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静春山空②南望王师又一年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乡村四月闲人少A.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中“供”的读音是“gōng”,意思是“提供”B.“敲成玉磬穿林响”中“磬”的读音是“qìng”,它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C.“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卷”的读音是“juǎn”,它的意思是卷起D.“五千仞岳上摩天”中“仞”的读音是“rèn”,“摩天”的意思是很高的天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初春 B.初夏 C.盛夏 D.初秋4、.下列诗句按照敬亭山、华山、庐山、天门山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5.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和下列哪句话意思相似?()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二、填空题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三)(含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三)(含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古诗词三一、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句。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2.“,。

”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3.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4.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5.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

”。

6.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7.校长为了打造节约型校园,请你给学校推荐一个关于节俭的古诗名句,作为餐厅的宣传语吧!8.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

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

二、古诗百花园。

(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3.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4.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村。

三、关于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改正。

1.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对偶、夸张()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反问()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四、古诗猜谜连线。

谜面谜底绿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探头迎春一枝红杏出墙来无与伦比春风不度玉门关脸面尽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人面不知何处去五、选择。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古诗,再做习题。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_____ 。

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______ 。

大儿子在_______ ,二儿子在_______ ,小儿子在_______ 。

一个“_______ ”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2. 经典吟诵。

(1)默写古诗。

《泊船瓜洲》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意思:。

思想感情:。

(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

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

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

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3.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中“绿”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村晚》中“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以及落日挂在山头的情景。

2.到了农忙的时候,农民们忙而有序地做着各项农活,看着这场景,我不由得吟诵起范成大的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母亲节的时候,高飞用《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鸟鸣涧》中通过鸟儿的鸣叫来表现山林寂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学过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清泉的流动衬托山中的寂静。

5.诗中有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在树下学种瓜的情景。

6.诗中有声,《稚子弄冰》中“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恍若让我们听到了冰块破碎的声音。

7.诗中有悠闲的生活,《村晚》中“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的自由自在。

8.诗中有情,《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9.《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描写月出、鸟鸣来展现山涧的寂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10.爱国,是王昌龄誓死为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担当;是陆游失望而不绝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翘首期盼;是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极而泣。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现诗人送别友人时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朋友之情,相交之谊,亘古相传,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体会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我积累的这样的诗句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乡村四月》中描写农民繁忙景象的诗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因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所以我们在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伸出援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鉴赏。

秋登宣城谢胱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谢胱(tiǎ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

[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

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

C.尾联写出了李白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

[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 (修辞方法)句。

[4]颔联一个“________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2. 阅读理解。

寻隐者不遇________________,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______) (2)只在此山中(______)[3]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

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

杂兴:耘田:绩麻:当家:未解:供:傍:阴:3.对于“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理解正确的是()A.描写夏季农忙时村里男男女女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情形。

B.表现农村儿童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做。

C.农村的儿童受到父母的影响,自小爱劳动,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底下种瓜。

D.从“未解”“学”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农村儿童天真可爱和热爱劳动的品格。

4.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A、举办,发动B、流行,盛行C、兴致,兴趣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

“兴”即兴致,兴趣,感兴,引申为即兴创作。

“杂兴”即随兴写来的作品。

B.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昼”即白天。

“耘田”即除草。

“绩麻”即把麻搓成线。

这句的意思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这一句不但点名了时间——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也说明了女人的辛劳——“绩麻”,即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C.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这里是指年轻人,当然也就无论是男是女。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尽其职,各司其事。

这一句是从全村庄的角度来写,能劳动的都没有闲着,争抢时间收割。

诗人通过农忙时节青年人的繁忙,从这一角度来写出劳动人民辛苦,同时也暗示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生存的社会现实。

D.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即未成年的人。

诗人用“未解”,不但表明了孩子们——“童孙”对“耕织”的“未解”,为下文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未解”。

其实,诗人这样写,从正面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处境。

6.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7.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古诗填空。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对这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 按课文《绿色的金鱼》填空。

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

老师看了看说:“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我听了笑着说:“我喜欢绿色的金鱼,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

”老师看看我,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1)我画了一条______色的金鱼。

(2)老师“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的意思是()。

4. 课外阅读理解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

纷纷:______借问:______(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5. 选字补充诗句。

A.红B.黄C.绿D、白E、碧F、翠(1)春草明年______,王孙归不归。

(2)孤帆远影______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银盘里一青螺。

(4)江碧鸟逾______,山青花欲燃。

(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______丝几万条。

(6)儿童急走追___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测试题(60分钟100分)一、填写古诗词。

