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合成着色剂种类

合集下载

饲用着色剂使用

饲用着色剂使用

饲用着色剂使用概述一、饲用着色剂概况1 添加着色剂的目的着色剂的添加使用在现代饲料工业和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中日益普遍。

其目的有2个:第一,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的色泽。

特别是在日益增加使用非传统饲料原料的情况下,添加着色剂以便掩盖某些非传统饲料原料(如菜籽饼粕等)的不良颜色,迎合用户心理习惯,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起到刺激食欲和诱食的作用;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饲料着色剂。

第二,通过着色剂改善畜、禽、水产品的色泽,提高其商品价值。

如添加着色剂使肉鸡皮肤。

禽蛋卵黄、牛奶的黄油以及鱼虾等水产品的肉质具有更鲜艳、美观的色泽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养殖产品着色剂。

2 着色剂的着色作用2.1 饲料着色基础为了使饲料产品更迎合用户的传统习惯,一般把饲料染色加工成淡黄色或黄色产品。

在生产饲料过程中,只需把柠檬黄等常用着色剂按一定比例加人,即可达到该目的。

2.2 畜、禽、水产品的着色基础动物本身并不能合成色素。

研究也发现,只有含氧功能基(如羟基、酰基、酮基等)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类在畜、禽、水产品内才有着色效果[1]。

这类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番茄红素和玉米黄素等几大类。

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都是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存在。

这些存在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动物的消化,以自由态的形式吸收,主要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被吸收;吸收后的类胡萝卜素以游离状态进人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皮肤和蛋黄等组织。

在此,类胡萝卜素重新转化为棕油酸二酯沉积下来,使皮肤和蛋黄等呈现出人们喜欢的颜色(如黄色)。

不同的类胡萝卜素以不同的效率沉积于不同的组织中,一般酯化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比结晶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动物机体组织中的沉积效果更好。

饲料中添加脂肪更能促进色素的沉积作用,且发现添加动物脂肪比添加植物油更有效。

此外,随着饲料中色素水平的提高,在动物组织中色素的沉积比例下降。

据报道,如果每天每只鸡进食0.3~1.0mg的色素,大约有30%~45%可沉积在蛋黄中,若色素进食量提高到5mg或更高,则只有15%~20%可在蛋黄中沉积。

着色剂

着色剂

5.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为红曲菌产生的色素,为混合物,属于氧茚并类化 合物。 红曲色素均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和乙醚等 溶剂。 红曲色素可具有较强的耐光、耐热等优点,并且对一些 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受性。 红曲色素是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之 一。 该产品应用于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冰棍、 冰淇淋、饼干,果冻、果汁、膨化食品、调味类罐头、酱 菜、糕点、火腿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 为红色着色剂。
5.日落黄sunset yellow
日落黄(sunset yellow FCF)的呈橘黄 色 ,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 于油脂。 耐光、耐酸、耐热,在酒石酸和柠檬酸 中稳定,遇碱变红褐色。 ADI为0-2.5mg/kg体重。可用于饮料、 配制酒、糖果等,最大允许使用量为 100mg/kg食品。
4.叶绿素铜钠盐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叶绿素铜钠盐是将提取的叶绿素,经过皂化、铜化等反应,并 经过精制而成。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一切绿色植物中,现在多以植物(如菠菜等) 或干燥的蚕沙为原料提取出叶绿素,再经科学方法加工提纯得到天 然叶绿素衍生物――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钠盐已被国际有关卫 生组织批准用于食品上,也是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 已列入到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 性状:暗绿色水溶性液体或墨绿色粉末。 特点:具有天然绿色植物的色调,着色力强,对光、热稳定性 稍差,但在固体食品中稳定性较好,在PH<6的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本产品比较适用于中性或碱性(PH值7~12)食品中。 应用范围:青豌豆罐头、果蔬汁、果肉饮料、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冰淇淋、冰棍、果冻、糕点上彩装、饼干、糖 果。 参考用量:一般为0.2‰~1‰。

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表10-4四种食用合成色素性能比较
名称
溶解度
坚牢度a
水(%)
乙醇









