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2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2

第七章作业答案1.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51525(,)!5(0;5)0.00670!5(0;5)0.03371!5(0;5)0.08422!N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2.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是100,求得到计数为104的概率。

解:高斯概率密度函数为:222220.012102()2(100104)4(;,)100,10104(104;100;10)0.0145N N P N N e N N P e e σσσ⋅-----======== 5.本底计数率n b =15计数/min,测量样品计数率n 0=60计数/min,试求对给定的测量时间t b +t s 来说净计数率精确度最高时的最优比值t b /t s ;若净计数率的误差为5%,t b 和t s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2:2:1s b s b t t t t ====若要使净计数率的误差为5%1122222211222222()60(6015)17.778().(6015).(5%)()15(6015)8.889().(6015).(5%)s s s s b s s b n b s b b s b n n n n t n n n n n t n n δδ+⋅+⋅===--+⋅+⋅===-- 6.为了探测α粒子,有两种探测器可以选择,一种的本底为7计数/min,效率为0.02;另一种的本底为3计数/min,效率为0.016,对于低水平测量工作,应选用哪一种探测器更好些?解:Q 为探测器的优质因子,其值越大,探测器性能越好。

2251252120.02 5.71070.0168.53103b Q n Q Q Q Q --===⨯==⨯<∑∴选用效率为0.016的探测器更好.。

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技术考核试卷

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技术考核试卷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谱分析、剂量率计算和结果报告。每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为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闪烁计数器:利用辐射在闪烁体中产生光信号,适用于γ和β射线探测。电离室:利用辐射在气体中产生电离,适用于γ射线探测。固态探测器:基于半导体材料,适用于α、β和γ射线探测。
( )
11.在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可能出现人为误差?
A.数据采集
B.数据传输
C.数据处理
D.数据报告
( )
12.下列哪种核辐射探测器对温度变化最敏感?
A.闪烁计数器
B.电离室
C.固态探测器
D.气体探测器
( )
13.关于核辐射监测数据的处理,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数据处理过程中无需考虑本底辐射
2.下列哪些探测器可以用于监测α粒子?
A.闪烁计数器
B.电离室
C.固态探测器
D.胶片探测器
( )
3.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数据分析?
A.统计分析
B.谱分析
C.时间序列分析
D.图形分析
( )
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核辐射监测中的人为误差?
A.提高监测人员培训
B.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B. β粒子计数器
C. γ射线光谱仪
D.中子探测器
( )
9.在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中,以下哪个参数可以用于估算辐射源的类型?
A.线谱特征
B.剂量率
C.能量范围
D.辐射角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核数据处理理论知识核辐射测量数据特征:随机性(被测对象测量过程)局限性混合型空间性数据分类:测量型计数型级序型状态型名义型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统计误差:核辐射测量中,待测物理量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准确值为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实际测量为有限次,把样本的平均值作为真平均值,因此存在误差。

变量分类:(原始组合变换)变量误差来源:(设备方法人员环境被测对象)误差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统计误差粗大误差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规律答:各次测量值围绕平均值涨落二项分布泊松分布高斯分布精度的计算,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答:采用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增加放射源强度增加测量次数延长测量时间减少测量时本底计数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与一般测量的误差的异同点?答:不同点:测量对象是随机的,核衰变本身具有统计性,放射性测量数据间相差可能很大。

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随机因素影响。

相同点:测量都存在误差。

样本的集中性统计量?答: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频数)样本的离散性统计量?答:极差方差变异系数或然系数算术平均误差单变量的线性变换方法?答:1.标准化变换 2.极差变换 3.均匀化变换 4.均方差变换单变量的正态化变换方法?答:标准化变化角度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数据网格化变换的目的?答:1.把不规则的网点变为规则网点 2.网格加密数据网格变换的方法?答:1.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三次样条插值距离导数法方位法)2.曲面拟合法(趋势面拟合法趋势面和残差叠加法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边界扩充的方法有哪些?答:拉格朗日外推法余弦尖灭法偶开拓法直接扩充法补零法核数据检验目的:1.帮助检查测量系统的工作和测量条件是否正常和稳定,判断测量除统计误差外是否存在其它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2.确定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是统计涨落引起的,还是测量对象或条件确实发生了变化引起的变量选择的数学方法:几何作图法(点聚图数轴)相关法(简单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分析秩相关系数)秩和检验法谱数据处理—问答题谱的两大特点?答:1.放射性核素与辐射的能量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放射性核素含量和辐射强度成正比谱光滑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答:意义1.由于核衰变及测量的统计性,当计数较小时,计数的统计涨落比较大,计数最多的一道不一定是高斯分布的期望,真正峰被湮没在统计涨落中2.为了在统计涨落的影响下,能可靠的识别峰的存在,并准确确定峰的位置和能量,从而完成定性分析,就需要谱光滑3.由于散射的影响,峰边界受统计涨落较大,需要谱光滑方法算术滑动平均法重心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其他(傅里叶变换法)寻峰的方法有哪些?答: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变换法二阶插值多项式计算峰位法重心法拟合二次多项式计算峰位法峰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答:1)峰面积的计算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核辐射测量方法习题集2013(学长给的)

