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幼体大棚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幼蛙及成蛙养殖圈的搭建

幼蛙及成蛙养殖圈的搭建

幼蛙及成蛙养殖圈的搭建
养殖蝌蚪时期可以让蝌蚪在太阳光下直接饲养,当蝌蚪变态成幼蛙以后就要让幼蛙在遮阳保湿的环境下生长,这样就必须为其搭建养殖圈,首先可以用竹杆或竹片,铁筋搭建高度1.8米的拱棚,拱棚上面用遮阳网罩住,遮阳网四周底边用土埋压,在拱棚下修建幼蛙及成蛙养殖圈,修建蛙圈可以修一个大的养殖圈也可以修建数个养殖圈,在规划好养殖圈的大小后,沿每个养殖圈的四周每隔1米-2米埋一根木桩,木桩高出地面1米,埋入地下20-30厘米,然后用塑料布将所有木桩围成一个圈形,塑料布底边埋入土中,上边用1米-2米长的木板卷起用钉子钉到木桩的顶端,使塑料布垂直于地面,塑料布的上边沿在木板的作用下与地面保持平行,与木桩成直角以防蛙逃跑。

蝌蚪池可以建在幼蛙及成蛙养殖圈中,这样,蝌蚪变成幼蛙上岸后直接可
以投喂而不需再换地方,省时省力,只是养殖蝌蚪时不要在拱棚上罩遮阳网,等到蝌蚪变成幼蛙时再罩上遮阳网。

保湿就是在晴天每天往养殖场内的地面上喷一到二次水。

河蟹大棚育苗的技术

河蟹大棚育苗的技术

河蟹大棚育苗的技术河蟹育苗是河蟹生产上的重要环节,培育了健壮的幼蟹蟹苗,有利于河蟹高产高效。

如果将河蟹大眼幼体直接放入成蟹蟹池,不仅早春温度低,蟹苗无法成活,而且往往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致使成活率低。

在3-5月份育蟹苗需搭建塑料大棚,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脱壳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饵料,培育出规格整齐、大小合适、成活率高的五期幼蟹。

一、搭棚建池。

河蟹育苗池根据养蟹数量而定,一般0.5-1亩。

池深0.8-1米,水深0.4-0.8米,池坡比1:1.5左右。

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池底为硬质并且池埂坚实不漏水,池底平面向出水口倾斜。

池塘呈长方形,东西向排列,长宽比为5:3。

二、清池消毒。

清池可以杀灭池内敌害生物。

放养蟹苗前要清除育苗池内的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缝。

新建的蟹池或用鱼池改建的蟹池,放养前都要用药物清池消毒,清池药物主要有漂白粉等。

漂白粉清池的使用方法:先计算池水体积,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0克(20ppm),将育苗池所需的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通常清池后5天即可放养蟹苗。

注意盐碱地建池池水碱性大,ph值较高,不能用碱性强的生石灰作清塘药物。

三、接运蟹苗。

要做到“人等苗、车等苗、塘等苗”,蟹苗运到塘口后应先将蟹苗箱放入池水中2分钟,再提起,如此往复2-3次,以使蟹苗适应池塘水温和水质,然后放入网箱内暂养,蟹苗放入网箱后,活蟹苗自动游出,再拆出网箱。

待蟹苗活动正常后,投喂药物水蚤。

四、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放养蟹苗80-150(5-10公斤)。

规格大、质量好的,密度可稀一些,反之则密一些。

五、种植水草。

种植水花生、浮萍、苦草的,要先用河水对水花生、浮萍、苦草进行冲洗,洗去附着的大部分虾籽、鱼卵,然后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灭菌,这样即可净化水质,又可将水花生、浮萍、苦草作为栖息地和幼蟹饵料。

螃蟹养殖方法_螃蟹怎么养殖

螃蟹养殖方法_螃蟹怎么养殖

螃蟹养殖方法_螃蟹怎么养殖螃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对于螃蟹的养殖,需要掌握好每一个方法。

