来说,语言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能帮助思维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在科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提到:在科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科学,还要发展语言。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2、数学语言的内涵要义。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对数学活动中的关键语言的刺激和归纳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数学学科知识以及关键概念不甚清晰。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时,只有几个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幼儿变成了光听不说,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 二、课题设计 (一)概念界定。1、幼儿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指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幼儿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动中自我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