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装置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空分培训教材

空分培训教材

空分培训教材一、工艺流程:原料空气由吸入箱吸入,经自洁式空气过滤器AF去除灰尘和机械杂质,在离心式空压机中被压缩至0.52Mpa、100℃左右,压缩空气经空气冷却塔洗涤冷却至6~10℃,然后进入自动切换使用的分子筛吸附器,以清除H20、C02、C2H2和CmHn,出分子筛的空气为≤24℃分为三路:一路进入分馏塔中,空气经过主换热器与返流气体换热,被冷却至液化温度(-173℃),并有少量气体液化,这些气液混合物一起进入下塔。

另一路空气(5000m3/h)作为膨胀气体,去增压膨胀机增压后再进入主换热器与返流气体换热。

这部分空气被冷却至-120℃左右,从主换热器中抽出,部份与未抽出的在主换热冷端引出的-173℃,气体汇合后去膨胀机,膨胀后的空气进入上塔中部。

第三路少量空气去仪表空气系统,作为仪表气。

在下塔,空气被初步分离成氮和富氧液空,在塔顶获得99.99%的气氮,除少量被引出塔外作为压力氮外,大部份进入主冷与液氧换热冷凝成液氮,部分液氮回下塔作为下塔的回流液。

另一部分液氮,经过冷器过冷节流后进入上塔顶部,作为上塔回流液,下塔釜液36%02的液空,经过冷器过冷节流后进入上塔中部参加精馏。

不同状态的三股流体进入上塔经再分离后,在上塔顶部得到纯度为99.99%的氮气,经过冷器、主换热器复热后出分馏塔。

上塔底部的液氧在主冷被下塔的氮气加热而蒸发,其中12000m3/h、纯度99.6%的氧气,经主换热器复热后出分馏塔,其余部分作为上升蒸气参加精馏;在上塔上部把污氮抽出,经主换热器复热引出分馏塔。

从主冷引出(折合气200m3/h)液氧作为产品液氧送用户。

从分馏塔出来的污氮,一部分去纯化系统,再生分子筛,其余去水冷塔升温、增湿后放空。

合格的氮气出分馏塔后,送入用户氮气压缩机,压缩送出,其余部份去预冷系统的水冷却塔,升温、增湿后放空。

合格的氧气出分馏塔后,氧压机压缩送出。

下塔出来的压力氮出分馏塔后,送往氧透作密封气。

空分原理培训课件

空分原理培训课件
冷却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热端温差≦3℃、膨胀机进口温度≧-114℃ 冷却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冷却速率不能太快、防止发生产生应力,损坏设备。其降温速率为不大于
20℃/小时(以TI700001为参考)。 液氧泵的预冷和启动 确认氧泵预冷好(打开泵体吹除,有液体排出为冷却好),联系电气做电机绝缘试验。 联系仪表检查电机跳车联锁正常。 DCS确认OP1/OP2启动条件满足,报告调度准备启动液氧泵。 切除两泵联锁,确认回流阀V6/V7全开,进口阀V13/V14全开,氧气放空阀V111开,关闭泵体
1)确认盘车装置已脱扣。 2)打开速关阀。 打开“开车条件”画面,压缩机具备开车条件后,灯变为绿色。 在打开“调速画面”,按下“启动”按钮,调节气阀打开,机组冲转,进入
暖机模式。 此时可选择手动/自动,操作台/现场盘去升速开车,当按下升速按钮后,转速
设定点为500rpm,机组低速暖机。 此时全面检查机组运行各参数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暖机时间达到后继续升
增压机加负荷
1)当空压机组正常运行后,遇冷、纯化系统正常,空气露点合格后可给增压 机加负荷。
2)缓慢打开增压机入口阀,关小增压机防喘振阀,调整正常后准备向分馏塔 导气。
3)注意监视机组转速、轴振动、轴位移及轴承温度的变化。 4)全面检查机组各工艺参数和机械参数,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空分装置的启动
第四篇:流程简图
拆 阀
空 压 机
中抽空气
E1-E5
加热器
E8
E6-E7
K1
K2






