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工艺
锂电池湿法制浆工艺和干法制浆工艺的方法及优缺点

锂电池湿法制浆工艺和干法制浆工艺的方法及优缺点电极浆料制备和极片涂布无疑是电极制造的最基础内容,最关键的工序,而电极浆料性质又直接影响着涂布的效率、质量。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中,电极制造、电芯装配封装、电池预充化成激活是三个主要的工作阶段,也就是在锂电人口中所说的前道工序、中道工序及后道工序。
电极制造是生产锂电池的血肉,电芯装配封装则是塑造锂电池的骨架,锂电池预充化成激活则是铸其魂,三者是紧密相依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例如原材料,电池设计,制造设备与工艺,环境等,略有缺陷都可能导致电池产品性能的不良。
在极片制造工艺阶段,可细分为浆料制备、浆料涂覆、极片辊压、极片分切、极片干燥五道工艺。
当然,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每个公司厂家都会对其中的部分工艺顺序进行变化或删改。
电极浆料制备和极片涂布无疑是电极制造的最基础内容,最关键的工序,而电极浆料性质又直接影响着涂布的效率、质量。
锂电池浆料分为正负极浆料,两种浆料所用活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溶剂等随电池体系不同而不同。
正、负极浆料的制备都包括了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粘度、环境等变化。
无论采用水系体系还是油系体系,当前锂电厂家采用的搅拌工艺主要分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两种。
下面来对两种搅拌工艺进行分析:一、湿法制浆工艺湿法制浆和干法制浆工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浆料固含量的区别上。
湿法制浆工艺特点是浆料成品前期固含量较低,而干法制浆则刚好相反。
湿法制浆的主要流程是先将粘结剂、导电剂等物质进行混合搅拌,随后加入活物质进行充分的搅拌分散,最后加入适量溶剂进行粘度的调整,以适合涂布。
粘结剂的状态主要有粉末状和胶状,有的公司会采用先打成胶液,这样便于粘结剂的作用发挥,有的公司则直接采用粉末的粘结剂。
正负极的粘结剂状态选择也得根据情况而定,例如对于常用的正极粘结剂PVDF来说,较高的。
什么是制浆

什么是制浆?答:制浆——由植物纤维原料分离出纤维而得纸浆的过程(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单根纤维的过程)制浆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制浆一般有三种方式,机械法、化学法和化学机械法。
除此之外,还有近些年的新工艺——生物制浆一、机械法:利用机械磨制植物原料(主要是木材)从而制成纸浆,制成的木浆被称为机械木浆。
特点:该方法得浆率较高,达到90~95%,且成本较低;不使用化学药品。
制的的纸浆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塑性,主要用于制造包装用纸和纸板,但强度不高。
二、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和原木在蒸球内共同蒸煮,通过药品的作用去除非纤维素物质从而制成的木浆,制成的木浆被称为化学木浆。
特点:利用化学法制浆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有不同特点:①酸法木浆(亚硫酸盐)(H2SO3、Ca(HSO3)2)特点:制的的纸浆纤维较长,性质柔软而富有强度,有良好的结合力,易漂白,但得浆率较低(50%)②碱法木浆(硫酸盐)特点:纤维损失比较少,纸浆的纤维强韧而有力;但漂白较困难,主要用于制造牛皮纸及强度较高的包装纸袋。
③化学草浆定义:用草料和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共同蒸煮而成的纸浆。
特点:纤维组织均匀且较紧密,表面较平整,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但纸张的强度较差。
可制成包装纸及各类包装纸板。
③苇浆常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制得,纤维形态和纸浆质量与一般草浆差不多,但杂细胞含量较少,滤水性和机械强度也较好。
漂白的苇浆可用于制造一般书写纸的印刷纸等。
⑤ 破布浆定义:主要采用烧碱法制浆,利用破布和废棉﹑麻等经过除尘﹑拣选和切碎,然后和药液蒸煮而成的纸浆。
特点:强度大,没有木质素,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交织能力强。
三、化学机械木浆: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配合在一起,形成两段制浆法,第一段先将植物纤维原料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松散纤维间的结合力;第二段采用机械研磨拆分,以此得到纸浆。
