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合集下载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广场,其中的雕塑更是广场的一大亮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介绍:
1.大雁塔:大雁塔是广场的核心建筑,也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

它高达64.5 米,共有七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之一。

2.玄奘雕塑:位于大雁塔前方的玄奘雕塑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雕塑高 6.2 米,展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场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3.丝绸之路雕塑群:这组雕塑群位于大雁塔广场的北侧,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雕塑群由多座雕塑组成,包括骆驼、商人、使节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4.唐诗园林雕塑:位于大雁塔广场的东侧,是一组以唐代诗人为主题的雕塑。

这些雕塑以诗人的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文化内涵。

5.音乐喷泉雕塑:位于大雁塔广场的中央,是一组以音乐喷泉为主题的雕塑。

这些雕塑以喷泉的形象为基础,结合音乐和灯光效果,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这些雕塑不仅是广场的重要景观,更是展现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

它们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大唐不夜城雕塑的解读和感悟

大唐不夜城雕塑的解读和感悟

大唐不夜城雕塑的解读和感悟大唐不夜城雕塑的解读和感悟大唐不夜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这座城市中凝聚了无数民众对于艺术、文化、历史的热爱之情。

而在这座城市中,有一些让人们无法忘怀的雕塑,它们简洁精致,独具匠心,传达着许多深刻的意义。

这些雕塑沉淀在大唐不夜城的角落里,除了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温习,同时更是对大唐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的一次有益的文化教育和体验。

首先,大唐不夜城豹房中心广场的“城市印象”雕塑以其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雄姿,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这件雕塑的独特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塑造出来的巨大支柱,以及以支柱为中心呈放射形的支臂,它们全部象征着人民大众的血肉骨骼、生产力,以及为中华民族不懈拼搏的奋斗精神。

同时,雕塑的上部让我们联想到一朵盛开的荷花,那朵荷花不仅代表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更是对于富贵尊荣、享受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整块雕塑将人的血肉和用于生产的支撑骨架和最终的精神体现完美地融为一体。

其次,大唐不夜城长安街的“祥云”雕塑,让我们感受到了雕塑与大唐文化的深入交融。

这尊雕塑是以“祥云”这一汉代以来就一直流传下来的祥瑞符号作为主题来进行设计的,祥云在历史上更是经常与古代帝王和功臣划上等号。

而这次雕塑恰恰就是以这幅青铜元素金属雕塑表现出了“祥云”的神秘、高贵和神圣,从而将传统文化浓缩而成的深厚思想和流淌不息的人文情感传递了出来。

再次,大唐不夜城历代陶展的“云霄”雕塑,是对于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的极致体现,也是对于中华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和秉承。

这尊雕塑宛若一支独立的优雅笔画,以精湛的艺术造型为人们展现了陶瓷文化的独有特点、制作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景德镇瓷器的高贵品质,从而诠释了中国陶瓷之美,彰显了卓越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思想。

总之,大唐不夜城这些精美的雕塑都是在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基础上而产生,并且都蕴含着多层且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唐不夜城的艺术与文化,是唯一具有凝聚力的。

论城市雕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

论城市雕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

工艺广角文 李培超论城市雕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各地城市建设,全国各地均在积极开展城市的亮化和美化建设。

但是从雕塑设计现状来看,许多雕塑呈现出雷同现象,产生出“多城一面”的现象,缺乏地域文化和城市个性元素。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这种雕塑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化所需,无法满足城市个性化发展要求。

因此,怎样才能打造出极具地域文化又不失个性化设计的雕塑,是城市景观建设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城市雕塑含义城市雕塑主要用来城市的装饰与美化;城市雕塑能增加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时光和精神享受。

因此,建立城市雕塑是比较严肃与慎重的,一般都要相关行政部门下令,由下属相关的美术或者雕塑组织负责筹划与实施,通过招标或者邀请某些雕刻家创作完成。

城市雕塑属于城市组成部分,常常建立在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不仅能单独存在,也可与建筑物结合存在。

