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通的特点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及对我国的建议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及对我国的建议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及对我国的建议马佩献 12251245 中国高速铁路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坎坷不断,但是总体上是一直在前进的,而且得力于中国的地大物博,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大于其他所有国家里程之和。

但是,由于我国高速铁路还处于建设与运营的初期,仍有许多问题。

本文研究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并与中国相对比,希望从中找到缺点与不足,从而对中国高速铁路做出改进。

一、日本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日本高速铁路采用规格化列车运行图,方便旅客记忆。

例如,日本每小时铺画的列车种类以及个数都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各站到发时间的分钟数都一样,只需要记住一位数字,就可以记住所有的列车时刻表,非常人性化。

另外,日本的高速铁路非常崇尚换乘,而且会特意为了换乘而修建联络线,不仅仅在新干线或者普速铁路内部,即使在新干线与普速之间,虽然轨距不同,也会特意将两条铁路在车站处并列修建,方便旅客同台换乘。

日本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联网售票,利用COSMOS列车追踪功能,准确掌握旅客向导信息的播放时间,做到不早不晚。

并且在新干线列车上设置了自动售货机,满足旅客就餐需求。

二、法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法国高速铁路特点是高速列车下线运行,产品突出高速铁路优势市场策略,注重行车时程在3h附近的策略研究,抓住优势市场。

另外,法国高速铁路注重客运产品结构系统性设计,在高速线与既有线的衔接站,根据TGV列车可能的晚点情况,留有适当的调整余地,列车运行图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一旦TGV 列车晚点,只要晚点不是非常严重,旅客仍能很方便地换乘既有线列车。

三、德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特点德国高速铁路采用节拍式列车运行图,发车时间间隔固定,保证大城市之间快速直达,保证了一定的发车频率,便于旅客在任何时间安排出行,另外提通过便捷的换乘,实现较远城市之间通过两次换乘仍能方便地直达。

德国高速铁路最重要的特点是多样化的客运产品,提供各种类型的车票和优惠措施,让人眼花缭乱,也总能感觉到实惠,铁路公司却也赚的盆满钵满。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一、日本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特点1.日本城市交通系统在日本,城市交通系统包括轨道铁路(JR线、民营铁路、地铁等)、城市独轨、AGT(自动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私人轿车、自行车等多种形式。

根据都市交通出行的需求特性,不同出行方式的交通方式选择也各有不同。

其中,城市有轨电车主要以每小时数千人,出行距离在10公里左右的较短距离出行运输需求为主。

城市有轨电车是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城市有轨电车以车辆不排放废气的无污染环保特性受到广泛欢迎。

城市有轨电车属轻铁的一种,列车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在不同规模城市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有轨电车在大都市圈是作为大量快速交通运输系统构成的公共交通网的补充手段而发挥作用,在地方中心城市中是市内交通的主要交通手段。

2.日本城市有轨电车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出行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城市用地紧缺等开始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各个城市开始重新考虑发展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支持市民出行。

但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地铁建设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对于许多的中小城市来讲基本无法承担,因此不少中小城市便转向选择建设城市有轨电车。

自1978年起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在日本中小城市中就有数十座城市发展了具有其城市特点的城市有轨电车,现在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城市有轨电车项目也不少。

城市有轨电车在中小城市受到欢迎,除建设资金的问题之外,便捷性、舒适性、美观特别是技术进步都是其能够发展的重要原因。

城市有轨电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有城市有轨电车专用路权的实现、开发了能够与铁路共享路权的有轨电车、第三轨供电的实现、橡胶轮胎单轨导向走行的导轨电车使用、车辆低地板的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控制技术进步和信号应用等。

在日本,每到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城市有轨电车在运行,包括数以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和小到数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城市有轨电车都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交通全球各地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

城市交通全球各地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

城市交通全球各地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近年来,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化进程不仅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对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地区的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因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就全球各地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习惯进行探讨。

一、亚洲地区1.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城市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拥有完善的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网络,方便快捷。

由于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许多人更喜欢选择地铁出行。

此外,共享单车在中国大陆也相当盛行,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 日本日本城市交通以高效和准时出名。

日本的铁路网络发达,特别是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几乎每个角落都能乘坐到地铁或者电车。