特点:纸浆质量介于机械法和化学法纸浆之间,得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四、生物制浆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更为环保的制浆方法——生物制浆。
匀浆 湿法 半干混 干法

匀浆湿法半干混干法匀浆、湿法、半干混、干法——探究不同制浆方法的特点与应用一、引言制浆技术是现代造纸工业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在制浆过程中,匀浆、湿法、半干混和干法是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四种制浆方式的特点、应用及其在纸张产业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二、匀浆1. 定义与特点匀浆是指将废纸、秸秆、木材等纤维素纸浆原料与其他助剂充分搅拌混合,使纤维分散均匀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纤维分散均匀,纸张质量稳定;(2)适用于多种纸浆原料;(3)消耗大量能源、劳动力和水资源。
2. 应用领域在包装纸、文化用纸等领域,由于其纤维分散均匀、纸张质量稳定的特点,匀浆在高要求的纸张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湿法湿法制浆是指纤维素原料在液态介质中悬浮和破碎,通过湿式机械分离,将纤维分散到纸浆液体中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适用于小规模生产;(2)纤维度较细,纸张质地柔软;(3)水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纸浆浆液。
2. 应用领域湿法制浆适用于卫生纸、文化用纸等领域,由于其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的特点,湿法制浆常常用于小型纸厂。
四、半干混1. 定义与特点半干混是指将干态原料与水进行一定的混合,形成半流态原料,在湿式机械分离的同时进行纤维分散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纸张质地柔软,适用于印刷纸、复写纸等领域;(2)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废水、废纸浆浆液的排放。
2. 应用领域半干混制浆常用于印刷纸、复写纸等领域,由于其纸张质地柔软的特点,半干混制浆在这些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五、干法干法制浆是指将干态纸浆原料经过破碎、短纤化等工艺,直接制成干燥的纸浆产品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能耗低,节约水资源;(2)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3)纸张质地硬,适用于高强度纸张的生产。
2. 应用领域干法制浆适用于高强度纸张的生产,如包装纸、板纸等领域。
由于其能耗低、节约水资源的特点,干法制浆在环保要求较高的纸张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
制浆造纸工艺简述

生物法制浆
以微生物或其制品(酶)对木片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机械
法或化学机械法制浆。
生物处理的目的:有选择性地分解(降解)原料中的木 素,尽可能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损失。从而降低磨浆能耗, 减轻废水污染,提高纸浆强度。 主要采用:白腐菌、漆酶等(研究阶段)
造纸(papermaking)
造纸就是将制得的纸浆分散开来后获得交织均匀的薄 片。
反应,生成木素磺酸,木素 磺酸与溶液中的盐基结合, 生成木素磺酸盐,从木片中 溶解出来。
化学法制浆中纤维素的分解
1、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剥皮反应 ,100°C以上开始;碱性水解, 150°C以上开始
化学法制浆
化学浆的特点:
这种方法制得的纸浆大致保留了纤维的天然长度,
去除了大部分木素,能用来生产强度高、柔软的高档 纸;
施胶(Sizing)
疏水性表面
加填(Fill)
加填 向纸浆中加入适当的无机填料,以改善纸页的光学性能( 不透明)、印刷性能(表面光滑、均匀、吸墨性好),降低 成本,加入量在2—40%。 常用的填料: 滑石粉(成分:MgO 30.6%, SiO2 62%, 白度96.8% 瓷土(成分:Al2O3 39%, SiO2 45%,白度82%) CaCO3 TiO2 BaSO4
蒸煮条件的确定
在100°C以前,蒸煮液浓度有所下降,但木素基本没 有溶出,此阶段碱液向原料内部浸透,主要溶解的物 质是原料的淀粉、果胶、脂肪、树脂及低分子量的半 纤维素。 初始脱木素阶段:100~150°C这一升温阶段,蒸煮 液浓度继续下降,但木素溶出仅26.6%(对原木素) 。 大量脱木素阶段:150~175°C(最高温度),木素 溶出63.2%(对原木素),此时,木片已分散成浆。 残余木素脱除阶段:碱液浓度继续下降,但木素溶出 只有8%(对原木素),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较多 。