过 冷 器





K1
K3
精 氩 塔
K4
液氧泵
液氧泵

空分设备安全培训

空分设备安全培训

事故原因
设备密封垫老化,导致液 氧泄漏。操作人员未及时 发现并处理。
教训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 期检查密封件和管道是否 完好。提高操作人员的安 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案例二:操作失误导致冷凝蒸发器爆炸
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操作人员在对冷凝蒸发器进 行操作时,误将水加入高温的冷凝管 内,导致爆炸。
事故原因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保障空分设备安全运行的 基础,只有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 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意识的概念
安全意识是指员工对安全生产和设备 安全的认知和态度,包括对危险源的 识别、预防措施的掌握以及自我保护 能力的提升。
安全意识培训的方法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安全教 育视频、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总结词
使员工掌握正确的空分设备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 事项。
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应包括空分设备的原理、操作规程、维 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使员工能够熟练 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技能的定义
安全操作技能是指员工在操作空分设备时应该具 备的技能和知识,包括设备的启动、运行、维护 和故障排除等环节。
保养润滑系统
定期对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检 查和保养,确保润滑系统正常
工作。
记录维护保养情况
对每次维护保养的情况进行记 录,以便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
行跟踪和管理。03空分 Nhomakorabea备常见故障及处 理
空气过滤器堵塞
总结词
空气过滤器堵塞是空分设备常见的故障之一,会导致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甚至 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0.808 1.142
1.4 0.125 1.204 2.155 3.52
-147 -119 -122 -267.7 -228.7 -63.7 +6.6 -140.6
3.45 5.13 4.959 2.335 2.813 5.6 6.01 3.77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气体液化温度与压力有关:压力越高,其对应的液化温度就越高,就越容 易液化,这是空分装置实现空气分离的原理基础;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2020/11/24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一、空分装置:
采用低温精馏法从空气中将氧、氮、氩等气体分离出来的装置;
二、氧、氮、氩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的用途:
氧气在冶金工业中的作用——节能 提高产量和质量 环保
电炉用氧:可以加速炉料的融化 杂质的氧化 提高产量和质量 电炉吹 1m3标态氧节电5-10kw.h
程”,熵:是可以度量“不可逆过程”前后两个状态不等价性。
✓ △ S=0时,表示绝热; △ S∠0时表示过程放热; △ S>0时表示过程 吸热;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气体的热力性质图:
T-S图:
T
P1 P2
等 压 线 P=P临
✓ 饱和液体汽化阶段加热时,温 度不变,压力为一水平线;
PX ✓ 压力越高,汽化温度也越高;
压力提高使液化温度提高是有限制的,当压力再提高液化温度也不再提高 时,此时的压力即是该物质的临界压力,其对应的温度叫临界温度,其对 应的点叫临界点;
产生相变的原因:物质均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相互间具有作用力,当分子 间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它无法自由乱跑时,这时物质呈液态或固态存在; 因此物质所处状态是取决于内部分子能量大小;
1mmH2O=9.81Pa 1bar=105Pa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空分操作基础知识培训1

热力学能——工质是由分子组成,其内部分子不停的运动而具有动能,
分子之间相互存在作用力因而具有位能,分子动能和位能之和叫热力学
能(内能);
焓——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后面的气体对前面的气体有推动的功,因而
具有流动能,焓是气体内能与流动能之和;
熵——一块炽热的铁会自然冷却,水会自然从高处流向低处,它们的逆
过程均不会自发进行(自发过程),这种有方向性的过程叫“不可逆过
✓ 标准大气压(atm):温度为0度时,纬度45度海平面上大气的平均压力。
✓ 工程大气压(at):工程技术上常用的压力单位,指1cm2面积上作用1kg 力而产生的压力;kg.f/cm2;
✓ 国际单位:1m2的面积上1N的力而产生的压力,记作Pa(帕)
✓ 换算关系:1atm=1.013*105Pa
1at=0.981*105Pa
✓ 热力学温标(K)——又称绝对温标,分度的方法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三 相点为273.16度,沸点与三相点间分为100格,每格代表1度,把-273.16度定 为绝对零度。
; ✓ 仪表所显示的温度均为摄氏温度,而工程计算必须采用绝对温标
✓ 两者换算关系: t=K-273.16
K=t+273.16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容器的器壁;--- 常 用单位介绍;
电子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彩电显像管、电视机和收录机元件及半导体元 件处理的氮气源。
金属加工:光亮淬火、光亮退火、渗氮等热处理的氮气源;焊接及粉末冶金 烧结过程中的保护气等。
化肥工业:氮肥原料;置换、密封、洗涤、保护触媒等用气。 食品保鲜:粮食、水果等充氮贮藏与保鲜;肉类、乳酪保鲜包装;
化学工业:置换、清洗、密封、检漏、干法熄焦中的保护气;催化剂再生、 石油分馏、化纤生产等用气。