城市雕塑能够美化城市,成为城市的标志。

二、城市雕塑体现地域文化的措施建议(一)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现代城市历史与当代艺术间具有紧密联系。

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城市历史蕴含的民间文化,将民间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这样才能打造出独具特征的雕塑。

将城市民间文化融入到城市雕塑中,能够让当地民众在欣赏雕塑时,感受到温暖和亲和感。

通过城市雕塑能够将城市中不同地域文化的含义、特征及历史文化背景融合起来,从而展示出地域特色。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核心灵魂就是传承人类历史,而传承城市历史最佳载体就是雕塑,比如在革命老区城市,设计革命烈士让人敬仰,就会让人们联想到革命先烈为现在的和平做出不朽贡献。

城市雕塑不但能折射出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还能成为城市灵魂的承载者。

在河南济源市就设计有一组《愚公移山》的雕塑,这组雕塑就是结合地域文化,取材济源市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

《愚公移山》这个雕塑极好地融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与现代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展示出当地人顽强拼搏,建设美好未来的新面貌。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西安大雁塔广场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著名景点。

广场上的雕塑是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涵,更是展示了西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重要载体。

其中的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欣赏。

在大雁塔广场上,有着众多的雕塑作品,它们来自不同的艺术家和不同的创作背景,风格迥异,形态各异。

其中一些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而另一些则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雕塑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碰撞,而这种碰撞在大雁塔广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雁塔广场上最醒目的是大雁塔雕塑,这座雕塑将大雁塔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雁塔是古代中国唐代的一座著名建筑,也是现代中国西安市的标志之一。

大雁塔雕塑以大雁塔为原型,精细地展现了大雁塔的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了真实的大雁塔。

雕塑的外形庄严壮观,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现代的震撼力,是广场上最受游客喜爱的雕塑之一。

除了大雁塔雕塑外,大雁塔广场上还有着众多的其他雕塑作品,它们形态各异,内容丰富。

在广场中间,有一座巨大的雕塑立在那里,这是一座以唐代时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雕塑,它将中国古代从西安穿越到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情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形象传神地刻画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与驼队,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业交流中。

此外,在大雁塔广场的角落处分别有着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塑,它们或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或以民间传说与故事为题材,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

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许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欣赏。

在大雁塔广场上还有一些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雕塑作品,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现代艺术的殿堂。

这些现代雕塑作品抽象而又具体地表达出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广场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大唐遗风缩影——解读西安西大街大型浮雕群《盛世长安》

大唐遗风缩影——解读西安西大街大型浮雕群《盛世长安》

大唐遗风缩影——解读西安西大街大型浮雕群《盛世长安》作者:刘雅楠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5期【摘要】西安西大街文化广场大型浮雕《盛世长安》准确把握千年古都西安文化内涵,通过现代雕塑艺术手法生动的将人物形象、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相融合,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繁荣发展相结合的深厚底蕴,是一部城市发展史的形象代言人。

【关键词】盛世长安;浮雕;浅刻;借景;装饰韵味一、西安城市雕塑现状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它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市标。

西安市于2002年9月出台了城市景观雕塑体系规划方案,方案确定在西安市城市主要入口、一环二环、城市广场、城市南北道路中轴线、城市重点区段兴建体现城市标志、历史主题、人性化装饰等城市雕塑,雕塑的总体风格定位于盛唐文化。

其中坐落于西大街文化广场中的大型浮雕《盛世长安》就是西大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

二、浮雕《盛世长安》的艺术内容与造型手法解析1、浮雕《盛世长安》的创意概况浮雕《盛世长安》以时间为序,史诗般展现了西安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成就。

醒目的市徽图案将浮雕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市徽以东分别以半坡文化、黄帝始祖、周、秦、汉、唐六个单元组成,充分表现西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历史成就。

浮雕用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半坡姑娘烧制陶器和绘制人面鱼纹的场景,华人始祖黄帝扶案而坐在植满松拍的黄帝陵之上,“周”单元用极具周文化符号的司母戊铜鼎和铭文以及文王访贤、周公辅政的画面表现。