化学机械浆工艺流程

化学机械浆工艺流程
化学机械浆工艺是制浆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生产工艺,它将木材经过化学和机械方式处理,从而制得化学机械浆。
该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原料准备
首先对木材进行剥皮、切削等预处理,将其制成合适尺寸的木片或小料。
2.高温蒸煮
将准备好的木片在高温高压下蒸煮数小时,使木料中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化学药液溶解。
常用的化学药液为硫酸盐木质素等。
3.机械打浆
蒸煮后的木料在机械打浆机内被剧烈搅拌、碎解,使纤维束分离成单个纤维。
4.浆料筛浆
将打浆后的浆料通过压力筛或扁平筛等设备,去除其中的节皮、杂质等夹杂物,获得净化的浆浆料。
5.浆料洗涤
用大量清水冲洗浆浆料,除去残留的化学药液和溶解的木质素等。
6.浆浆储存
洗涤后的浆浆以一定浓度储存在浆池中,为后续制浆打造条件。
7.浆浆漂白(可选)
根据需求,浆浆可进行进一步的漂白处理,以提高浆浆的白度和洁净度。
8.浆浆干燥
浆浆被输送至浆纸机或浆板机,经过机器压榨、烘干等工序制成纸页或纤维板。
化学机械浆工艺生产的浆料既保留了部分木质素,具有一定强度,又去除了相当部分木质素和其它组分,因而具有良好的适中性能,广泛应用于纸张、纤维板等产品的制造。
制浆工艺参数

(1) 碎解(2) 筛选(3) 净化(4)浓缩(5)盘磨热分散碎解:链板机变频操作0-20m/min碎浆机PM25:1450t/D,PM26:1250t/D 筛板:16mmD型比O型缩短碎解时间提高处理能力开机:密封水,筛板反冲水,冷却水注水到30%-40%可开始投料,链板机速度根据碎浆机浓度调节碎浆机浓度要求4%-6%,一般4.5%左右,温度在50度左右,自浊白水池来杂质分离机3mm,水力清杂机10mm有再碎功能,7个阀门,浓度在4%-6%分为六部:反冲洗,进浆,再碎,洗涤,排轻渣,排重渣圆筒筛12mm浓度2%-4%,良浆0.5%-1.5%STOP:停链板机降浓,润滑油温度80度左右,过高时可能是由于冷却水压力不足反冲水压力不足时易导致筛孔被轻渣堵塞筛选:筛子KBC 复选清渣机5mm当气动阀故障不动作,将两个气管对调就可动作粗筛选用孔筛,分级筛和精筛选用缝筛粗筛:1.6mm 。
分级筛:0.15mm分出的量依次SF芯层,LF底层,MF挂面。
精筛:0.15mm三段0.2mm浓度较大在1.5%-2.0%易堵塞净化:除渣器0.8%-1.5%浓缩:提浓多盘进口浓度0.8%-1.3%,水腿起真空作用多盘架桥一般是由于浓度和喷嘴角度的原因,VOITH三种水,GL&V四种水(含水腿)水腿插入水封池利用多盘产生真空,上有一个阀门在不产生真空时将阀门打开两种多盘区别:1 喷嘴 2 分出的水不同3 卸料螺旋位置 4 水腿的位置多盘排污时一般要缓慢打开排污阀,多盘挂浆浆层一般在5mm-8mm热分散:Cellwood和VOITH两种,前者7组螺旋,后者4组螺旋;背压不同喂料螺旋,压榨螺旋,碎解螺旋,料塞螺旋,加热螺旋,喂料螺旋,热分散纸机有蜡点调节热分散1 进刀 2 加蒸汽一般温度在103-110度一般在105度盘磨采用功率控制,回流管易堵塞,9mm盘齿开机0位调整:打到LOCAL打到DCS,启动进刀运行开关,用手动进刀,缓慢进刀,由步进电机控制,直到听到两盘片刚接触的尖锐叫声,锁定进刀位置,在现场归0,停进刀电机,打到自动位置,打到DCS。
最新制浆造纸工艺流程的各个工段及其作用

制浆造纸工艺流程的各个工段及其作用制浆段:原料选择→蒸煮分离纤维→洗涤→漂白→洗涤筛选→浓缩或抄成浆片→储存备用抄纸段:散浆→除杂质→精浆→打浆→配制各种添加剂→纸料的混合→纸料的流送→头箱→网部→压榨部→干燥部→表面施胶→干燥→压光→卷取成纸涂布段:涂布原纸→涂布机涂布→干燥→卷取→再卷→超级压光加工段:复卷→裁切平板(或卷筒)→分选包装→入库结束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1.制浆的过程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2.调制过程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3.抄造过程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a.纸料的筛选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部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压光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卷纸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g.裁切、选别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传热学试题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制浆工艺过程

制浆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解成本色浆或漂白浆的生产过程。