核辐射测量方法习题集2013(学长给的)

8.从工作原理、应用条件、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述
氡气测量的工作方法。 9.采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α能谱仪测量得到的α射 线谱,纵坐标和横坐标通常是如何表示的? 10.简述α射线能量与多道的道址、脉冲的幅度之 间的关系。
第五章思考题
• 1.探测γ射线的主要核辐射探测器有哪些? • 2.照射量率是怎样定义的?试分析照射量率与 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之间的关系? • 3.什么是γ照射量率常数,常用的主要数据有 那些? • 4.简述γ射线探测中的大、中、小探测器模型 的基本概念。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5
请同学们努力!
• • 1.分析讨论二项式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之 间的关系。 2.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是100个计数,求计数为
104的概率,并求出计数值落在96到104范围内的
概率。

3.本底计数率是10±1/s,样品计数率是50±2/s,
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4
第七章 思考题
2.Rn-222的长寿子体有哪些?
3.Rn-220与其子体达到放射性平衡的时间是多少
时间?
4.什么是放射性标准样品?
5.α点源与α面源的异同点有哪些? 6.β放射性样品的薄源与厚源主要区别有哪些?
第四章 思考题
7.在低水平α 测量中,为什么不用重屏蔽而能获得
较好的测量结果?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1
第六章 思考题
• 1.简述X 射线荧光的产生与莫塞莱定律。 • 2.简述俄歇效应与荧光产额的关系。 • 3.X射线吸收有何特性。 • 4.常用的X射线激发源有哪些。 • 5.如何进行X射线荧光定量分析。 • 6.简述X射线荧光分析干扰因素及其校正措施。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

第二章 气体探测器1、设由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极系统,极间距离2cm ,内充氩气1.5个大气压,二极板上加了1000伏的电位差。

问正离子由正极表面漂移到负极表面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由w p dp εμμμ+++=()=(公式2.6a )和d t w +=得 ddp t u μ+==22 1.51.371000⨯⨯⨯=4.38(ms )2、气体探测器两端收集到的离子对数和两端外加电压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分为哪几个区? 答:复合区、饱和区、正比区、有限正比区、G-M 计数区、连续放电区。

3、设在平行板电离室中α离子的径迹如图所示,径迹长度为L 。

假设沿径迹各处的单位路程上产生的离子对数N 相等,且电子的漂移速度W -,求电子的电流脉冲。

(假设α粒子的径迹是在瞬间完成的)解:(1)当o t t 0<<时,o D L cos t w --=θ eNL I t w D -()= (2)当0max t t t ≤≤时,exN I t w d-()= 由三角形相似,可推知,D tw x cos --=θ因此,New I t D tw Dcos ---()=()θ(3)当max t>t 时,max d t w-= ,I t ()=0 4、离子脉冲电离室与电子脉冲电离室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1)工作条件:前者 RC<<T +后者 T -<RC<<T +(2) 脉冲贡献:前者是正离子的贡献,后者是电子飘移贡献;(3)优点:前者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后者可获得较高计数率。

