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表格模板

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表格模板
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表格模板

欢迎阅读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现场观察法、经验观察法、获取外部信息法、作业任务分析法。

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

客运企业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 行车前安全检查 违法行为行驶证忘带或过期 车辆部件故 障,安全隐患 甚至交通事故 轮胎气压不足;发动机故障;仪表工作不正常,有关部位漏油、漏 水、漏气;油量、水量,机油量不足;喇叭、灯光、刮水器、后视 镜等故障;安全设施不足,影响应急救援 驾驶员违规驾驶一般性违规, 不指向他人 为了赶时间,驾驶员抢黄灯通过路口,驾驶员逆行、违法停车、超 速行驶、酒后驾车、违法倒车、违法掉头、违法会车、违法牵引、 客车超员等 违规行为指向 他人,具有攻 击性、报复性 故意和前面车辆靠的很近,以示意前面的驾驶员提高车速或赶紧让 路 对妨碍自己行驶的车辆,如行驶缓慢或“加塞车辆”感到非常气愤, 使劲按喇叭,爆粗口表示不满,甚至故意超车后紧急制动 强行超车 强行变更车道 驾驶员操作错误危险性错误、 如操作不当、 操作失误 在湿滑路面紧急制动,或车辆侧滑时紧急制动,急打转向盘 在紧急情况时,错把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 变更车道没有观察后视镜 由主路驶入辅路时,没有注意视觉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 转弯时,未注意车辆内外轮差,车辆落入边沟等 (短期)无危 害性错误 分道口行驶路线选择错误等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主观原因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走神、与人热烈交谈、观察其他交通事故或者过度关注新奇事物等 客观原因高速公路环境单一。驾驶员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等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违反通行规则 其他机动车驾驶员逆向行驶、违规占道行驶、违法超车、超速行驶、 酒后驾驶等 行人、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逆行、违规占用机动车道等 竞技驾驶等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行为不自知、 不自觉 老人行动迟缓、行走时不注意观察路况,遇到危险情况来不及躲避 儿童行为不自知、不具备道路安全意识,嬉戏打闹、闯入马路 其他交通参与者在经过路口时,忽视危险,突然出现 行人打伞,遮挡住视线,不顾及周围车辆等 专注其他事物 行人边走边交谈、接打电话或听音乐、忽视车辆靠近 路面施工工人专注于施工工作 道路维护人员专注于清理道路工作等 结构存在风 险车体庞大 转弯、倒车、停车、超车等占用多车道 重心高、容易侧翻 遇软路肩、危桥、易垮塌道路设施 车身存在视觉 盲区 驾驶员看不到盲区内行人、其他机动车等 形式特点存在风险与其他车辆之 间存在速度差 高速公路小客车与大货车、大客车的设计车速及限制车速不同,存 在绝对的速度差。迫使其他车辆频繁变更车道、超车、风险加大内外轮差大转弯时碰撞、刮擦内侧行人、其他车辆等 加速性能差加速慢被后车追尾 惯性大、制动 距离长 前方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减速停车 技术状况不 良制动劣化或失 效 不能及时制动 转向不良或失 效 不能按意图转向 照明、信号装 置故障 前照明灯损坏、照明受到影响、夜间时驾驶员无法观察路况 转向灯不亮,转向意图不能传达 侧向稳定性差 车辆在横向坡道行驶,或进行超车,转弯等操作时,已发生侧滑或 侧翻 车辆悬架,减 震系统缺陷 车辆进入坑洼路面时,颠簸严重,使驾驶员或乘客感觉不适,还可 能是装载的货物掉落 车速表故障驾驶员不能准确掌握行驶速度 轮胎磨损严 重、有裂纹或 扎入杂物 车辆在行驶中附着力不够,制动距离延长 已发生爆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发布时间:2012-01-31 字体大小: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

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 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完成版)

8.10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辨识 8.10.1总则 a.(1)开展本单位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2)辩识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b.(1)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对危险源进行建档,重大危险源单独建档管理。 8.10.2职责 a.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b.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c.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司备案 d. 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8.10.3管理要求 a.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订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 b.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防范措施。 c.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应急措施。 d.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f.每年12月份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结果修订下一年度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e.针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及时传达到全体职工。 8.10.4相关文件/记录 a.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 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 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六)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二章职责 第十六条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重要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及控制措施的批准。 第十七条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十八条安监部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2)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1.爆炸性物质 2.易燃物质 3.活性化学物质 4.有毒物质 4.2.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

汽车客运站安全标准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汽车站文件 ××汽车站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辨识公司范围内生产、管理及服务活动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策划必要的控制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及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活动。 第四条危险源实施分级、分类控制和管理,公司安全科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 第五条成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

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六条管理职责 (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指导对生产、管理和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活动,排查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组织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2、负责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和动态检查。 第七条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八条危险源辨识范围包括: 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乘客、以及从事道路活动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工作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车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第九条危险源分类 站场范围内生产及服务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旅客运输、作业活动场所、设施设备。 第十条危险源分级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版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修订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军事设施;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140-15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危险源的分类、分级及辨识方法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构成。 危险源便是范围包括: (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技术状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二、危险源的分类 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运输、作业场所、设施设备。

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一般危风险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 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立列为一般危险源。 (二)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三、重大危险源分级 作业活动场所类分为三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时应考虑现有管理水平、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

危险源辨识_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 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时机 a)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建立时; b)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 c)相关方提出要求时; d)公司厂区扩大或搬迁时; e)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入时; f)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已达成时。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 2)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 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 4)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 5)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6)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5.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 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3)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公司有关的危险源; 4)公司和类似组织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 4)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5)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6)工作场所环境,应急救援岗位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 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 表1 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道路运输企业危险源辨识