而其中化学法制浆是利用化学药品的水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原料中的木素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脂、树脂等溶出,并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纤维彼此分离成浆。
而机械方法则一般采用磨浆机使植物纤维原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分离成浆。
『化学法制浆』蒸煮就是把原料,木片或者是草片装进蒸煮设备中,立锅或者是蒸球,加入化学药品进行加热和加压处理,最后完成。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放汽,第一次是在升温到一定温度或者是一定压力下,进行小放汽,目的是排除蒸煮器内的空气和其他气体,避免产生假压,妨碍温度继续上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当蒸煮完成后,进行大放汽,就是把蒸煮器内的压力通过喷放的方式降到零,从而完成倒料。
木片或者是草片进行蒸煮,会因为原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进行蒸煮,但是蒸煮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纤维彼此分离成浆。
『机械法制浆』采用磨浆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分散成纤维,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浆料被称为机械浆。
如果在磨浆之前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得到的浆料被称为化学机械浆。
发展高得率法(机械法)制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充分合理地利用植物纤维原料资源2. 减轻制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3. 满足产品性能的需要。
SGW(Stone Ground Wood)磨石磨木浆、PGW(Pressurized Ground Wood)、压力磨石磨木浆TMP (Thermo-Mechanical Pulp)、预热盘磨机械浆CTMP(Chemi-Thermo-Mechanical Pulp)化学预热机械浆。
『洗涤、筛选、净化和浓缩』原料经过蒸煮工段的处理后,只是形成了浆,在这些黑浆中含有大量的蒸煮废液和少量粗渣、泥沙等杂质,因此必须经过洗涤、筛选、净化和浓缩的后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浆工艺] 影响高得率纸浆返黄的几种因素纸浆, 得率, 因素作者:一林高得率纸浆(high-yield pulps)是指得率比普通化学浆为高的各种纸浆的总称,是和低得率的化学浆相比较而言的。
它包括从得率在50%~65%的高得率化学浆到泛指得率在65%以上的半化学浆SCP、磨石磨木浆SGW、木片磨木浆IMP、化学机械浆CMP、热磨机械浆TMP,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和生物机械浆Bio-MP等所有造纸用浆。
由于造纸工业面临世界性原料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高得率浆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机械法制浆技术和漂白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生产超高得率浆的方法,并且能使其TAPPI白度超过80%。
在这样的白度水平上,把机械浆用于生产高价值纸张是非常有潜力的,比如生产商业表格用纸、复印用纸以及书写纸。
然而,这种高得率纸浆的漂白属于保留木质素式漂白,即在不脱除木质素的条件下,改变或破坏纸浆中属于醌式结构、酚类、金属螯合物、羰基或碳碳双键等结构的发色基团,减少其吸光性,增加纸浆反射能力的一种漂白,漂后浆仍然属于高木质素含量纸浆,浆中大量木素和部分抽提物的潜在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在外界因素,比如光照、高温、潮湿、酸碱环境以及金属离子等作用下重新生成发色基团,使纸浆白度迅速下降,造成返黄或返色现象。
这种快速返黄的缺点把其应用限制在了生产短寿命、低价值如新闻纸、广告插页等纸产品上。
不同的原料、制浆方法和漂白工艺所制得的纸浆白度稳定性差异较大,不同的外界影响因素对高得率纸浆的返黄影响程度亦不同。
本文综述了纸浆返黄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
1 纸浆原料和制浆方法的影响研究指出,由于物种、原料的化学成分不同,相同制浆方法下制备的浆料白度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一种物种不同部位制得的浆料,测得其返色值也不同。