“秦”单元以西安城墙为背景,用浓笔重墨表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和李斯、蒙恬及代表秦文化特征的兵马俑建立的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方字和度量衡的丰功伟业。

“汉”单元选用了汉代建筑——汉阙、简牍、辟邪玉饰以及汉朝瓦当加以表现。

西安雕塑调研报告

西安雕塑调研报告

西安雕塑调研报告西安雕塑调研报告一、引言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

雕塑作为艺术表达工具之一,在西安市内随处可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西安的雕塑艺术发展现状以及对城市形象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西安的雕塑艺术现状以及与城市形象和当地文化的关系。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三、实地考察结果根据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西安市内的雕塑广泛分布于公共空间中,包括城市广场、公园、街道等场所。

这些雕塑作品的主题涵盖了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唐雄风雕塑群,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

四、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3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西安的雕塑艺术提升了城市形象,增添了文化氛围。

另外,雕塑作品也被认为是西安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五、专家访谈结果我们采访了几位西安市的雕塑专家,他们对西安的雕塑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继续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文物类雕塑,这是西安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2. 鼓励新的创作形式,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雕塑作品,以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

3. 加强对雕塑艺术教育的重视,培养更多优秀的雕塑艺术家和爱好者。

4. 加强与文化活动的结合,通过举办雕塑展览和比赛等形式,提升雕塑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西安的雕塑艺术发展正朝着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形象宣扬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雕塑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加大对雕塑艺术教育和研究的投入,以保护和发展西安的雕塑艺术。

此外,与其他文化活动的结合也是推广西安雕塑艺术的有效途径。

七、参考文献1. 《雕塑与城市文化建设》2. 《西安雕塑艺术发展史》3. 西安市雕塑专家访谈记录(注:以上报告并非真实调研结果,仅供参考)。

西安城市文化内容

西安城市文化内容

西安城市文化内容
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安城市文化的内容:
1. 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都之一,西安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包括明城墙、大雁塔、钟楼等。

这些建筑物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技术。

2. 历史遗迹:西安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个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3. 传统手工艺品:西安以其传统的手工艺品而闻名,如刺绣、剪纸、景泰蓝等。

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 音乐舞蹈:西安也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西安音乐学院培养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舞者,并且每年举办各种音乐舞蹈演出和比赛。

5. 美食文化:西安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著名,如肉夹
馍、羊肉泡馍、凉皮等。

这些传统美食展示了西安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创造力。

6. 节日庆典:西安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庆典,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烟花等,展示了西安人民的喜庆和团结精神。

总而言之,西安城市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融合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无论是古代建筑、历史遗迹、传统手工艺品还是音乐舞蹈和美食文化,都体现了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城市的独特魅力。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介绍摘要:I.引言- 介绍西安大雁塔广场- 简述广场雕塑的历史和意义II.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概述- 雕塑的种类和数量- 雕塑的主题和风格- 雕塑的材料和制作工艺III.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具体介绍- 《马踏飞燕》雕塑- 《智慧之光》雕塑- 《大雁塔》雕塑- 《丝绸之路》雕塑IV.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意义和价值- 雕塑对广场环境的提升和美化- 雕塑对游客的吸引和教育作用- 雕塑对西安文化的传承和推广V.结论- 总结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特点和价值- 提出对广场雕塑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正文:西安大雁塔广场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脚下,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广场上的雕塑是这个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美化了广场环境,也给游客带来了深刻的艺术感受和文化体验。

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包括《马踏飞燕》、《智慧之光》、《大雁塔》、《丝绸之路》等主题雕塑。

这些雕塑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的体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但它们都体现了雕塑家对西安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马踏飞燕》雕塑是大雁塔广场上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以中国汉代铜奔马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展现了一匹马在飞奔中超越自我的形象。

这个雕塑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现代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智慧之光》雕塑是大雁塔广场上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它以大雁塔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少女在读书的形象。

这个雕塑体现了西安文化中重视学习和传承的精神,也展示了现代人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和追求。