(4)缺点:前者脉冲较宽,限制了计数速度。

后者不能精确测量粒子的能量。

5、有一累积电离室,每秒有104,粒子射入其灵敏体积并将全部能量损耗于其中,已知E α=3.5MeV ,电离室内充的纯氩气,试求累积电离室输出的平均电流。

解: 064195.31010 1.61026.4E n e Q ne I t t tαϖ-===⨯=⨯⨯⨯ =3.211010-⨯(A )6、有一充氩的电离室(F=0.2),试计算用它来测定5MeV 的粒子能量时,所能达到的最佳分辨率。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辐射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宇宙射线B. 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C. 人造放射性物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哪种辐射类型对人体伤害最大?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3.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时间、距离、屏蔽B. 增加辐射剂量C. 减少辐射时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4. 辐射剂量单位“希沃特”(Sv)表示什么?A. 辐射能量B. 辐射剂量C. 辐射源的强度D. 辐射防护设备5. 哪种物质可以作为γ射线的屏蔽材料?A. 铅B. 铝C. 木头D. 塑料答案:A6.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分为哪两类?A. 急性和慢性B. 内部和外部C. 物理和化学D. 局部和全身答案:A7. 辐射防护的“时间”原则指的是什么?A. 减少暴露时间B. 增加暴露时间C. 暴露时间与辐射剂量无关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哪种类型的核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A. 核反应堆故障B. 核武器试验C. 核潜艇事故D. 核废料泄漏答案:A9. 核辐射对人体的急性效应通常在多长时间内出现?B. 数天C. 数周D. 数月答案:A10. 辐射防护的“屏蔽”原则指的是什么?A. 增加辐射源的强度B. 减少辐射源的强度C. 增加辐射暴露时间D. 减少辐射暴露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辐射剂量单位“格雷”(Gy)表示辐射吸收的______。

答案:能量2. 辐射防护的“距离”原则指的是______。

答案:增加距离3. 核辐射对人体的慢性效应可能包括______。

答案:癌症4. 辐射防护的“屏蔽”原则中,铅的密度是______。

答案:11.34 g/cm³5. 辐射对人体的局部效应可能表现为______。

答案:皮肤烧伤6. 辐射防护的“时间”原则中,暴露时间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正比7. 辐射剂量单位“希沃特”(Sv)与“格雷”(Gy)的关系是______。

核辐射探测1234章习题答案

核辐射探测1234章习题答案

1000 2 cm 2 atn V E 2 u 1.37 4.57 10 cm s P 1. 5 s V cm atm
漂移时间 t d u 2 4.57 10 2 4.37 ms 3.计算出如图所示电离室中在(a)、(b)、(c)三处产生的一对离子因漂移而产生的 I (t ) 、
ph 1.33 10 32 82 5 4.93 10 23 cm 2
E e 661.661 88.001 573.660 KeV
1
对 Fe , Z 26 , K 7.111KeV
ph 1.33 10 32 265 1.58 10 25 cm 2
2
对(a): I (t )
eu 0 ; Q t 0 ; Q 0 。 d eu 1.6 10 19 10 3 I (t ) 0.8 10 16 A d 2 I (t ) 0

( 0 t 2ms ); ( t 2ms )。 ( t 2 ms ); ( t 2ms )。
2.36
F 0.68 N0
式中 N 0 为入射粒子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离子对数
E 200 10 3 7.60 10 3 W 26.3 取法诺因子 F 0.3 F 0.68 0.3 0.68 2.36 2.36 2.68 10 2 2.68% N0 7.60 10 3 N 0
A

z2 p
R0 3.2 10 4 2 3.88 24.8m
z2 p mp Ep
2. 已知 1MeV 质子在某介质中的电离损失率为 A ,求相同能量的 粒子的电离损失率。 答: 所以 3. 试计算 答: 4. 计算 答: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汇编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汇编

核数据处理理论知识核辐射测量数据特征:随机性(被测对象测量过程)局限性混合型空间性数据分类:测量型计数型级序型状态型名义型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统计误差:核辐射测量中,待测物理量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准确值为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实际测量为有限次,把样本的平均值作为真平均值,因此存在误差。

变量分类:(原始组合变换)变量误差来源:(设备方法人员环境被测对象)误差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统计误差粗大误差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规律答:各次测量值围绕平均值涨落二项分布泊松分布高斯分布精度的计算,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答:采用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增加放射源强度增加测量次数延长测量时间减少测量时本底计数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与一般测量的误差的异同点?答:不同点:测量对象是随机的,核衰变本身具有统计性,放射性测量数据间相差可能很大。