日本人非常注重出行的准时,个体主义较重,即使在高峰期也能保持良好的秩序。

3. 韩国韩国城市交通方式以地铁和公交为主。

地铁系统在首尔等大城市非常发达,几乎覆盖了所有区域。

它的特点是高效、干净、安全,票价也相对较低。

此外,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也是韩国人常用的出行方式。

二、欧洲地区1. 德国德国城市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为主。

德国的城市以公交车为主要出行工具,地铁和电车也较为常见。

人们在通勤和出行时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而对于短途出行,德国人习惯骑自行车。

德国鼓励使用自行车,因此他们的自行车道网络十分完善。

2. 法国法国城市交通方式以地铁和公交为主,尤其是巴黎地铁系统规模庞大,连接了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

此外,法国也以共享汽车和电动汽车为特点,这些新兴的出行方式逐渐得到了市民的青睐。

3. 英国英国城市交通以地铁、公交和出租车为主。

伦敦地铁系统是英国最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繁忙的地铁网络。

英国公交系统也十分发达,覆盖了城市内外的各个角落。

在英国,道路交通非常繁忙,因此出租车也是一种受欢迎的交通方式。

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不同?

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不同?

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交通问题愈发凸显,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中国和日本有着一些明显的不同。

下面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在中国,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最大的烦恼,特别是在固定时间段内(如早高峰)出行的繁忙时段,很多人选择乘坐地铁、公交车或共享单车。

然而,在日本,轨道交通相较较其他交通工具更为普及,日本的铁路网络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并且铁路的设施相当完善,所以很多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选择铁路交通。

二、公共交通发展的不同在中国,大城市的地铁系统发展较为迅速,已经成为许多市民上下班的交通选择,而日本则更注重提高公交的发展水平,因为轻轨地铁的运营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日本地处地势复杂且震频较高,所以铁路的建设也困难重重。

三、区域交通规划的不同在中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往往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制定,而在日本交通规划往往受限于地区与全国交通标准的制约,政府层面极少参与到交通建设规划中。

同时,日本各地之间的联络,往往通过高速公路和火车来实现,这也为日本各市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品交流的便利提供了保障。

四、规划实施的快慢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较为快速,城市交通的规划、实施和运营非常迅速,但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交通设施的配套问题、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质量与技术水平的不足等。

但日本的城市交通规划相对来讲更显得成熟、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水平较高。

五、民众参与度的不同从规划的意识上来说,中国的城市交通规划愈发注重民众的主动参与,例如统筹规划使用信息和技术手段、实行公众参与、征求业主意见以及动员社会资源等等方式来推行城市交通规划。

而日本城市交通规划中,民众参与度相对来讲较小,规划主要通过政府、专家等一些社会高层人士来完成。

总结:因此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来说,中日之间仅仅存在量上的区别,而在一些具体的细节方面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而对于中国的城市交通规划而言,需要更多地关注交通设施建设与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重社会和民众参与,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

日本有轨电车介绍、日本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特点1. 日本城市交通系统在日本,城市交通系统包括轨道铁路(JR 线、民营铁路、地铁等)、城市独轨、AGT(自动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私人轿车、自行车等多种形式。

根据都市交通出行的需求特性,不同出行方式的交通方式选择也各有不同。

其中,城市有轨电车主要以每小时数千人,出行距离在10 公里左右的较短距离出行运输需求为主。

城市有轨电车是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城市有轨电车以车辆不排放废气的无污染环保特性受到广泛欢迎。

城市有轨电车属轻铁的一种,列车有单节,最多亦不过三节,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在不同规模城市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有轨电车在大都市圈是作为大量快速交通运输系统构成的公共交通网的补充手段而发挥作用,在地方中心城市中是市内交通的主要交通手段。

2. 日本城市有轨电车特征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出行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城市用地紧缺等开始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各个城市开始重新考虑发展城市轨道公共交通支持市民出行。

但是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地铁建设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对于许多的中小城市来讲基本无法承担,因此不少中小城市便转向选择建设城市有轨电车。

自1978 年起至今的30 多年时间里,在日本中小城市中就有数十座城市发展了具有其城市特点的城市有轨电车,现在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城市有轨电车项目也不少。

城市有轨电车在中小城市受到欢迎,除建设资金的问题之外,便捷性、舒适性、美观特别是技术进步都是其能够发展的重要原因。

城市有轨电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有城市有轨电车专用路权的实现、开发了能够与铁路共享路权的有轨电车、第三轨供电的实现、橡胶轮胎单轨导向走行的导轨电车使用、车辆低地板的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控制技术进步和信号应用等。

在日本,每到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城市有轨电车在运行,包括数以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和小到数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城市有轨电车都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地铁运营方案

日本地铁运营方案

日本地铁运营方案引言日本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地铁发达国家之一,拥有着世界一流的地铁系统。