Lee.j, Balatinez.J 等人对加拿大东部的雪松、冷杉、云杉、白桦、白杨等八种树材的磨石磨木浆和盘磨机械浆进行白度稳定性研究,结论指出:在加速热返黄的情况下,纸浆的原料成分对白度有重要影响。
在所研究的针叶木材中,雪松机械浆的热稳定性最高。
香脂冷杉和白云杉、黑云杉的热稳定性相当,但都比雪松要低。
落叶松和鱼鳞松的白度稳定性最差;白桦和白杨具有相似的稳定性,同云杉相当。
Waynan.M,Anderson C.B等人对过氧化氢漂白鱼鳞松和西部铁杉边材和心材的机械浆进行白度稳定性研究,数据显示:鱼鳞松心材浆料的返色值比其边材和铁杉高出约一倍,即使通过增加过氧化氢漂剂的用量也不能显著改变其返色程度;虽然铁杉边材和心材浆的返色值都较小,但其心材浆返色值仍比边材要稍高些。
另外,制浆时树皮的残留也会降低纸浆的自度稳定性。
高得率制浆方法繁多,不同制浆方法制得的纸浆白度稳定性存在差异。
例如,采用亚硫酸钠预处理的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比TMP具有较高的返色值,纸浆磺化度越高,返色值越大。
Gellerstedt等也发现,在给定的光吸收系数下,化学机械浆(得率80%~95%)比纯粹机械法制浆返色程度更大。
可能是因为化学机械浆木质素中的酚羟基含量高于机械浆所致,酚羟基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容易被氧化生成邻醌等发色结构。
2 漂白方法的影响高得率纸浆的漂白属于保留木素式漂白,主要漂白方法有两种:氧化漂白和还原漂白。
氧化性漂剂有过氧化氢、过醋酸、臭氧等,还原性漂剂有亚硫酸氢盐、连二亚硫酸钠、硼氢化钠等。
由于漂剂成本和漂自效果等原因,目前仅有过氧化氢和连二亚硫酸钠两种漂剂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就返色方面来说,无论是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性漂白,还是过氧化氢的氧化性漂白,纸浆的返色性都会增加。
而且用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的机械浆返色值要小于连二亚硫酸钠漂白机械浆,但仍高于未漂浆。
使用强还原剂NaBH4漂白高得率浆时,能显著提高纸浆的白度稳定性,但NaBH4价格高昂,国外有些浆厂在制造高白度机械浆时偶尔使用。
目前国内外有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和寻求新型的高得率浆漂白剂和漂白助剂,希望在保持高得率的特性下,获得高白度纸浆,并且具有较低的返色值。
Barbara J.W等人在过氧化氢漂白棉秆CTMP过程中添加含硫化合物作为助剂,研究了多种含硫化合物作为漂白助剂和浆料白度稳定剂的效果。
研究结果证实,许多含硫化合物能够抑制纸浆返黄,提高和稳定高得率纸浆的白度。
特别是硫醇同时具有漂白和稳定白度的双重作用,既可以有效提高纸浆白度,白度最高可增加约五个百分点,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返黄作用。
而硫醚通常仅表现出稳定白度的作用。
最近Hu.T.U,James.B.R等人发现了一类用于机械浆和化机浆的新型漂白和白度稳定剂。
它是一种水溶性的三羟甲基磷酸(THP)和四羟甲基磷酸盐(THPC)。
用于机械浆漂白,这类含磷化合物具有同连二亚硫酸钠相似的漂白能力,而漂白时适合较宽的pH值范围(4.3~9.3),温度(20~130℃)和浆浓(1.5%~20%),并且不需要去除浆料中的氧气和过渡金属离子。
此外,与连二亚硫酸钠或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相比,用这类新型漂白剂漂后的浆料表现出较高的湿热稳定性;经过THP或THPC漂白的机械浆伴随有纸浆光吸收系数的下降。
近来,他们又合成一种THP的双磷衍生物(BBHPE),发现BBHPE的漂白和稳定效果较THP更为有效。
3 过渡金属离子的影响众所周知,由于原料本身、生产用水和添加的化学品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少量金属离子,以及制浆漂白过程中管道、设备的腐蚀和磨损等原因,未漂浆料中一般都存在一个复杂的金属离子体系。
在漂白过程中铁、铜、锰等过渡金属离子不仅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引起H2O2无效分解,降低漂白效率,还可能与木质素邻酚结构络合显色和形成各类二次色团限制了纸浆白度增量的有效提高。
所以浆料漂白前一般都要进行螯合处理,以除去或钝化过渡金属离子。
对于漂后化机浆或机械浆,除了浆中残留金属离子外,在打浆、施胶、加填、抄纸以及压光、涂布等过程中也会引入一定量的铁、铜等过渡金属离子,这些过渡金属离子对漂后浆和成品纸张的返黄都有严重的影响。
研究表明,特别是铁离子的存在,Fe2+能氧化成Fe 3+,生成有色物质,加深纸浆的颜色,而且显著降低纸浆白度稳定性(更易于光诱导返黄)。
Fe 3+含量增加会导致未漂浆和过氧化氢漂后SGW浆的返色值升高。
而对于连二亚硫酸盐漂白SGW浆,本身具有较高的返色值,增加Fe3+对其返黄性能影响不大。
铜离子对纸浆白度的影响比铁离子略小些。
一般认为,金属离子与纸浆中的特殊结构(酚、儿茶酚和其他羟基结构)形成光敏复合体,从而引起纸浆返黄。
Linda.F,Hans.H等人采用向TMP浆中注入Fe 3+和Fe 3+与酚类组分一丹宁酸类形成的发色复合体的方法,研究了铁离子及其络合物对TMP过氧化氢漂白和白度稳定性的影响。