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随机因素影响。

相同点:测量都存在误差。

样本的集中性统计量?答: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频数)样本的离散性统计量?答:极差方差变异系数或然系数算术平均误差单变量的线性变换方法?答:1.标准化变换 2.极差变换 3.均匀化变换 4.均方差变换单变量的正态化变换方法?答:标准化变化角度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数据网格化变换的目的?答:1.把不规则的网点变为规则网点 2.网格加密数据网格变换的方法?答:1.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三次样条插值距离导数法方位法)2.曲面拟合法(趋势面拟合法趋势面和残差叠加法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边界扩充的方法有哪些?答:拉格朗日外推法余弦尖灭法偶开拓法直接扩充法补零法核数据检验目的:1.帮助检查测量系统的工作和测量条件是否正常和稳定,判断测量除统计误差外是否存在其它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2.确定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是统计涨落引起的,还是测量对象或条件确实发生了变化引起的变量选择的数学方法:几何作图法(点聚图数轴)相关法(简单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分析秩相关系数)秩和检验法谱数据处理—问答题谱的两大特点?答:1.放射性核素与辐射的能量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放射性核素含量和辐射强度成正比谱光滑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答:意义1.由于核衰变及测量的统计性,当计数较小时,计数的统计涨落比较大,计数最多的一道不一定是高斯分布的期望,真正峰被湮没在统计涨落中2.为了在统计涨落的影响下,能可靠的识别峰的存在,并准确确定峰的位置和能量,从而完成定性分析,就需要谱光滑3.由于散射的影响,峰边界受统计涨落较大,需要谱光滑方法算术滑动平均法重心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其他(傅里叶变换法)寻峰的方法有哪些?答: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变换法二阶插值多项式计算峰位法重心法拟合二次多项式计算峰位法峰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答:1)峰面积的计算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数据处理理论知识
核辐射测量数据特征:随机性(被测对象测量过程)局限性混合型空间性
数据分类:测量型计数型级序型状态型名义型
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统计误差:核辐射测量中,待测物理量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准确值为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实际测量为有限次,把样本的平均值作为真平均值,因此存在误差。

变量分类:(原始组合变换)变量
误差来源:(设备方法人员环境被测对象)误差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统计误差粗大误差
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规律答:各次测量值围绕平均值涨落二项分布泊松分布高斯分布
精度的计算,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答:采用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增加放射源强度增加测量次数延长测量时间减少测量时本底计数
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与一般测量的误差的异同点?答:不同点:测量对象是随机的,核衰变本身具有统计性,放射性测量数据间相差可能很大。

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随机因素影响。

相同点:测量都存在误差。

样本的集中性统计量?答: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频数)
样本的离散性统计量?答:极差方差变异系数或然系数算术平均误差
单变量的线性变换方法?答:1.标准化变换 2.极差变换 3.均匀化变换 4.均方差变换
单变量的正态化变换方法?答:标准化变化角度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
数据网格化变换的目的?答:1.把不规则的网点变为规则网点 2.网格加密
数据网格变换的方法?答:1.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三次样条插值距离导数法方位法)2.曲面拟合法(趋势面拟合法趋势面和残差叠加法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
边界扩充的方法有哪些?答:拉格朗日外推法余弦尖灭法偶开拓法直接扩充法补零法
核数据检验目的:1.帮助检查测量系统的工作和测量条件是否正常和稳定,判断测量除统计误差外是否存在其它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2.确定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是统计涨落引起的,还是测量对象或条件确实发生了变化引起的
变量选择的数学方法:几何作图法(点聚图数轴)相关法(简单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分析秩相关系数)秩和检验法
谱数据处理—问答题谱的两大特点?答:1.放射性核素与辐射的能量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放射性核素含量和辐射强度成正比
谱光滑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答:意义1.由于核衰变及测量的统计性,当计数较小时,计数的统计涨落比较大,计数最多的一道不一定是高斯分布的期望,真正峰被湮没在统计涨落中2.为了在统计涨落的影响下,能可靠的识别峰的存在,并准确确定峰的位置和能量,从而完成定性分析,就需要谱光滑3.由于散射的影响,峰边界受统计涨落较大,需要谱光滑方法算术滑动平均法重心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其他(傅里叶变换法)
寻峰的方法有哪些?答: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变换法二阶插值多项式计算峰位法重心法拟合二次多项式计算峰位法
峰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答:1)峰面积的计算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2)知道了特征峰的净峰面积,就可以计算目标元素的含量线性本底法(科沃尔沃森Sterlinski)峰面积法单峰曲面拟合法
谱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内容?答:定性:确定产生放射性的核素或元素定量:峰边界的确定峰面积计算重锋分析含量计算
核辐射测量特点:核辐射是核衰变的产物核辐射的能量具有特征性核素的含量与特征辐射的
强度存在正比关系
峰边界道的确定目的:峰位对应的单个计数小,精度不够高;而且整个高斯分布都是同一能量射线作用的,所以常用整个分布的计数和作评价计算用峰边界道:整个高斯分布的起始道、终止道。

起始道就是峰的左边界,终止道就是峰的右边界。

峰边界道的确定,直接影响峰面积的计算
峰边界道的确定方法:1)根据观察谱线,直接输入左右边界道址2)各寻峰法中确定峰边界的方法来确定(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法)3)用峰的全宽度确定峰边界道址
重峰分析:寻峰,判断是否重峰,并确定重峰个数,及各峰的能量;选择重峰分析方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支比法(剥谱法)],按重峰个数进行解谱,求解各个峰的面积。