《大雁塔》雕塑是大雁塔广场上的核心景点,它以大雁塔为主题,展现了大雁塔的雄伟壮观和神秘魅力。

这个雕塑是大雁塔广场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之一。

《丝绸之路》雕塑是大雁塔广场上的一个大型群雕,它以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和事件为主题,展现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之路。

这个雕塑不仅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意义,也表达了现代人对丝绸之路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今天,我们的城市决策者,广大百姓,都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各地城市形象的比拼和较量也在以多种方式展开,这从各种名目的城市评比、排名及形象展示可见一斑。

在打造城市形象的热潮中,同时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雕塑也就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雕塑绝不只是几块石头或其它材料堆积起的艺术品,它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精神的标志、地域文化的反应、一个时代的印记,甚至是城市头顶上的桂冠口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其中的城市雕塑也随之发展,现代城市雕塑已经超出了雕塑自身的概念,而在其上附加了很多更广泛的意义,它己打破了保守单一的传统意识,破除了静止与稳定的历史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雕塑仅限于造型空间的理解,使人们意识到雕塑并非仅仅是一个集中式的纪念物,而有可能是一个与社会公共问题,或与社会活动和城市文化紧密相关的,使广大市民得以参与的、开放的公共艺术。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它们都已成为服务于一个公共社会开放空间的社会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它是依托着所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同时反映着本城市的地域文化的,脱离了所在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很难被大众认可接受而易短命夭折。

随着西安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安正在成为一座世人瞩目、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面对这样的城市大环境,无疑对西安的城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创造和设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文化是整体,雕塑是局部。

文化的外延涵盖着雕塑,雕塑的形势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两者的关系既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

研究西安城市雕塑,必然要研究西安地域文化,从整体文化的分析和总结才能把握住城市雕塑的正确发展方向。

物以载道,雕塑无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此地域的人文精神,生活方式和观念心理,也折射着本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

本课题研究西安地域文化载体城市雕塑,重在研究城市雕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即怎样的城市雕塑符合西安的风土人情、城市文化;西安的地域文化应该孕育出怎样的城市雕塑;西安的城市雕塑现状是否反映了或充分的反映了西安的文化特色,是否在有效的城市
背景文化理论指导下进行着发展着西安的城市雕塑;在当下经济与文化全球融合的趋势下,西安未来的城市雕塑应如何发展。

许多西安市民认为目前西安的城市雕塑多反映唐代文化,而对周、秦、汉代文化和当今时代风貌少有较大程度的反映和体现,由此原因也使得雕塑的题材多偏重具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经过个人的调研证实了此城市雕塑现象的存在,分析其中原因其实也不难,虽然西安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周、秦、汉、唐四大文化,但对于唐代,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公认最为繁盛的时代,是西安人对古代历史最引以为豪的。

因此,这种大众功利心的驱使,造成城市雕塑对唐代题材的偏好,厚唐而薄它,似乎西安的一切文化活动都大张旗鼓的挖掘大唐文化。

对于这点,不仅反映在城市雕塑上,更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如仿古的西大街、大唐通易坊,而其中的城市雕塑必然会符合整体的大背景。

我们对于西安的文化宣扬,选择唐代作为重点可以说没有什么过错,因为毕竟它是鼎盛时期的代表。

但是若在以后的长期规划上始终一味的抓住唐文化不放,而忽略了其它的文化,甚至包括现代人的文化观念,那么必然会导致太过的局面,导致文化艺术格调的单一性,违背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规律,等于是在为了创建文化多元性而大肆宣扬发展西安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在西安内部搞文化单一性。

因此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选择重点是正确的,但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特色文化,如周、秦、汉,使得西安整体文化风格在唐文化的带领下协调统一而富有主次的韵律美。

走在大雁塔广场,或穿行于大唐芙蓉园等反映历史题材的空间,满眼都是反映唐代或相应历史的城市雕塑,有人物有事件,大多都是具象写实的雕塑形式,较少抽象的形式。

从整体上看,风格统一协调,与整体景观风格很相称,通过询问调查,90%以上游客都表示欣赏的态度,因此虽然仍有少数民众或专家提出了某些个人的批驳观点,但由于被绝大多数大众接受而成为成功的作品。