(18分)1.牧童归去横牛背,。

2. ,也傍桑阴学种瓜。

3.黄沙百战穿金甲,。

4.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

《乡村四月》5. ,南望王师又一年。

6. ,才了蚕桑又插田。

7.孤帆远影碧空尽,。

8.童孙未解供耕织,。

9. ,彩丝穿取当银钲。

10. ,唯见长江天际流。

11. ,时鸣春涧中。

12.羌笛何须怨杨柳,。

13. ,青春作伴好还乡。

1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春风不度玉门关。

16. ,村庄儿女各当家。

17.谁言寸草心,。

18. ,夜静春山空。

二、请结合语境,填写古诗词句。

(48分)1.“谁言寸草心,。

”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儿童的天真童趣让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杨万里眼中孩子们清晨弄冰的天真可爱。

3.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

4.王昌龄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将士们的壮志凌云。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本诗的作者是。

6.“孤帆远影碧空尽,。

”本诗的题目是《》。

7.在古诗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儿童形象,热爱劳动的乡村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

调皮可爱的牧童:牧童归去横牛背,。

8.由画面“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你会想到诗句,。

9.提及玉门关,你会想到王昌龄的诗句,。

句子表达了诗人。

10.诵读古诗,要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从军行》中最能表现戍边将士不怕牺牲精神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直接表达杜甫喜悦之情的是“却看妻子愁何在,。

”诗中有闲适的乡村,“,子规声里雨如烟。

”也有苍凉的边塞,“黄河远上白云12.《乡村四月》前两句着重写景,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1. 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中“吟”字的意思是______.(2)诗中采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的最后两句赞颂了什么精神?(4)出自这首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2. 根据提示将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诗句。

古人眼里的月是丰富多彩的。

“______,______。

”这是寄托思念的月;“野旷天低树,______。

”这是善解人意的月;“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是宁静和谐的月;“______,______。

”这是天真可爱的月。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试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4.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千里共婵娟。

(2)______,今夕是何年。

5. 课外阅读理解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给下面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

纷纷:______借问:______(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6. 选一选或填一填。

(1)一年之计在于______,一日之计在于______。

①春②夏③晨④早(2)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 。

①东②北③西④南(3)弯弯的______小小的船,小小的船______两______尖。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给生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屏烛晓偷(2)根据内容填写诗句。

①《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

②《嫦娥》这首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的诗句。

(3)从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8. 想一想,填一填。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共______句话。

(2)这首诗写了风能解落______、能开______、过江______、入竹______。

9. 按课文《小小的船》填空。

弯弯的____________的船,________的船__________。

________的船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的______蓝蓝的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弯弯的______的船,______的船______。

______的船______,______看见______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10.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______》,第一句写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最后两句是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

“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

(2)连一连故园无此声______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______ 夜深千帐灯行军之艰难______ 气候之恶劣队伍之庞大______ 思乡之情切(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

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12. 按课文《十二月歌》填空。

十二月歌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五月端午赛龙舟,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牛郎会织女,八月中秋桂花香,九月登高过重阳,十月满园橘子黄,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

(1)一年有______个月。

(2)文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节日。

13. 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yǎn)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14. 小金鱼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上游,那是金鱼的小皮球。

(1)小金鱼生活在______里,它喜欢______。

(2)“那是金鱼的小皮球”中的“皮球”指的是______15. 对《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理解正确的是()A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那开败了菊花也被霜打落了。

B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好像还在顶着霜枝。

C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6.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写出这句话的意思)(2)夏夜,月光笼罩田野。

(用不同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①______②______17. 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填空。

(1)诗中有景,“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______“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醉春烟”。

让我们领略到田园的限光多美。

诗中有情,“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几时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之情。

诗中有志,“______全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

”“______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让我们欣赏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诗中有理,“欲穷千里目,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

”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深刻哲理。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只有那些______的人,才能______迎来光明。

1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横线上补充诗句。

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①攀(五岭);②越______;③渡______;④夺______;⑤翻______。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

19. 古典诗词我欣赏:请默写古诗《牧童》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可别忘了写题目,书写要整洁啊!(1)默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你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

20. 《山行》写的是诗人在_______所看到的_______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_______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_______之情。

()A .山间;深秋时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喜爱B .山间;初夏时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喜爱C .路上;深秋时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喜爱21. 选字补充诗句。

A.红B.黄C.绿D、白E、碧F、翠(1)春草明年______,王孙归不归。

(2)孤帆远影______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银盘里一青螺。

(4)江碧鸟逾______,山青花欲燃。

(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______丝几万条。

(6)儿童急走追___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2. 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理解正确的是()A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3. 这首诗,写_______之景,抒发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_______“,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24. 把古诗《宿建德江》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