日本的地铁系统在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铁运营方案对于日本城市的交通系统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本地铁运营的特点、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以期为日本地铁运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日本地铁运营的特点1.1 高效便捷日本地铁系统以其高效便捷闻名于世。

在日本的大城市中,地铁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无论是东京、大阪还是名古屋,地铁线路密集,覆盖范围广,运力大。

乘客可以在地铁上快速、方便的到达目的地,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1.2 准点率高日本地铁的准点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地铁列车的准点率都非常高,乘客可以准时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1.3 安全可靠日本地铁系统以其完善的安全措施和可靠的运营管理而闻名。

地铁车辆的安全性能非常高,车站设施也很完善,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

二、日本地铁运营的优势2.1 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日本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地铁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日本地铁系统将继续扩大线网,增加运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2.2 创新科技带来新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日本地铁系统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等,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将为日本地铁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并推动地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3 环保节能日本地铁系统以其环保节能而著称。

地铁系统的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日本地铁运营的未来发展方向3.1 完善线网,提高覆盖率在未来,日本地铁系统将继续扩大线网,增加新的线路和车站,提高地铁系统的覆盖范围。

这将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地铁出行,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3.2 提升服务品质,增强竞争力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地铁系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

东京为什么不堵

东京为什么不堵

东京为什么不堵东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且交通非常繁忙。

虽然东京交通密集,但相比其他大都市,东京的道路交通相对较顺畅且少有拥堵情况。

以下是一些影响东京不堵塞的原因。

1. 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

地铁系统非常庞大,覆盖了整个城市以及周边地区。

高速铁路以及巴士网络也十分完善。

由于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驾车上下班,这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可能。

2. 公共自行车系统:东京市政府推广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的代步方式。

很多人选择骑自行车代替驾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不仅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可能,还鼓励了人们锻炼身体和保护环境。

3. 高效的交通规划:东京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他们将重要的公共设施,商业中心以及居民区域合理地分布在城市不同的部分,避免了过度拥堵。

东京市的道路网络设计合理,能够高效地处理交通流量。

4. 高效的道路交通管理:东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道路交通的流畅性。

他们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限速和全天候监控来控制交通流量。

东京市政府还推广了智能交通系统,以实时监控和应对道路交通状况。

5. 人们的出行习惯:东京的文化以及社会习惯也对交通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东京人有很高的出行效率,他们通常准时抵达目的地,不会因过度堵车而迟到。

东京人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代替驾车,这减少了道路上的车辆拥堵。

虽然东京相对不堵,但仍会在特定时间或区域出现一些交通拥堵。

早晚高峰时段以及商业中心区域。

由于东京的人口众多以及商业活动繁荣,这些拥堵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但相比许多其他全球大城市,东京对交通拥堵的管控措施较为有效,使得交通流畅度更高。

东京之所以相对不堵,是因为其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人们的出行习惯、高效的交通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东京市政府以及东京市民的努力共同促进了东京的交通顺畅。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城市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行剖析,包括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日本城市交通的特点1. 高效性:日本城市交通系统以高度的准时性和可靠性而闻名。

无论是地铁、电车还是巴士,都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为居民提供便利。

2. 多样性:日本的城市交通系统多样化,包括地铁、电车、巴士、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使得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交通方式。

3. 公共交通优先:日本政府一直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公共交通在日本城市中得到了优先发展和支持。

二、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城市交通主要依靠人力车和马车。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交通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地铁系统的建设: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建设地铁系统。

东京地铁系统于1927年开通,成为日本第一个地铁系统。

随后,其他城市也相继建设了地铁系统,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利。

3. 电车和巴士的发展:除了地铁系统,日本还发展了广泛的电车和巴士网络。

这些交通方式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4. 高速铁路的兴起: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如新干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系统之一。

它们以高速度、准时性和舒适性而闻名,成为连接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三、日本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交通的推广: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日本将进一步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电动车辆和自行车。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2. 利用科技创新:日本将继续利用科技创新来改进城市交通系统。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3. 跨城市交通的整合:日本正在努力实现城市之间交通的无缝衔接。

通过整合不同城市的交通系统,居民将能够更方便地在城市之间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交通的特点摘要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的,已经建立起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极其发达的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南京农业大学的成春有教授,于2016年10月26日在东南大学为同学们做题为《日本铁路与文化》的演讲。

他对日本的铁路的开端、发展、历史、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并就日本铁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铁路交通进行对比说明,之后阐明了日本铁路交通所蕴含的文化。