4 酸碱度的影响对于高得率纸浆,早在1945年,Lweis等人就已发现,SGW的原始白度、光老化和白度稳定性这三者与pH值有密切关系,最佳的初始白度和白度稳定性pH范围为3.0~4.5.Andrady和Searle证实,在返黄或光漂白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盐产物。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在低pH 值下不利于返黄反应的进行,高pH值下则易于发生返黄反应。
事实上,在目前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碱性过氧化氢漂白工序后,一般都进行酸化处理,其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其返黄作用。
5 温度、湿度的影响热诱导返黄是高得率浆中常见到的一种现象。
纸浆中的邻醌二酚和氢醌型化合物在氧气存在下,会受热氧化,变成醌型化合物引起白度的下降,反应还受到金属离子、纸浆水分和pH 值的较大影响。
Mclellan.F的研究发现,高温高湿会促进高得率纸浆的返黄,当机械浆避光保存在4℃的环境中,其返黄几乎停止;在常温避光干燥条件下储存也近似于不发生返黄现象。
湿度对高得率浆的光诱导返黄起促进作用,而且随制浆漂自方法的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
Nolan等人对比了在空气、常压湿度和高湿度介质下,SGW浆的光诱导返黄。
他们发现在潮湿的空气介质下,紫外照射引起的白度损失有一定的增加,过氧化氢漂白纸浆的光诱导返色较其他纸浆更为敏感。
6 光的影响由于大气层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主要以可见光为主,但仍然含有部分紫外线(波长在293nm到400nm之间)和红外线。
木质素是紫外线和可见光的高效吸收体,并且含有许多发色团。
虽然综纤维素对紫外线范围内也存在少量吸收,但木材吸收系数的80%~95%归属于木质素组分。
研究指出,太阳光不同波段的光线对高得率纸浆的作用不同。
在300nm到600nm波长区间内,短波长区间的光线照射主要引起返黄作用,而长波长区间的光线照射引起光漂白作用。
不同材种、不同制浆漂白方法,纸浆中木质素结构差异很大,光线对其返黄或漂白的界线也难以划分。
Claesson等人对亚硫酸氢盐高得率浆制得纸板和机械浆制得新闻纸进行光照射研究,发现采用365nmUV照射出现返色现象,而采用436nm可见光照射时出现光漂白现象。
对比两种纸样,亚硫酸氢盐化机浆制得纸板的变化更为明显,这说明亚硫酸氢盐化学预处理提高了木质素的光敏性。
同时,他们还观察到了光漂白后的重新返色现象,即将光漂白后的亚硫酸氢盐高得率浆纸板置于阴暗处,会逐渐重新返色。
Andrady. A.L等人也对机械浆的光诱导返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于火炬松TMP新闻纸,太阳光谱中330~385nm区间或UV-A区(长波紫外区)光线引起纸张返黄或白度损失的程度最大。
玻璃窗仅仅可以过滤掉太阳光的大部分UV-B区光线,透射进的光线会仍引起新闻纸相当大的返黄和白度下降。
减少低于385nm波段紫外光线的照射是避免纸张快速返黄的有效途径。
7 氧气的影响无论是热诱导返黄还是光诱导返黄,氧气的存在是纸浆返黄的必需条件,或者说,纸浆返黄的实质就是在热、光等因素诱导下的氧化反应。
Lin,Kringstad对云杉磨木木素返黄试验研究表明,在近紫外光照射下,只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出现返黄,在没有氧气的存在下,尽管木素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没有发现有发色物质的生成。
Leary曾经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比如在氮气、二氧化碳或真空中,对新闻纸进行近紫外光照射,发现新闻纸的白度儿乎没有变化。
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的研究表明,纸浆中的残余木素和非结晶纤维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游离基(如苯氧自由基、游离羰基),这些游离基在真空和氮气中是稳定的,而在氧气介质中会发生反应而衰减。
8 结语高得率纸浆的白度稳定性通常比漂白化学浆差得多。
高纯度漂白化学浆返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不恰当的制浆漂白工艺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受到氧化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羰基和羧基造成的,其中羰基的影响最大。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碳水化合物对高得率纸浆的返黄也有贡献,认为纤维素大分子上三重态的激发羰基发生氢取代生成游离羰基,后者可能进一步反应将游离基转移或者发生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