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

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

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分装置在石油化工、化学工程等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由于空分装置操作复杂、风险高,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应运而生。

一、空分装置的基本原理空分装置是一种用于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分离的设备。

它基于分子筛和膜分离等原理,通过压缩、冷却、膜分离等步骤将混合气体分离成高纯度的氧气和氮气。

空分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钢铁冶炼、化学品制造等。

二、空分装置的安全风险1. 高压气体泄漏风险:空分装置中的气体压力通常较高,一旦发生泄漏,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等严重后果。

2. 低温危险:空分装置中的某些工艺需要低温条件,而低温环境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容易引发冻伤等问题。

3. 气体混合风险:空分装置中不同气体的混合可能产生可燃、易爆的混合物,一旦点燃,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4. 设备故障风险:空分装置中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工艺中断、压力失控等问题,进而引发其他安全风险。

三、空分装置安全培训的重要性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培训课件,操作人员可以了解空分装置的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理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学习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课件可以教授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帮助他们熟悉设备,减少操作失误。

3. 掌握应急处理能力:培训课件将重点介绍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操作人员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训课件中通常包含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四、空分装置安全培训课件的内容1. 空分装置基本原理:介绍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使操作人员对空分装置有全面的了解。

2. 安全风险分析:详细介绍空分装置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高压气体泄漏、低温危险、气体混合风险等,并分析其可能的危害后果。

空分装置培训计划

空分装置培训计划

空分装置培训计划一、培训计划概述本次培训旨在提升空分装置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空分装置的操作原理、设备结构和日常维护等知识,并能够熟练、安全地操作空分装置。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二、培训内容1. 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1.1 空分装置的概念和分类1.2 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2. 空分装置的设备结构2.1 空分装置的主要设备和部件2.2 空分装置的工作流程和流程控制3. 空分装置的操作流程3.1 空分装置的开机和关闭流程3.2 空分装置的调节和控制4. 空分装置的安全注意事项4.1 空分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4.2 空分装置的安全事故处理5. 空分装置的日常维护5.1 空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5.2 空分装置的故障排除和维修三、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将能够:1. 熟悉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2. 能够熟练、安全地操作空分装置;3. 能够正确处理空分装置的安全事故;4. 能够进行空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维修。

四、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参训人员介绍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和操作流程等知识;2. 实操培训:通过现场操作演练,让参训人员亲自操作空分装置,增强其操作技能;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向参训人员介绍安全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4. 答疑解惑:培训过程中,鼓励参训人员提出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五、培训评估与考核1. 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空分装置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知识;2. 考核通过者将颁发《空分装置操作培训证书》。

六、培训后续1. 培训结束后,将定期进行复习培训,巩固培训效果;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七、培训总结本次培训将针对空分装置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理论培训、实操培训等形式,提升其专业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版空分培训课件

2024版空分培训课件

•引言•空分技术概述•空分设备介绍目录•空分工艺流程详解•空分操作实践与技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要求•总结与展望01引言提升员工技能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企业发展030201培训目的和意义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预期效果员工技能提升生产安全保障企业人才储备02空分技术概述空分技术定义与原理定义原理空分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空气中氧气、氮气等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压缩、冷却、液化、精馏等步骤,实现各组分的分离和提纯。