本文以此演讲为基础,分析比较日本交通的特点,重点说明日本铁路交通的情况。

关键词日本交通铁路日本文化Abstract After World War II, an excellent transport network with railway and expressway as its cor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Japan. Japan Railway and Its Culture was a speech delivered by Professor Cheng on October 26th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H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railway in detail, and he compared it with railways in other countr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t last, he illuminated the culture behind Japan railwa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ddress,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s of Japan transport, focusing on the railway.Key Words Japan Transport Railway Japanese Culture日本新干线: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凤凰周刊》今日有幸听到了成春有教授所做的课外研学讲座——日本铁路与文化,我确确实实地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成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笑容可掬,两鬓斑白,就像一位邻家老爷爷。

教授虽然看上去已有些年迈,却依旧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成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深造,毕业后遂留在早大当教员,对的社会情况有丰富的了解和亲身经验。

演讲结束后,我怀着对成教授的敬佩,与对日本的铁路交通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写下本篇论文。

若有瑕疵与失实之处,望读者指出,十分感谢!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不断发展壮大,交通网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稀缺,而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密度极大,交通问题一直是日本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

日本的交通体系十分健全,包含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三个方面。

陆上交通主要指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等;水上交通即客轮和货轮,对日本的旅游观光和进出口贸易意义巨大;空中交通主要是航空运输。

一.日本发达的铁路交通初到日本留学或旅游的人,一般都会对日本的地铁、电车的星罗棋布感到很震惊。

地铁线出了市区就钻出了地面成为电车,也由各个民营电车公司运营。

日本大中城市的居民以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交通为日常出行的首选。

2011年,日本铁路交通输送了23,538,000,000人次,人流量排名世界第一。

在日本,依靠铁路交通出行的人占总公共交通出行的28.7%,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涨。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汽车生产大国,丰田,三菱等汽车品牌响彻全球,为什么会出现全民依赖铁路交通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日本铁路交通经济便捷,准时舒适,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

1.覆盖率高,可窥社会动态;客流量大,仍旧精确准时日本各大城市的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

日本国土面积为37,000平方千米,铁路长度为27,655千米,高铁长度为2,997千米;也就是说,每一平方千米的日本,就有0.74千米的铁路,和0.08千米的高铁;而在与日本铁路开始年度几乎一致的中国,在960,000平方千米的广袤国土上,每一平方千米仅有0.02的高铁。

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是站在世界的前沿,而日本铁路则在覆盖率上胜过了中国。

日本每条铁路线路按其经营者分为市营、都营、府营或私营,均以不同颜色区分,例如东急是银车身红彩条,京成就是法国三色旗色等。

这个颜色不光出现于车身上,在地图上也用车上的彩带颜色表示线路,这样在线路复杂的时候,就会使人一目了然(如下左图)。

地铁等铁路的发达也带动了相关线的经济的发展。

服装店,饮品站,杂事铺等于铁路车站进出口处星罗棋布,铁路站里和车上的广告位置也为商家看重。

不出地铁车站,人们就可以享受到美食,了解到最新发生的社会大事。

日本早晚的铁路以“拥挤”而闻名世界。

上班族们的主要通勤手段几乎都是地铁电车,所以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期,车站里人满为患,来往如织。

甚至于出现了一种新兴职业,专门在上下班时间在车站里帮忙将乘客一点点挤进车厢。

世界车站乘客利用率的排名(如上右图)里,前25名中24个都是日本车站,法国巴黎北站艰难地挤在第24名上。

排名第一的新宿站,2012年每天的乘客人数是3,509,753,而我国的上海虹桥站日均客流量为115,000,仅为新宿站的3.3%,可见日本铁路交通客流量之大。

日本铁路十分准时,按着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进出车站,普通线的准点率为90.3%,而新干线的准点率达到惊人的96.3%,准点率排名世界第一。

为了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铁路车站里的电梯分为左右侧使用,大家会自觉空出左侧给匆忙的乘客,每个人都按照固定的乘车时间、固定的车厢上下车。

2.历史刻痕,三次改轨之争;文化蕴含,洞察大和民族日本的铁路建设始于1869年11月10日,在御前会议上,决定修建铁路。

初期计划建造东京-京都干线,和东京-横滨,京都-神户,琵琶湖-敦贺间的三条支线。

1872年10月14日,日本第一条铁路线开通,为新桥-横滨线,全长29千米。

1927年12月30日,日本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这条线在上野-浅草运行,即今天著名的银座线。