耐碱性
耐氧
化性
耐还
原性



耐食
盐性
耐细
菌性
苋菜红
17.2(21℃)
极微

1.4
1.6
1.6
4.0
4.2
2.0
1.5
3.0
胭脂红
23(20℃)


3.4
22.0
4.0
2.5
3.8
2.0
2.0
3.0
柠檬黄
11.8(21℃)
加氨生成的焦糖色素一般带正电。负电性焦糖色素是利用糖类与铵盐制成,可溶于乙醇、曾用于饮料中。实际上,焦糖色素的生成,包括了10.3.2合成着色剂
在实际食品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合成色素,具有稳定、价低、色泽鲜艳等特点,但务必注意安全性,不能超过使用限量。
最近几年对苋菜红进行的毒性慢性试验,发现它能使受试动物致癌致畸,因而对其安全性问题产生争议。我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目前仍广泛使用这种色素,我国卫生法规定苋菜红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用量为50mg/kg食品,主要限用于糖果、汽水和果子露等种类。
10.3.2.2胭脂红
胭脂红(ponceau4R)即食用红色1号,又名丽春红4R,其化学名称为1-(4′-磺酸基-1-萘偶氮)-2-萘酚-6,8-二磺酸三钠盐,是苋菜红的异构体。
10.3.2.8新红
新红(new red)的化学名称为2-(4′-磺基-1′-苯氮)-1-羟基-8-乙酸氨基-3,7-二磺酸三钠盐,其结构式如下:

食品着色剂1

食品着色剂1

辅色剂
辅色剂的主要作用是使几乎所有的花色 苷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红移并增加最大吸收 波长的吸光度。 辅色作用 pH值 色素的种类 辅色剂 浓度
稳定性花色苷着色剂开发
天然稳定性花色 苷(酰化的花色 苷)的发现 从不同植物中 筛选出稳定的 花色苷 天然辅色剂对于 不稳定花色苷的 稳定化作用 寻找适宜条件 下的适宜的辅 色物质
收波长移向可见光区域内,该物质就能显 示颜色。
CH=CH (CH=CH)3 (CH=CH)5 (CH=CH)11
无色 淡黄色
橙色 黑紫色
助色基(团)
有些基团,如-OH、-OR、-NH2、NR、-SR、-Cl、-Br等,他们本身的吸收
波段在远紫外区,但这些基团与共轭键或
生色基相连接,可使共轭键或生色基的吸 收波移向长波而显色,这些基团特称为助 色基(团)。
一般花色苷
花色苷是花色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 成的一类化合物。
3,5,7-三羟 基-2-苯基苯并 吡喃
苯环中取代基、羟基和甲氧基数量和位置 不同,衍生出6种主要的配糖体化合物
天竺色素 芍药色素
锦葵色素 矢车菊色素
飞燕草色素 牵牛色素
back
糖配基
在花色素A环3,5,7位上的羟基以糖苷键 与糖结合时形成花色苷,由于糖结合的方式 (结合糖的种类、数量、位置)的不同花色苷 的种类也不相同。
•糖苷的形成可使花色素稳定
•花色苷的酰化显著增加其在微酸 性至中性介质中的稳定性。
pH
花色苷的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
强酸性 弱酸性至中性 碱性溶液 高pH值 低pH值 红色 淡蓝色 无色
温度
当花色苷溶液加热时,平衡向着无
色的查耳酮的方向进行,同时引起有色
型化合物的降低。当冷却和酸化时,醌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常用染色剂的配方(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

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

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

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着色剂和护色剂解析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着色剂和护色剂解析