空分技术发展历程初始阶段早期的空分技术主要依赖于低温精馏法,设备庞大且能耗较高。

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空分技术逐渐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和能耗的降低,同时出现了变压吸附、膜分离等新型空分技术。

现阶段目前,空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空分技术应用领域工业领域01医疗领域02环保领域0303空分设备介绍设备组成及功能01020304空压机预冷系统分子筛吸附器精馏塔启动精馏塔在确认分子筛吸附器正常工作后,启动精馏塔进行空气分离。

按照设定的程序启动分子筛吸附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启动预冷系统开启预冷系统相关阀门,启动冷却水泵和冷冻机,对原料空气进行预冷处理。

开机前检查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完好,润滑油、冷却水等是否充足,确启动空压机设备操作流程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润滑油更换清洗过滤器校验仪表04空分工艺流程详解原料选择与预处理预处理步骤原料种类包括压缩、冷却、过滤和去除水分等,以确保原料空气的质量。

设备选用分离方法包括深冷分离和吸附分离等,深冷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分离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精馏方法实现分离。

设备介绍精馏塔是空分设备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和操作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空气分离原理及方法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产品种类主要产品为氧气、氮气和氩气等,应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以检测产品中的杂质和含量。

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过程和产品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分装置技术员工培训资料目录第一章制氧原理第一节空气的性质及分离原理一、概述二、空气的性质三、空气精馏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工艺流程一、流程叙述二、工艺流程图第二章压缩第一节压缩机概述一压缩机的定义和分类二汽轮机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节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一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及结构二汽轮机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三节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运行有关概念一临界转速二旋转脱离与喘振三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压缩机与管网联合工作第四节离心式压缩机组辅助系统一压缩机的段间冷却系统二汽轮机的凝汽系统三机组油系统四防喘振控制系统五汽轮机调速调压和保安系统六密封系统第五节离心式压缩机工况调节的几种方法一概述二几种调节方法介绍三各种调节方法比较第三章主要设备第一节净化与换热设备一、分子筛吸附器二、板翅式主换热器三、主冷凝蒸发器四、过冷器第二节精馏设备一、主精馏塔二、氩精馏塔第三节制冷设备膨胀机第四节压缩与输送设备一、空气压缩机二、增压机三、蒸汽透平四、低温泵第四章空分装置的消耗第一节原料空气第二节公用工程消耗和化学品消耗一、公用工程1、电耗2、水耗3、蒸汽消耗4、仪表空气5、解冻气二、化学品消耗液氨消耗第五章主要产品参数第一节产品规格一、一工况产品规格二、二工况产品规格第二节操作特点一、操作弹性二、操作特性第六章安全说明一、概述二、常见的安全事故三、空分区域内的危险性物质四、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的安全问题第一章制氧原理第一节空气的性质及分离原理一、概述空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天然资源,它由具有丰富用途的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组成。

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是均匀地相互混合在一起的,要将他们分离开来是比较困难的,为此近百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空气的分离形成了三种技术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及低温法。

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分子筛对不同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能来达到最终分离目的的技术,该技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但一方面其获得高纯度产品较为困难,而且装置容量有限,所以该技术有其局限的应用范围。

膜分离法利用的是膜渗透技术,利用氧、氮通过膜的速率的不同,实现两种组分的粗分离。

这种方法装置更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小但产品只能达到28% --35%的富氧空气,且规模只宜中小型化,只适用于富氧燃烧及医疗保健领域应用。

低温法是利用空气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将空气液化,并通过精馏来达到不同组分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可实现空气组分的全分离、产品精纯化、装置大型化、状态双元化(液态及气态),故在生产装置工业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和传统的分离相比,这些气体的分离需在100K以下的低温环境下才能实现,所以称之为低温法(或深冷法)。

我们在这里所要介绍的就是低温法空气分离技术。

二、空气的性质空气是一种混合物,除含有其固定的氧、氮、氦、氖、氩、氪、氙、氡组分外,还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乙炔以及少量机械杂质,其组成如表1所示,各组分气体的物化参数如表2所示:表1 空气的组成表2 几种气体的基本物化参数三、分离原理空气压缩、空气净化、换热、制冷与精馏是空分的五个主要环节。