你知道螃蟹应该怎么养殖吗?下面,店铺就来告诉你关于螃蟹的养殖方法!螃蟹养殖的步骤1、家里养要用盆子来养,盆子里可以放些细沙,形成个小平台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钢浸过螃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2、适当的晒晒太阳螃蟹可以晒太阳,但不能晒太久。

3、螃蟹是杂食性动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红线虫,可以喂鸡蛋黄,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

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

要注意为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4、螃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

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

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5、螃蟹是群居动物最好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6、清洗螃蟹帮螃蟹清洗时,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别太使劲)刷。

洗过澡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7、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饿它几天,再用镊子镊一个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时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了。

螃蟹养殖的方法1、生活史螃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

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

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螃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螃蟹的寿命为1—3周龄。

塑料大棚培育蟹苗的技术要点

塑料大棚培育蟹苗的技术要点
1 . 3 亲 蟹越 冬
蟹苗产地处于江苏沿海 中部 ,每年春天气温 回暖
慢 ,相 比于 内地 和长 江 流域 偏 南 地 区气 温要 偏 低 , 蟹 苗 大批 产 出的 时期 不 能满 足 一些 地 区的需 求 , 为
越 冬 池 清池 后 每 6 6 7 mz 要 用生 石 灰 1 5 0 k g进
1 塑料大棚培 育蟹苗 的步骤
1 . 1 池塘 条 件 面积 : 6 6 0 ~ 7 0 0 m z / 个, 深度: 2 . 0 ~ 2 . 2 i n , 上 口宽
例2 . 5: 1  ̄ 3: 1 较为合适 。越冬时的池塘水位要保 持 1 . 5 I T I 以上 , 每 1 O ~ 1 5 d换 水 或加 水 1 次, 加注 的 新鲜水也要经过消毒。当水温低于 5 c c 以下时 , 换 水可根据水质情况而定 。 投饵时间宜在傍 晚, 便于
行 消毒 , 亲蟹越冬池水用 3 0 x l O -  ̄ 漂 白粉消毒。越
冬 池塘面积 以 3 x 6 6 7 m 2 ~ 6 x 6 6 7 m2 为 宜 ,一 般 每
了满 足长江 以南地 区的品种要好 、产 出要早 的需 求, 大棚培育蟹苗的技术就应运而生 。
6 6 7 i n z 可保 亲蟹 3 0 0 k g 。 以确保 自然 水 温 到 达 1 0 ℃前 亲蟹 进池 , 亲 蟹交 配盐 度要 在 2 0以上 。雌雄 比

握 朱 与

《 水产养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0 1 7年第 1 1 期
亲蟹 夜 间 出来 觅 食 ,饵 料 为 小 杂 鱼 等 易 观 察 的饵 料 , 日投 饵量 为 亲蟹 体 质 量 的 1 %~ 5 %,视 吃食 状

大棚蔬菜育苗

大棚蔬菜育苗

大棚蔬菜育苗
大棚蔬菜育苗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播种、温度管理、肥水管理以及壮苗的形态特征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棚蔬菜育苗的要点:
1.播种:播种前,将营养土铺在苗床上,厚度通常为8-10厘米,宽度为1.2米。

种子需要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覆盖营养土。

播种后,应立即覆盖薄膜以保持湿度和温度。

2.温度管理:温度管理对于大棚蔬菜育苗至关重要。

出苗前,温度应适当降低,以促进根系发育和防止徒长。

出苗后,温度应适当升高以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

一般来说,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5-20℃。

3.肥水管理:在蔬菜幼苗生长期间,肥水管理也十分重要。

应根据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以保持土壤湿润并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

4.壮苗的形态特征:壮苗的形态特征是幼苗的高度与开展度基本相当,叶片较大,生长舒展,叶色正常,根系发达,侧根多,短白根密布于育苗土块及钵土周围。

5.病虫害防治:蔬菜育苗期间容易发生病虫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等。

因此,应定期检查并采取防治措施,例如使用生物农药或无毒农药等。

此外,现代育苗技术在大棚育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无土育苗、试管育苗等。

这些技术可以加速繁殖系数、提高幼苗的抗性和产量。

总的来说,大棚蔬菜育苗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时间、土壤条件、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培育出健康、优质的蔬菜幼苗。