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物( 天然提取和生物合成) 和人工化学合成色素两大类。在德国,合成色 素的使用量是天然色素的两倍,但在日本,合 成色素的使用量不到天然色素的1/10。
近年来,国外正致力于的发展聚合物合成色素 的开发,这种聚合色素相对分子量30000到 130000,这种色素在生理上不活跃,并经同位 素标记证实几乎完全不会吸收,摄入人体内由 肠道排出,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适用多种 食品着色。
§1着色剂概述 一、着色剂的分类
常用的食品色素按来源分两类:天然色素与合 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 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 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是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 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有机色素。
§1着色剂概述
/nm 400 ~ 450
450 ~ 480 480 ~ 490 490 ~ 500 500 ~ 560 560 ~ 580 580 ~ 610 610 ~ 650 650 ~ 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发色团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 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一、着色剂的分类
按溶解特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目前使用的合成着色剂 均为水溶性(!!!)。我国允许生产色淀,以改变它们的 剂型。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食用色淀是一类水/油不溶性合成着色剂,它是有相应的水 溶性色素吸附于氧化铝水合物基质上,经色淀化而制得的。
国外食用铝色淀除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外,绝大多数用 于无毒油漆、涂料、装饰材料、印刷材料、玩具材料、食品 包装材料等。

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

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工食品无处不在。

从方便快捷的方便面、美味可口的饼干,到色彩鲜艳的饮料和香甜的果冻,这些食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丰富的口感。

然而,在享受这些美食的同时,你是否曾留意过食品标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成分表?其中,食品添加剂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它们的种类繁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一、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钙盐等。

苯甲酸及其钠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常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

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肉类、鱼类、果蔬制品等食品。

丙酸及其钙盐则常用于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中,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 C(抗坏血酸)、维生素 E(生育酚)、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不仅可以保护食品,对人体也有益处。

BHA 和 BHT 则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常用于油脂、油炸食品等中。

三、着色剂着色剂能赋予食品鲜艳的色彩,增加食品的吸引力。

天然着色剂主要有从植物中提取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以及从动物中提取的胭脂虫红、姜黄素等。

人工合成着色剂则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摄入某些人工合成着色剂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儿童食品的选择上要格外谨慎。

四、调味剂调味剂包括甜味剂、酸味剂、鲜味剂等,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

甜味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大家都比较熟悉。

第九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第九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4)叶绿素铜钠 ) 天然叶绿素稳定性差。 叶绿素经提取后,再经铜化、成盐可得到稳定的叶绿素铜钠。 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 1%溶液pH为9.5 ~ 10.2。 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 LD50:小鼠口服>10g/kg; ADl 0~15 mg/kg 配制酒、糖果、青豌豆罐头、冰淇淋:0.5g/kg 注意事项:遇硬水或酸性食品或含Ca食品,可产生沉淀。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三)色调的选择与拼色 色调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色泽相似或与食品的名称相一致。 在使用合成着色剂时,我国规定允许使用8种食品合成着色剂拼 色,它们分属红、黄、蓝3种基本色,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选择 红 其中2种或3种拼配成各种不同的色谱。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由基本色拼配成二次色,或再拼成三次色。 红 黄 橙 绿 蓝 紫 红 橙 黄 (基本色) (二次色) (三次色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2)胭脂虫红 ) 干燥的雌性胭脂虫受精虫体用水提取。 深红色液体;呈酸性(pH5—5.3);易溶于水、丙二醇、甘油。 LD50 小鼠口服>21.5g/kg ADI:0—5mg/kg 碳酸饮料:0.02g/kg 冰淇淋、雪糕:0.025g/kg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三、食品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一)吸收波长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光, 其波长在可见光区以外,这种物质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它 吸收的光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 就一定会呈现一定的颜色,其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 映出来的,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 生色基( 和助色基( (二)生色基(团)和助色基(团) 生色基( 生色基(团): 分子本身含有的能使物质吸收可见光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的特 殊基团。这些基团有碳一碳双键、酮基、醛基、羰基、偶氮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着色剂种类
小编希望合成着色剂种类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很多食品中都有着色剂,那么合成着色剂种类有哪些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余种,我国允许使用的有46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

随着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天然着色剂已成为着色剂的发展方向。

下面为大家介绍合成着色剂种类。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着色剂有10种。

天然着色剂多以植物性着色剂为主,不仅安全。

而且许多天然着色剂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

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着色剂,不仅是维生素A原,还具有很明显的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功能,GB2760-2011将其列入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用于各种食品着色的红曲红色素还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意识的提高,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天然着色剂已成为着色剂的发展方向。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