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赏析类”解题技巧》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赏析类”解题技巧》课件

考点一:词语赏析
考向二:描写角度 主要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词语赏析。 其中 动作、心理、神态考察频次较高。 答题格式: ①这句话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 了“××、××、××”等动词,描写出了××人的……, ②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环境描写角度
环境

步 分
情节
析 法 人物
主题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 ③暗示社会环境;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⑥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⑥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考点二:句子赏析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以考察频率从高到底排列)
(1)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 道理浅显化;(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 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简而言之,即化平淡为生 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 象。 (3)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条理清晰,利于抒情,增强表达效 果。 (4)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读者 的想象。 (5)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语句所运用的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 也往往不同。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
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有力。 长短句结合:使语句有参差美。 整句: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散句:自由灵活,便于抒情。 整句和散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节奏感强。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一看出处和标题,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出处和标题往往概括了文本主要谈论的问题或表达的观点,抓住出处和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弄清文本的主要内容。
2.勾画论据:圈注含“如”“例”等的语句,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引述等的语句,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三析层次和结构,把握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每则材料的结构,如总分结构等。 其次,从局部把握每则材料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对比等。
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T1-A)(T3-B)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第二步:带题细读——以题带文,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阅读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T2-A)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T1-C)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
(2)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2025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汪曾祺课件
•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 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属。仁山、仁渡叫她嫂子, 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 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阅读训练
•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 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 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 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 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 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 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 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 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 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 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
• 小英子跑过来:
• “给我!给我!”
阅读训练
•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 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 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阅读训练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 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 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 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 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 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 可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备考讲座
现代文阅读
提纲: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二、筛选信息、判断表达是否符合文意 三、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 四、归纳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六、现代文阅读的有关注意事项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理解
现 代 文 阅 读 能 力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C.物品
D.风在里许‛中的‚包裹‛的意思是( A.包扎 B.包扎成件的包儿 C 包含
解析:1 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物色‛被‚包裹‛ ,且是‚数重‛,只可能是‚物品‛。答案:C 2 此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根据陈述,‚包裹‛作谓语,对 象是钱物品‛,仅从搭配角度考虑,‚包裹‛当指‚包扎‛。答
分析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鉴赏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的解题思路
对名词术语及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
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有关重要信息, 进而揭示概念特征的有关信息,然后组织答案。
如 2002年全国高考题‚沙尘暴‛
偶像破坏的具体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
彻底破坏旧传统,对阻碍社会的旧传统的反抗与批判.
3、指代词(包括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的解题思路。
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 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 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 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 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分清近指和远 指,有助于迅速找准信息来源)
作家及各自的原则输入语言信息,就 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指纹,即风格。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 炼字等方面用了一番功夫。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比对判断,答对客观题专项复习课件(共67张PPT).ppt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比对判断,答对客观题专项复习课件(共67张PPT).ppt

判定 技巧
①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等表示时 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 ②如果文章或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 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词语,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 淆的错误。
〔对点训练〕
1. 根据原文,判断选项正误,并分析原因。
原文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 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分析: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 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样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对点训选练项〕错误。“强立名义”是发展进程中的中国目录学史的缺点,而非姚名达
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 本功。
选项错误,关系混乱。选项中“是因为”使两个分句形成了因果关系,从原 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来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成立。
文内信息推断
〔考点解读〕
文内信息推断即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此类题目要求对文本 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和推断。命题人常在依据与结论的一致性、 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方面设置错误点,主要包括无中生有、推断过 度、强加关系等,侧重考查考生对相关材料信息的分析、评价、 逻辑推断能力。
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
原文
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 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否能
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ppt课件: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开头作用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课堂示例:(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
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我爱水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 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 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 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 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题型类别 ①材料(首段、末段、中间段)的作用 ②修辞(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的作用 ③表现手法(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 志、比兴、烘托、不同人称)及其作用 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及 其作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 、解题方法: 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 行文中的位置。 ③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方面,多 角度分析作答。
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 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 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语气强烈, 强化情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
景物描写进行赏析。(2009安徽卷)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
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 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 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 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 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 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 佯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例3:(教材P28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 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合; 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③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
→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
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
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
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四)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作用 1.阐明表述对象; 2.揭示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3.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4.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5.线索; 6.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或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 寓意?(6分)
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 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 的写作内容(结构上作用)。(2分) 缅 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 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 美丽的景致(表达情感)(2分)。含 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题的分析角度为: ①关于“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
批判”
②关于“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 无奈”
③关于“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一 误区警示
2、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暴露的能力缺漏:

①不会审题,错解题旨

②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

③语言表述不规范
案例分析
一、不会审题
5分例: 1.表达作者对沙漠的喜爱(1分,缺“无
奈”),对城市的厌烦(3分)。在现实中 作者的心灵早已麻目,找不到一片安静的天 空。而在沙漠中,作者在夜晚找到了解脱的 感觉。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城市生 活的厌烦之情。(语言表达加1分)总分: 3+1+1=5分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
例2:第③、第④自然段引用费孝通的原话, 分别为了论证什么问题?( 《多元化世界的 文化自觉》)(2011漳州市期末模拟)
参考答案:1、文化自觉就是自觉主动地维 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2、文化自觉要 重视传统和创造的结合。
3、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精讲精练:每篇文段的讲练均围绕学生的 某一个解题思维能力点展开
用“政治学科”的认知方法分析主题:
15(甲).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谈谈你的看法。(2011年福建卷)
0分例:表达了作者愤怒、哀怨的思想感情。看 法:随世界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的 条件也越来越好,同时大自然的体系也受到了 严重的破坏,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人们在也回 不到原来健康的环境里,大自然地破坏,致使 许多灾害的发生,危险人们的人身安全,这使 我们应该注重自然环境。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经验交流
漳州实验中学 余航
(2012年3月2日 省学科会)
主题和内容纲要
一、主题:研究学生作答的思维过程,

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得分率
二、内容纲要:
1、误区警示:

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能力缺失
2、复习方略:

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入手作分点训练
对沙漠中任思想和灵魂自 由飞翔的无私的喜爱;
追求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 观,放松自己的心灵;
二 复习方略
一、复习训练达成的能力目标:
作答思维的规范、语言表述的规范、文字 书写的规范 二、复习计划:
时间:2—3周集中训练 步骤:按以上四个能力点逐个落实训练 文本:有目的地截取2011年各省高考试题、 2011—2012福建各地市质检题的现代文阅读题 文段,也可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2期) 的现代文阅读题
0分例:高层次是指脱离了民众、基 层的观念,认为比基层社会越优越越 好,而实际是远离群众的一种无法在 现实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和无法为社 会服务起带头作用的幼稚行为。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对主旨理解模糊
(乙)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 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2011年福建卷)
(甲)15.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谈谈你的看法。(6分)(2011年福建卷)
阅卷参考答案:
不给分的学生答题案例:
①关于“对城市‘物 资’生活的不满和批 判”
②关于“对沙漠的不 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 奈”
③关于“对未来生活 的希望”
对现代社会的无奈和积极 的生活态度(矛盾);
11.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一个排他 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 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 中的“高层次”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请简要 分析( 3 分)(2012年厦门市期末质检卷 改 造题)
参考答案:为追求所谓的“精英化”而形成 的特权阶层;生活方式远离社会底层和普通 大众;缺乏与最下层社会的交往和联系
(2011年福建卷)
2、突破题干的重点词语:思维上引导学生做 到两个“回归”
回归自己的生活经验
回归自己的学习经验
例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老家》孙犁) (2004年全国高考)
参考答案: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 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 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 生动,更真实可信。
三、具体复习过程:
1、审题:学会从题干中找中心词

出示题干,学生划出关键词,并课堂交

作答思路
例1: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 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一种愿望?(2011泉州四 校联考)
例2: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 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 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一 误区警示
1、一线教师有待修正的指导思想:

用“圆解”的思路讲解试题

用“政治学科”的认知方法分析主 题
用“圆解”的思路讲解试题:
《语文学习》(2011年第9期)的《是 “逆问”还是“圆解”》(王义刚): “曾多次听同事自嘲:语文题目嘛,有了 答案就不怕,就怕答案不好圆。还有更形 象的说法,叫‘手里有粮,心中不 慌’……拿到一道题,不是仔细琢磨到底 该怎样解答,或者看一看学生可能有哪些 比较到位的解答,而是先看参考答案如何 如何,然后便想着怎样巧妙地在学生面前 把它‘圆’出来……这样一题题、一篇篇 地‘圆’下去,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实际语 文素养将成为一句空话,就是让我们的语 文教学只在应试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它的功 效,也恐将成为一种奢望。”
2分例: 第③段提到梁思成,人们普遍认识梁思
成却对朱启钤一无所知,这样写对后文 介绍朱启钤的事件更具震撼力与感染力, 更能让人们知道朱启钤的重要性与历史 地位。
二、思考问题没有逻辑性:关注点缺失
(甲)15.文章第1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11年福建 卷)
(乙)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 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2011年福建卷)
3分例:衬托作用。梁思成在建筑界是名人, 他的成就为大众所熟知,但是梁思成能够走上 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是因为《营造法式》这 本书,而本书是朱启钤发现的并且是他创建了 中国营造学社。
三、语言表述不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