现以此来做理论介绍:(一)制冷空气是在-170℃以下的精馏塔中进行分离的,所以说通过制冷,获得所需的低温并维持这个环境,是空气分离的基本前提条件。

制冷的方法有两种:节流与膨胀。

为了直观地描述这两种热力学过程,先引入温—熵图。

1.温熵图(T---S图)温熵图是以熵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的热力学函数图。

图中向上凸起的曲线叫“饱和曲线”,饱和曲线有两部分组成,左半边称为饱和液体线,右半部分称为饱和蒸汽线,两条曲线的汇合点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对应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临界点是气体与液体相互转化的极限(见图1)图一温熵图饱和曲线和临界点将此图分为三个区域(见图2):图二I区:临界温度以下,饱和液体曲线左侧的区域为过冷液相区。

II区:饱和液体曲线和蒸汽曲线下面的区域为气液共存区。

III区:临界温度以上,饱和蒸汽曲线右侧区域为过热蒸汽区。

临界点的存在说明:只有气体的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时,该气体才可能变成液体。

焓、熵与压力温度一样,都是状态参数,当物质的状态确定后,它的焓、熵也随之确定。

焓代表了流体流动时所携带的能量,单位是KJ/Kmol。

焓(单位质量的焓)=比内能+PV,其中PV为流体受到的推动力,P 为流体的压力,V为流体的比容。

流体的内能由内动能与内位能组成。

温度越高,内动能越大。

内位能不仅与温度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即决定于比容,比容越大内位能越大。

流体的熵的变化等于外界传递进来的热量与传热时流体的绝对温度之比:△S=△Q/T如果传递热量过程中温度不是常数,则当流体由状态1→状态2的熵变为:∫12dQ/ T熵的绝对值和焓及内能一样,在工程计算中无关紧要,我们所关心的只是它们的相对变化量.2. 节流过程当一定压力的流体在管内流经一个缩孔或阀门时,由于流通截面突然缩小,流体中会发生激烈扰动,产生旋涡、碰撞、摩擦,流体在克服这些阻力的过程中,压力下降,使阀门后的压力P2低于阀门前的压力P1(见图3),我们把这种因流体流动遇到局部阻力而造成的降压过程称之为节流。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和流经各种设备时也存在着流动阻力,压力也有所下降,所以如果泛指节流过程,也包括流体流经管道与设备时的压降过程。

从能量转换的观点来看,由于工质流经节流阀的速度很快,膨胀后来不及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并且节流阀安装在保冷箱内,四周传给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节流过程可看成是绝热过程。

同时,流体流经阀门时与外界没有功交换,在既无能量收入又无支出的情况下,流体在节流前后的能量应不变,即节流前后的焓值相等i1=i2,这说明节流本身并不产生冷量。

图三节流示意图节流过程是一个等焓过程,理想气体的焓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并不发生变化。

而实际气体的焓值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因此实际气体节流后的温度存在变化,归纳为三种情况:下降、不变、上升。

温度变化与否同节流工质的性质和节流前的状态有关。

图4给出的是由实验方法得到的空气节流转化曲线。

转化曲线将坐标分割成两部分内侧为制冷区,即工质节流前处于该区域的某个状态,经节流后温度将下降;外侧为制热区,即工质在节流前处于该区域的某个状态,节流后温度将升高。

氧、氮、氢、二氧化碳等工质均存在相似的转化曲线。

从上图可以得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空气节流后温度都会下降(氧、氮也是如此)。

在常温范围内,空气节流后的温度变化,可以用每降低一个大气压所降低的温度ai来表示:ai=(0.268-0.00086P)(273/T)2 ℃/大气压式中P、T分别表示节流前空气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和绝对温度(K)。

这样,当空气从压力P1节流到P2时,产生的温降为:△T=ai(P1-P2)=ai△P图四从温降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节流前的气体温度越低,节流前后压差越大,节流所获得的温降就越大。

氧、氮气提节流温降的计算经验公式也与此类似。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空气节流制冷的实际应用。