含量计算:根据上面求得的峰面积,计算元(核)素的含量(或强度)方法:绝对法相对法(单标法多标法)
场晕的三要素是什么?答:场晕的变化幅度变化性质变化原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需要进行什么检验?答: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总离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偏差平方和F检验复相关系数检验2.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趋势面分析的基本思想、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二维四阶的趋势面方程。

趋势面方程需要进行什么检验?答:基本思想:用数学面拟合观测值中区域变化的趋势,进而分离出局部性变化。

目的:提取观测值中的趋势部分,排除随机干扰,分离出有价值剩余值。

趋势面检验:拟合度检验F检验剩余价值评价趋势图剩余等值图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有何异同点?答:判别分析是判定一个或几个未知类别的样品究竟是属于哪一个已知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法,而聚类分析是通过不同地质体货地质现象的某些共同属性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分析。

判别分析必须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聚类分析则直接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解释。

聚类分析常用分类统计量有哪些?答:距离系数与矩阵(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及其矩阵
蒙特卡罗方法:是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随机模拟统计试验来得出某事件发生的频率或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算术平均值),从而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值方法。

随机模拟:对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原子核的衰变、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用计算机从数量上进行“模仿”“仿真”,以求出某些必要的参数或物理量。

蒙特卡罗法:优点1)能比较逼真地描述具有随机性质的事物的特点及物理实验过程,它从实际问题本身出发,而不从方程或数学表达式出发,直观、形象。

2)受几何条件限制小(可以多维)。

3)收敛速度与问题的维数无关。

4)具有同时计算多个方案与多个未知量的能力。

5)误差容易确定,程序构造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1)收敛速度慢,对于维数少的问题,不如其它方法好。

若要提高一个数量级,试验次数N需要增加两个数量级2)误差具有概率性。

蒙特卡罗方法的误差为概率误差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1、根据实际问题,构造合适的概率模型(将不具随机性质的问题转化为随机性质)。

2、使问题的解对应于该概率模型中随机变量的某些特征值(如数学期望、方差等)。

3、根据概率模型的特点和问题要求,设计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次数。

4、在计算机上产生随机数并抽样,对概率模型做大量的试验。

5、统计处理试验结果,求出特征值的估计值,作为问题的近似解。

伪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乘同余法乘加同余方法(混合同余法)加同余方法取中方法
伪随机数需进行的检验?1、均匀性检验2、独立性检验
随机数的抽样方法有哪些?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直接抽样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直接抽样3舍选抽样法
核数据处理的理论计算
第一节:
1.在时间t内,放射源放出粒子的平均值100。

试求:在时间t内放出103个粒子的概率。

2.测量计数值n为100,则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3.已知本底计数率为10/min总的计数率为160/min要求相对标准误差小于等于1%求测量本底计数及总计数时间
4.分别测量10分钟得计数率1010cpm,则计数率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5.测量30次得如下数据:29,37,27,33,35,32,36,35,24,30,30,23,19,29,32,27,27,27,26,30,21,28,28,33,24,34,14,30,24,24,请计算平均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6.测量数据如习题5,请计算、Me、极差、方差和变异系数。

第二节
1.两次测量的计数是1010和1069,检验数据的可靠性。

(取显著水平α=0.05,查表得:kα = 1.96)
2.分别测量10分钟得两个计数率1128cpm和1040cpm,问计数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显著水平
α=0.05,kα = 1.96)
3.测量6次数据:293727333532,数据是否正常?(取显著水平α1=0.05,α2=0.95)
4.某污染监测仪的本底计数约为2cpm,本底和样品测量时间各10分钟,试确定判断限L1和探测下限L2和定量下限L3(相对误差小于10%),要求α、β≤0.05(K a=Kβ=1.645)
第三节
1.请用五点算术滑动平均法计算490道—506道谱数据的光滑后的数值。

2.请用五点简单比较法判断该段谱数据是否有峰存在?(k=1)若有,请求出该峰的峰位和左、右边界的道址;并用线性本底法计算该峰的峰面积。

3.已知能量为103.2keV射线实测谱线的峰位为196道,能量为1596.4keV射线实测谱线的峰位为3680道。

1)请计算能量刻度系数。

(E=a+b*ch)
2)用刻度好的系数,计算峰位为1494道的射线峰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