1964年10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前夕,新干线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

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

1987年4月1日,国铁开始进行民营化改革,著名的JR集团诞生,JR集团包含6个客运公司、1个货运公司。

1988年4月10日,濑户大桥开业。

经过濑户大桥的本四備讃线将四国和本州连接起来。

至此,日本列岛之间的铁道线全部贯通。

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在横滨向众多日本人展示了几公里的铁路和缩小版的火车模型,给日本人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后日本展开了由上自下的明治维新。

年轻的明治天皇,顶着巨大的压力,同意了铁路修建计划,具体由日后的日本铁路之父——井上胜实施。

明治初年,日本百废待兴,由于资金不足,日本选择了修建窄轨铁路。

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窄轨铁路运量小,速度慢的缺点不断被放大,改轨的呼声开始出现。

1887年,日本陆军部军官提出将东海道铁路改成标准轨,但是被拒绝了。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胜利后后,陆军部再次提出了改轨,最终仍被否决。

第三次改轨之争发生在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了朝鲜和东北的南部地区的权益,南满铁路株式总裁后藤新平将南满地区俄国人修的宽轨铁路改成标准轨。

1908年,后藤新平回国任铁道部大臣,回国后马上力推改轨计划,这次改轨计划具体实施是岛安次郎。

岛安次郎针对1067毫米的窄轨提出了“标准线干线铁路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新干线计划。

协助岛安次郎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叫十河信二,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新干线之父”。

二战后,新干线计划被提上日程。

十河信二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申请奥运会的筹码等“绑架”政府,使政府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支持建设新干线。

日本的铁路建设一波三折,最终成就了后起之秀的一鸣惊人。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

大和民族的特点,从日本铁道文化层面便可知一二。

日本人颇具铁路情结,据日本著名社会科学研究所——野村综合研究所所做的调查表明。

日本的铁粉约在150万至200万之间,是航空迷的4倍,大巴迷的10倍。

“再见,铁面!”“谢谢你,铁面!”“辛苦啦,好好休息吧!”这不是普通朋友道别,而是日本的铁粉们对新干线第一代列车——希望号300系车型的依依惜别。

这些铁粉对铁路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有的专门喜欢研究各种车型装置,称为“车辆铁”;有的喜欢给火车拍照,称为“拍拍铁”;有的热衷于把铁路有关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比较分析,称为“音铁”;有的对各条线路的时刻了如指掌,称为“时刻铁”。

至于收集和铁路有关的物品,比如车票、模型等的“收集铁”,算是铁粉的入门级。

还有人喜欢吃各地各种的车站便当,收集便当包装,分类仔细。

京网百货店新宿店便是他们的圣地。

日本铁路便当不同于我国铁路上买的较为粗制的盒饭。

日本的便当种类多样,造型精致,包装可爱饭菜可口,有迟便,速便,空便,球便,百货便等。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也可以从乘车文化中表现出了。

车子到站,乘客们不是蜂拥而上,而是自动地排在车门两端鱼贯而入。

尽管有时很拥挤,但没有喧哗,没有诅咒,没有推搡。

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

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干扰。

车厢里非常安静,以至于咳嗽一下都会引人注目。

日本有个火车站,过去三年里只为一个高中生开着。

本来当地的铁路部门已经打算关闭这个车站了。

但他们听说还有一名女高中生原田华奈每天乘坐这辆车上下课,于是在三年多以前,他们决定,为这名唯一的乘客保留这个车站,直到她高中毕业。

他们甚至为原田华奈调整了列车的时间,方便她上学放学。

这这似乎只发生在电视剧里的事情,体现了日本铁路交通浓浓的人文关怀。

二.日本的其他交通日本汽车制造业发达,“汽车化”发展速度也着实惊人,1965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只有132万辆,2011年已近3000万辆。

高速公路总长度已达6114公里,是世界上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国家。

日本从北到南,“东北高速公路”、“东名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九州高速公路”组成的高速公路干线贯通了日本大部分地区。

岛国日本缺乏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因此必须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再将成品出口。

担负进出口运输任务的是海运业。

日本的主要港口有神户、横滨、千叶、名古屋、大阪、北九州。

海上交通非常便利。

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

日本的航空交通比较完善,国内航空网连结各主要城市,国际航班安排也比较频繁。

安全准时,购票方便,出入机场的手续也比较简便。

日本交通规划超前合理,交通路网结构完善,交通堵塞现象少,交通工具设计人性化。

我国应多多学习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大力发展交通,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交通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