3.等温节流制冷量既然通过节流可以降低温度,那么节流后工质节流后的工质相对于节流前的温度就具备一定的制冷能力,我们把这个制冷能力称为等温节流制冷量。

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 q=C P1△T即: q= C P1 ai(P1-P2)=H3– H2( H1=H2,H0=H3)=H0– H1(C P1:工质在P1下的平均定压比热)从计算结果来看,等温节流制冷量的与压缩机等温压缩前后的焓差。

事实上,如前所述,节流并不产生冷量,只是通过节流,把工质在等温压缩时已具备的制冷量表现出来而已。

真正的制冷量是在等温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即冷却水从压缩机带走的能量大于驱动机传给压缩机的能量,致使压缩机出口工质的焓值H1小于入口工质的焓值H0 。

另外,等温节流制冷量与节流前有无换热器无关,压缩工质经换热后,在节流时,并不增加制冷量,而是影响节流前后的温度。

在下塔底部的液空经节流后送入上塔中部,由上往下沿塔板逐块流下,与上升的蒸汽接触,在塔板上进行传质传热,液体中的氧组成逐渐富集,只要塔板数足够多,在低压塔底部便可得到纯液氧,部分液氧在冷凝蒸发器中蒸发,作为上升蒸汽,部分作为产品引出。

污液氮从压力塔中部引出,经节流后送入上塔中上作为上塔精馏段的回流液,用来提高蒸汽中易挥发组分(氮)的浓度。

另外,还从下塔抽出液氮,送入上塔顶部,作为上塔顶部的回流液。

冷凝蒸发器对上塔而言是一个蒸发器,对下塔而言是一个冷凝器。

虽然在同等的压力下,氧的沸点比氮高,但下塔的工作压力高于上塔,使氮在下塔压力下的沸点大于上塔压力下液氧的沸点,这样氮气遇冷冷凝下来,同时将冷凝热传给液氧,作为液氧的蒸发热。

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是由上、下塔的压力差保证的。

对于冷凝蒸发器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保证传热温差。

5.回流比(L/G)精馏塔内工况与“回流比”有密切的关系“回流比”是指精馏塔内下流液体量L与上升蒸汽量G的比值。

“回流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塔板上汽液之间进行传质、传热过程的推动力。

如果回流比L/G较大,则达到指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塔板数较少。

但是增大回流比是以增加能耗为代价的。

因此,回流比的选择是个经济问题,需要在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之间作出权衡。

从回流比的定义式来看,回流比可以在零至无穷大之间变化。

前者对应于无回流,后者对应于全回流,但实际上对指定的分离要求,回流比不能小于某一下限,否则即使有无穷多个理论塔板也达不到要求,回流比的这一下限称为最小回流比,这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技术上对回流比选择所加的限制。

理论计算与实际操作均表明,在一般双级精馏塔中,上塔的实际气液比比精馏所需要的气液比大,存在富裕的回流比。

富裕的回流比表明:在减少回流比后只要适当增加塔板数仍能保证所需的产品纯度,即精馏尚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6.抽取氩组分的双级精馏塔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从空分装置中提取氩,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上塔内的氧、氮分离。

空气进入下塔后,经下塔初步精馏,在塔顶获得高纯氮,氧、氩相对氮是高沸点组分,因此氩绝大部分冷凝在液空中,液空中含氩量可达1.3 -- 1.6%。

由于氩的沸点处于氧、氮之间,当氩随液空进上塔后,在提馏段由于氮相对氩和氧是易挥发组分。

液空在下流时氮组分蒸发的多,因此液体中氧、氩的浓度有所升高。

待到经过一定数量的塔板精馏后,氮含量已很少,则主要是实现氧氩的分离,而氩相对于氧来说是易挥发组分,随着液体继续下流,氩浓度将减少。

因此,在提馏段存在一个氩的富集区。

由于在提馏段主要是实现氧、氩分离,而氩是易挥发组分,所以在同一截面上气相中的氩浓度将高于液相中的氩浓度。

在精馏段,蒸汽在上升过程中开始由于氧相对于气氮、氩是难挥发组分,氧组成冷凝较多,所以氩、氮组分自下而上有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