如果我们再到西安各处地方走动观看城市雕塑,会发现,其它靠近古城中心或在特定古代历史题材创作区域的城市雕塑大多也在形式感上如大雁塔广场和南门广场,依然是以具象和意象城市雕塑占主导地位,抽象形式雕塑较少。

那么我们在这里先抛开西安现代风格的区域不谈,就以上边所说的特定区域而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城市雕塑这种以具象和意象形式为主,抽象为辅的创作现象?但作为不同艺术手法的具象城市雕塑、抽象城市雕塑和意象城市雕塑,都是针对现实的具体对象而言,从艺术手法运用的方面进行的一种人为的、相对的划分。

三者之间不是绝对的割裂关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往往相互渗透,如具象城市雕塑中必然蕴涵着意象的观念和一定的抽象因素;抽象城市雕塑中也有意象的表达,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抽象之物。

三者在具体的创作中,应结合地域特性、时代观念来选择三者其一为作品的艺术设计形式,在方法论上不存在孰高孰低,谁优谁劣。

我们漫步在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西高新或驻足在丝路群雕这样的地段,我们会感到其中的城市雕塑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及其景观是那样的和谐自然,没有一点生硬的感觉。

而当我们停留于西门内或省体育场内,我们观赏其中的雕塑会发现,雕塑与周围环境和空间稍显别扭。

西安因为其古城风貌而闻名于世但同时也孕育了具有相对于上海深圳等开放城市的传统思想、古朴性格的民众。

城市雕塑进入西安的时候,起初也只是装扮古城的景观而已,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存流一些视觉印象罢了。

没有多少市民意识到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自己应该融入其整个产生过程中,成为城市建设完全意义上的主人,缺少沿海大城市的开放的民主心理。

这种在城市建设上缺少自觉行为心理的状况基本沿袭到今日没有太大的改观,一些具有较高素养和激进思想的市民也在各个媒体上呼吁呐喊,但较少有太大的波澜。

不过值得喜庆的是随着市民文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呼吁呐喊的民众越来越多,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而随着高层领导的素质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思想共识。

目前,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对城市雕塑进行自觉的评价与监督,使得西安的城市雕塑品味不断上升,垃圾雕塑逐渐被替换淘汰,这种现象虽然不能使城市雕塑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行为,但至少己经走入了公共艺术的行列。

另外一种现象,西安的城市雕塑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设立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成为其内部环境的装饰品,而大多企事业单位都非完全对外自由开放,成为半公共性空间,或限制性空间,这样其中的城市雕塑虽然存在于城市内部,但沦为不完全公共艺术品。

并非要对此现象进行抨击,而是要指出,城市雕塑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纳入完全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要受其环境空间的制约,属于羁绊艺术。

西安城市雕塑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与上个问题有很大关联。

西安城市雕塑因没有充分形成公共艺术的管理规范与模式,使得市民往往被动的接受不断出现的城市雕塑。

那么,如果幸运的话,诞生的城市雕塑刚好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则受到欢迎与欣赏;但若不凑巧的话,便成为被市民排斥的对象,甚至成为垃圾雕塑。

目前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规划设计城市雕塑者的个人素养与管理部门的管理素质,是一种单向的行为,缺少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双向行为的科学性。

我具体说一下西安的一些城市雕塑,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西安城市雕塑就是《丝绸之路》,这组群雕长56米,宽3米。

刻画和表达一队来往于丝路途中的中外混合的骆驼商旅。

雕塑被置放与西郊大庆路,与周围环境同意和谐,雄浑壮美,成为西安人的骄傲,雕塑体谅虽然庞大,而周围场地也很开阔,没有拥挤感,使人心胸为之开阔。

或遇见风沙或者风雨天气,个人感觉更增其艺术魅力,甚至增添了场所的戏剧感和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