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关键技术总结

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关键技术总结

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关键技术总结作者:张桂芝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6期安徽省芜湖县水域资源丰富,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养殖水面7.6万亩,其中河蟹生态养殖面积3.5万亩。

近年来随着各地河蟹生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蟹户对蟹苗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由于河蟹种源的不断退化,市场上蟹苗“鱼龙混杂”,苗种质量难以保证,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成活率低、发病率高等问题,因此优质蟹苗成了“抢手货”。

该县花桥村、五四村和隆兴村等部分养殖示范户意识到优质蟹苗的市场潜力巨大,自2010年起从沿海地区(湛江)购进大眼幼体,利用自家塘口进行扣蟹培育,并已逐渐形成规模,成为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新亮点,同时也对周边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将河蟹大眼幼体(毛仔)培育扣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1. 池塘面积该县大多数养殖户用专池培育扣蟹。

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交通便利,池塘平整,土质以壤土为好,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

根据面积大小,在池底四周挖沟,一般呈“井”字形或“田”字形。

2. 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中水质必须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3. 清整池塘放养前暴晒池底至开裂,以杀灭病菌,改善土质;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清池,清除池中青蛙等敌害;或用漂白粉1.5~2.5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

4. 投施肥料放养前10天左右,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料(鸡粪、猪粪等)75~100千克,以培育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蟹苗提供适口的优质天然饵料,这样可提高大眼幼体培育时的成活率。

5. 种植水草在放养大眼幼体前即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池四周设置水花生(革命草)带,带宽50~80厘米,水草移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3以上。

6. 防逃设施池埂四周覆盖网片、钙塑板、石棉板或塑料薄膜等材料,以防敌害进入和防止幼蟹在池埂上打洞。

二、大眼幼体投养大眼幼体要求从有资质的蟹苗场购买,大小、规格均匀,无病无伤,体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用手轻握成团后能迅速散开。

北方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1大棚培育壮秧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0d,叶龄4.0-4.5片,苗高16-18cm,根数16~18条,百株苗于重5g以上。

1,1整地做床及床土配制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旱田地做秧田。

纯水田区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台做苗床。

秧田长期固定。

在上年秋天前作收获后,每平方米施入10~15kg腐熟的农家肥料,于春季播种前10-15d扣棚提温,把苗床浅翻15cm,反复耙耢,然后整平压实,等待播种。

并要在夏天备苗床土,伏天高温造肥,这样可以消灭病源菌、虫卵、杂草籽等,然后用编织袋装好,放在避雨处存放。

苗床的规格可根据本田面积采用下列两种规格:一种是三排桩、三道粱、8米膜、5.4m床宽、拱高1.7m、边高0.7m、长15m竹木结构;另一种是四排桩、四道梁、15m膜、床宽10m、拱高1.8m、边高1m木架结构。

秧、本田比例为1:80-100,每hm2本田需秧田面积100-120m2。

用20%山地腐殖土或草碳土加70%的肥沃旱田黑土,加i0%过筛腐熟的猪粪。

用一袋壮秧营养剂(15kg)与1000kg 床土混拌均匀,平施在40m2的苗床上。

1,2秧田播种1,2,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优质、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种子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先用盐水选种,配比为25kg水加3kg盐,可一次性选出20kg种子。

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然后浸种消毒,可采用25%使百克乳油10ml加水40kg,浸种40kg。

或用25%施保克乳油25ml加水100kg,浸种100kg。

水温在15℃~20℃之间,浸种5~7d,每天翻动稻种1-2次,预防恶苗病。

再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当种子80%破胸露白时,将温度降低到25℃,经常翻动,当芽长1-2mm时,降温至15-20℃温度晾芽。

1,2,2播种适期早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可播种,第一积温带从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第二、三积温带从4月5~10日开始播种。