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主要内容 人的不安全行为驾驶员其他交通参与者其他岗位人员物的不安全因素装备设施本身(车辆、锅炉等的技术状况) 道路的不安全因素典型道路特殊路段路面通行条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夜间特殊天气自然灾害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驾驶员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 驾驶员生理异常 疲劳 长时间行驶,使驾驶员出现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等疲劳状 态,容易使驾驶员无意识操作和错误操作,甚至昏睡。 药物不良反应 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反应迟钝、嗜睡、兴奋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安全行车,易引发事故。 疾病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心脏病、脑淤血、耳病、头痛头晕、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失去对车辆的操控能力,易引发事故 饮酒后行动、思 想迟缓 驾驶员饮酒后上路驾驶、因眩晕、恶心、反应迟钝等原因对路况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减弱而导致事故 驾驶员违规驾驶 一般性违规,不 指向他人 为了赶时间。驾驶员抢黄灯通过路口;驾驶员逆行、违法停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倒车、违法掉头、违法会车、违法牵引、违法装 载、货车超载、客车超员等 违规行为指向 他人,具有攻击性、 报复性 故意和前面车辆靠得很近,以示意前面的驾驶员提高车速或赶紧让路 对妨碍自己行驶的车辆,如行驶缓慢或“加塞车辆”感到非常气愤,使劲按喇叭、爆粗口表示不满,甚至故意超车后紧急制动 强行超车 强行变更车道 驾驶员操作错误 危险性错误,如 操作不当、操作失 误 在湿滑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或车辆侧滑时紧急制动,急打转向盘 有紧急情况时,错把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 变更车道,没有观察后视镜 由主路驶入辅路时,没有注意视觉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 转弯时,未注意车辆内外轮差,车轮落入边沟等 (短期)无危害 性错误 分道口行驶路线选择错误等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主观原因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走神、与人热烈交谈、观察其他交通事故或者过度关注新奇事物等 客观原因高速公路环境单一,驾驶员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等

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道路旅客运输行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指标第十章开展本单位危 险 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1.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就是危险源。危险源这一概念来源于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始于美国,是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最为重要的现代事故预防理论和方法体系。该理论认为系统(行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对能量控制的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危险源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巨大破坏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高速行驶的汽车具有较大的动能,遇到阻隔,能量意外释放。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于,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的转向、制动等控制装置失效等,使得高速行驶的汽车的巨大能量意外释放。 道路运输安全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分支,生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道路运输过程中引入危险源概念,就是帮助驾驶员和企业更好地辨识道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并做到有效预防,从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危险

源划分为: 根源危险源(又称第一类危险源)例如:高速行驶的汽车、极端自然灾害等。根源危险源是客砚存在的,是不能消除的。 状态危险源(又称第二类危险源)例如:转向失控、制动失效、驾驶员操作不当、轮胎爆胎、疲劳驾驶、冰雪路面、过马路猛跑的行人、交通事故的占道车辆、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等。状态危险源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防范事故的重点是控制状态危险源。驾驶员要控制不安全行为,时时注意道路异常情况,排除车辆(包括车辆所装货物)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3.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 辨识危险源的意义:要控制危险源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也就是找出运输活动中存在哪些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使根源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同时消除状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两个过程:识别、确定特性,识别危险源是为了确定系统中存在哪些危险1 因素;确定危险源特性是为了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这些危险源中,有的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如车辆故障等;有的可能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或根本原因,如企业管理不完善等。无论哪种危险源,只要存在,就会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道路运输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源,道路运输过程中,导致经常发生事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录 1、目的................................................................ - 1 - 2、适用范围............................................................ - 1 -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 4、职责................................................................ - 1 - 5、工作程序............................................................ - 1 - 6、实施过程............................................................ - 6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和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和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策划。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4.3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4.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危险源; (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 (3)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doc

秦皇岛红日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场所 / 可能导致 风险分 环节 / 序号风险辨识的事故主要防范措施依据责任人 级 部位类型 人的行为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中华人民共和 驾驶员因麻痹大 道路运输安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遵守道路运输操国道路运输条意、心存侥幸、 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例》(2016 年修逞强、急躁、逆 过 4 个小时。正本)驾驶员心反等异常心理,交通事故 B 级安全科 / 1. 2、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客运驾驶《道路旅客运输 理因素导致不能正确认其他伤害/ 橙色张鹏祥 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客运驾驶人违法企业安全管理规识和判断客观事 驾驶情况、交通事故情况、服务质量、安全运营情况、范(试行)》物,容易导致交 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参加教育与培训情况以及客运《道路运输从业通事故的发生。 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等。考核的周期不大于 3 个人员管理规定》

月。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 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3、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并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4、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告诫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对客 运驾驶人出车前进行问询、告知,督促客运驾驶人做好 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防止客运驾驶人酒后、带病 或者带不良情绪上岗。 5、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相关法 规、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培训。 驾驶员因疲劳、1、建立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关心客运驾驶《道路旅客运输 药物不良反应、人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客运驾驶人进行体检,为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驾驶员生交通事故 B 级 2. 疾病、饮酒等生驾驶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运输任务,防止范(试行)》 理因素其他伤害/ 橙色 理异常造成的观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道路旅客运输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安全科 / 察和判断能力减及客运站管理规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 B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6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1目的 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 2范围 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区域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治理方案的批准。

3.2各部门配合安全环保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3.4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3.5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程序 4.1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

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鞍山新能实业有限公司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

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批准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编制人:年月日编制单位:鞍山新能实业有限公司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说明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即D:= L E 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然而,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