大眼幼体大棚养殖技术

大眼幼体大棚养殖技术

大眼幼体大棚养殖技术利用塑料大棚升温,将大眼幼体培育至五期幼蟹,是提高蟹苗放养成活率及放养规格的好办法,它具有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收益大的特点。

我场从1955年开始搞大眼幼体培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育池选择与建造幼蟹培育池一般应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的地方、土池为好。

池子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来定,一般多以60—1000平方米为宜,池形长方形,池深l—1.5米,坡度比养鱼池坡度稍大些,水位在0.5—1.0米之间,用木桩及竹子等材料在池上搭置大棚,用农膜将棚子罩住,四周边脚压实。

二、种苗放养选择正宗用长江水系亲蟹繁育出的种苗,在繁殖场经过充分淡化,盐度达到3—2%0之间,种苗规格整齐,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用手轻握成团后能迅速散开,每公斤数量在12一16万只之间。

每亩放养密度40万只左右。

三、水质管理大眼幼体进池前一周要适当培肥水质,增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水温保持在18℃以上,温差在短期内变化不得大于2℃,PH值一般要在7—8之间。

幼体进池后,合理加注新水,日换水量在l/3以上,换水时间一般选择在中午后。

定期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并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

水体较小的池子,要设冲气泵。

四、合理投饵大眼幼体进入培育池后,水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履盖面积占总水面的l/3以上,蛋黄、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的日投喂量在前几天内要占幼体体重的200%左右,每2小时喂1次,待进入I期幼蟹后,日投饲量减少到50—80%,日投喂次数3—4次,投喂点应设在靠近水面的上坡浅水区或池中的水草上,多点均匀投喂,适量添加蜕壳素。

五、病害防治大眼幼体进池前一定要彻底清池消毒,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对敌害生物和青蛙、水蛇、水老鼠等要彻底清除。

如发现水霉病用孔雀石绿0.1ppm全池泼洒,3—5天后重复一次。

发现软壳病增喂鱼粉,对蟹奴、苔藓虫等寄生虫病以0.5ppm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眼幼体大棚养殖技术
利用塑料大棚升温,将大眼幼体培育至五期幼蟹,是提高蟹苗放养成活率及放养规格的好办法,它具有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收益大的特点。

我场从1955年开始搞大眼幼体培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培育池选择与建造
幼蟹培育池一般应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的地方、土池为好。

池子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来定,一般多以60—1000平方米为宜,池形长方形,池深l—1.5米,坡度比养鱼池坡度稍大些,水位在0.5—1.0米之间,用木桩及竹子等材料在池上搭置大棚,用农膜将棚子罩住,四周边脚压实。

二、种苗放养
选择正宗用长江水系亲蟹繁育出的种苗,在繁殖场经过充分淡化,盐度达到3—2%0之间,种苗规格整齐,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用手轻握成团后能迅速散开,每公斤数量在12一16万只之间。

每亩放养密度40万只左右。

三、水质管理
大眼幼体进池前一周要适当培肥水质,增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水温保持在18℃以上,温差在短期内变化不得大于2℃,PH值一般要在7—8之间。

幼体进池后,合理加注新水,日换水量在l/3以上,换水时间一般选择在中午后。

定期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并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

水体较小的池子,要设冲气泵。

四、合理投饵
大眼幼体进入培育池后,水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履盖面积占总水面的l/3以上,蛋黄、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的日投喂量在前几天内要占幼体体重的200%左右,每2小时喂1次,待进入I期幼蟹后,日投饲量减少到50—80%,日投喂次数3—4次,投喂点应设在靠近水面的上坡浅水区或池中的水草上,多点均匀投喂,适量添加蜕壳素。

五、病害防治
大眼幼体进池前一定要彻底清池消毒,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对敌害生物和青蛙、水蛇、水老鼠等要彻底清除。

如发现水霉病用孔雀石绿0.1ppm全池泼洒,3—5天后重复一次。

发现软壳病增喂鱼粉,对蟹奴、苔藓虫等寄生虫病以0.5ppm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对纤
毛虫病可用30%的福尔马林5一10ppm全池泼洒,必要时重复l一2次。

赵建忠金德怀乔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